剑桥中国史-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法律文书中的另一个例子是 25 个标准“案例”(《封诊式》)的第
17 个,它虽然是抽象地制订出来作为法律诉讼的指南,但无疑有实际情况的
依据。它的标题为“告子”:①“爰书:某里士五(伍)甲告曰:‘甲来子……
不孝,谒杀,敢告。’”
爰书(报告)接着说,甲之子因此被拿获和受审讯,并且证明他“诚不
孝”。很遗憾,它没有暗示什么行为应受不孝之名,也没有说明甲之子的最
后下场。显然,其最后下场理应处死。这个例子表现出法家的严厉性,但它
被用来维护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在秦帝国时期是儒家的价值)。
秦始皇所立的碑文中同样充满奇妙的法家和儒家的混合思想。公元前
② 这是顾立雅的《公元前 4 世纪的中国政治哲学家申不害》(芝加哥和伦敦,1974)的中心论点。此书之
可贵在于它使一个长期默默无闻的重要政治思想家重新被人注意,但此书的论点——申不害通过其现已散
失的著作在建立中国的官僚政府方面可能起了主要作用——还难以成立。
③ 《史记》卷八七,第 2555 页(卜德:《中国的第一个统一者》,第 39 页)。
① 见《韩非子》,一七(四三),第 906 页(W?K?廖:《韩非子全集》,第 2 卷,第 212 页)。
② 关于这份文书的文字,见《睡虎地秦墓竹简》,第 15 页。何四维的《秦法律残简》未将这一文书译出,
但在其《1975 年湖北发现的秦代文献》中,联系其他发现的文书对它进行了讨论,此文载《通报》,64:
4 — 5(1978 年),第 175—217 页。
① 其文见《睡虎地秦墓竹简》,第 263 页;何四维的《秦法律残简》E18 中有译文。
214 年的琅邪碑文在九行文字中记下了以下的感情:②
端平法度。
(下略一行)
合同父子。
圣智仁义。
(下略四行)
上农除末。
在公元前 218 年的芝罘碑文中,秦始皇以儒家模式的圣贤统治者自居,
象周王朝的创始人那样,为弱小惩治强暴邪恶:③
皇帝哀众,
遂发讨师。
(下略一行)
义诛信行,
(下略两行)
烹灭强暴,
振救黔首。
公元前 211 年的会稽碑文中包括了大约 13 个世纪以后将在理学的道德中
变得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导:①
有子而嫁,
倍死不贞。
李斯曾在公元前 209 年敦促秦二世“灭仁义之涂,掩驰说之口,困烈士
之行,塞聪揜明”,②但不管象他那样的法家如何看待儒家,儒家思想在秦帝
国时期无疑是有影响的。
在《史记》卷六中突出记述的另一种思想影响来自主张宇宙学说的五行
(土、金、木、火、水)学派。这个学派主张,五行(又称德)根据一种或
另一种不变的顺序固定地相承。自然的和人间的一切现象的变动是它们永恒
的更替的结果。当应用到历史时,这种理论强调,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受当
时占支配地位的某个“行”的庇护。③但是,当轮到下一个“行”占支配地位
时,一个新王朝的未来创建者可以通过适当的礼仪为自己取得这一“行”的
支持,从而确保自己在政治上的成功。在战国时期,当周王朝(保护它的“行”
② 《史记》卷六,第 245 页(沙畹:《〈史记〉译注》,第 2 卷,第 145 页)。
③ 《史记》卷六,第 249 页(沙畹:《〈史记〉译注》,第 2 卷,第 188 页)。
① 《史记》卷六,第 262 页(沙畹:《〈史记〉译注》,第 2 卷,第 188 页)。
② 他的关于“行督责之术”的奏疏,《史记》卷八七,第 2557 页(卜德:《中国的第一个统一者》,第 42
页)。
③ 关于这个题目,见鲁惟一:《水、土、火——汉代的象征》,载《奥萨津和汉堡自然学民俗学协会通报》
125(1979),第 63—68 页。
据说是火)显然行将灭亡时,有些主张五行的宇宙论者公然自告奋勇,向那
些希望取得下一个主宰一切的“行”——水——支持的统治者们提供秘传的
技艺。
公元前 221 年在取得始皇帝的称号后,这个秦统治者据说立刻把注意力
转向这个理论:①“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方今
水德之始……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在五色中黑与水互有关系〕。数以六
〔数中六与水互有关系〕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
六马。更名〔黄〕河为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取决于法。刻
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最后两句的宇宙论的根据是五行学派在水和冬季之间建立的相互关系。
与水有关的冬季是黑暗和死亡的季节,因此专门选作进行法律诉讼,特别是
执行死刑的季节。但是,根据几个理由,整段文字的历史真实性已经受到怀
疑(见附录 2),尤其明显的是,最后编者的两句批判性的话(“刚毅戾深,
事皆取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是把整段文字收入《史
记》的真正原因。虽然这个判断很吸引人,因为它与其他可能的窜改的明显
意图是一致的,但它与其他的窜改不同,面临一些特殊的困难,所以人们只
能把它视作一种值得注意的可能的见解,而不能视作结论性的合理假设。
在秦始皇的思想中还特别可以找到第四个大思潮,虽然不很贴切,它可
以方便地称为道家。前面据以引证法家和儒家的混合观点的那块公元前 219
年的琅邪碑文,还包括一行能立刻联想到早期神秘的道家思想的文字:“体
道行德。”②这里出现了两个关键的字,它们已是老子的《道德经》的书名。
但是,真正吸引秦始皇的道教是巫术、萨满教、健身法和静坐术、道家
哲学及全神贯注于寻求长生灵药的阴阳五行论者的思想的奇异的大杂烩。崇
拜这种思想的术士相信这样一种灵药可以找到或者制造出来。服用它就能保
证一个人象住在某个仙岛或仙山上的仙人那样万寿无疆。这种信仰似乎在东
北沿海(原来的齐国和燕国)特别盛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
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①
公元前 219 年当秦始皇首幸山东海滨并在琅邪立碑时,他第一次遇到术
士。其中的徐市请求准许他去海上探险,寻求三个他说是神仙居住的琼岛。
秦始皇因此耗费巨资,派他带“数百名”童男童女进行一次海上探险,但徐
一去不复返。传说他们在日本定居了下来。
公元前 215 年当秦皇第三次亲幸海滨更北上河北时,他再次派卢生带三
名方士出航寻找长生的灵药。秦始皇回京后,卢生也只好从无结果的航行中
返回,他奏录图书,上写:“亡秦者胡也。”②秦皇把“胡”解释为亚洲腹地
化外之人的几种名称之一,于是立刻派蒙恬将军率大军 30 万沿北部边境攻打
胡人。虽然《史记》没有讲明,但这个传说的真正要害是,“胡”也是他的
少子胡亥的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下面将要谈到,正是这个青年,实际上把帝
国引向灾难。出于种种原因(附录 2 将作解释),整个传说很可能是《史记》
① 《史记》卷六,第 237 页(沙畹:《〈史记〉译注》,第 2 卷,第 128 页以后)。
② 《史记》卷六,第 247 页(沙畹:《〈史记〉译注》,第 2 卷,第 151 页)。
① 《史记》卷二八,第 1369 页(沙畹:《〈史记〉译注》,第 3 卷,第 436 页),关于公元前 4 世纪以后
的材料。
② 《史记》卷六,第 252 页(沙畹:《〈史记〉译注》,第 2 卷,第 167 页)。
的另一起窜改。
公元前 212 年,这个卢生进一步卷入了一件很可能是伪造的最后导致坑
儒的事件(又见附录 2)。漏掉这个情节,意味着删去《史记》卷六中记载
的对秦始皇最激烈的批评的一些内容(它发生在卢生与另一术士的一次“秘
密”谈话中)。丢掉下面这件生动的轶事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秦始皇晚上
要读完规定的一石(将近 30 公斤)官方文件才上床睡觉;文件这么重,当然
是由于它们是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缘故。①
公元前 211 年,据说一个大陨星坠落在原来秦国正东的一个地区。一个
不知其名的人在陨星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字。②暴怒的秦始皇下令
把住在坠星处附近的人全部逮捕和处死,并命令将坠星焚毁。他为此事深为
不快,就命博士们为神仙及其仙境赋诗;这些诗又被乐师们谱曲歌唱。附录
2 将指出,这件不可能的事件很可能又是一起窜改。
最后,在公元前 210 年,当秦始皇再次驾临山东海滨的琅邪时,术士们
担心他们会因以前的失败而受到责难,就诉说他们曾被巨鱼所阻,不能到达
仙岛。他们提出带一名弓箭手与他们一起出发,以便在巨鱼出现时向它射箭。
此后不久,秦始皇做梦,在海上与一人形的海神交战。一名博士圆梦时认为,
始皇帝通过祈求、祭祀和专心致志,能够驱除恶神而请来善神。此后,他沿
海北上,随身以一弓弩武装。在公元前 218 年立第四块碑的临海的芝罘山上,
他见一巨鱼,就射箭把它杀死。此后不久,他突然死去。
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有六、七位著名的君主,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
者来说,他们的事迹使其形象比实际生命更为高大,而秦始皇就是其中最早
的一人。所以以他们为中心,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神奇的、或者诋毁性的传
说。就秦始皇而言,这些传说首先是说他是私生子,然后就很自然地集中在
他当最高统治者的最后 10 年。
前面已经提到,公元前 215 年他第一次遇见预言帝国灭亡的术士卢生;
公元前 212 年第二次遇卢生,导致了坑儒;公元前 211 年他下令焚毁坠星,
因为上面刻有预言他死亡的文字。《史记》卷六所载其他几件事似乎同样可
疑,虽然难以确定它们是虚假的。一件这类事件与公元前 219 年的第二次御
驾巡行有关,当时秦始皇抵达了他行程南端的某山(今长沙之北),被强烈
的风暴所阻。①当归因于山神不悦时,秦始皇大怒,据说他命令 3000 名囚徒
将此山林木砍伐一空,并将山涂以红色,即囚衣的颜色。这里可以怀疑的并
不是他信仰山神,而是他将林木砍伐一空,特别是把山涂以红色的决心和能
力(见附录 2)。
去掉这些外表上虚构的因素,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看来远不是那样乖戾
和残暴的,而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似乎更加可信。他第一次遇见寻找灵药的术
士之事几乎可以肯定有所渲染,不过渲染的程度还不可能确定。但是,在这
种添枝加叶情况的背后,也许存在着事情的真情。秦始皇显然强烈地意识到
他作为一个史无前例的统一的大帝国的创建者的非同寻常的作用,而这种意
① 《史记》卷六,第 238 页(沙畹:《〈史记〉译注》,第 2 卷,第 180 页)。这件轶事是这次“秘密”
谈话的部分内容,引用此事并不是为了表明秦始皇勤于政事,而是证明他追求权势。如果经常参考的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