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逆乾坤-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的目光相交,温柔的彼此对视,现在的结果既让他们欣慰又让他们自豪。
“大家请起。凌云将军代我答应大家的事情,我绝不会反悔。”赫丽自然知道这些人之所以下跪,更多的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秋后算账,一个个收拾他们,现在当众承诺,就算不能让他们疑心尽去,也可以让他们放下不少的心。
卡诺萨城的收复标致着复国战争的阶段性胜利。就在女皇赫丽回归卡诺萨城的同时,暗夜军团和忠勇军团送来了最大的贺礼——落日海湾以南地区已经全部收复。至此,大陆三分之一的领地重归赫丽的治下,当然这里所说的大陆是指大陆腹地。
女皇回归,赫丽下令举国欢庆,所有女皇所属之地比过年还要热闹,欢庆胜利,同时也是欢庆他们终于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他们猜想,既然女皇既然已经回到了卡诺萨城,这战乱也应该停止了吧。可是他们却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劫难即将开始。
参加完庆典,赫丽在凌云的陪伴下回到寝宫,这间寝宫赫丽已经阔别了数年,看着这丝毫未变的宫殿,赫丽不由的生出一丝物是人非的感慨,叹息一声悠悠说道:“凌云,要不是有你,也许我就再也见不到这间寝宫了,不,要不是你一直陪着我,护着我,我当初根本就离不开这里,早就死在了这儿!”
凌云轻抚着她的香肩笑道:“跟我还说这些干什么?为了你,做什么我都愿意!”
可就在两人动情之际,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外面响起,“启禀陛下,海茵兰大主教求见。”来传话的小宫女可能也知道自己来的不是时候,一脸的委屈与无奈。
“他来干什么?”凌云和赫丽同时疑惑道。
第五卷 灭世魔劫
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忆历史
“他来干什么?”海茵兰大主教的到来,让两人都是十分疑惑。虽然卡诺萨王国和神圣教廷已经是敌对的关系,但还没有真正的反目,明面上的礼节还是不能少的。
让人将海茵兰请入,行礼坐定,凌云问道:“不知海茵兰大主教来此有什么事吗?”
海茵兰轻轻摇了摇头,不急不缓的道:“我此来是代表教廷向你们发出一个通告。”
“大主教请说。”赫丽见海茵兰突然停顿,接口道。
海茵兰的神色忽然严肃起来道:“两位知道我教廷为何不再过问大陆上的战争吗?说句不客气的话,若是我教廷还是一如既往的帮助尼古拉斯家族,最后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赫丽虽然知道海茵兰说的是实话,但还是忍不住轻轻的“哼”了一声,“那你们为什么不继续扶持你们的这个傀儡了呢?”
“因为我们不愿意继续消耗实力,这其中包括你们的实力,也包括我们的实力。现在我们更希望大陆能够早日统一,而这个一统大陆的人选,女皇陛下显然要比尼古拉斯家族适合的多。”
“哦,这是为什么?你们不是一向唯恐天下不乱的吗?”凌云带着几分戏谑的笑道。
海茵兰的老脸上也不由的现出一丝尴尬,笑道:“呵呵,此一时彼一时。”干笑了几声,面容一板,认真道:“现在发生了一件大事,已容不得我们再想其他,必须尽快的团结大陆上的所有力量,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劫难!”
凌云和赫丽两人见他说的如此凝重,也不由的认真起来,凌云问道:“究竟是什么事,你说的这么严重?”
海茵兰只说出了四个字,便让两人脸色大变。“魔踪再现!”
能让神圣教廷如此慎重,甚至可以说是紧张害怕的,当然不可能是那些低等魔族,难道是高等魔族再现大陆,难道……两人的心中同时产生了极其不好的预感,两人对视一眼,同时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唉!”海茵兰沉沉的叹息一声才道:“我神圣教廷一直都派有大量人员在魔族大陆进行监视,他们最近传回来的情报显示,魔族的活动十分异常,魔族大陆上还出现了许多新的魔族种族。魔族大陆似乎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动,魔族大军频频集结调动。如果仅仅是这些也就罢了,毕竟远在魔族大陆。让人担忧的是庇护山上的魔族最近十分暴躁,竟然屡屡冲击庇护山的封印,已经有一些高等魔族从庇护山封印的漏洞中逃出,虽然我神圣教廷已经全力组织人员弥补封印,但后果难料啊!也许第三次灭世魔劫就要到了!”
灭世魔劫,是深深的印刻在每一个人类的脑海中的可怕记忆,每一个人类都是从小就听着灭世魔劫的故事长大,大陆上残留的一些低等魔族更是加深了人们对魔族的印象。
大陆曾经历过两次灭世魔劫,第一次大约是从北历前1000年开始,在魔族长时间的统治之下,人类甚至已经彻底的沦为了奴隶,就连反抗的欲望都已经被彻底的磨灭,在其他种族与魔族做着艰难的斗争之时,人类却在帮魔族建造各种异想天开的建筑。
直到北历前790年,先驱者赫尔基里在大陆东部的港口城市阿诺萨城诞生。赫尔基里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试图唤醒他的同类,可是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效果,反而被人告发。北历前766年,先驱者赫尔基里逃出奴隶营,开始了他崎岖的旅程。
北历前759年盛夏的一个夜晚,在赫尔基里的领导下,约170个部落的30万人类在5个大陆的主要城市同时爆发了起义(原计划是1000个部落以上,在恶劣的条件和魔族的监视下,他的动员能力实在有限,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幸运),压抑已久的人们怒吼着聚集起来,成为棕色的洪流。起义很快被魔族的大军荡平,170个部落的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被屠杀,人类史称这次起义为“滴血黎明”。
起义失败后,赫尔基里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四处寻找神山希律斯,他只想问问,众神为什么任由信奉他们的人类沦丧在魔族的铁蹄下。
北历前744年赫尔基里终于登上了神山希律斯,可是没有一个神愿意理会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类。同年魔族大帝斯卡鲁率军包围神山,请求众神赐予他永生。
对于魔族的嚣张,高傲的众神并没有生气,他们只是让神山希律斯升上了天空,再也不曾落下尘埃。
在神山希律斯升上天空之前,众神并没有忘记将那个卑微的人类赫尔基里从神山上扔下。
不久之后,赫尔基里郁郁而死,这位人类的先驱者的一生不过只是为魔族增添了许多笑料,为人类留下了一段久远的记忆。
但是真的只是如此吗?当然不是,自赫尔基里之后,人类与魔族的战斗从未间断过,武者公会、魔法师公会、佣兵公会等组织在赫尔基里死后的百余年间被建立起来。
如此,又是几百年过去,直到北历前49年,一位真正的英雄,人类的救世主诞生了,他,就是四海之王阿格里斯。阿格里斯王英勇善战,但更重要的是他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他的身边很快的聚集了大量的能人异士,九大军团长,十二圆桌骑士,七大魔法师……现在,在大陆随便拉出一个孩子,都能熟练的说出这些英雄的故事。
北历前2年四海之王阿格里斯带领大军与魔族展开决战,但是在魔族压倒性的兵力下,数百万人被魔帅“雷眼”贝伦围困在风舞原,一时陷入绝境。不久之后,众神也许是厌倦了魔族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肆意妄为,运用神力,在风舞原隆起了庇护山,阻挡魔族的进攻。但是赫丽曾跟凌云说过,神族之所以出手,是因为阿格里斯王破解了那个创世神留下的千古之谜“正午的阳光下,在狮子留下的鹰的影子里,即为众神之国。”找到了通往异界塔拉利亚的异界之门,并以此作为交换,才换来了众神的出手。
北历前1年四海之王阿格里斯带领军队穿过庇护山希望峡谷。北历元年北历阿格里斯建立人类王国卡诺萨王国,并在众神的帮助下,逐渐将魔族赶出了大陆。第一次灭世魔劫至此结束,但是却给大陆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各个种族的文明毁灭殆尽,人口更是所剩无几,人族因为一直安心做奴隶,倒是保留了大量的人口,但其他各族,因为千年来一直都在反抗,有许多种族已经被灭族。
第二层灭世魔劫是因为众神之战的爆发,让魔族再次看到了征服亚特大陆的机会。
传说,众神之父科洛诺斯从“虚”中产生了世界,被提走的那部分“虚”便成为了“无”。如同饥饿渴求食肴,“无〃贪婪地将这个世界牵引向毁灭,就是创始神也感到威胁。他将自身能量凝成“魔魂水晶”阻挡空无,让世界保持稳定,并创造众神保护魔魂水晶。可是,在北历168年的某一天,众神之中突然开始流传一个消息,只要将父神能量所凝结的魔魂水晶吞噬,便可以成为像父神那般的存在。众神因为这个消息而疯狂,众神之战因此爆发。后来,人们怀疑这个消息根本就是魔族的阴谋。
魔族在众神陷入大战的时候,趁机而来,再次在亚特大陆上肆虐,第二次灭世魔劫开始。这一次亚特大陆并没有全面沦陷,但战斗却比上一次更加艰苦,几十年间双反的大战从未间断。
北历221年,众神的战斗导致魔魂水晶爆炸,希律斯山毁灭,愤怒的众神之父科洛诺斯醒来,严厉的制裁了几乎将大陆毁灭的众神,并将剩下的众神发配到大陆遥远的彼端异界塔拉利亚,永远不得回到亚特大陆。随后,众神之父投入空无之中,用自身的实在换取虚无的平衡。
在众神毁灭中诞生的幻兽,让人类有了新的希望。即将前往异界塔拉利亚的真理主神。比亚在亚特大陆的人类之中挑选出了十二位品德兼优的精英,运用自己的造物之力赐予了他们强大无比的神力,他更把自己的神器“雷霆”分解为十二件神物,分别赠予这十二位接受了神赐的人类,由于具备了亘古不变的灵魂和肉体,拥有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力,这十二个人类就成了自万神之父创世以来的唯一一批由人转化为神的生灵。十二守护神驻守庇护山,与魔族展开决战。
不久之后,十二守护神以自身陨落为代价,将整座庇护山封印,魔族大军的精锐尽皆被封印在庇护山中,魔族溃败,第二次灭世魔劫结束。
这就是两次所有人类为之恐惧的灭世魔劫,不管历史是否真实,但人类毕竟在两次灭世魔劫中都顽强的活了下来。
听海茵兰说人类有可能再次经历灭世魔劫,凌云和赫丽的心中不由齐齐的“咯噔”一下。
“此话当真?”赫丽脱口问道。
海茵兰黯然点头道:“我还不至于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不错,不管教廷平日如何作为,但面对灭世魔劫,他们依旧会与所有人类一样去面对。
第一百七十八章 冰封走廊
送走大主教海茵兰,凌云和赫丽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千百年来,魔族一直是人类一道无法抹去的阴影。
“凌云,我们的计划是不是也要更改一下了?”
“嗯,我们暂时不要再进攻别处了,我们的进攻速度一直很快,后方不是很稳,趁着这个机会还是好好的发展一下现有的领地吧。”
女皇回归卡诺萨城之后,讨逆军并没有像许多人猜想的那样趁势拿下更多的地方,而是暂时停住了前进的脚步。这样的命令,即使是讨逆军中的将领,也大多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