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漩涡-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袷夂褪忠沾蛹竟庑鄣淖娓甘掷锒袅恕<竟庑鄢錾谄胀üと思彝ィ�10岁丧父,13岁丧母,从小就是孤儿,是在亲属家长大的。由于个人勤奋好学,又有心计,一点一点奋斗到今天的地位 ,其中甘苦可想而知。在任副市长期间,曾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市长”,并连续三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市长”。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在识别领导选择领导的同时,也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命运毫无疑问地与季光雄拴在了一起,他值得信赖吗?沈北辽经常这样问自己,他心想无论怎样都要深入了解他,预测他并提防他,进而化害为利。他最近观察季光雄的视线仍然萨然,但有了一些漂移不定的感觉,仿佛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安,这不免让沈北辽多了一些隐忧。沈北辽的思想似一条苏醒的江河,寻找心灵温柔的两岸,并朝它幽远的深处流去。沈北辽在这种苏醒中发现,时代不同了,太监被阉割阳具,我们被阉割个性,太监的阳具是别人割去的,而阉割我们个性的恰恰是我们自己。他发现,命运的虚伪不是一般的虚伪,而是非常成熟的虚伪;命运的圆熟不是一般的圆熟,而是非常成熟的圆滑。面对命运,沈北辽无法逃遁,也无处逃遁。生活给人更多的不是感动,而是震撼,领悟生活,首先要领悟自己,领悟了自己,还应该提醒别人,提醒了别人自己才可能有出路。沈北辽有一种迷茫,他不知道季光雄能否接受这份提醒。
沈北辽为了给季光雄写党性分析报告是煞费苦心,他按照提纲从五个方面写,写了约有一万五千字,沈北辽心想从未写过这东西,先抛砖引玉,等季光雄看完再改。
又是周末,沈北辽与钱亚琴坐了马厚的车去机场接季光雄。从机场回来的路上,沈北辽把写完的党性分析报告交给了季光摊。季光雄在车上简单地翻了翻,没说什么。
第二天,季光雄陪欧阳左视察银环路工地。银环路的拆迁工作已接近尾声。欧阳左在指挥部调度会议上说:“拆迁过程首先是对干部的一次考验和锻炼。不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不是好干部,没有高尚人格的领导也不是好领导。群众愿意信服是实在话,群众乐于看到的是公仆形象。”季光雄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从大局出发,从全市的长远利益出发,只能出力、出血,不能借机揩油。对经说服教育拒不搬迁的,市、区政府要采取强制措施。对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工期进度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企业法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让我们全市上下同心携手,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以万众一心的凝聚力,攻坚制胜的战斗力,争取银环路工程进度的全面胜利,让东宁市以崭新的面貌跨入21世纪!”应该说,银环路征地拆迁的奇迹,是集中领导、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出来的。
在征地拆近实施之前,市委常委会议做了专题研究讨论,市政府也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市委、人大、纪委、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还先后到市指挥部和各区召开了11次办公会,可以说,从市级五大班子领导到工青妇组织,从部队、机关、企业到中小学校,各阶层的人民群众都在关心支持银环路,用各种形式和机会为银环路献计献策。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铸成了坚强的后盾。八方努力、上下尽心,使征地折迁安置任务完成得如期如意。东宁市人民在重要关头众志成城。
调度会开得热烈紧张,欧阳左与季光雄是吸烟能手,欧阳左是一根接一根地吸大哥大,季光雄是一支接一支地吸软包中华,开会的人见两位市长带头吸烟,也都纷纷掏出香烟吸起来。指挥部里云雾缭绕。
欧阳左在会上打着手势说:“这是一场战役,是一场规模宏大、史无前例的大仗。为此,我们要把银环路工程建成廉政建设的示范工程。市纪委、市监察局要组成监督小组,入住现场,跟踪工程全过程。”季光雄说“我与欧阳市长商量了一个七不准,五公开。现在我给大家念一念。如无异议,便是铁的纪律,便是银环路建设的‘军法’。”这个“七不准”、“五公开”的内容是——
七不准:不准各级管理人员介绍亲朋好友参与工程、搞不正当竞争;不准以任何借口收受回扣或索取任何好处;不准任何施工企业在使用材料上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或转手加价;施工中,不准多头分包、层层转包,二次转包需经指挥部批准;不准地平材料(砂砾、石料)借机哄抬物价、缺尺少秤,违者将被吊销营业执照;不准任何部门的工程建没和施工单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五公开:公开动迁和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实行工程建没的招投标;公开成本造价;承建单位公开材料进货渠道、价格和原材料消耗;公开责任体系、监督网络。
季光雄说:“以上内容无异议由纪委、市监察局组成的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执行。”散会后,欧阳左、季光雄又到工地看望工人。欧阳左对工人们说:“工人师博们,你们的任务很重,很艰巨,困难很大,但东宁市人民相信你们。期望你们既要有科学的态度,又要大胆创新,不负全市人民的希望。”说完与工人们一一握手。
沈北辽陪季光雄忙了一天。晚上五点钟回家。在季光雄家楼下,季光雄对沈北江说:“北辽,你跟我上一趟楼。”沈北江不知道是什么事,便跟着上了楼。走到一半时,季光雄对沈北辽说:“北辽,应该说你的理论水平比我都高,但是写的东西操作性不强,我在车里没说,是怕马厚听见,你不好意思,党性分析报告我让平一川也写了一份,我觉得比你写得好,操作性强,咱俩上楼,我用传真机给你复制一份,你拿回去学习学习。”沈北辽听了心里十分不痛快,看来季光雄让自己写的同时,也通知了平一川。不过,沈北辽也知道,平一川一直想找自己的小辫子,想把自己打发走。上次到综合三处当处长就是平一川一手策划的。平一川用佟广真和钱亚琴来围攻季光雄达到把自己弄走的目的。
沈北辽从季光雄家里山来心情很复杂,马厚开车往沈北辽家里走。沈北辽看着平一川给季光雄写的党性分析报告,仔细研究。
平一川的党性分析报告乍一看写得很好,理论联系实际,但仔细了分析就露了破绽。平一川的报告大致说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放松世界观改造,共产主义信念偶尔也有动摇的时候;二是放松宗旨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偶尔也有背离的时候;三是抵御不住不良习气的侵蚀,有时候接受吃请;四是抗拒不了人情事故,有时候收受礼品。沈北辽看后心想,这还是共产党员吗?这还是人民公仆吗?这还是党培养的青年领导干部吗?如果这个报告说的是实话,那么这个党员够开除党籍的了。
回到家里,北辽把党性分析报告的事跟佩瑶说了,佩瑶一边把晚饭摆到桌子上,一边安慰丈夫。佩瑶一直是一位幸福感很强的女人,能干的丈夫,聪明的儿子,天天优裕起来的生活,再加上单位领导的赏识,这一切都让她感觉着自己做女人的成功。
吃过晚饭,沈北辽想今晚就不出去了,好好陪一会儿佩瑶。这么想着,北辽心里暗自歉歉的。因为是周未,儿子小刚也在家,小刚去自己房间做作业去了,北辽和佩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抓在一起捏了会儿。佩瑶脸上泛着红晕,很像一位幸福的女人。
自从季光雄去B市学习,沈北辽就很少呆在家里,佩瑶称丈夫坐飞机飞来飞去叫打“飞的”。实际上,只要沈北辽呆在家里,能感觉到他的存在,能呼吸到他的气息她就知足了。不过,沈北辽看电视实际上心不在焉,因为他想着看完平一川的材料后,明天怎么对季光雄谈感想。沈北辽深深地体会到做市长秘书的艰难,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这一人之下比超万人之上来,简直是太不平衡了。沈北辽萌生再干一年就走的想法。
第二天上午,沈北辽陪季光雄回B市。在飞机上,沈北辽如实地谈了自己对平一川文章的看法。季光雄听了以后表情很复杂。下飞机后蒋德惠等人早在机场等候。蒋德惠坐在接季光雄的车上说了许多东宁市领导们到B市的行踪,又说了一些B市高层的政治传闻。
到了党校,季光雄刚进房间,季光雄的班主任丁老师走了进来。原来丁老师酷爱花,季光雄答应给他弄几盆好花,答应很长时间一直没办,今天丁老师看季光雄回来了,便过来看他,实际上是看季光雄带没带花回来。季光雄很抱歉,对丁老师说:“对不起,丁老师,一周之内我把花给你送去。”于是,丁老师咯咯地笑着走了。丁老师出去后,季光雄把这事交给了蒋德惠办,并且说办完后让北辽送来就行。沈北辽打扫完房间,又打了两壶开水,沈北辽这才与蒋德惠一起离开党校。
这几天东宁市的工作特别多,季光雄不在东宁市,下边各委办局有事,都要先找沈北辽,沈北辽急着回去处理,北辽让小林订了下午四点钟的飞机票。在办事处吃过中午饭后,休息了一会儿,司机小李送沈北辽去机场。
办事处离党校近,但离机场远,B市的交通不好,要提前两小时动身,否则遇上堵车就要晚点。
沈北辽在机场候机大厅坐着看报纸。突然,手机响了,是季光雄打来的,语气十分客气。“北辽啊,上没上飞机?”沈北辽说:“还没有。”季光雄说:“先不走行吗?”沈北辽说:“有事吗?”季光雄说:“平一川那篇文章不行,要重写,时间很紧,明天下午一点钟全班宣读,有组织部领导听。”沈北辽说 :“季市长,我马上回党校。”沈北辽一边给司机小李打电话让他在党校等自己,然后出了机场打车奔党校。沈北辽知道事情重大,这回所有压力都在自己身上了。
到了党校,季光雄没有解释平一川那篇文章为什么不行,也没有谈稿子应该怎么写,只是说文章不要超过4000字,最好3000字。但沈北辽感到了季光雄急迫的心情。沈北辽心想,一定是季光雄征求了关系好的同学的意见,同学跟沈北辽的看法一致。
沈北辽离开了季光雄的房间在党校校园里静了静神,他用手机给潘文言打电话。潘文言答应在办公室等他。
来到潘文言公室,沈北辽说:“文言,我这件事只能拜托你了,你一定要给我弄几篇范文。”潘文言说:“党性分析报告是存档的,弄出来几篇很费劲,但老同学的忙我一定帮,你在我办公室等着我,我去办。”说着潘文言就出去了。
潘文言的办公室的书架上有很多党性方面的书籍和党刊杂志,沈北辽也没客气在书架上找了起来。大约半个小时,潘文言回来了,拿了复印好的三篇范义。沈北辽高兴极了。沈北辽又让潘文言帮自己找了一大堆党性分析的资料,说用完就给你送回来。说着,沈北辽离开了潘文言办公室。小李已经在楼下等候,沈北辽上了车直奔办事处。
到了办事处,沈北辽只吃了一碗面条,便开始翻阅材料,沈北辽仔细看了三份范文,有一篇对沈北辽的参考价值最大,题目是《中青年领导干部一定要过好名利关》,文章分三个部分,每部分1000字左右,分别说明作者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