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相:陆贞传奇-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杨姑姑也这样子说,丹娘原本就忐忑不安的心再也抑制不住恐惧,嚎啕大哭起来。
这哭声听得杜司仪更加烦躁,她瞪了丹娘一眼,大声训道:“吵什么吵,不是还没死吗?那些太医都是些吃白饭的,元寿,你去给她瞧瞧!”
一旁的元寿领命,走到陆贞的身边,伸手搭在陆贞的脉搏上。丹娘屏住呼吸,哭声也不自觉地止住了,双眸紧紧盯着元寿,眼里充满了期待。可是,她却看到元寿的眉头越锁越深,她的泪水又跟着弥漫起来。
片刻之后,元寿站起身,杜司仪便领着他离开,一言不发。丹娘看着他们的背影离去,不禁开始担忧,“杨姑姑,你说,姐姐真的没有救了吗?”
杨姑姑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低低叹了口气说道:“我不是说过了吗,这是命,陆贞若不能醒,说明她命已至此,若是醒了,那便是命不该绝。”
丹娘怔怔听着,看向床上安静的陆贞,咬了咬唇,突然坚定地说道:“不,我相信姐姐一定会醒过来的,她不会那么容易就放弃的!”
杨姑姑并没有回答丹娘的话,只是看着,似乎陷入了沉思。
之后的日子,陆贞就在用勤院里疗养,说是疗养,其实也不过是维持生命罢了,除了杜司仪,根本没有人再来看她,甚至连高湛都没有出现。丹娘听说,长公主和皇上都禁止太子出修文殿,为的就是不让他再见到陆贞。丹娘原先还可以跟元禄互通消息,到后来,连元禄都被长公主关进了柴房,于是,跟高湛的最后联系也跟着中断了。
陆贞的气息已经渐渐地微弱了,伸手探到鼻端下,根本就感觉不到任何气息,只有用羽毛才能探出一点波动——照这样下去,陆贞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真的会如杨姑姑所说的那样命已至此了吗?丹娘此时唯一能做的便只是向苍天祈祷。
用勤院陷入一片死寂,绝望已经露出了端倪,就在丹娘以为高湛再也不会出现的时候,他竟然又出现了!一进门,他就直冲到陆贞面前,一把抱住她,“阿贞,阿贞!”
回应他的,依然是悄无声息,可是这一次,高湛却没有素日里的激动,出奇的平静,甚至连命令他们离开的声音都异常的平和,“你们都出去。”
丹娘正要开口,未想门外又冲进两个身影,居然是长公主和孝昭帝。长公主的声音里透着紧张,“阿湛,你要做什么?”
高湛大喝一声,“出去!”
这一声暴喝令众人顿住,竟然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步退向门口,屋子里安静得可怕。
就在这时,一道苍老的声音却将眼前的局面打破,“你还想不想救她?”
丹娘定睛一看,却是杜司仪带着元寿走了进来。
那边的高湛听到这句话,微微一愣,“你说什么?”
杜司仪冷冷地看着他说道:“想救她,就把她放下来,让我试一试。”
听到这一句,丹娘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冲过去拉住高湛喊道:“殿下,快放下姐姐,杜大人,你……你有什么办法?”
杜司仪没有回答,只是吩咐道:“叫人烧几壶滚热的水,多拿几条毛巾放在里边。”
杨姑姑一听,马上离开房间去准备。与此同时,几个内监抬着一个巨大的冰块走了进来。
杜司仪扫了一眼兀自呆立的孝昭帝和高湛,冷冷说道:“男人都出去,皇上,您也是。”
高湛却不愿离开,“你要做什么?”
杜司仪说道:“殿下,你要是还想救她,就别磨蹭!”
高湛微微一怔,一咬牙,率先退出屋内,其他人也跟着一道站在了门口,房门立即就被关上。
丹娘奇怪地看着杜司仪,却见她迅速褪下陆贞的衣衫,跟着吩咐几个宫女道:“把冰块全给她盖上。”
丹娘一听,吓了一跳,立即问道:“这……这是干吗?”
杜司仪看都不看她,反倒转身低声吩咐着杨姑姑一些需要注意的事宜,丹娘站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陆贞的面色慢慢发紫,内心紧张不已,却不敢再出口发问。
却听杜司仪在此时命令道:“好了!把冰块弄开。”
一旁的宫女听令,很快就将冰块拿得一干二净,而杨姑姑则和几个宫女戴着厚厚的手套,迅速把滚烫的毛巾一下子敷在陆贞身上,盖住了她的整个头脸。
看着眼前的情景,丹娘真担心她们会将原本就气息微弱的陆贞闷死,没想到的是,须臾之间,她居然看到陆贞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丹娘原本以为自己看错,没想到,陆贞居然又动了一下,她再也忍不住,惊喜地叫出来,“姐姐的手动了!”
闻言,杜司仪大喜,立即喝道:“再来!”
如是几番,杜司仪这才令丹娘开门,将早已经守在门外的陈太医请进来,“她的手指刚才已经能动了,你快给足底扎针!”
陈太医惊讶万分,高湛却欣喜若狂,立即命令,“快扎!”
陈太医这才回过神,匆匆取出金针,杜司仪说道:“扎独阴和涌泉两穴!”
一针下去,陆贞全身跳了一跳,丹娘欢喜得难以自制,第二针落下,随着针体的转动,陆贞居然开始慢慢挣扎。
高湛生怕陆贞再次不动,连忙吩咐道:“你继续!”
陈太医见陆贞有反应,忙用针如飞,一针下去之后,陆贞突然弹了一下,这一次居然呻吟了一声。杜司仪见状,立即吩咐,“你再用点力!”
陈太医闭目,用力将银针一探,陆贞突然一动,睁开了眼睛。
高湛大喜过望,“阿贞!”
然而陆贞却没有如他希望的那般回应他,只是看了一眼,便又慢慢地合上双眸。高湛的心一凛,本能地抱住她拼命呼唤,“阿贞,你醒醒!”
陈太医见状,立即探了探陆贞的脉,随即面容一喜,说道:“殿下不用着急,陆大人生机已复,很快就能再次醒来了。”
果不其然,过了些许时间,陆贞真的再次睁开了眼睛。
看着她依然带着迷蒙的双眸,高湛激动不已,他努力压抑着自己想要抱紧她的冲动,颤着声问道:“阿贞,你还认得我吗?”
陆贞迷茫地看着他,片刻之后才慢慢认出眼前的男子,她张了张口,努力用似乎要裂开的喉咙发出沙哑的声音,好半天,才念了两个字,“阿……湛……”
高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悦,含着泪点头,再点头,捉着她的手久久不敢松开。他在心里暗暗呼唤:母后,是您的在天之灵听到了我的祷告,所以才将阿贞又送回来的吗?从今往后,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她,绝对不会再让她受到丝毫的伤害,我以我生命起誓!
眼见着陆贞度过危机,孝昭帝心情大好,待杜司仪一出来便好奇地问道:“杜司仪,你是怎么想出这个法子的?”
杜司仪没有隐瞒,“微臣在静心院待了那么多年,里面全是生了病却没资格诊治的宫女和内监,还有一些犯了错的太医。见过那么多死人和病人,微臣也多多少少懂得一些医术。陆贞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几近假死之态。那个元寿,以前伺候过前朝的太医院医正,他告诉我,以前遇到这种病人,那位医正曾经用过冷热相交的方法来刺激病人,没想到还真的有用。”
“也是阿贞命大。”杨姑姑在一旁微笑着接口说罢,也跟着好奇道,“可为什么你又一定要让太医刺她脚底的穴位?”
杜司仪淡淡应道:“我也是偶然想起丹娘曾经提过,说刑部审案时,曾经用羊舔过犯人的脚底。要知道脚底是人全身最敏感之处,病人刚醒的时候,在这个地方施针,效用一定最大!”
孝昭帝赞许地点了点头,“杜司仪,你这一次可是立下了大功,朕要好好赏你。”
杜司仪略略施礼,口气依然是淡淡的,“多谢皇上,不过这丫头既然认了我做师傅,我救她,也是天经地义。皇上如果真有心嘉奖,就请多建几处像静心院那样的地方,给那些枉死的下人们一条生路吧。”
听到杜司仪的请求,孝昭帝肃然起敬,他立即点头,“朕这就吩咐人去办。”
杜司仪再度道谢,转头听见高湛欢喜的声音,重重松了一口气,这才露出了笑容。
这一次,高湛再度将陆贞接回了修文殿疗养,将养了数日,陆贞的身体已经在慢慢康复,只是因为昏迷太久,只能以汤药续命,所以此刻的身体还是很虚弱。不过她却没有太多的沮丧,一直配合太医进行调养。
唯一令她郁闷的是自己的右手,不知为何,总是无法拿东西,不仅不能拿勺子拿书,就连握紧的力气都没有。虽然丹娘和高湛都说,是因为右手被压过,一时血脉不畅,加之她身体虚弱所致,可不知为何,她的心里总有隐隐的不安,因为这种无力的感觉太怪异了。
就比如现在,她虽然抓住眼前的这个荷包,可是手却抖个不停,根本就力不从心。陆贞叹了口气,将荷包放下,左手紧紧捏住右手,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房门忽然打开,不,应该说是撞开更合适,陆贞本能地看过去,就见到长公主怒气冲冲的脸。陆贞有些奇怪,随即想起自己与高湛的事情,内心隐隐约约有了猜测。眼见着她快步走过来,陆贞忙支起身子朝长公主勉强行礼,“下官参见公主殿下。”
长公主冷着脸,打量着眼前的陆贞,却见她长发简单束起,小小的脸颊只有巴掌大,许是生了这一场病,下巴尖得令人心疼,她一身白色单衣外加了一件粉色的褂子,将原本苍白的脸颊衬得娇艳了一些。见到此景,长公主收起了目光,冷冷说道:“好一副病西施的样子,难怪能迷倒阿湛!”
陆贞已经听出她的语气不对,又不知她所指的是什么事情,便只能低头。
见到她这副楚楚可怜的模样,长公主内心的火气更盛,“我有话要问你,你从实回答,若有一句撒谎,管你是谁,我定斩不赦!”
陆贞轻轻点头,“殿下尽管问。”
长公主立即开口,“你到底是不是防御使陆襄的女儿?”
闻言,陆贞一怔,一股不安的情绪在心底深处悄悄升起,来者不善,看来接下来的问题会更棘手。但是她必须回答:“不是,我是商人陆贾之女,但陆贞这个名字是真的。”
长公主冷哼一声,“总算你还知趣,没有说谎,那你是不是那个曾经被通缉过的杀人女犯路珍?”
她居然连这个也知道!陆贞先是一惊,跟着也回过神——皇宫很大,人更多,这件事当日所知的人不在少数,更何况这长公主与娄太后之间的关系也不差,必然是会听说。思及此,陆贞也不再隐瞒,咬着牙点了点头,又立即替自己辩解道:“不过,那件事是事出有因的……”
长公主闭了眼,愤怒地吼道:“够了!你这样的人,怎么还有脸待在宫里?”
陆贞张了张口,正想解释当时的来龙去脉,高湛已经闻讯赶来,听到长公主的话立刻替陆贞解释,“皇姐,你误会了,阿贞的那些事情我都知道,她是无辜的。”
长公主回头,这才发现高湛不知何时已进了门,“阿湛!”
高湛直直坐在陆贞身边,抬头看着长公主,严肃说道:“皇姐,请你相信我,阿贞绝对不是什么杀人犯。而且,以后请你也别再这样质问阿贞,她是我未来的太子妃,我希望你能尊重她一些。”
长公主没想到高湛居然鬼迷心窍到了这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