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绿皮火车 >

第5部分

绿皮火车-第5部分

小说: 绿皮火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的黄昏,西边红霞如海。

阿维尼翁艺术节每年一次,其余日子它是人迹罕至的荒城。我们到的时候,艺术节还没开始,到处都是海报,连垃圾箱、邮筒、路灯上都贴满了。满街的演员、歌手,比当地的居民还要多。我们的演出在一个教会学校的阶梯剧场,这个场地属于中国艺术家,将要上演的剧目有辛欣导演的《生于七月》、黄盈的《黄粱一梦》、王翀的《哈姆雷特机器》、孟京辉的《三个橘子的爱情》、丰江舟的《假象》,还有我和小河的《如果,世界瞎了》,由邵泽辉导演。

这几天还处于排练阶段,正式演出要到7月8日开始。我们的现场只能坐一百人,要是在国内,这个阵容拿出个零头也能票房爆满。可到了这儿,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希望更多人来看自己,所以对未来的票房还是有点不踏实。

阿维尼翁是一个曾有多位教皇居住过的城市,所以以教堂闻名世界。我和绿妖第二天就去了宏伟的教皇宫。一进去,见到很多中世纪的塑像。向上依次又游览了教皇的礼拜堂、卧室、书房、小金库。据说有一位教皇登基加冕,请客吃饭,一顿吃了三百头牛、四百多头羊、七千多只小鸡、三万多个鸡蛋、九万多个面包。这也让我感到似曾相识。我国人在大吃大喝方面,也不逊于彼。

走出教堂,正有一两位民间艺人在广场卖唱。一个小伙子,用一把古典吉他弹着“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他们不是来参加艺术节的,而是随着流浪的步伐走到这儿的。他们在户外,而我们在室内,他们比我们更阳光、更放松。

耳闻阿维尼翁艺术节之二

演出已经几天了,我们也进入看演出阶段。大家抱着一大厚本法语演出目录,猜测着选择场次。这时玮玮在街上看到一个姑娘用一个自制的手风琴边拉边唱,正唱着,忽然把手风琴放在地上,她一连六个后空翻,从街上消失了,手风琴还继续奏着音乐。正当人们错愕间,她又从另一个街口一个跟斗云翻了回来。结果当然是她的宣传单被一抢而空。

第二天,玮玮带着我们去看她的演出,起了个大早,拐了好多小巷,到了一个小剧场门口。票并不贵,用工作证买,六欧元一人。进去一看,傻了,满屋坐着的观众多数是小孩,还有一部分是家长。我们才恍然大悟:这是一部儿童剧。

开场后,只见一个演员从观众门惊恐地撞进来,这是一个长得像精灵一样的姑娘,她的语言主要组成部分就是“Blblblb”,孩子们似乎能听懂。舞台上有好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她随手抓过来,一会儿当电话打,一会儿当棒棒糖吃,最后发现都是乐器。她身后有一幅世界地图,演奏完乐器,就贴一个标志到产生这个音乐的国家位置。先是日本,然后是印度。唱印度音乐时,她边唱边跳,眼神妩媚,活脱脱一个宝莱坞舞女。接着是非洲的音乐,在音乐中,她摇晃着身躯,双手在胸前一比,仿佛惊讶地发现自己长出了非洲女人的大胸,然后是屁股。在座的小孩们看得开心,哈哈地笑。到了意大利,她就模仿德高望重的教皇,走向一台钢琴,忽然摇身一变,成了意大利的“郎朗”。比划了无数套路,接着弹了一个音,然后被自己陶醉得如痴如狂。观众大笑。

下面她拿出口琴吹了一段《苏珊娜》,一听就知道这是到了美国。她憋着嗓子来了段政治讲演,接着是说唱,混杂着小甜甜式的搔首弄姿。每种音乐都惟妙惟肖,即使我一点英语也听不懂,也能感受到整个戏剧的幽默、轻盈。

最后,她终于打开包,收东西,准备收场。她先把小的乐器装起来,接着,试图把一台YAMAHA电子琴也装到包里。装不进去,就弹了一段旋律,把飘散在空中的音符,抓了一把塞到包里。她恋恋不舍地站在门口,若有所失地告别,然后跟来的时候一样,突然撞出门去,不见了。正在观众以为演出要结束了时,她又从另一个门冲进来,上场谢幕。看完我们都惊叹:这是法国的儿童剧啊。法国孩子的智商可真高啊。

每晚十二点,教皇宫八千人的大剧场座无虚席。本来不相信,看话剧怎么像看足球赛一样,但今天看到剧场这么多小孩子,答案自解。

这里黎明静悄悄

凌晨四点半,我喝过豆浆、赶过飞机、上过微博,却从来没有看过演出。在阿维尼翁教皇宫的万人露天剧场,将上演一场无伴奏合唱现代舞,光这么一介绍就够吸引人了,演出只有三天,大家饭桌上谈的都是这个话题,看过的都交口称赞,没看过的都在到处找票。等我们注意到这场戏的时候,票早已卖完,第二天就是最后一场。我们的阶级弟兄小河舍命让给我们一场票,我和绿妖就像抽到生死牌一样,彼此推让:“你去吧。”“不,你去对中国更有益。”后来小河建议绿妖作为我的助理,以我不能单独行动的人道主义理由来打动检票者。那好吧,我们抱着“闯关东”的决心,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踏上了去教皇宫的路。

教堂前的大广场上,人山人海。等票的队伍排了一百多人,我们挤进检票处,绿妖结结巴巴地说明我们的情况,但还是没办法,因为要对号入座。正当我们要再次抽生死牌的时候,民谣界的“活雷锋”张玮玮挺身而出,把他仅有的一张票也转给了我们。我顿时觉得压力太大了,咬牙切齿地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睡着啊。

教皇宫内的万人大剧场,壮观犹如古罗马角斗场。舞台上方的镂空雕花大窗户有几层楼高,进场后,只有这扇窗透出微光。演出开始后,灯光熄灭,观众仅凭微弱的天光凝视舞台。我想这个时候,大家跟我在一条起跑线上。音乐响起,没有乐器和话筒,只是人声清唱,依靠教堂自身的回声。合唱里有星群闪烁,围着教堂的金顶,我感觉自己坐在中世纪的黑暗中,舞台上众多艺术家在跳舞,我听到他们从左到右滑动的舞步,像小时候自己在冬天结冰的路上打跐溜滑,又像是无风的海上细碎的波浪。有的时候,很多舞者会从地道下去,留下一个姑娘在舞台上独唱,四千人座无虚席的大剧场鸦雀无声,袅袅女声仿佛是从梦里飘向远方的烟雾。

突然,在教堂的高处,有一声鸟叫。接着是两声、三声,预告着黎明将至。教堂外的风吹过来,让你恍惚间会走神。

最后快结束的时候,远处教堂的钟声响了起来,时间掐得很准,太阳也即将升起。可是关于钟声和太阳,那是看过上场演出的张玮玮的描述,而这个早上,阿维尼翁阴天,没有钟声和朝霞。这可能就是大自然舞台的莫测之处,太阳并不总会照常升起。演出结束,我们还是在中世纪的黑暗中。大家起立,热烈鼓掌。那是另一种山呼海啸。离开现场,天上开始下雨,阿维尼翁夏日的清晨,仿佛是中国北方的深秋。我们看了一场好戏,我们曾经和几千人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黎明的到来。

后记:正当那个割肉让票的张玮玮在大剧场门外寂寞徘徊的时候,突然来了个退票的姑娘,玮玮赶快买下,一看还是第二排超豪华座位。“雷锋”帮了人,善有善报最终娶上了一个好媳妇儿。

阿维尼翁的一天

清晨像深秋,日光稀薄,空气寒凉,你会准时地被小城教堂的钟声叫醒。钟声此起彼伏,提醒人们该祈祷了。而我起床,开始熬粥,买的是法国大米,粥总是不容易熬到中国式的黏稠,怎么喝怎么像一种饮料。同行的朋友们带来的老干妈、榨菜,都已被抢光,甚至很思念鸡精、味精的味道。

上午,出门看演出。到处都是教堂,到处都是剧场。演出的目录一水儿法语,所以要蒙着看,有“music”的注释,就有可能是音乐剧。前一阵看一个现场,一进去,满屋都是小孩,等坐下来才发现,这是一个儿童剧。但即使是儿童剧,我们也会看得津津有味,因为语言的隔膜会激发你很多属于自己的想象。

下午要到城里宣传我们中国团的演出了。每天有几千个戏剧上演,你要是不宣传,根本没人来看。宣传方式五花八门,有一路敲着铁皮鼓、唱着歌游街的;有抱着吉他,坐在路边浅吟低唱的;还有几个人一边走,一边喊口号的。而且要穿奇装异服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比方说戴着牛头挂上马面,手拿镰刀扮成死神。当然,打扮成小丑最受欢迎,边唱边跳呼啸而过。中国的宣传比较斯文,顶多每个人提一盏灯笼,或者放个风筝,上面写着“China kisses”。而且我们这种食草动物,气势也比较弱,不如那些从小吃真牛肉喝真牛奶的老外脸皮厚嗓门大。

到了傍晚,有自己的私人时间了,可以去逛逛教堂。我们去了阿维尼翁最盛大的“教皇城堡”,里面有一个万人露天大剧场,就像古罗马人看戏般壮观。教堂的长窗,有几层楼高。彩色的玻璃,在夕阳中仿佛巨大的琉璃。教堂的屋顶上站着一个金光灿灿的圣徒,那是全城的制高点,离很远就能看见。蓝天下的金人仿佛临空御风,它也是我们迷路时的航标。

我和小河作为搭档,这次来到阿维尼翁艺术节,演出主题叫“如果,世界瞎了”,时间是每天晚上九点。观众寥寥,甚至有一天只有两个人买票。不能跟国内比呀,主要还是沟通的障碍。我们每天都即兴,天天不同。在同一个院子,旁边有个马戏团,场场爆满,是那种翻着跟头,甩着长鞭,大呼小叫的。还有一个弗拉门戈的演出,姑娘在上面悲情地讲着故事,男子迅捷如飞地弹着弗拉门戈的节奏,跺起脚来那是地动山摇,就像一个巨大的拖拉机开到你的面前。看完演出,大家总会好奇地去摸摸地板,看看有没有被他们跺个窟窿。

我们虽然观众少,但我们自得其乐。我们相信自己的音乐水准,很多法国老外宁愿花十欧元买一件从动物园批来的中国唐装,上面画条龙,他们觉得很酷。而我万里迢迢地从国内背来的《中国孩子》,他们却犹犹豫豫地不敢“染指”。

演出结束,回到住处,大大小小的酒局就开始了。我们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六十多人,六个剧组,三五成群,两个一伙,有坐在院子里的,有坐在阳台上的,主要是聊当日的演出。法国的酒好,且便宜,一瓶红酒大概也就两三欧元,很好的黑啤零点几欧元。我们找到了一种十二度的手工自酿啤酒,杀伤力等同于一瓶绍兴加饭酒,且口感清冽,有浓郁的麦子香。在国内我总嘲笑上海男人一瓶啤酒就一醉方休,感觉自己好像酒量很大,等我喝到了这种啤酒,感觉自己真是一瓶就可以醉倒了,两瓶就断片儿,然后在眩晕中憧憬着明天能够看到一场好演出,多来几个观众,多卖两张唱片。

日复一日的法国闷生活

我们在阿维尼翁的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每天生活的节奏都很相似:听到城里的钟声,起床;吃完早餐就坐在台阶上聊天,或者去看演出;晚上就准备自己的演出。由于每天晚上都必须演,所以不能离开这里去其他城市做一个短途旅行。日子久了,再甜蜜再浪漫的无限制的重复也会让人心生倦怠。于是我们白天去城里逛的欲望越来越小。我躺在床上,看《包法利夫人》,那是当年热爱世界名著的时代看过的,现在在法国的南方小城重新读,阅读感完全不同。爱玛那种在黄昏的花园里感觉到的郁闷,生活没有冲突,没有波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