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曾国藩日记 >

第57部分

曾国藩日记-第57部分

小说: 曾国藩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敫盍似さ男母畏危美戳分泼囊克煊泄愦蟀耸浚倨鸨矢耍戳私曳⒀蠊碜永劾圩镄械奈母妫脑唬�

现有天主鬼教,暗来散放鬼书。煽惑好人变鬼,药迷妇女奸污。

生割子肠奶尖,死则剜取眼珠。男女一旦药迷,聪明立刻痴愚。

其书本本粪帐,臭比狗屁不如。其教不敬天地,祖宗牌位全无。

扫灭圣贤仙佛,只拜耶酥一猪。邪鬼冒称上帝,罪该万剐千诛。

特此四方布告,齐心协力驱除。遇见鬼叫即打,莫准入境藏居。

遇见鬼书即烧,一字莫准留余。共保地方清泰,庶免人变鬼乎!

这则公告,来的正是时候,偏巧英国传教士戴德生,带着家人戴存义、戴赫拨,小玛莉亚,以及男女传教士多名,于扬州创建了第一座基督教堂。此后老戴被指摘为非法租屋,但按照当时清国与英国之间的协议,他实际上完全是合法的。只是因为协议规定中国人和英国人平等,被爱国群众斥为辱华,所以死活不承认。但你再不承认,也改变不了戴德生合法的事实。

但你合法也没得用,因为法国佬金式玉的育婴堂条件并不好,而且被中国扔到垃圾堆里的婴儿,原本体质就差,再加上恰好瘟疫流行,结果育婴堂中有多名婴儿死亡。扬州人民群众坚信,是洋鬼子将这些孩子吃掉了,不然的话,无法理解他们干吗要捡别人扔掉的孩子。

扬州人民愤怒了,在秀才葛寿春的带领下,啸聚了万人之众,冲到英国佬戴德生的基督教堂,时教堂中尚有4名儿童,2岁到八岁不等,而戴德生的妻子正怀有六个月的身孕。但人民群众才不管你这么多,逮住这群洋儿童一顿狠揍。戴德生腿被打瘸,教士李爱恩眼睛被打瞎,牙齿被打落,传教士们被逼跳楼逃亡,又摔得腿折臂断,总之是惨不忍睹。

基督徒们的财物被洗劫一空,戴德生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描述这些中国人对他们的伤害。但书到最后,戴德生却忘了交待一件事:育婴堂是法国传教士办的,中国人怎么奔他们英国教堂来了?

在爱国群众眼里,洋鬼子都是一家,打谁都是打。之所以袭击英国人的教堂,是因为教堂里的妇女儿童多,打起来嬴的概然率高一些。

这事法国人躲着不露面,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气昏了头,来找曾国藩说理:先不要说法国人的育婴堂,到底有没有生吃婴儿的事,可这里边有我们英国人什么事?你们为什么要攻击我们英国的教堂?

九月二十五日,因扬州教堂等事与洋人反复辨论

早饭后坐见之客二次,衙门期也。清理文件。丁中丞、马制军先后来久坐。旋应道、蔡道来久坐,等候洋人。已正另会客一次。习字一纸。午初,洋人来。领事麦华陀、兵官亨理祺、戈师门、副领事阿林格、翻译施维祺,又委员七人,共十二人,久谈,为扬州教堂事及淮关事反复辨论。麦领事桀骜而兼糊涂,殊堪愤憾!未正三刻方散。中饭后阅本日文件。未末,恽次山来久坐,又坐见之客一次。申正写对联四付。酉初,课儿子背书。傍夕小睡。夜核稿各簿。二更后与纪泽一谈。又将江苏水师章程一核。三点睡。

曾国藩只好去调查,调查结果,法国人的育婴堂中,确有多名儿童死亡,都是因为被中国狠心爹妈扔掉后,体质虚弱再加上疾病而死,没有证据表明法国人吃了这些孩子,因为死孩子都是完整的。

最后的判决,率众冲入教堂的秀才葛寿春,否认自己是为首者,所以不予追究。抢劫了女基督徒和孩子的两名案犯,被流窜新疆为军奴。再就是戴德生列了一纸损失清单:7名传教士共损失1131元,其中医用仪器和书籍占了近三分之一,房屋修理费仅估算为70元,同住的17名成年华人损失438元,另丢失43元现洋,共计1612元,按当时洋元与白银的汇率合算为白银1128两4钱整。

去查扬州教案的相关资料,普遍性认为这张损失清单,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无耻勒索。

但实际上,戴德生拿到损失赔偿之后,把其中的一半,用来补偿在这次事件中惨遭爱国群众暴打的工友,另一半设立个基金会,继续致力于在中国传播福音。

曾国藩经手了这个案子,等于为他自己又惹上了麻烦,天津那边酝酿着远比扬州规模更盛的疯狂,有曾国藩他老人家消受的。

(16)生命的蓝图

八月初二日,嘱泽儿看理学书

早饭后清理文件。立见之客二次,坐见之客二次。习字一纸。围棋二局。写李少泉信一封,约五百字。又坐见之客三次,雨亭坐颇久。中饭后阅本日文件。陈虎臣来久坐。旋至幕府一谈。写对联七付、扁三付。酉初课儿甥辈背文,核批稿未毕。傍夕至后园与渠侄一谈。夜核批稿毕。倦甚。二更后与纪泽一谈,嘱其看理学书,俾志气日趋于刚大,心思日入于沉细。三点睡,不甚成寐。

曾国藩的思想学问,在这则日记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俾志气日趋于刚大,心思日入于沉细。

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则,就在这句话里:刚大的志气,与沉细的心思,兼此二者可百行无忌。

志气刚大,与心思沉细是两位一体的,无法分开说。简单说来就是,你所要从事的事业,必须要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蓝图,这张蓝图将贯穿你的一生,因为生命太过于短暂,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所以这张蓝图必须要贯以始终。而且这张图不可以空洞,每个细节都必须丰富充实,涉及到自己的,每一步如何做,要做到什么程度,必须要心里有数。如果这张图中有涉及到别人的内容,那这张图就废了,因为这意味着你将自己的命运,交由别人来主宰,因此你终将沦为别人事业中一个可以随时舍弃的盲肠部位,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事业。

当然,没有一个人能把一项庞大的工程,从头干到尾。正【文!】因为如【人!】此才要【书!】求你心【屋!】思沉细,哪怕只有一个小环节你不懂,那就会构成你事业的滑铁庐。越是大事业,越是需要更慎密的细节配置。这实际上也是理学所谓格物的教益,正是因为理学所要求于人的标准太高,才被大众敬谢不敏。但除非你不想事业有成,否则的话就必须接受这一点。

这就是曾国藩人生的经验与智慧,说来简单,做起来唯艰唯难。

(17)梦到刘罗锅

八月初四日,书格言六条为纪渠座右之箴

早饭后清理文件。坐见之客二次。习字一纸。围棋二局。夏子松正詹来久谈。又坐见之客一次。午刻钱子密来一谈。莫子偲来一谈。中饭后阅本日文件。倦甚,小睡片刻,申初写对联五付、写横披一帧。自篡格言六条,书之为纪渠侄座右之箴。吴挚甫来一谈。酉初课儿甥辈背书。旋核批稿簿,未毕。傍夕至后园与纪泽一谈。夜将批稿核毕,改摺稿一件。二更后,作《湘军陆师昭武忠祠碑记》百馀字。二更三点睡,梦刘文清公,与之周旋良久,说话甚多,都不记忆,惟记问其作字果用纯羊毫乎?抑用纯紫毫乎?文清答以某年到某处道员之任,曾好写某店水笔。梦中记其店名甚确,醒后亦忘之矣。

曾国藩又有异梦。

实际上,这已经是曾国藩,第三次梦到这个人了。前两次,都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初一的夜晚:

咸丰十一年七月初一

早,各员弁贺朔,见客六、七次。至已初毕。旋写信与沅弟、言方望溪从祀事。复桃秋浦信。小睡时许。午刻清理文件。中饭后清理文件甚多。至戌初毕。夜阅《望溪文集》二卷。二更四点睡。潘弁值日。梦刘石庵先生,与之之鬯叙数日。四更因疮痒手不停爬,五更复成寐。又梦刘石庵,仿佛若同在行役者,说话颇多,但未及作字之法。是日天气,新转东北风,已有凉意。

两次出现在曾国藩梦中刘石庵,与刚刚出现的刘文清,他们是一个人,都是乾隆朝的名臣,刘墉刘罗锅。

因为电视剧的贡献,宰相刘罗锅在中国民间大名鼎鼎,几同智慧的象征。但历史上的刘罗锅,却远没有那么华丽。至少,在曾国藩心目中的刘罗锅,最多不过是一个书法家。要知道,刘罗锅遭遇到的是中国历史上最狂妄自大的乾隆皇帝,乾隆就曾经公开说过:本朝没有名臣,没有忠臣,也没有奸臣。意思是说:天底下就我乾隆一个人,你们最多不过是替我干活的奴才,谁也不允许抢我的风头。历史也确实是这样,乾隆严禁任何一个官员的风头盖过他。如果哪个官员获得了民心,被老百姓送了万民伞之类的物事,那就可惨了,乾隆皇帝绝饶不了你。

所以这刘罗锅,在做地方官的时候,还有点起色,等做了协办大学士,却遭受到一连串的降职处份,总之是郁闷至极。民间传说他智斗和怯擅窆逼诘囊杖吮喑隼矗迮蠹铱模钤绲墓适略小堵憾贰罚蛭梁ジ锩怕视写死喙适铝鞔�

也就是说,曾国藩可没听说过刘罗锅有什么精彩的段子,那么他梦到刘罗锅,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上,曾国藩经常欣赏刘罗锅的书法,久而久之,就对刘罗锅有着一种心灵相通的感应。梦里的刘罗锅,仍然是曾国藩自己,只是曾国藩的另一个人格,另一个更为诙谐的形象。

而在梦中,曾国藩与刘罗锅的对话,纯羊毫乎?纯紫毫乎?不过是他与自己的对话。

纯羊毫象征着洁白,意味着曾国藩还将继续保持自己不近女人的节操,纯紫毫象征着破戒,就是他老人家要不客气了,也要找个女生来陪伴他。

凭什么啊,你们都有漂亮女生陪在身边,偏我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也要追求男人的幸福!

在梦中,他的欲望这样大声的呼喊着。

他真的这么做了,并因此引发了家中一片混乱。

(18)极峰之上的人生战栗

十一月初四日,是日余启程北上入觐,饯行颇隆

是日,余启程北上入觐。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二次。将邵位西墓志写本另写十馀字。改信稿四件。剃头一次。已正二刻启行。途中观者如堵,家家香烛,爆竹拜送,戏台、酒席路饯者,在署之西为盐商何公远旗第等一席,在水西门之外为合城绅士方伯雄等一席,又有八旗佐领等及船户等各设彩棚为饯,午正至官厅。少泉、谷山及文武等送别,寄请圣安。余旋登舟,见客五次。吃中饭后,又见客三次。开船,行至下关,少泉、谷山送至下关,久谈。吴竹如亦至下关,与三人久谈。而满城文武士友皆送至下关,坐见之客十馀次。夜饭后,潘季玉、李眉生等先后来谈,澄弟一谈,疲倦极矣。二更三点睡。申刻行船时,曾将郭云仙所著《湘阴县志》一阅。睡后,不甚成寐。念本日送者之众,人情之厚,舟辑仪从之盛,如好花盛开,过于烂漫,凋谢之期恐即相随而至,不胜惴栗。又接湖南咨文,不愿出长江十六万一款,其事仍办不成,殊以为虑。

曾国藩终于等来了这一天,赴京师,面谒同治小皇帝和两宫太后。〖Zei8。Com电子书下载:。 〗

这是他起程当日的记载,但唯有最后一句话,最是警醒世人:如好花盛开,过于烂漫,凋谢之期恐即相随而至,不胜惴栗。

他已经登上了人生事业的极颠,再向前一步,就是下坡路。这是成功者的悲哀,也是曾国藩难逃的宿命。他很清楚,在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可是他没办法,他既然还活着,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