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凤月无边 >

第5部分

凤月无边-第5部分

小说: 凤月无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却没有想到,卢萦等的便是她这句话。她早在说出举孝廉时,便料到了她们会有这种反应,她更在等着这种反应!
因此,三舅母的声音一落,卢萦马上退后几步,她木着脸朝着三舅母一福后,朗声说道:“亡父虽逝,音容永在,孤儿孤女虽然不肖,却也断断不敢弱了先辈的志气!舅母大人的话阿萦不敢生受。如此,告辞了!”说罢,她衣袖一甩,转过身毫不犹豫便向外走去。
看到她远去的身影,三舅母的怒火不打一气来,她尖着嗓子大喝道:“好好好!你敢出这个门,那就永生永世不要来求我这个舅母!”三舅母的叫声尖利响亮,引得花园那一边的人也昂着头向里看来。
三舅母越是叫得厉害,急步而去的卢萦,那冷漠清丽的脸上的双眸,便越是明亮。骂得好啊,骂得太好了!她越是骂,关注此事的人便越多,关注的人越多,她与三舅母的对话便越是传得远。当众人知道她是为了维护亡父而被训斥时,只会对她敬重有加。如果有幸传到那些有名望的人的耳中,说不得便让某些同样出身贫困的大人物对自己姐弟起了怜惜之心,从而替弟弟开拓一条通天大道。
便是没有那么幸运,三舅母与自己的这通对话传出去,舆论站在自己这边后,三舅母便不敢也不能越过平府的其他长辈,随意收回自己与弟弟所住的那木房子了。只要有房子住,那自己与三舅母这一闹,便没什么损失了。损失不大,还收获了一定程度上的婚姻自主,怎么算,这一场闹剧都是值得的。


第八章 生计
更新时间201325 19:54:03  字数:1930

 卢萦这边急步而行,大门处却是一阵喧哗,转头一看,只见七八个衣着不俗的富商筹拥着三舅父走了过来。
只是看了一眼,卢萦便不再理会,就在她低头前行时,只听得一个四十来岁的胖子叹道:“陛下新得蜀地,便连下几道命令,说要把农赋减少到三十比一,陛下真是英明之主啊。”另一个中年人也点头道:“是啊,又是令人读书,又是减赋,中兴之世到矣。”
几人的对话匆匆入耳,卢萦也没有细听,便出了平府。
来到平府外,卢萦回头看向身后又高又深的围墙,暗暗想道:平府的势要借,可又不能攀扯太深……转眼她又想道:我现在想这个干嘛?当务之急是赚到钱呢。
想到赚钱,卢萦便有点苦恼起来。蹙着眉行走在街道中,到处可以看到一个个做儒士打扮的少年。望着他们,卢萦摇头一笑,想道:陛下的喜好便是天下人的喜好啊。这些人大字也不识一个,居然都戴起了儒冠了。
想着想着,卢萦脚步一顿。她呆了一会,突然提步,急急朝回走去。
她回到家中时,弟弟还在学堂,还没到归家之时。卢萦推开弟弟的房间,仰头看着密密麻麻的,直垒到屋梁处的书籍发起呆来。
这些书籍,纵使父亲被人驱赶,纵使兵荒马乱时,也不曾丢弃半点。因此,虽然有很多人不信他们是大世家之后,可能够让那些人时时挂在嘴里念叨一番,这些书籍功不可没。
这个时候的卢萦,其实还远远低估了她们这一房子书籍的价值,这个时代,蔡伦还没有出世,世间还没有廉价的纸张,因此,大多数书籍,依然如秦时一样刻写在竹简上,也有一部份用的是麻质纤维纸。这种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在这种情况下,卢萦这一房子的书籍,实是价值不可估量,真要换钱财,足能换到两姐弟过上一辈子好日子的财物。
坐在房中,卢萦还在不停的寻思起来。刚才在路上时,她琢磨来琢磨去,总觉得要赚钱,得着落在这些书籍上才好。
可是,要怎么个着落法呢?
也不知过了多久,卢萦心神一动,转身走出了房门,二刻钟后卢萦回来时,身后跟着一个拉着驴车的汉子。
看到卢萦出出入入的,住在左邻的一个矮小妇人笑道:“阿萦啊,这是忙什么呢?”一边招呼,她一边抽空朝旁边直盯着卢萦眼睛也不眨一下的儿子狠狠瞪了一眼。
卢萦回过头来,浅浅笑道:“阳婶晒太阳啊?是我弟弟要练字,我去购了一车竹简回来。”
听到卢萦地回答,阳婶叹了一口气,道:“还是你们家好,想识字,翻开书便能看到。不像我们这些人家,孩子们虽然早早戴上了儒冠,却识不得几个字呢。”
听到自家母亲这样揭自己的短,站在阳婶旁边的那个瘦杆一样的少年脸红了起来,他压低声音不高兴地叫道:“母亲!”语带不满,不过怕卢萦发现,他的声音很低。
说起家境,卢萦与这些邻居都差不多,可也许就是她识字的缘故,或许也是她出身不凡的缘故,左近的少年们,总觉得卢萦长得很好看,与一般同龄的姑子都不同的好看。
说话之际,那驴车也驶到了门外。卢萦连忙打开房门。
卢云傍晚回来时,一进门便看到堆得满满的空白竹简。瞪着这些东西,卢云看向正在灶前忙活的卢萦,叫道:“姐,你这是干嘛?”
“阿云回来啦?”卢萦一见到弟弟,笑容中便荡着温暖,见弟弟盯着那些空白竹简,她笑盈盈地道:“当然是给你写字的啊。”
“写字也不要这么多啊。”
“要的。”卢萦一边把骨头汤端到饭塌上,一边笑道:“因为我也要写字啊。”
阿云蹙了蹙眉,没好气地说道:“姐,你有话就一次性说完。”
“别急。我的意思是,以后你写字时,不必再用笔拈着水在桌子上描了,我们直接写在竹简上。我是这样想的,每一根竹简上,你就写一个字,然后在那个字的下面注明它的大约意思和用处。”
卢萦抬头看向弟弟,目光明亮异常,“阿云,我已想好了,从明天起,我们卖字!”
“卖字?”卢云听都没有听过这种说法,一时都蒙了。
“就是卖字。我们把书简上常见的字都写出来,然后在下面用小字标明意思和用途。等你上学时,姐姐就拿到市集中去卖掉。”说到她想了一天的主意,卢萦便是精神百倍,说话的语速都快了几分,“阿云你想想,陛下不是提倡广开学府,说要世间尽饱学之士吗?我今天在路上看到,很多少年都戴上了儒冠了。可是,你们在学堂时,只不过是先生口诵你们复读之,回到家中呢,又没有书册在手可以复读,刚学的字通常会忘记大半吧?如果有了我们这些竹简在手,他们就算回到家中也能温故而知新了。”
听到姐姐的解释,卢云侧头寻思起来。不过,一直以来他都习惯了家里的事由姐姐做主,寻思半晌也没有得个什么结论,最终只是“恩”了一声,以示同意。
卢云这一答应,姐弟俩便忙活起来。两人各拿一本儒家经典在手,先由最简单的字写起。写一个字十分容易,可后面的释义就不简单了。通常要翻上好几本书才能完成。
不过,两姐弟毕竟不是大儒,凡事可以不求完美。那释义有了个大约也就够了。
如此忙活一个时辰,姐弟两人才各写了四根竹简。八个字是不多,可这翻阅的过程中,不说是卢萦,便是卢云也感觉到得益非浅。


第九章 收获
更新时间201325 19:54:35  字数:2266

 早早睡了一觉,第二天卢云上学后,卢萦继续写字,等到卢云快要放学时,她又写了十五个字。
放学之时,正是学子们出出入入的高峰时。学堂门还没有打开,卢萦已在门口挑了一个位置坐下,打开的布片上,便整齐摆放着二十三根竹简。
随着学堂中一阵哄闹声传来,卢萦站了起来,扯着清冷的嗓音唤道:“卖字啦!一枚钱一个字啦!”
卢萦五官清丽之极,少女抽了条的身段站在春风中直如杨柳随风,便是不说话也能吸引少年们的目光。此刻她这么一唤,大感好奇的少年已一窝蜂涌了上来。
一个高瘦的少年目光直呆呆地盯着卢萦,见她不曾看向自己,便率先叫道:“这位姑子有礼了,你刚才说“卖字”?字还能卖么?”
“当然能。”卢萦从布上拿起一根书写着“义”字的竹简递给那少年,微笑道:“郎君请看。”
那少年接过竹简。低头看了一眼,他“咦”了一声,蹲下来翻捡起来。
不止是他,这时已有三四个少年翻检起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快活地叫道:“这个字我识得,刚刚学过的,叫“昊””他拿起那竹简,念道:“上日下天名昊也。昊者,大也,深也,亦可为姓。”
看到那少年明显意动的样子,卢萦声音一提,清脆地笑道:“这位郎君可有感觉?白日明明记得的字,回家睡了一晚后又忘光了。如此反复,不知浪费了多少时日。若是家中备有这么一根竹简时时看着,又怎么会忘记呢?今日我统计了一下,世人常用之字不过几百,也就是说,只要花费几百枚铁钱,各位郎君便可以通读天下经典了!”
卢萦的最后一句极能触动人心。众少年嗡嗡议论了一阵,便有人开始购买了。
能到学堂读书的,家中不会缺少几枚铁钱,因此不一会功夫,卢萦手中的二十三枚竹简便换成了二十三枚五铢钱!
想她绣花一月,也不过得到这么多钱。掂着手中沉甸甸的钱币,卢萦已经眉开眼笑了。只是快活的卢萦没有注意到,自家弟弟远远的躲在角落里。
卢云没有想到,姐姐居然跑到他的学堂门口来卖字。哼,明天肯定会有很多人会缠着他打听姐姐的事的。
卖完了所有的竹简后,还有两个少年向卢萦预订了明日的。卢萦寻思了一会,越过人群追上了大步走出的几个先生。
过了一会,卢云走到姐姐身后,红着脸瓮声瓮气地说道:“姐,你找先生干什么?”
卢萦回头一看是他,浅笑道:“姐姐在问他们,明日会教什么字。我想每日写些他们正在学习的字来售卖。”她双眼亮晶晶的,又说道:“阿云,你可知道姐姐此举,对你有什么好处?”
对自己还有好处?卢云瞪大了眼。
卢萦的表情十分认真,她低声道:“你当知道,姐姐虽是售字,却也是在解惑。更何况,上面还有你写的释义?阿云你想想,有朝一日你写的这些竹简流落到大儒手中,他们会不会赞你释字解惑,有教化世人之心?”
当今陛下起事时,得到很多豪强富商的帮助。因此当今之世与西汉时有所不同,不但商人众多,而且很多官吏也从事商贩之事。到了如今,老百姓把利字时时挂在嘴里,读书人在谋名的同时也赚钱,都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因此,卢萦姐弟售字之举,不会有人说他们铜臭熏心,只会就事论事。
说这些话时,卢萦的双眼发着光。正如三舅母等人以为的,她们无钱无势无亲人,这样的情况下要被大儒名士注意到自家弟弟,要让弟弟出人头地,只能另辟蹊径。而这卖字,便是她所选择的蹊径之一。
接下来,卢萦姐弟两人,正式把卖字当成了活计。正如卢萦自己所说的那样,常用的字只有几百,如果能记得滚瓜烂熟,那么天下经典无一不可读。
她这番话,甚至提醒了一些世家,不知不觉中,已有一些家族内部也如弄了一部这样的字典,专门给刚刚启蒙的子孙们传道解惑。当然,那样身份的家族,自不会与卢萦争这么几个铁钱的生意。而一些想争生意的小户人家,又没有他们姐弟这么丰厚的藏书了。
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再加上日日翻阅经典,从中感受到的知识熏陶,姐弟两人不但吃穿不愁,学识上也长进不少。
这一日,卢萦刚刚卖出当日写出的竹简,慢慢走在街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