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古玩鉴定辨伪 >

第41部分

古玩鉴定辨伪-第41部分

小说: 古玩鉴定辨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发现墨色已经沉到了纸的肌理之中;而款的笔墨,则完全是浮在纸的表面的,与纸面的关系显得生硬,如果用一根细针在笔墨痕迹处轻轻一划,可以发现墨色并没有沉到纸的肌理之中,里面是白的。据此,我们又可以判其真伪。

而无论哪一种情况,画是旧的,后添的款是新的,如果不加做旧的处理,两种墨色的新旧程度完全不一样。画的笔墨痕迹已有包浆、起霜,而款的笔墨痕迹则火气很重,也是很容易比较出它的真伪的。如果经过了做旧的处理,就不能仅作表面的比较,而需要我们平心静气地加以感觉。因为,几十上百年的自然陈旧,与短时间内人为的速成陈旧,其效果毕竟是不一样的。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可以打一个比喻,农家放养的鸡,与养鸡场里的鸡,吃起来的口味大相径庭。同理,自然长年陈旧的画的笔墨,与人为速成陈旧的款的笔墨,它们的“味道”也是迥然不同的。

如上所述,仅适用于近期作伪的后加款,如果是几十上百年前作伪的后加款,那又另当别论了。

来源:江西收藏网

 如何辨别红木家具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达,置房者越来越多,置房后又喜置家,而家庭布置是靠家具烘托气氛的。家庭财富的体现除去房子、汽车就是家具,红木家具因为高贵、价格不菲而且能够充分显示主人的身份,故而让更多的人在期望以个人性格引起别人注意和尊重,而不希望大家的审美和情趣雷同。

红木家具以高贵而又可普及的特殊身份,二百年来占领了中国古典优质木材家具的市场,并广为酷爱红木的收藏者青睐。那么该如何辨别红木家具?笔者走访了红木家具的行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别,而且比想像中容易些。

首先是式样,红木不管追摹紫檀还是黄花梨,它都不可能与其完全一样。如果理解了紫檀黄花梨家具的精髓,红木家具很难与其相符。红木不如紫檀、黄花梨木性稳定,抽涨厉害,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极大,有时令人不可思议。红木几乎没有人用来作圆形笔筒,原因是无论干燥与否,历经一冬一夏,它准会开裂变形。所以,我们常见的木质笔筒不是黄花梨就是紫檀,绝不会是红木。用红木旋出一个圆形,无论外圆还是内圆,它马上就会变形,成为椭圆,而紫檀、黄花梨不会。留心一下各种圆型瓶托木座,就会知道这点。

其次红木硬度比黄花梨高些,但韧性差,怕撞击,故老红木家具时有榫头断裂的。在雕刻时,粗犷圆润尚可,过于精细就会发生崩茬断裂。古代工匠深知红木这一特征,故老红木家具不做或少做精细雕工。凡雕工均以圆润为主,扬长避短。

再则红木分类比较复杂,它比紫檀的分类还要微妙。科学上尚无法做出判断,只是古家具行业内口头分类,而且南北地域存在差异。

另老红木式样古拙,色泽油红,纹细清晰,硬度高而光泽好。包浆好的家具,有黄花梨的风采,尤其有些局部十分难分辨。观察细部,常可看见类似刮净鱼鳞的鱼身纹理,称之鱼皮纹,而黄花梨几乎没有鱼皮纹。如果一件家具上有大面积的鱼皮纹,定是红木无疑。老红木的纹理流畅,纹理间隙较大,棕眼细长。打磨如果到家,年久使用得当,光泽极好,用光可鉴人形容毫不过份。

新红木与老红木相比,有红木的基本外观,只是肉眼观之,表面略显粗糙,有永远打磨不细的感觉。再有,新红木颜色较老红木颜色淡些,使得很多人与黄花梨常常混淆。新红木的家具式样往往都晚,晚清至民国最多。

红木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后期,几乎霸占了名贵家具的市场,直至民国。直至现在,红木家具仍是时尚潮流,人们仍把拥有红木家具视为不单是财富,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在上海、深圳、北京收藏清朝红木家具者日益增多,在成都集藏红木者也不少,在成都市送仙桥艺术城就有几家专门经营红木家具。

来源:江西收藏网

 元代瓷器真伪辨识

一、 辨态质

首先要看底足无釉的露胎处及器身的缩釉的部分。象元代的青花和釉里红与前代器物相比胎骨洁白。而近现代仿品与元代相比,胎质较为坚密,胎骨颜色更加精纯如玉。

二、 辨纹饰

元青花器物文饰层次多,画面满,但清楚、严谨,大多数繁而不乱。一个器物上所画图案多达七八层,主次分明,釉边角纹饰、主题纹饰和次要纹饰之

分;构图丰满,空间狭窄,显得十分热闹。这个器物上所绘图案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管是花瓣、花芯、花叶、枝杆,填色的地方,留白处较多。绘画风格不论是花草、山水、人物等,皆受当时人画写意手法的影响,生动活泼,笔法自如挥洒,不但流畅,而且多样化。近现代的仿品,其外型与纹饰几可乱真,但绘画的笔法却生硬滞涩,毫不流畅洒脱。

三、 辨釉色

元代官窑烧制的青花瓷所用的青花料是含铁量较高的进口钴矿料。因而经过高温烧制后,颜色鲜艳,色散晕。但现代仿品所用的青花料大多数为国产料,含钴、锰量高,含铁量低,经过烧制后所呈现出的颜色为暗蓝,没有元代官窑青花瓷那种鲜艳深沉的感觉,釉光也有不同,元代瓷器的釉面在器物表面必然闪现一种深沉的旧光泽,这种旧光泽天然浑成,并无刻意造就痕迹。现代仿品用的是新釉料,因而器物上釉面所呈现出的只是浮光造就,绝不可能有年代遥远的天然旧光泽。

来源:华夏收藏网

 怎样鉴定紫砂壶

紫砂壶是明清时期江苏宣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紫砂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盛暑时节,所泡之茶仍不易馊。由于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渗入陶质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

紫砂壶从选泥、制作成壶坯等关键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制作十分精细。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泽取胜,只是在陶坯成型后,上面印刻的书画诗文纹案都要用粉质颜料加填于轮廓中。这种自然本色和着色方式是紫砂陶壶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造型上,虽然每个制壶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素色、筋瓤和浮雕三种类型。

紫砂壶形态淳朴、色泽古雅、质地精密,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经人手抚摩后越显出其古雅光亮。

一般的紫砂壶并不名贵,紫砂壶中的珍品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明清时期,宜兴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制壶高手,他们以其高超的技巧,独特的风格将紫砂壶制作得巧妙至极,这些精巧的紫砂壶上,一般都落有他们的款识。

伪制的紫砂壶即系冒仿名家产品。作伪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或者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人的款识;或者用没有款识的旧壶,冒刻前代名人的款识。

鉴定紫砂壶的真伪,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壶体重、色紫,因为长期为人手抚摩,上面呈现出汕润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壶一般说来质地都比较疏松,颜色偏黄,有光亮的少,无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州白蜡打磨上去的。

再从文字上看,旧壶的款都是用阳文,字体极为工整。新壶如果用阳文,字体因为摹仿或显呆板,或笔划长短粗细不一。如果是用旧壶加刻新款,则所刻文字为阴文。

来源:华夏收藏网

 张浦生谈青花瓷器鉴别要点

采访手记:此次采访张浦生先生源于瓷缘。笔者利用2003年11月份参加中国古陶瓷年会的间隙采访了张先生,当时张老因为腿伤,还半躺在床上,但是访谈中他灼灼有神的目光、蓬勃生机的状态又会让身旁的人忘却他还处在疗养的阶段。其实,每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面对渴求知识的人,那种毫无保留传达自己多年研究心得的治学态度都让人肃然起敬,(如同笔者曾采访过的李辉柄、周南泉、叶佩兰、周晓陆、冯小琦、陈润民、贾麦明、周世荣……都是如此。)笔者衷心地希望这种交流方式能够持续下去,从而将更多有用的知识传递给广大读者。

采访时间:2003年11月17日晚

采访地点:长沙湖南宾馆

马继东:张老师,感谢您在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接受我刊的专访。可以说您是一个爱瓷如命的人,能谈谈您跟瓷器是如何结下不解之缘的吗?

张浦生:1957年我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以后进入南京博物馆工作,当时“目不识瓷”的我被安排做瓷器保管员,南京故宫曾经作为明初洪武时期的故宫,有其厚重的历史根基,藏有20多万件瓷器,我幸运地跟数量众多的瓷器标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当然,每个人的研究学习方向都有一个重点方向,我主要是研究青花。我的恩师王志敏是西南联大数学系毕业的,受其岳父(古玩鉴赏家)影响,他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陶瓷,也就是把文科当作理科来学,注重实践,利用空余时间到野外去采集标本。恩师的研究方法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想,任何有关瓷器的鉴定,都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

马继东:您能用几句话总结一下整个青花瓷器的历史发展脉络吗?

张浦生:大致可以这么说,青花开始于唐代,成熟于元代,繁荣于明代,盛衰于清代。

马继东:很精辟的总结。只是不知道为何单单缺了宋代的青花,难道青花瓷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存在过真正的空白期?

张浦生:其实唐青花和元代青花之间严格的说并不存在一个延续的关系,元青花受磁州窑和吉州窑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马继东:在您的眼中,鉴别青花瓷器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张浦生:我总结了六字口诀,“一看青,二看画”,对于官窑器来说青料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而对于民窑青花来说,则是侧重于“画”,因为绘画具有很强的时代精神。至于造型、工艺等特征的判断在我看来则要放到其次的地位。

马继东:如果仿制品在绘画上下苦功夫,岂不是令鉴别增加难度?

张浦生:一般来说,仿的画用笔拘谨,不够自然,形似神不似,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档次,档次最低的是形神均不似绘画;第二个档次是有形无神;最高一个档次则是神形兼备。

马继东:对于最高档次的仿制品,我们如何从绘画上去鉴别真假?

张浦生:我们需要结合比较学和排列法去分析辨别真伪。先从主体纹饰去排除,再排边饰,最后从纹饰的来源去判断。关于纹饰来源的追溯,比如最早的彩绘瓷诞生于公元4世纪的六朝初期(孙吴时期),但其纹饰却源于汉代的漆器、丝绸、铜器等器物。

马继东:从青料上来讲,历史上一共有几朝的官窑器采用了进口钴料?

张浦生:一共有四个朝代采用了进口料。分别是唐青花、元青花、明永乐青花和宣德青花。

马继东:关于唐青花也是采用进口钴料的问题,您能具体说说吗?唐、元与明、永宣青花的进口钴料的产地又分别是哪儿?另外,明代嘉靖万历时期采用的回青料能不能算作进口钴料?

张浦生:唐代的进口钴料仍然具备高铁低锰的特征,但是由于其中含有复合的铜元素,因而有蓝中带绿的特征。唐青花的进口料产于中东叙利亚埃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