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实习记者 >

第4部分

实习记者-第4部分

小说: 实习记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相关的选题。
  这跟杨蔓没什么关系了。杨蔓现在每天做夜班编辑,每天下午做版之前,帮着处理一些热线电话,做些分类整理。她倒是希望有更有意思的工作,可是石主任只想让她安心值好夜班。值夜班的人太难找了。
  跑劳动部门的记者报出一堆,什么工会慰问啊,各单位活动啊。跑政法和交通部门的记者报出什么春运安全问题啊。石主任听着把眉头皱成一团,说:“报点人性点的题目!你们都报这些,那报纸还要不要人看了?我长期跟你们强调,我们虽是做头版,头版是最重头的,也是最难做的,上面要看,下面也要看,所以我们才把头版分成两半,分成左头条和右头条,就是要兼顾宣传任务和可读性。我看现在一开会,你们就拿出老三篇的东西糊弄一下,蒙混过去。最近一阵经常没有上右头条的稿子,还要到别的部门去调稿。按人手算,我们是人手最多的版面,却做不出头条,这算什么事?我怎么跟总编交待?再说,我们这儿的稿分都给别人赚走了,你们呆在最好的部门,版面却还要被别人分走,脸上也不光彩啊。”
  石主任说了一大通之后,不耐烦地摇了一下手,说:“往后报,往后报!该你了,孙淼。”
  孙淼说:“我倒是有关于春节的选题,但我现在做不过来啊,我现在那几个年终大稿等着出稿呢,总编见我一次催我一次,逼得我都不敢来上班了。”
  石主任说:“你先说说你的选题,要真做不过来,我给你找助手。你大稿子要做,部门的事情你也不能撒手啊。我这儿就指望着你啊。”
  孙淼说:“我从旅游部门那儿得到一个统计,这两年春节出境游的人数明显上升,预计今年春节还会大幅度增加,好多旅行社已经在包机了。而且这些春节出境旅游的人里,老年人也不少,这数据说明,现在大家关于春节的观念在发生变化。”
  石主任说:“哎,这个好!看看,大家就应该想这样的点子。这说明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啊,连老年人都能到外国去过春节了。以前都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现在咱老年人都可以去外国过年。这样的选题在春节出来,又喜庆、又新颖,上面和下面都会喜欢。孙淼,你这选题得先做!”
  孙淼开始叫苦,说:“我哪里做得过来啊,我拉个大纲还可以,中间那些小零碎采访我可没有时间。”
  石主任环视了一下周围,看见了杨蔓巴巴的眼光,就说:“小杨,你给孙淼当帮手吧,正好你还可以跟着孙老师多学学。”
  2
  晚饭对杨蔓来说,是个可以喘口气的机会,因为晚饭之后,她就要进入最忙的阶段了。
  杨蔓刚刚端了餐盘在食堂里靠边的空座坐下,就看见孙淼从食堂中间的座位上站起,两步就跨了过来,在杨蔓对面坐下,说:“小杨,我还说等会去办公室找你呢。”
  杨蔓赶紧说:“孙老师,你打个电话,我就去你的办公室啊!”
  “工作的事情,我们等会再说吧,先吃饭。你到报社有一个月了吧?”
  “不只了,都一个半月了。”
  “你看,我好几次会都没参加,所以看见你的机会也不多。”
  “我都听他们说了,你主要要做报社的大报道,所以太忙了。”
  停了一下,孙淼说:“其实那些稿子,要应付轻松得很,我就是不想和他们开会,太没劲了。”
  杨蔓看见孙淼已经吃完了,正看着自己,眼光相交,孙淼忙站起来,说:“我盛点汤去,你要吗?”杨蔓说:“谢谢,我还有。”
  杨蔓边低头吃饭,边想,这孙淼,平时挺严肃的嘛,呵呵,这一下就变很好说话的样子了。
  孙淼回到座位上,手上没有拿汤,拿的是两杯芬达饮料,递了一杯给杨蔓。
  杨蔓谢过,心里想,孙淼可以从一类人里拿出来,放到另一类人里了。

  第14节: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2)

  在报社,杨蔓现在算是职位最低的人了。这里,连组版员、校对员都是报社里的正式员工,甚至门口管收发的那大妈,也很牛皮哄哄,传说她也是有特殊背景,有特殊任务的。部门新招的两位专门接热线的人,虽然没有编制,但至少也有北京户口。有北京户口便意味着你在这儿一天天努力工作,一年两年,就有转正的希望在等着你。
  杨蔓因此可以明显地看到人们对待她的不同态度,她把他们分成两类人。一类是以她职位衡量的人,他们会对她公事公办、呼来唤去。另一类,是拿她当一个弱势而可爱的女孩看待的人,觉得她像个无害的小动物,楚楚可怜。后一类人,在需要的时候是愿意给予她帮助的人。
  果然,孙淼边喝饮料,边跟杨蔓聊天,问她在哪儿念的书啊,春节回不回家啊,现在房子租在哪儿的啊,想家没有啊。
  杨蔓说自己毕业两年了,在家乡的小报纸做了两年的编辑,就来了北京。她一句句回答着,话不多,但也不算少。把谈话维持在一定的温度。
  杨蔓自以为,工作是她不擅长的事情,可跟男性来往交谈,她就比较能掌握了。
  两人最后一块去了孙淼的办公室,孙淼拿了本子出来,抄了些旅行社的电话给她。然后又当着她的面,给一家旅行社打了电话,叮嘱对方传些客户资料过来,并要求对方在传真件抬头上写明给杨蔓。
  最后,孙淼还细心地给杨蔓列了几个提问的问题。
  3
  第二天上午,杨蔓果然就收到了旅行社发来的传真。传真上写着他们一些客户的电话,家庭状况,春节出游状况。
  杨蔓便开始按照名单打电话。
  第一位是个女性,听声音,应该是个中年人。那女士十分热情,还不用杨蔓解释,她就讲,旅行社已经跟她讲了,她很愿意接受这个采访。此前,杨蔓心里还很忐忑,怕别人觉得旅行社这样把客户资料给出去是不对的。现在对方这样热情地表示要倾诉,杨蔓有些将信将疑,莫不是这人就是旅行社自己的人?
  对方接下来就讲述了一大通,杨蔓的疑虑马上就打消了。
  她说:“其实我和我爱人都是在外企工作的,出国的机会平时也有,平时又经常在外跑,到处出差,儿子只能扔给爷爷、奶奶带。我们不单跟儿子常见不了面,就是跟对方也经常见不了面。爷爷、奶奶对我们的意见越来越大。本来中国人就很难处理好婆媳关系,这下,就更困难了。我婆婆本来也是知识分子,哦,她以前是中学老师。她现在对我们这种状态的不满,就变成对我的不满了,现在我儿子在她的影响下,认为我这个做母亲的人是完全不重要的人,不是他们家的人……”

  第15节: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3)

  杨蔓听到这样一番掏心掏肺的话,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跟着对方的节奏,哦哦地答应着。
  对方接下去说:“我其实也挺想改变这种状态的,但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我又能怎么办?所以这次我就跟我爱人商量了,春节我们全家一起出国吧。奇…_…書……*……网…QISuu。cOm我公公婆婆以前都是中学教地理的老师,却从没到国外去看过,这次算是送个礼物给他们。我儿子也八岁了,小孩子到处走走,长长见识也好。对了,杨记者,我开始讲的那些你别写出来啊,这就只能跟你讲讲。”
  杨蔓连忙答应了。这其实是她第一次做采访。虽然是在电话里面,虽然对方长什么样子她都不知道,但对方的呼吸声她都听得见,她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因为采访一些小问题,基本可以算是统计似地采访,对方却讲了这么一大堆,苦恼啊想法啊。杨蔓握着话筒,手心汗津津的,她浮想联翩,她受宠若惊。她似乎觉得她都可以用一根电话线就触摸到了一颗心,她真心喜欢这个工作。
  挂了电话,杨蔓抬头扫视了一下办公室。上午的办公室,一个人都没有。只有阳光穿过塑料百叶窗,静静地铺在桌上,铺在文件柜上,铺在传真机上。
  这是多好的阳光啊!要是往日在老家,冬天有这么好的阳光,杨蔓一定就和别人一样,冲出去晒太阳了,在冬日的阳光下,把自己晒得暖暖的,翻着面地晒。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一边嗑着瓜子。但北京冬天的阳光,看起来很好,却是毫无温度的。杨蔓坐在暖气十足的办公室里,想象着,这温暖就是阳光带来的。
  趁着这兴致,杨蔓接着就把名单上的其他人也采访了。然后做个总结统计,分成几种类型,估算了他们的家庭收入、旅行花费、年龄层次、工作类型等等,列成了一个表。
  到了下午,这个统计就做得很完善了,有百分比,有柱形图。然后她去孙淼的办公室找他,办公室没人。
  她打电话给他,孙淼说,他明后天都不到办公室来,不用着急。
  杨蔓这两天除了夜间做版,就是完善她的这个统计。她因此学会了电脑里的一个统计软件,最后用电脑把统计表画了出来。
  等孙淼拿到这个电脑打印出来的表格的时候,大为惊叹。开始只是想让杨蔓做点简单的消息采集的,没想到居然做成了一个调查统计。
  孙淼对杨蔓说:“你现在这个内容已经很扎实了,你完全可以就这写一篇独立的观察报道了。”
  听到孙淼这样说,杨蔓有点不好意思:“孙老师,我不会写啊,还想跟着你学呢。”
  孙淼说:“不要那么客气,你先写吧,写完了我帮你看看再发稿都可以。”
  杨蔓领了命,心里却真是没有底。这个统计做得那么好,她也觉得好,那是因为这打打电话,分分类,计算一下就能做得到的。但一篇独立的观察报道,这对她来说,是从没想过的事。这将意味着可以在报纸上右头条,用石主任的话来说,“是这本报的脸”。

  第16节: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4)

  杨蔓去资料室,想查出一些可以参考的资料来。资料室也没有多少东西,只有一年又一年的各个大报的合订本。
  杨蔓想了一下,觉得还是看本报的最是捷径,看看本报的好的右头条都怎么写的。
  资料室的东西是不能外借的,除非是部主任开条。其实资料室除了资料员老康以外,也没有别人要来。杨蔓在资料室里一扎就是几天。
  4
  老康每天上午站在他靠门的桌前整理各种刚刚收到的报纸。一般的报纸都是两份,一份要夹到架上,另一份要收起来,以便一个月结束的时候,做成合订本。整理完报纸,还要整理收到的杂志,登记、贴上标签、上架。这些事做不了多久,就做完了。剩下的时间,便是看报纸、打盹,如果有人说复印机纸用完了,老康就给复印机换一包纸。
  老康在这儿工作好几年了,其实老康对报社的很多人都还不认识。但杨蔓来报社不久,就认识了老康。最先,杨蔓是来看看杂志。杨蔓总是对老康展现出她自以为无敌的那种甜蜜微笑,然后“康老师、康老师”地叫着。
  老康对杨蔓很有好感,觉得这女孩好学上进,因此特意对这女孩也放松政策。没多久,杨蔓就有了可以借阅期刊的权利。当然这是私下的,杨蔓也知道,这些期刊万万不能丢,到时候老康还得做一年的合订本呢。
  后来,部门里慢慢发觉了杨蔓很能在资料室借出东西,便常怂恿杨蔓替他们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