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一亩三分地-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水还顺滑。要是拿去做皮衣还是个相当好的主意。不过每次在“小不点”面前说起。换来的是身上更多的爪子印。
现在的狼崽比以前乖多了。在“小不点”的带领俨然有成为其帮凶的样子。前几天傍晚三只狼崽还在山边抓回一只山鸡回来。不过拿回来的时候山鸡只剩下鸡头。翅膀。脖子。三只狼崽口中咬着山鸡身上的零件。看的张牛哭笑不得。想不到抓山鸡也会成打仗似的。最后这当然也就成为它们的晚餐。
在空间里提了条大头鱼和一小袋的青梅。酸酸的。不过小不点倒是不喜欢吃,也没去摘过。张牛自己摘了不少。做了瓶青梅酒放在空间里面。听说青梅酒比杨梅酒还好喝。
晚上没带“金刚”下山去见它的猪MM。而是叫它帮忙看着院前的铁树和佛手。洗完的小野猪崽又在铁树堆里面不停的跑动。看来要好好管教才行啊。
骑上单车就往村上骑去。提着鱼还不是一般的难骑,也不知道是不是空间养的生命力比较旺盛还是。。反正那鱼拎在手里是不停的蹦跳摇晃。
骑到家正碰上大伯从屋里出来。和张牛打招呼后就走了,把鱼拿进厨房交给张妈处理。小妹也刚好外边回来很快就看到桌上摆着的青梅。抓起一个就放嘴里。“哥你这青梅真好吃。不酸。说完还往自己衣服兜里装上一兜。手上还抓上一把就跑去屋外,看是出去又在炫耀了。
张老汉也自己拿起几个尝了下却是和小妹说的一样。这青梅还真不酸。张牛点头称是。然后又问父亲村里谁会比较建竹楼这玩意的。张老汉一听有点糊涂。好好的怎么想起建竹楼呢。
在张牛一阵解释后。才知道以后这山上以后要是出产水果或者是有人来的时候。晚上可以住住。父亲想了会才说起隔壁村有个老手艺会建这个。就是不知道现在还能干不。有空的话你自己去问下。家里过几天蚕就要上山了。那时就忙咯。还叮嘱张牛也要回家帮忙摘蚕茧。
今年的春蚕价格能卖到十三一斤。秋蚕就不知道了。往年上七八块左右。不过张父估计说是、应该比往年好上许多。因为拿的蚕苗今年都不怎么好养。三张蚕苗也就养活两张来点。他家都这样,别家就更不用说了。
刚跑出去的小妹又跑回来了,后面还跟着隔壁家的文文,也算是小妹的玩伴,疯丫头。经常跟着男孩子后面满山跑。
原来刚才小妹拿出的青梅,在朋友们面前一阵炫耀后。大家都朝她要,小妹心倒很好,你一个他两个,没分几个人,手上和兜里的青梅的都分的差不多。而在后面的文文没分到,还眼巴巴的看着。小妹倒是拍拍小心口说没事,哥哥今天拿回很多。之后带文文带回家来。
张牛倒是分了不少青梅给文文,叫她拿回家慢慢吃。但别叫其他男孩子抢了去。文文连连点头知道。
更新到。今天国庆。祝大家国庆快乐。求推荐票票和收藏,可以安心让玉米在家码字。偶要票票。
正文 第三十六章 盐毛豆
按照张父的所说的,张牛很容易在隔溪――王家村。王家村也是王姓大家族。全村基本上都姓王,别的户姓一般都是外村插进来。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会建竹楼的王大爷。也是一位老头。张牛感觉自己好象找人家帮忙基本都是老头。特别是会一些手艺的。上回那个打石雕的。貌似会手艺的老头们脾气都不小。
提着在村里买的两瓶百年糊涂酒登上王大爷的家门。一幢二层的小洋楼。在这王家村算是鹤立鸡群,特别的显眼。不过那也有能力你说是吧!听村民说,王大爷在这村里辈分比较大。连村长都要叫上一声给他面子。王大爷性情很好。这房子都是他在县城儿子请人回来建的。花了十多万呢。大家都说王大爷可真是生了好儿子。
张牛也是一阵犹豫,看这样子,这位王大爷应该是修养。在家享福吧。还是进去看看。不行也就算了。大不了到城里找去,最多就是多花钱。
这位王大爷第一眼看上去很和蔼。这是给张牛的第一印象。不象有些怪老头。稀奇古怪的事多的是。眼前这位感觉还可以吧。王大爷很热情请张牛进屋,泡茶端上来。等坐下问张牛找他有什么事。在说明缘由后。王大爷倒是非常高兴,想不到现在还有人记得他会这门手艺活。
王大爷有点感叹以前帮人建竹楼的岁月。唠叨起一些往事。而张牛则很好的当起听众。在老一辈面前就要有尊敬的心思。
在王大爷的话中张牛逐渐知道这建竹楼的手艺,还是在他在知青下乡那会在云南学会的。那时白天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下田干活,晚上休息,那象现在晚上都是娱乐活动。
在一次偶然事情中救下牛棚中一上吊老人。在其劝说下,打消自杀的心念。之后晚上都会偷偷拿点吃过去给老人。久了之后两人成位朋友、只是私下里很好。平常碰面都当不认识。那会要是和批斗的人有关联的话。也是上大字报。所以王大爷心里也怕。就怕啥时候会给人举报。
在一段时候后。老头突然提出要教他建竹楼的手艺。老头就成为其师傅。在近一年的教导下,王大爷学会老头的全部手艺。就是差实践。
在云南下乡知青回来后。王大爷就靠这帮别人盖竹楼。娶老婆。生娃。逐渐在四邻八方闹出名头。手艺越来越纯熟。在老之后又收了几个徒弟传师授意。现在几个徒弟都已经在外面闯出名头。多数为山庄、渡假村建造竹楼。还经常回来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看他。
谈起往事王大爷精神明显好很多。
张牛能感受到王大爷的心情,默默看着。在唠叨完往事。对于张家村的青年,王大爷心情很好。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不能干活。但晚点他会叫附近徒弟回来帮张牛在承包地上建竹楼。
在得到王大爷的同意后。张牛也告辞回去,留下一个号码说是可以找到他。自己回去要准备建竹楼的材料――毛竹。
王大爷还特意送张牛出门口。招呼以后多过来坐坐。人到老年最喜欢就是有人能和他一起唠叨下解解闷。前几年春晚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道唱到多少老年人心眼里。
这边建竹楼的事情已经有落定。人也安心不少。还是先回去买毛竹再说。不过这次张牛没准备到上回那人家处买,而是换了户人家。这户也是张姓。村里种毛竹大户。每年光卖鲜竹笋都有上万斤。在村里也是个实在人。大家买毛竹啥的都会去他家。一个村好商量嘛。
村里人都知道张牛承包荒地。现在是有些搞出模样。这卖毛竹的人也知道。在张牛上门的时候就清楚应该是来找他买毛竹。在商量一会后,买毛竹的事情也算谈定。不用张牛自己去砍毛竹。他这边全搞好,就是加点砍竹的工钱和运费钱。要不是他那小山路扩大,这毛竹还真运不上去。
到家的张牛发现张父在搬杂货间的蚕茧架。原来是今天田边竹棚里的秋蚕要“上山”了蚕架是一个四方框。中间用纸卡拉出一个个小框有点象鱼网那样,就是网格大点,到时把蚕拣到上面。然后挂到竹架上。悬空。蚕就会在小框里吐丝做茧。一般要过三天左右的时间,头天蚕吐丝包住自己。但那时的蚕茧还是软的。碰上去就会凹进去,所以要等两天慢慢边硬。
两张蚕苗也就百来个架子,放在三轮车上,送到桑叶田附近的竹棚那去。养蚕人都喜欢在自家桑叶田边建竹棚。要是用空房养,最少那股漂白粉的气味,张牛就不习惯。感觉特别难受。桑叶摘回来都要喷上漂白水。
张牛捂者鼻子走进竹棚一股漂白水味道扑鼻而来。地上铺着白色塑料布一直铺到棚尾。中间空出一条小路用来行走。两边的的塑料布上。还撒着早上吃剩的桑叶。
路边放着几个脸盆是用来等下放蚕。等放满一盆就可以轻轻的倒在蚕茧架上。再悬空挂到旁边竹竿上。
一百个蚕架。也只用了七十多个。看来今年三张蚕苗。成活都不高。往年的时候一百个蚕架都还不怎么够用。张父希望今年秋蚕能卖个好价钱。不往辛苦这个把来月。
挂完蚕架等上三天就可以摘蚕茧,而这段时间张父要把蚕粪和吃剩的桑叶全都挑到田边晒干,蚕粪对种花还是种菜都比化肥来的好。
路过自家毛豆田时。张牛顺手拨了几棵回去。用来做盐毛豆。现在毛豆夹还是绿色。不比到了深秋变成黄色,那时的毛豆也只能拿来炸油。现在豆油也不便宜。那象以前人家就吃猪油,豆油什么的都觉的差。现在生活好了猪油没人吃都改成花生油。茶油等自然农家油。
盐毛豆这个时候是小孩子最个季节最喜欢吃的。把整个毛豆夹洗净,用高压锅压上会就可以开吃了。撒上一把盐。要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开吃的话。手脚慢的话还抢不着。嫩的毛豆夹还可以整个炒菜呢。
二更到。求收藏和推荐。国庆快乐。
正文 第三十七章 卖蚕茧
今年张牛家七十来个蚕架摘出五百来斤的蚕茧,整整装了五大麻袋。算起来产量也不低。大致和去年持平。接下来就要送到县城的蚕茧收购站去。收购站价格一般都比别的地方高出很多。张牛这次也要跟去帮忙。
早早来到蚕茧收购站。大门没开。不过周围都已经来不少人。都是天不亮就过来。因为这蚕茧收购站有个小小的坏习惯。越是后面过来卖蚕茧的价格越是要扣上不少,也不知道咋回事。别的地方服务都很好,所以一般大家都会在规定时间过来,一般很少有人迟到过来。
等到七点半。哗啦一声响大铁门才徐徐打开。走出一位身穿深蓝色工作服装的男子出来。在门口挂上一牌子。上面写着,上等秋蚕价格十六元一公斤。次一等是十二块。次三等是八快。张牛把牌上所写得说给张父听。良久后才说道,今年价格算高了。咱们家的蚕茧应该能算上等。
张牛一听倒也高兴。那就是几千快钱。在农村算是很不错一笔买卖。加上今年的“石草”已经不差了。更别提张牛山上的大白鸭,黑鱼,黄鳝都还没卖呢。
牌子一出,周围的人都自觉开始排起队伍。张牛算得上在比较前面。“次一等”冷冷的声音从工作员口中说出。这边的工作人员都是这样的脾气。但是工作效率很好。从不收别人的小意思。该多少该就多少。也不有不少人买上东西送给工作人员换来的都是一脸不宵。
所以大家对这态度问题都不怎么在意。再远的人都要,用拖拉机拉到这边来卖,就因为价格公道。
很快轮到张牛的蚕茧,过称。上一等蚕茧,进一号小门。并朝小门方向指下。示意张牛他们把蚕茧推到那边去。
张牛对这蚕茧站还是第一次过来。以前张父都嫌张牛小,爱闹事所以都没带他过来。等进到里面才知道。原来不同等级的蚕茧都有不同门进去。里面都有负责人。张牛这一号门。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妈。
一号门里面是个大大的仓库。在大妈身后。开着机器的员工不断的把蚕茧堆到后面的蚕茧山去。
张牛估计这后面的蚕茧山不下几千斤的蚕茧,这蚕茧山还真是名副其实。
大妈倒是认得张老汉,还说他这蚕茧这几天里面算好了。张老汉呵呵一笑。不说话。只是把车上的麻袋搬下来。之后就有蚕茧站的员工开着机器过来提走,而张牛也只要过去看下重量就可以。在家称过。也不会少到那去。
大妈开出一张票据要张老汉去财务办公室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