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 >

第232部分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232部分

小说: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有信心!”崔必成当然会这么说。他这么说是有根据的.他对大陆一直就很关注,对于他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所以来到这里之前特别考察了一下大陆的人力资源环境,并和一些早就在深圳设厂的香港公司的朋友请教了一番,假以时日.他自信自己会成为一位大陆人力资源专案。

这里的几位副总裁都让他感到很惊奇,同样的年轻,活力与创业的激情,连那位日本籍的副总裁也让他感到很惊奇——从没有见到过一位操着流利东北腔中国话的日本人。至于那位李副总裁,崔必成崔经理只是来到这里才听说.原来是一位大名人,这让他很是吃惊,还专门找了资料.此人的经历让他惊叹连连。不过还有一件事情让他挺好奇的.不管是曾老扳,还是几位副总裁,在交谈时或者分配给自己工作的时候.总是引用李副总裁怎么怎么说,似乎这位年轻的前大学教投和好莱坞大导演才是他们中的核心。

他跟李思明通过几次越洋电话,还是李思明主动打给他的。这一次李思明亲自光临公司,他觉得有必要当面见一见,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

“您就是崔经理,跟我想象中的一个样,很不错。”李思明见到此人.面带微笑让人如沐春风,“怎么样,在深圳工作还习惯吗?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不管是工作上还是个人生活上的.尽管提出来,我保证会尽我最大能力解决!”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高下与尊卑.重视与轻视,一见便知。李思明一见面就表现出了对他人的关切.而不是张口就问分配的任务有没有完成,这让崔必成崔经理很是感动。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还有一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话说的没错.这几位年轻的副总裁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性.给崔必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困难,曾先生和徐先生等几位副总裁,都比较照顾我.我工作的很开心。谢谢李先生!”崔必成答道。

崔必成仔细打量着这位一直以来只是在电话里听到过的.和香港电视里看过的名人,他想找出这位比自己小五岁的年轻人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更想弄明白此人为何每换一个职业总是出尽风头——没办法,他是HR工作者.研究的是关于人的学问,听过的一个笑话:说某位警察第一次约会.一见面就本能地让那位初次见面姑娘出示身份证并询问有没有前科。

在美国.任何一个听说过李思明的人.在第一次见面是都会观察自己.恭维自己,索要签名等等.李思明已经麻木了。但李思明的这位下属不是在观察自己.而是已经开始研究起自己.他不知道.崔必成将来也许还会写一本书,如果这一次自己又会成功.那就是HR专业成功案例,如果失败了,那对不起就是反面教材.教育无数的想改行的后来者.引以为戒。

李思明的办公室很宽敞,甚至比曾老板在这里的办公室也要大.当然曾智的主要办公室在香港,因为公司是在香港注册的。办公室的外间是一个会客厅,李思明热情地邀请他坐下。李思明待人一般很亲切.除非这个人人品太差.这样的人李思明根本就不看一眼.连骂一骂的想法都不会有。

“你不会也想让我签名吧?”李思明笑着道,因为他发现崔必成也捧着几本看上去崭新的笔记本。

崔必成不好意思笑了笑,他这算是公私不分了。

“没问题.签就签吧.再过一些日子.我就只能在公文上给你签字了.现在给你签一下,也让我缅怀一下过去的风光!谢谢你赏脸!”李思明开玩笑道.“你真地喜欢我的电影吗?不会是恭维吧?”

“呵呵.我本来不太喜欢看电影,事实上是因为我太太喜欢所以我才会喜欢上的。”崔必成坦白道,李时明给他的印象很不错.“我平时更喜欢听音乐。我发现你的电影中的配乐都是极棒!只是可惜,香港市面上还没有原声配乐唱片可卖!”

“谢谢!我手上正好有一张。这是我最后一部电影中地配乐,我认为这是我见过的最棒地。不过这部电影现在香港还没上映。下次送给你。”李思明道。

“那太谢谢您了!你说地《与狼共舞》吗?报纸上有介绍的。”

“你平时挺关心娱乐新闻?”

“也不是。可报纸上总会在某版上刊登娱乐界的消息.想没有都不行。”崔必成道。

“你刚才说你没有什么困难,可是我听说你来了这里,和你太太孩子两地分居.这恐怕也不太好吧?我地意思是最好接过来。”

“哦,最初是这样的,坦白地讲,当时我还没有在这里长期任职的打算,我太太挺支持我的。我们现在把家都搬到深圳来了,公司替我租了一套房子免费让我使用。我太太很满意的!”

“哦,那我就放心了。”李思明点头,问道:“你今天来找我,是有特要跟我谈吧?”

“李先生.这是上次根据您在电话中的要求的招聘活动前一个阶段结果地总结,以及关于未来半导体公司五年的人力资源规划。”崔必成递上文件.他还挺细心地用上简体字,这是他大陆下属的杰作,“香江电器公司地你需要了解吗?”

“那部分不需要了,我已经基本了解,我希望那一块,同样除了技术之外,不用我插手。”李思明接过资料仔细查看,“我只做我擅长的。同样除了技

“第一批半导体研究人员.共有三十五名.都是各高校和国家研究机构的.都是年轻有为很有创意的人.几位年纪稍大的还是大学副教授.他们可以称得上是‘下海’,大陆人都是这么说的。”崔必成补充道,“薪资待遇上.我根据国外同级别的情况.和我们公司的实际能力.完全能够做到优裕,我相信,每一位表现出自己能力的人.都会喜欢这里。同样除了技

“你这个规划不错.说实话我不太懂.不过我从一个普通科研人员的角度来看.相当不错。不过作为副总裁,我觉得我们光靠这个还不够,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任何人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环境更重要.你们人力资源部在这方面要多想一些办法,光靠薪资待遇上的保证还不够.我们可以在人文关怀上多考虑一下,比如这些人大多已经成家了,他们的配偶我们是不是多关心一下?科研人员老是惦记着家.可不是好现象!”

“李先生.您说的太好了。”崔必成忽然觉得自己这话像是拍马屁.解释道.“咱们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要强烈一些,所以家庭因素往往成为选择异地工作的重要原因,我们这些香港职员就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本来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人过来的。从我的专业来讲,我反对公司里任人唯亲.因为那样不利于公司政策的执行.也不有利于公司组织的有序发展。但从我们公司现实的角度来讲.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我希望将来尽量少安排他们的配偶来公司工作。”

“这个我理解.你可以多从金钱上考虑,多给点补助也不是大问题,你是专家你看着办.只要让这些人开开心心地这里工作就行。”李思明道。

“其实这些人当中.有几位我认为相当不错的人,还是因为您才来的。”崔必成补充道。

“为什么?”

“他们是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这份资料上有,你可以看看。”崔必成指着上面的几个名单,“我听他们说他们曾经跟您共过事,很佩服您的才学.跟您合作也很愉快。本来他们不愿放弃在中科院的工作,一听说是由您来领导他们,他们二话没说.就答应过来了。”

李思明想起来,当初在国营东光电工厂搞技术攻关时,中科院派了几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帮忙,才使得自己的工作还算是顺利,也正是那次合作,让这些人对自己了解。

“这人品要是太好了,想投入帐下的各路豪杰挡都挡不住,善有善报啊!”李思明在心里沾沾自喜,很有一种天下英才尽入榖中的感觉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一百三十章李思明语录

七位,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被崔必成挖了七位过来.这是个了不起的工作。

本来李思明提醒过.让他东挖一个西挖一个,可他见这七位这么热忱就舍不得放弃。这一下子从同一个单位挖来了七个.很显然会引起震动的。李思明自己倒不是觉得太吃惊,要是挖来了七十个.那才叫吃惊呢,从他的角度来看,自然是越多越好。那位令人尊敬的黄老先生这次恐怕要找上门来了,可笑的是,当年此人还想把自己从北大挖到半导体研究所.因为周校长的“私心”.他没有得逞.听说周校长现在从北大卸任后,也在中科院。一位德高望重,除了诺贝尔,该拿的奖都拿了,一位是自己的老上级,对自己关爱有加,谁都不能得罪,这下这两位恐怕都会亲自登门兴师问罪。

北京距深圳数千里之遥,但空间不是距离,更阻碍不了“思念”,这要是被人挖了墙角,换谁谁也不痛快,更何况此人还曾是自己名义上的弟子。士可忍孰不可忍.亲自登门兴师问罪的概率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哎.得想个周全的办法,以防万一!”李思明觉得很有必要做好思想准备,“这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啊!”

李思明心里这么想,却不担心.因为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自信能将两位老领导哄开心.不怕他们不上门.要是来了,不仅能让他们满意.还能让自己占了个更大的便宜。一想到其中的好处,李思明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脑袋瓜子太过灵气。

“我未来的儿子,要是有我一半的灵气就很不错了!”李思明自我感觉良好,“化干戈为玉帛,连这种两全齐美的办法都想得出来!这是不是叫双赢.甚至多赢?”

李思明一个人在办公室内间得意地发出了笑声.外间入口处的郑秘书听到了,莫明其妙,连忙进去看看怎么回事。

“李先生,怎么这么高兴啊?说出来让我也分享一下?”郑秘书看着李思明嘴角掩饰不住的笑意,好奇地问道。

“这个啊,没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李思明笑着道,“还有人找我吗?”

“刚才徐先生打过电话,他说公司里还有许多职员不认识你,想把你介绍给大家。”郑秘书道。

“对,这很有必要.咱们一起去露个面,现在半导体公司就咱们俩人。”李思明道.“将来更多的时候,公司内的人要找我必须通过你,你就代表我,所以咱们一起去亮亮相。”

微星半导体和香江电器在未来集团公司内的架构上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公司,都在香港注册,但当前两个公司是一个管理班子,更何况前者在一年之内除了研究人员做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之外,不会有其他人员加入.更谈不上生产出产品和创造财富.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科技更是一个不断投入的过程.这个投入不仅有资金上投入,更要有智力上的投入.李思明有足够的耐心等到一鸣惊人的机会。

这座大厦的一楼现在充作电器公司的办公室.勉强填满,本来在规划中.对面应另起一座办公大楼,但现在却没有这个必要。李思明倒希望那座办公大楼早一点拔地而起——因为那意味现在这座科技大厦已经被研究人员和各种实验室、研究室占满了.也意味着公司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地步。

郑秘书带着李思明坐电梯下楼,通常坐这电样的恐怕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