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香江-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只知道林宥伦既然敢这么说,就肯定有十足的把握帮助李佳欣拿下明年的冠军。
林宥伦不担任明年港姐选美的评委,自然不需要找刘小姐做李佳欣的经纪人,问题是他已经先答应了无线,在这件事情上就需要避嫌。
暗地里水再浑,表明工夫也要做足,这就是娱乐圈。
林宥伦要捧李佳欣做明年的香港小姐,但这事却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他不能亲自出面,所以就只能通过其他的中间人。
而在林宥伦整个的计划中,刘小姐是唯一的BUG,她能从林宥伦微妙的态度中察觉到林宥伦对李佳欣的兴趣,曰后李佳欣参选港姐,刘小姐就是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的炸弹。
整容和不光彩的过往向来是参选港姐的大忌,哪怕当选之后立刻钻入富豪的香巢,但在这之前也必须要身家清白。要是明年媒体在调查李佳欣背景的时候,刘小姐将今天发生的事情稍稍透露一点出去,局面就会变得很被动。
林宥伦当然可以给刘小姐一笔封口费,让她保守秘密,但这么做会授人以柄,而且无法保证她一辈子都不会把这个秘密说出去。
这个世界上能够保守秘密的只有两种人:一是死人;二是既得利益者。
林宥伦找刘小姐做李佳欣的经纪人,实际上是要在她和李佳欣之间建立一种稳定的利益关系,同时也将自己从这件事里彻底地摘除干净。
只要刘小姐这条线索一断,香港媒体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在港姐选美之前查出林宥伦和李佳欣之间有任何的关系。
——“最美港姐?”邵毅夫听完林宥伦的介绍,连连摇摇头,倒不是他不认同林宥伦的计划,而是在他心中,“最美港姐”另有其人。
1978年的端午龙舟赛上,邵毅夫对一个20岁不到、充满健康美的女孩子说:“霍生不错,不妨认识一下!”几个月之后,邵毅夫便坐上了女孩婚礼的头席,这个女孩名叫做朱阾玲。
而前一年,朱阾玲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冠军及最上镜小姐奖,成为首位夺得两个奖项的参赛者,同时也被业内公认为最漂亮的港姐。
朱阾玲还在选美台上的时候,便被当时坐在台下的一名香港富家公子惊为天人,颁奖典礼一结束,就马上送上一个特大的花篮表示自己的仰慕之情。
这个人就是霍振霆。
在短暂的9个月恋爱之后,未及在娱乐圈有所作为的朱阾玲与霍振霆牵手走上婚姻的红毯,这段婚姻在全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婚礼盛况空前,几乎可以和王室婚礼相媲美。霍家支付给朱家1000万港币的礼金,婚宴整整摆了360桌酒席。
从“香港小姐”摇身一变成为“豪门贵妇”,朱阾玲开了“香港小姐”嫁入豪门的先河,这也解释了她五十年会经常出现在港姐选美的评委席上,这对台上参赛的佳丽来说就是一种无言的暗示:请多多努力,我就是明天。
在邵毅夫心中,朱玲玲一直是港姐形象的最佳代言人,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取代。
林宥伦见邵毅夫不肯相信自己的说法,便拿出了李佳欣的照片来给他看。
邵毅夫特意戴上了眼镜,只看了一眼就轻轻咦了一声,但从相貌而论,林宥伦的说法倒不算夸张,对比往届的港姐,林宥伦找到的这个女孩倒也算得上是实至名归。
但是从象征意义上,邵毅夫依旧认为朱阾玲更具有代表姓。香港小姐选美,成就的从来都不只是一年一度的城中美人,她们往往象征着这座城市品味的风向标。
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这样年复一年的选秀活动,每年都会成为至叨热点和重磅新闻,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香港文化史上异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香港小姐本身已经被赋予了沉重而深厚的城市意义,只有港姐这样的文化,才可以让凡俗女子,借得这个机会,跃一下龙门。
巨大的名利诱。惑,不断地吸引着年轻的女孩加入到这场盛事当中,这便是港姐的独一无二之处。
当然对于TVB而言,港姐的存在除了其特殊的文化意义之外,还意味着巨大的财源和收视率——每届选美前后的广告收入,知名厂商的赞助,国际电视台的转播权这些都驱动着无线将这场活动一年接一年的延续下去。
今年,当长相在所有参赛选手中并不是最出色的杨保玲没有任何悬念地戴上冠军后冠的时候,邵毅夫突然意识到,“香港小姐”这项延续了十六年的传统选美活动,终于还是出现了无线一直想要避免的无味的寡淡。
其实在1985年亚洲小姐横空出世,邵毅夫心里却已经开始敲响了警钟,这两年的港姐都在渐渐走下坡路,能想的办法邵毅夫都已经想过了,可已经80岁高龄的他,已经是有心无力。
无线内部无法挽回这种颓势,所以邵毅夫才想到请林宥伦帮忙。
“前些年,大家参选港姐,大多是以朱阾玲为目标,梦想着有朝一曰能够嫁入豪门,但现在的富商们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对他们来说,辞旧迎新才是主旋律,所以指望当选港姐就能嫁入豪门的美梦事实上已经不太现实了,而参赛者也在慢慢地意识到这一点,参选的热情在冷去,想要出高质量的冠军也就愈发困难在我看来,以朱阾玲为象征的港姐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港姐再找不到新的座标,衰败是不可避免的。”
“林生觉得你找来的这个女孩可以取代朱阾玲?”邵毅夫沉默了一阵之后,开口说道,语气比之前已经有了不少的动摇。
“她能不能做冠军不是关键,关键是今后的港姐头衔能带给那些平凡的女孩怎么样的命运改变?显然,豪门阔太的榜样已经不再可取,那么成为万众瞩目的大明星呢?”
林宥伦向邵毅夫提出另一种可能,事实上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港姐继续吸引人的主旋律,TVB凭借着其强大的造星能力,捧红了一代又一代的港姐。
其实在80年代,无线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事,每年封后的香港小姐,都有机会在无线当年的年度大戏中担纲大印,不过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那些在比赛中没有能够拿到冠军的佳丽,进入影视圈之后的发展,反而要比那些冠军得主好很多,赵雅之、钟楚虹、张曼钰、翁镁玲都是典型的代表当她们在镜头前接过“最受欢迎女演员”奖项时,其风光一点都不比港姐加冕时逊色多少。
这便给很多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能够成功当选港姐冠军,并不一定能够成为大明星,而要成为明星,也不一定要走港姐的路子。
在朱阾玲的榜样作用还没有失效前,港姐选美还能够吸引来众多的参赛者,可等大家明白,原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朱阾玲那样的际遇,参赛的热情必然消退。
林宥伦就是想通过树立起一个港姐进军影视界成功的例子,来给后来者新的激励,只要香港影视产业能够兴旺下去,港姐自然也就可以长盛不衰。
无线要保住港姐的地位不变,迟早要走上这条路,林宥伦只不过是把这个想法先一步提出来。
心知这是唯一的办法,但邵毅夫心中还有一层疑虑,明年的港姐选美冠军如果真是林宥伦推荐的这个女孩,无线这边都不用发力,林宥伦出手就可以将她捧红,可是以后呢?如果没有一个长效的激励,李佳欣再成功,也只不过是下一个朱阾玲,五六年之后,无线依旧重新陷入如今天这般的困境。
林宥伦提出这样的建议,当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其实这和香港小姐的比赛定位有关。从前的香港小姐选美,评委多是政斧官员、太平绅士,这些人选出来的香港小姐,只代表社会精英阶层对香港女姓的审美,而广大的市民阶层未必认同,所以这些年的香港小姐,能做豪门阔太,却不一定可以成为受大家欢迎的影视明星。”
“林生的意思是换评委?”邵毅夫立刻反应过来。
林宥伦担心邵毅夫一时有些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就劝他说:“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香港小姐以前所坚守的价值理念已经慢慢变得很鸡肋,所以改变是必然的。”
“那么林生觉得该由那些人来担任港姐的评委?”
“要想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当然是请当红的明星、歌星做评委最好,这些人懂得娱乐圈的规则,也清楚观众的喜好,由他们选出来的香港小姐,至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出现冠军半红不火,最后反而是落选者上位的情况。”
(未完待续)
第315章 内部消息
林宥伦一番话,最终促使邵毅夫下定决心对港姐选美赛事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消息一传出,立刻在无线电视台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声,虽然这次“大动作”只是针对港姐选美赛事,但邵毅夫对电视台现状不满的态度已经显露无遗,就不知道下一次板子落下来会打在谁的头上。
最担忧的,当属无线的电视剧制作部门。
平时争剧本、争演员、争播出档期闹得火药味很浓的几位监制,最近突然变得“心平气和”了许多,私底下的联络频繁了许多,甚至还会约在一起打打牌起来,这在以前根本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盏灯拉得很低,泛黄的灯光散洒在各具特色的脸上,同时照在红绒布铺的台子上。那种格调、那种气氛似乎都是为了打麻雀而已的。八只手在昏昏的灯光的笼罩下,哗哗哗地洗牌。
“王老弟,你说这次老板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说话的是萧苼,他一开口,牌桌上的另外两名监制也把眼睛齐齐看向王天霖。
“萧监制,这话你怎么问起我来了?谁不知道公司上下除了方小姐之外,就属你最了解老板的心思,你都不知道的事情,我怎么可能会知道?”王天霖摇摇头。
王天霖和萧苼关系一直不睦,王天霖从邵氏时代就跟随邵毅夫,算是公司的元老,而萧苼之前是丽的电视台的监制,后来被邵毅夫挖到了无线,虽然一直背负着“贰臣”的身份,但能力出众,颇得邵毅夫信任。
无线这几年开拍的武侠电视剧,大半都是出自王天霖和萧苼之手,两人其实一直都是处在相互竞争的地位,最近能坐在一起打牌,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两人此时都面临着同样的危机——曾经创造了一个接一个收视记录的武侠电视剧,在经历了近七、八年的辉煌之后,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收视率下滑的困境,而对比同时期武侠电影的兴衰,也正应了那句“风水轮流转”的老话。
在70年代末期,武侠电影因为形式老套、创意匮乏慢慢地走了下坡路,张彻、楚源、胡金全一批导演或是隐退,或是转向大陆另求发展,风光一时的武侠电影在香港变得前途暗淡,而就是在这个时期,武侠电视剧却蓬勃兴起,金镛、古龙等一批武侠名家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成就了武侠电视剧最黄金的十年。
去年徐可执导的《黄飞鸿》横空出世,武侠电影在香港影坛又一次复苏,势头比以往更加强劲,而今年上映的《风云雄霸天下》更是给观众送上了一场武侠特效的视觉盛宴,相比于电影,电视剧在布景、动作设计以及特效运用上都显得十分粗糙,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吸引观众的注意。
而受电影冲击的还不止是外部环境,行业内部导演、编剧、演员的流失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特别是演员这一块。
纵观整个80年代,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