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途-第4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美国,她就离了队玩失踪。
杨晓丽告诉李向东,虽然,在唐人街,她也有亲戚接济,但她还是离开唐人街,跑到一个同学的餐馆去打工。那同学从小学到中学跟她都是很要好的朋友,移民也有十几年了,夫妻俩在一个没多少名气的城市开餐馆。她说,她更愿意到那里去,到那个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城市。她说,那里有好几家大企业,有许多日本人和韩国人,他们的英语也不怎么样,因此,她就和他们一起去政府办的夜校补习英语。她说,由于环境迫使她必须说英语,她的英语进步很快,半年时间,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了。
李向东问:“那她现在还属非法移民?”
杨晓丽笑了笑说:“不是了。她投靠那同学后,那同学就介绍了一位美国人跟她注册结婚。”
李向东说:“为了争一口气,竟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竟葬送了自己的婚姻。”
杨晓丽说:“你以为呀?你以为她就那么傻。”
她说,她跟那美国人说得很清楚,如果,彼此真能发展成夫妻,就做一对真夫妻,如果不能,就当是一场交易。等她拿到身份后,就付给那美国人一定的补偿。杨晓丽说,这个数目其实也不多。她现在已经付清了那笔所谓的补偿,已经是美国籍民了,许多比她还早移民过来的人,想要加入美国籍还不够资格呢!
(喜欢看修真的读者大大,请支持九流仙人的《犬神传续》。鲜花鲜花鲜花!)
第六二三章走不出唐人街是一种悲哀
阿华是在一天上午驾车来接李向东和杨晓丽的。那时候,出访的大队伍已经离开三藩市的唐人街了,他们将飞往夏威夷,再往华盛顿。前往这些地方,主要是旅游的性质了,因此,李向东和杨晓丽便离队去探望小军,然后,再飞往一下个站与大队伍会合,一起前往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温哥华。
大队伍走后,杨晓丽就急了,不停地打阿华的手机,问她到了没有,问她什么时候能到?李向东说,你急什么?人家在开车呢,你这么总这么打电话,会很不安全。这样,杨晓丽又多了一份担心,想这阿华可别真在路上出车祸,如果,就那么凑巧出个什么事,她和李向东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这个地方,很让人心虚,不识路不懂话的。如果在中国,就是在多偏远的角落,发生什么事心都不会这么虚。毕竟,那是自己的地方,语言通什么都通。
因此,杨晓丽一见阿华,就拉着她的手儿跳,说:“我都让你给急死了,你要不来,我们两个人在这地方,真有一种被人遗弃的感觉。”
阿华就笑着说:“知道你急,我就不这么早来了,让你再多急一阵。”
李向东看着这两人,真是一个挺拔丰盈,一个娇小玲珑,反差得让人感觉到杨晓丽更挺拔更丰盈,那阿华更娇小更玲珑。
阿华过来和李向东握手,说:“我认识你,不过,你可能不认识我。”
李向东说:“有印象的,有印象的。”
阿华也不掩饰,说:“一般说这话的人,其实是一种印象也没有!”
李向东脸就涨得通红。
毕竟,像阿华这种身份的人是很少机会与李向东接触的,没挂职在单位里,很难有事与李向东扯上关系,出来挂职后,更多的是常往市委大院那边跑,所以,也很难碰见面。
阿华问杨晓丽:“我应该叫什么呢?叫书记吗?这好像很见外吧?”
李向东说:“叫名字吧!”
阿华说:“这会不会太不尊重?我还是叫你妹夫吧!”
杨晓丽责怪道:“有这么叫的吗?”
阿华“呵呵”笑,说:“反正就是一个称呼,到了我那边,就我和小军知道是什么意思。”
她说,本来是想叫小军一起来的,但想到他要上学,还是没让他来了。
她说,小军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很聪明,不但她喜欢,她那个麦高老公也喜欢。他还说,无论如何,要让小军好好读书,要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他们往外走的时候,阿华要帮李向东拿行李,李向东当然不好意思让她拿,说,还是我自己拿吧。杨晓丽说,你怎么不帮我拿呢?阿华说,你长得那么高大,好意思要我拿吗?杨晓丽说,那你为什么要帮他拿?他不比我高?不比我大?不比我有力?阿华就说,我就知道他不会让我拿,所以,我才故意要帮他拿。如果帮你拿,你才不会客气呢!三人就笑了起来。
阿华开的是一部新本田。她说,她还是喜欢日本车更多些,说美国牌子的车都显得又笨又大,她钻进去,人都看不见了。
车在唐人街的街道上穿行时,阿华脸色就变了,显得很不耐烦。她说,我每次到唐人街,再好的心情都要变坏。她说,说老实话,每隔一段时间,我还是喜欢到唐人街来,来这里吃顿饭,带点中国风味小吃回去。她说,她也不是吃不惯西餐,但时不时的,总有一种想吃中餐的嘴馋。或许,这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血脉关系吧!
然而,每一次来,都觉得这里太多东西让人看不顺眼,这里的街道太窄,人还不让车,就跟在市县一样,好像知道你不敢撞他。他走他的,你等你的。她说,不是我看不起这里的人,而是这里的人,太让我看不起。
阿华说:“她们太容易满足现状,好像能到美国比家里好那么一点,就满足了,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不管干些什么,根本没有一种至自己以死地而后生的冲劲,没想到要尽快改变自己,尽快地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
她说,有一次她回来和几个同学聚会,大家都很担心她,担心她找不到那家聚会的酒店,很不厌其烦地教她路应该怎么怎么走。她对他们说,只要把酒店的名告诉我就行了。结果,她到了,那些人都还没到。
她说,离开时,那些人还那么七嘴八舌地给她出主意,甚至有人还对她说,某某路段正在修路,打听了好久,也没打听清楚,你离开的时候应该怎么走。
她说,当时,她真不知该说什么好,其实,这一路上都有路牌提示的,即使是那段正在修的路段,也清清楚楚说明要改走哪条路。后来,才弄明白,原来,他们都不识字,只是凭一种习惯一种固定认识去走那条路,如果稍有改变,即使已经有所提示,他们也不知道。
阿华说:“我知道,他们也很不服气我,说我是在卖弄自己,说我根本不可能像我说得那么好。其实,我也没觉得自己好,只是感觉到,自己到了美国,短短的几年里,靠自己的努力,已经可以沾到美国主流社会的边了。但他们呢?就是和美国人交谈也成问题。”
他们出了旧金山城,驶上高速公路。李向东感觉到一种平坦,平坦得路就是一条直线。阿华说,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念过一段课文说,“中国地域辽阔,美丽富饶”。这个在我头脑里印象深刻,到了美国,才发现,其实美国才叫辽阔,才叫美丽富饶。光说这里的土地黑得冒油,种什么长什么。她说,我在院子前种的疏菜,哪用施肥什么的,一样茁壮成长。
阿华突然笑了起来,说:“你们肯定不喜欢听我说这些,肯定觉得我很反动,不热爱祖国,不热爱社会主义。”
杨晓丽说:“别看得我们这么狭隘,我们也承认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点。”
阿华说:“我听你这说话的口气,就知道你心里不舒服。”
李向东说:“好与不好,是明摆地这里的。”
他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视野开阔了,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看到了我们的不足。最重要的是承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和发达,承认了我们的落后和贫穷。
他说,为什么说美国是超级大国?为什么说中国只是第三世界?现在,人家要把我们算进第二世界,我们还不愿意呢?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认为,我们是第三世界。这就是好与不好,先进与落后的区别!
他说,你在美国,能够感受到这些,其实,也是正常的。别说你,就是这几天,我到了美国,也感受到美国确实比我们先进和发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你觉得移民到美国来的中国人太垃圾,就有点不好让人接受了。
阿华笑了起来,说:“你是误会了我的意思。”
她说,我一点没有认为中国人不如美国人。
她说,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来美国,大多是精英,他们是靠一种实力到美国来打天下的,或是靠知识,或是靠财力。这部分中国人,他们在美国一点不比美国人逊色。这些人在世界各个国家都一样是佼佼者。
她说,我说的是像市县移民到美国来的这部分人,我个人认为,他们属于“民间移民”,用这个词不知准确不准确。这部分人,有时真让你哭笑不得。他们到了美国觉得自己比以前好很多了,根本就不要求自己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这种自己对自己一点要求都没有的人,却又不服气别人,才最让人觉得可悲!
李向东不想与阿华争辩。
他想,自己也没有阿华体会的那么深刻,虽然她的体会或在某些方面过于偏见。然而,李向东感觉到,在唐人街和走出唐人街,区别确实很大。唐人街给人一种古朴陈旧,甚至于像阿华说的那样,脏且乱,但在非唐人区,却是一种真正的繁华,繁华得让你感觉到他的发达和文明。
但是,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华人又愿意留在唐人街呢?
仅仅是因为生活习惯吗?
第六二四章寻找最能改变自己的途径
在四个多小时的路程里,阿华都在絮絮叨叨地说着她的故事。李向东从那故事里可以感受到,她曾受过的苦和难。或许,正因为她受了那些苦和难,得到了今天所得到的,她才有一种吐气扬眉的感觉,才有一种看不起那些走不出唐人街的人。
阿华说:“我刚到美国,也很苦很难。”
她说,她是失败了才到美国来的。她感觉到,在市县再没脸呆下去了,才选择那种方式到美国来的,多少有一种逃避现实的感觉。
她说,每一个到基层去挂职的人都是单位里的精英,都知道自己经过两年的挂职锻炼,仕途将会出现一个飞跃,因此,大家都希望在挂职这两年里,表现自己做出成绩。她也是这么努力的,而且,她很清楚,作为一个年青的女干部,更有一种凤毛麟角的优势,更容易得到组织上的关注和垂青。
她说,然而,却像是鬼使神差,自己竟发生了那样的事。一时间,全市县的干部队伍里都轰动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压得她喘不气来。她被遣回原单位后,别人都在戳她的脊梁骨,说她是太不自爱,太不懂得珍惜自己,说她是稀泥扶不上墙!她自己也知道,她算是完了,再没有出头之日了。
阿华说:“我能怨谁恨谁呢?开始,我恨组织,恨组织干涉我的私生活,恨那个副书记,他是一个卑鄙小人,关键的时候竟选择了放弃。也恨那些嫉妒我,见我落难后,还落井下石的人。现在回想起来,真有一种中邪的感觉,且还中得不轻,谁也劝不回头。现在,我谁也不怨不恨。我觉得,这只是一种磨砺,是我这一生必须经历的磨砺!”
她说,在市县那一段最苦最难的日子里,只有杨晓丽始终同情我,我很感激她,其实,在女干部的竞争中,我是她最强的竞争对手,当我发生那个事后,最应该高兴,最应该落井下石的人是她。但她没有那么做。她一直默默地鼓励我,要我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