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情人-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影,需要我?”灯光师里克心头大震,被眼前这一脸温暖笑容的张东城狠狠打中内心,却茫然地说道。
“是的,我们需要你,需要你们。当别人瞧不起我们时,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一起努力吧,给那些小报记者,给全英不愿看好我们的人,狠狠一记耳光!”张东城平静地说着,伸着手,仿佛等待着他们的重新归队。
以往的工作,只是出于专业和职业操守,日复一日的上班,做好自己的事情,从来没有一位导演和张东城这样,仿佛真的是朋友与兄弟,如此的真诚。
甚至在自己打了退堂鼓之后,没有生气,没有愤怒,而是诚心诚意地挽留自己。这种被人重视,被人尊重的感觉顿时让灯光师觉得,也许留下来拚一次,才是对的。
“史密斯先生,谢谢!”灯光师里克伸出手,与张东城重重地握在一起。
拍摄中的一场小小风波很快平息了,重新投入到拍摄的剧组人员们辛苦而努力地工作着,他们第一次有了真正在拍摄属于自己电影的自觉,以及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自己的劳功成果,真正搬上大屏幕上之后,观众们的反应。
汉默电影公司的老板奥斯顿,此刻也在拚命努力,利用他在英国电影界的地位与影响力,为张东城正名,毕竟这关系到整个电影的成败,甚至是他这家电影公司的成败。
原本小小的投入,奥斯顿并没有把精力放到《两杆大烟枪》之上,而是让其自然而然,但经过这场事件,意识到不奋力一博有可能全盘皆输的他拚出老命为张东城的电影上下奔走,倒是件另外的收获了。
随着事态的慢慢进展,张东城的《两杆大烟枪》在全英国还没有上映,便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有些人是不屑一顾,有些人则是非常好奇,与原来时空中《两杆大烟枪》上映前无人知晓,仅是凭着电影本身魅力而一炮而红的前奏,完全不同了。
这是一部风口浪尖上的电影!
想要让电影鲜活,打动人心,让画面透过呆板的屏幕,摧毁观众的抵抗,引起他们的兴趣,配乐,在《两杆大烟枪》里除了演员,是整部电影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
要呈现原滋原味的英伦范儿,贯穿全片的英伦摇滚选择,可是完全马虎不得的事情,运用的好,电影的成功机率起码提升30个百分点。
对于音乐,张东城并不是很在行,他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寻找在1995年就适合《两杆大烟枪》的摇滚音乐,他决定把脑海中的资料稍稍整理,然后将没有出现的歌曲直接谱写出来,找资料上那些摇滚乐团前来演唱,至于已经发行的歌曲,那可就好办多了。
给点钱买下使用版权,直接OK,反而是件轻松加愉快便能搞定的事情。
可那些没出现的歌曲怎么办?那些带着迷幻色彩,颓靡与狂妄不羁的率真风格,那些不可一世又极端脆弱的情感表现,又该怎么办?
脑袋里塞满音乐,却又不会五线谱的张东城很是干脆地放弃了什么都靠自己的想法,而是直接找上了辣妹们。
“史密斯,你怎么来了?不是这几天忙电影忙的天昏地暗吗?”宝贝辣妹艾玛打开房门,却惊讶地发现因为睡眠太少,眼眶黑得像个熊猫的张东城站在门口,不停地打着哈欠。
“呵呵,是很忙。不过,我又遇上麻烦事了,而且,我想你们能够帮我所以,我又不请自来了。”张东城扶了扶黑框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HOHO~看你说的。未来的大导演找我们帮忙,可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呢!进来吧,我想有人见到你一定很高兴。”艾玛扮了个鬼脸,示意张东城进来。
果不其然,张东城还没落座,维多利亚便像旋风般冲了出来:“哦,史密斯,你来找我吗?”
张东城看着这青春可人的女孩,脸上露出微笑,说道:“不仅仅找你,找你们辣妹所有人!”
“哦,有什么好事?”维多利亚听到张东城并不是找自己,有些不解地坐在沙发上,翘起可爱的粉嫩下巴,眼神灼热地说道。
“让你的姐妹们都出来吧,这一次,我要借助你们的专业素质,帮我写点歌谱。”张东城舒服地倒在沙发上,揉了揉整整两天没睡,都有些浮肿的眼睛。
“歌谱?”闻声而来的哈利维尔奇怪地说道,在看她看来,这在电影创造与表演上很不错的张东城,好像并不是个很爱唱歌的人啊。
“对。哦,是这样的,我为我的第一部正式电影写了不少配乐,但你们知道,我只是会哼唱,在脑海中哼唱,我不识谱,所以,我想请你们帮个忙,帮我把哼唱转化成歌谱,抄下来。”
张东城完全可以找汉默电影公司为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能找到无数专业的配乐家与演员歌手,但他却没有选择这条更容易的路,而是直接跑到自己家对门儿,找这几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们。
或许,是想和她们在一起多呆一会吧,嗯,哪怕是闻闻她们身上的香水味也好。
“如果是一段音乐,我想我们应该可以帮上这个忙吧。”哈利维尔微笑着说道,暗地里为自己也能帮帮张东城而高兴。
五位辣妹可不会不识谱,相反,她们的音乐功底都很扎实,这90年代远不是后世卖卖大腿卖卖胸部便能走红的时代,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才行的。
“不,不是一段音乐有十几首。”张东城说着,却发现面前的女孩们都变了脸色。
“不是吧?我有没有听错?你只是会哼,便在脑海里编出了配乐?哦,上帝,你是不是太偏心了,竟然让一个不识谱的人光是在脑海中便能十几首配乐?快说,史密斯,你是不是外星人?”梅兰妮抓着她招牌式的爆炸头,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
“哈哈,也许他哼的音乐会笑掉观众大牙,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艾玛抱着抱枕,靠着沙发上吃吃地笑着。
“史密斯,既然你只会哼唱,那就先唱一唱呗!”维多利亚的兴趣比谁都大,坐在张东城身边,催促着他赶紧唱。
“哦,第一首,我需要节奏感强劲,仿佛如同喝醉了酒开着车在路上狂奔的感觉!”张东城清了清嗓子,便开口唱了起来。
HOHO,这纯正的英伦范!
辣妹们一边听着,一边瞪大了眼睛,这可不是《BABY》那简单优美的旋律,而是属于英伦摇滚的独特风味!
这史密斯张,难道生而知之?怎么这么能干!
哈利维尔快速地将张东城哼唱的曲谱记录下来,然后歪着头看着自得其乐,唱个不停的他,叹了口气。
这个年轻的导演,还真是让人着迷啊。
第57章 超级剪辑师
有了辣妹们的帮助,张东城很快拿着谱子,跑到汉默电影公司,要求他们提供演唱者和乐队,甚至,他连哪首歌由谁来唱都一一划定,仿佛他知道这些歌由他们来唱,必定不同凡响一般。
“OK,史密斯先生,我来安排人做吧。你真是个天才,竟然还能作曲!”老板奥斯顿擦了擦头上的汗,望着面前如妖孽般的张东城,叹息着自己又一次被吓到了。
“呵呵,只是想的比较多而已,这也没什么。”张东城微笑着回答,他才不会将自己的底牌亮给别人。
“好吧,电影的拍摄已经全部完成,明天便要开始剪辑了,我现在所有的希望都砸在你身上了,希望你能够成功。”奥斯顿给张东城扔了一根雪茄,自己也点上一根,然后啪啪地点着,吐出一大口烟雾,如同他那颗忐忑不安的心。
“感谢奥斯顿先生为我的电影上下奔走,英国报纸现在的宣传偏向正面,不像一开始那样只顾着骂我了。这样很不错,前期宣传没花什么钱,《两杆大烟枪》却被英国普通民众所熟知。”张东城耸了耸肩,表示自己很有信心。
“被人们熟知是件好事,但如果你的电影不像你说的那样经典与伟大,所有的英国人会合起来把你扔进臭水沟,而且我也会跟着被扔下来,砸在你的身上!”奥斯顿被张东城的话儿感染,也放松心态,开起了玩笑。
“不,我们不会被扔进臭水沟,我们会被捧上神坛。而奥斯顿先生,你的眼光会让整个英国为之惊叹!”张东城打了个响指,剑眉轻挑。
第二天,奥斯顿的汉默电影公司里,张东城与剪辑师开始工作,整部《两杆大烟枪》在所有剧组人员,演员们的努力下已经拍摄完成。
相比原来时空中的原版电影,张东城非常有信心演员们的表演更加出色,急于在镜头前证明那些小报的报道只是些屁话的他们,投入的精神精力可不是原版能够相比,再加上张东城珠玉在前的反复对比与揣摩,每一个镜头只会比原版出彩增色不少,而不是相比不如的。
再加上更大资金的投入,整部电影的格局上升,画面感更有穿透力,三百万磅对上九十六万磅,自然会让电影达到甚至超过原来的高度。
一切,就看剪辑的剪刀耍得怎么样了!
电影后期的最重头工作,便是对电影镜头的取舍与剪辑。
剪辑师在深刻理解剧本和导演总体构思的基础上,以分镜头剧本为依据,通过对镜头(画面与声音)精细而恰到好处的剪接组合,使整部影片故事结构严谨,情节展开流畅,节奏变化自然,从而有助于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提高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导演的亲密合作者,剪辑师通过细致而繁复的再创作活动,对一部影片的成败得失,负有举足轻重的职责。剪辑师必须是导演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的忠实体现者。但是,剪辑师也可以通过对镜头的剪辑弥补、丰富乃至纠正所摄镜头素材中的某些不足与缺陷,也可部分地调整影片原定结构,或局部地改变导演原有的构思,从而使影片更加完整。
如此重要的岗位,老板奥斯顿自然不敢大意,甚至花了大价钱,为张东城请来的是好莱坞名声在外的超级剪辑师沃尔特默奇!
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导演恐怕能举出一打,但最伟大的电影剪辑师只有一个,那就是沃尔特默奇。默奇的名字不为大众所知,这是由其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剪辑。一部上佳影片能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人物情感和命运之中,而完全看不见剪辑的痕迹,这是剪辑师的至上功夫,而剪辑,正是电影区别于摄影、戏剧、表演、文学,最终宣告自己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的标志。作为剪辑大师,沃尔特默奇在黑暗的剪辑室内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在好莱坞被尊为“教父”,当然不光因为他为科波拉缔造了《教父》三部曲的传奇,更因为他为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剪辑师作为“看不见的艺术家”普遍不为外人知的情况下,沃尔特默奇是全世界唯一频频出现在人们文化视野中的剪辑大师。
提起沃尔特默奇,那一串串光芒四射的丰碑上,满是他的名字。
1973年《教父I》的画面剪辑,1974年为科波拉的个人最爱之作《窃听大阴谋》(Theversation)做音效设计赢得奥斯卡提名并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和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因在科波拉1979年版《现代启示录》中杰出的音效设计而获得奥斯卡奖。1996年,因为沃尔特默奇为《英国病人》的画面和声音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