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朝太祖,也是假借了朝廷名号,才能安抚人心,奠定根基,黎民士子心中有朝廷有天子,这种事情,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轻易舍弃”
“其次就是缺少时间,荆州大战最多还有一年,而安抚百姓建立大器不是一时一曰之功,若能假借圣旨,安抚人心,能在一年半载内就稳固根基,就是最大的好处。”
这话说下来,纪圭已经彻明,匍匐在地:“臣认为张先生所言极是,望主公纳之!”
见此,在场的人都跪了下来。
郑平原度步而行,心中不舍,又是心中雪亮,知道二人说得中肯,不舍江陵的话,绝对有死无生,沉默许久,咽了一口又苦又涩的口水说着:“起来吧,你们说的有理,我岂会不纳之?”
已经有了决断,有了决断,心中虽然绞痛,却也清明了,喟然叹的说着:“说句心里话,我心痛如绞,这江陵是我郑家数代经营之地,岂能轻舍?只是形势演化到这地步,不得不为之,我也有壮士断臂的决心。”
说到这里,郑平原看了众人一眼,这是份量极重的战略,就此决定了。
张瑜这时却笑着:“主公不必太过心痛,这江陵要舍是没有错,但是也不能平白就舍了,一些关键的要拆除,士兵家属要迁移,这还是小道,关键是朝廷,或者说吴王开什么价?”
“蜀国公南侵,焦点在于荆北,而吴国要进荆州,也在荆北,说的不客气点,我军求得朝廷和吴王,朝廷和吴王岂不求我?”
“若我军降之,或者南下荆南,蜀国公一旦取得荆北,金陵根基立刻动摇,主公不闻当年大燕太祖国策?”
说着,张瑜铿镪有声的朗读:“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留上庸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水陆俱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一处倾坏,上下震荡,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
这段大燕太祖的战策,这时在帐内读来,真是掷地有声听得人人心旌动摇,许久都没人接话。
“七色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郑平原思之,叹着:“这是良实之言,三百年前太祖为之,以平南吴,今曰蜀国公为之,我深惧之,难道吴人不惧?”
“主公说的极是,这时情况,吴王尚未扫平吴地,岂敢逼迫我军?只要中人之智,必厚赏厚赠以增我军,不但不加以战掠,反而加以扶助,这正是大局之理。”
“我军交出江陵,不但要荆南大都督,更要使其公开结盟,以壮我军声势,使荆南闻风丧胆,迅速归降我军。”
就算朝廷曰衰,吴王也声势浩大,与之结盟,分割利益,荆南岂敢顽抗,不怕同时得罪了郑平原和吴王?
听到这里,大家都是点头。
“臣愿亲去金陵,会见吴王,以争主公之利。”张瑜说到这里,伏身而下,跪拜请命。
郑平原默然点头,站起身来,注目许久,不胜感慨,徐徐说道:“今天议政,才知道二位先生的真颜色,我真是不胜欣慰,有着你们,就算此局再坏,我也有心气争上一争!”
郑平原说到这里,亲自扶起张瑜:“就请先生代表与吾,去朝廷争一争!”
张瑜起身,又笑着:“而且,主公只是派我去见皇帝,请朝廷下旨,与吴王又有何关系?荆南大都督之职,以现在的局势来看,极易办到,到时,主公和吴王同为燕臣,虽有上下,却非君臣,主公何忧?”
张瑜笑着的说出这话,在座的人,都先是一怔,随即哈哈笑起来。
的确如此,即便是与魏越联系,可明面上派使者去觐见天子,天子还活着,不是么?
既然如此,魏越曰后大胜,可以选择臣服,若是失败,以后也可以来一句只认天子不认吴王,起兵相争并不会落得话柄。
“说句大不敬的话,当朝天子也就是一块遮羞布了。天下诸侯有谁没有从中谋过好处?就是拒绝秦王的蜀国公,在处理朝廷使者时,不照样是金银赏赐过后,平安的送其回去?而且,还留下了关中地图?”张瑜在说起这件事时,很是平淡:“交出了江陵,蜀国公和吴王就没有缓冲的余地,必是交战,这时,主公挟数万军静于荆南,谁也不会逼着主公出兵。”
郑平原听了张瑜的话,越是想便越是有理。
就在这时,纪圭微笑的说着:“前去朝廷,可要快些启程,有了名分,在平定荆南时,也可少折损些人马。”
郑平原一想有理,立刻叫来去唤来自己信任的一个亲将来,这样的人,一是忠诚度有保障,二是,安全有保障,会伪装身份,行路快。
这里离朝廷还是不近的,中间的这一段路上,可不算太平。
郑平原叫人摆上纸墨笔砚,想好说辞,刷刷刷,写了一份上表。
“怎么人还没来?”看着外面,郑平原头也不抬的问着。
“臣这就出去催催。”服侍他的人,立刻小心翼翼的说着,就在这时,亲将过来了。
“让他进来。”郑平原说着。
片刻后,一个看起来普通的男子,从外面走进来,翻身拜倒:“见过主上。”
“这是本帅交给你的任务,张先生为正使,你为随从亲将,率兵五百,送这上表,到金陵或者济山郡。”郑平原说着,又将表文封好,交给了张瑜。
张瑜小心翼翼的将表书接到手中,说:“主公放心,臣一定完成主公的使命。”
“那先生就明天起身。”郑平原说着:“拜托先生了。”
看着张瑜拜谢出去,郑平原看着他,心中思考。
张瑜气度宽宏,精于战略和奇计,多谋善断,胸襟广阔,郑平原被张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张瑜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但是实际上,真正要获得信任,不是这样简单,这次献策固然有道理,但是真正是忠是歼,还看从朝廷获得了什么。
若是什么也没有获得,非是无能就是别有用心。
这也算是一种考验吧,就算张瑜不说,自己也要派他而去。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 出使(下)
雨是前半夜已经停住了,只是到了现在,天色尚未放晴。
云层布满天穹,村庄和田野显得朦朦胧胧,远远望去,田野一片,道路蜿蜒延伸,令人为之精神一爽。
心情中略带郁闷烦躁的魏越,出得城来。
寒风阵阵,吹动着干枯的树林,发出沙沙沙的声响。
魏越站在一处高地,面沉如水的看着下面军营中的演练,手上兵器都是木制,在相互厮杀着,就算是木制,刀枪还是和丛林一样,不断汇集冲杀,不过这些变化,全部落在眼中。
风不停,天上的云,时不时的遮住太阳,周围的光线,显得有些阴沉,在吴王的周围,五百禁军持刀、持长矛,持弓,都是肃穆,没有丝毫说话声。
此刻正是正午时分,本是用饭的时候,这些人都提前用过饭食了,并不去理会时间的推移,只是专心看着远处。
同时也在警惕着四周的情况。
“王上,新兵还不错啊!”有人说着,魏越只是“恩”了一声,并不说话,今天之所以来观看两队新兵进行训练,是因为对平定吴越有些着急了。
五镇的平定,还在继续,可每一天都会有士兵折损,虽对这些损失,魏越不怎么放在眼里,吴越的平定也是迟早的事。
可蜀的发展,荆州的异动,都让他很有危机感。
手中掌控着的皇帝,已经形同虚设,不能快速解决吴地的话,情况就不好了,有时还真想彻底把朝廷灭了。
不过这时还不是一刀了事的时候,天下大乱是没有错,可局面还没有撕破最后一块遮羞布的时候。
吴越尚未彻底平定,这时自然不会将全天下人的矛头,都引到自己的身上。
“王上,为什么他们在这里设伏?”此时魏越的身边,跟着的贴身护卫中,有人见到魏越一直挂着这段时曰来有些烦躁的表情,想了想,还是问了个问题,想让主公分分神。
这些人都是魏越的心腹,当年跟随着杀出来,位置虽然不高,却非常关键,平曰里都是能和魏越说的上话。
对待这批老人,魏越还是是很平和,再说这些随时保护自己安全的护卫,和只需要服侍的内侍价值是绝对不同。
内侍随时都可以更换上一批来,可有本事又忠心,自己还能信任保护自己安全的人,就不那么好培养了。
对于身边老人提出的问题,魏越漫不经心的回答:“这条路,虽不是伏击最好地点,可是越是如此,对方越可能放松警惕,猜的不错的话,另一支队伍,很可能走这条路,而不是选择那条小路。”
“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这个道理了。”魏越感慨的说着。
这道理,不是不知道,魏越看着下面的演武,却心思又转到了蜀国公王弘毅身上,随着最近的情报过来,已经越发明白,此人实是他平定天下的一大阻碍!
现在王弘毅的实力,还不算大,蜀地经过大乱,只有荆杨二州的一半实力,但是一旦给他入侵成功,蜀连荆州,吴地就落了下风,难以抵抗了。
并且王弘毅的年纪,也使魏越担忧,现在是垂正十六年,而王弘毅才二十一岁!
这年纪,已经当上了一地之主,迅速平定蜀地,怎能不让人感到恐惧?
要知道,自己已经五十了,古人七十古来稀,到后来越是难以敌对,所以,他必须要尽早击败蜀军。
当然,就是要将新兵培养出来。
老兵虽有经验,可死一个少一个,新兵不能尽快的成长起来,在这两三年的发展期内,外扩领地不会顺利了。
对于魏越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事。
真正决战时,必须有一支敢打硬仗,人数众多的队伍,这才是威慑天下的真正本钱!
不过,这些当然不必说与别人听,魏越淡然说着:“这次的训练,重要的并不是这些偷袭伏击,而双方的实战拼杀本领,无论伏击是否成功,都不算是这一队取胜,结束后查看俘虏的敌人哪个队更多些,就判定哪个取胜,取胜的一队,今天有炖肉和烧酒喝,另一队,只有水煮菜,让他们看着另一队的人用饭食。”
“诺!”众人应声。
“报!”这时,从后面的小路上,策马前来一个信使,一出现,立刻翻身拜倒在魏越的面前,禀报的说着:“城中传来消息,有荆州方面来的信使到达城中,带有荆州郑平原的表书,文大人让小的过来告之王上。”
所说的文大人,是城中负责接见礼部官员。
“荆州来的信使?”魏越眼睛猛地一眯,又恢复如常,声音里带着淡淡的嘲讽:“原来在郑平原的眼里,还有朝廷的存在啊。”
不过这话一说就罢,自己也觉得不是很合适,说着:“本王先回去!”
说到这里,他让亲将在这里监督训练新兵的结果,自己在保护簇拥下,骑上马,向着郡城行去。
济山郡的郡城是吴王的住所,城中连同周边地带都被整顿的很是太平。
郡城的守城军士,都是识得魏越和吴王亲卫,当他们入城时,这些军士都动作很是标准的拜倒行礼。
统一的下拜动作非常整齐。
魏越直奔着行宫而去,行宫是不允许骑马,不过这吴地都是魏越所有,作为行宫主人,还有什么是他不能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