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我的千岁寒 王朔 >

第173部分

我的千岁寒 王朔-第173部分

小说: 我的千岁寒 王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批外地的红卫兵住进了我们院,在俱乐部、礼堂、食堂凡是有空地的房子内席地而卧,每人一张草席,吃饭的时候就到一食堂领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他们穿的军装很多是自己染的,色儿很不正,像青苹果。正经军装也多是仅两个上兜的士兵服。有人自己在下面开了两个兜,还是能看出来,因为士兵服上兜盖有扣眼,而干部服则是藏在里面的扣样。
  他们很憨厚,个个都是朴实的农家子弟的模样,口音很侉,见到去找他们玩的小孩就问:你爸是什么官?你们院都是团长吧?
  我们一边在他们的地铺上躺下起来折腾,一边告诉他们:我们院还有好多军长呢。
  白天,他们就坐我们院卡车走了,晚上回来都很幸福,眼中闪烁着生理满足之后尚未平复的激动和惬意。经常还有一个人处于歇斯底里状态,跳着脚又笑又叫,眼角冒出一片片泪花,耷拉着一只膀子,扎着五个指头。我们院好事者围上去轮流握他那只手,再三地握,双手捧住,紧紧抖动,脸上也显示出巨大的亢进和陶醉。那是一只被毛主席握过的手,我也挤上去拉了拉那只手,很想叫自己激动。但没有,只是一手汗和几个老茧。
  那人发誓这只手一辈子不洗了。
  后来,方枪枪看过毛主席检阅红卫兵的彩色纪录片。
  毛主席很庄重,缓缓移动着身躯,在天安门城楼的白栏杆上走来走去。再看金水桥畔的那群红卫兵,满脸是泪,身体一上一下地抽动,喊、叫、大汗淋漓——干嘛呢嘿!
  红卫兵来来去去,过把瘾就走。后来就有点讨厌了。
  有一帮舒服了几遍还不走,泡在我们院免费吃住在北京逛公园。再后来他们居然贴大字报,说我们院给他们吃得太次,光馒头白开水没菜,而我们院的老爷少爷净吃大鱼大肉。废话我们是花钱吃。这帮白眼狼真是蹬鼻子上脸。他们在我们院食堂前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遭受的迫害,说他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在我们这儿都饿瘦了,动员我们起来打破这不平等的社会。讲的是慷慨激昂,上纲上线,骨子里还是要饭。自己的动机阴暗说成全世界人都有罪这帮红卫兵也让我见识了形而上是怎么为形而下服务的。
  这就叫刁民食堂任师傅说。
  一股黑烟在海军大院上升,直冲蓝天。消防车拉着惊心动魄的汽笛从远处驶来。方枪枪爬上院墙,看到海军食堂旁的一溜高大的平房着了大火。火苗穿透屋顶,在一排排白瓦上阴险妖挠地晃动,看上去相当无害,所到之处并无异样。戴头盔的消防队员把白练般的水柱浇上去,它们就低头缩回屋内。房子的门窗往外冒的只是滚滚浓烟,熏黑了框子和墙壁,一点火星也看不见,这使场面显得不那么危急,看到的只是一群群忙忙碌碌的人,地面到处淌着小溪般的水。很多海军的小孩也站在周围看热闹。看见我们院墙头站满人,就朝我们吆喝:看什么看,找打呢。
  我们院孩子就挥舞着弹弓说:你过来。
  他们就捡石子奋力向我们投来,我们院小孩就拉开弹弓射他们。他们一窝蜂向我们冲来,我们连忙跳回院内,满地找石头隔着院墙扔过去,那边的砖头瓦块也如雨点般飞过来。
  等我们再次探头探脑爬上墙,那房子已成一个花架般的黑框子,遍地冒烟,火全灭了,一个消防队员刚从房顶摔下来,人都瘫了被同伴抬着往外跑,他捂着肋部表情极其痛苦,接着好像就昏迷了。我没看到血。‘李作鹏家的“一面红旗”像一艘黑色游艇从我们楼前矫健驶过,长腰丰臀,体围宽及两边的马路牙子。
  听到“嘟嘟乓乓”犹如巨人放嘟噜屁的声音,就知道李家的胖儿子和他胯下的那辆自动小板凳般的济南“轻骑”牌摩托车很拉风地来了。
  海军院内的墙上刷着大字标语:坚决拥护李王张首长!
  夜夜都能听到海军黄楼那个方向的一群大喇叭在吵架,有着吱呐般高腔的女声们天天对着喊话、讥讽、谩骂、朗诵毛主席语录和诗词。经常听到杜聿明的名字,不知此人与此有何相干,急忙去查毛主席语录,始知此人是国军干将,20年前就被俘了。
  一个风黑月高之夜,迷迷糊糊听到有女人呼救,其间伴有《国际歌》,这些声响之悲怆,情绪之绝望,使我一夜辗转反侧,噩梦不断。早晨起来,人人都在传说海军黄楼打了一场惨烈的攻坚战,坚守在里面的人失败了。在最后关头,我们熟知的那位能唱花旦的女播音员紧紧摸住一个攻进来的革命者的裤档,捏碎了这名年轻军官的睾九。
  批斗大会那天海军大院沿途布满警卫连的岗哨。操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海灰。他们院小孩也都没空搭理我们,一帮帮站在外围,爬在树上,伸着脖子往舞台上瞅。舞台铺着白桌布的长桌后面上坐着几排首长,都是老头,一边望着台下一边端起茶杯吹开茶叶喝茶。一个跟他们年龄相仿的老头,穿着被捕了领章帽徽的棉军服棉帽子,十分沮丧地单独一把椅子靠前坐在台口。人很白,很富态,脸部轮廓像新疆人。那感觉很怪,很像一群朋友突然闹掰了,大伙都和一个人翻了脸,把他孤立、遗弃在一边,寒掺他。
  台上台下的人都对他很凶,不断举起小树林子般的手臂向他吼,声若闷雷。这位看上去挺老实的老头被说的十分可怕,最引起公愤的是他下令战士吃西餐,一年到头牛奶面包,饿得战士们皮包骨头。
  还有一次海军也戒了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通我们院的小门都关了。我们院也加了岗,派出一些游动哨。
  听说那是林副主席来了,叫做“亲自视察海军”。隐隐听得他们院里敲锣打鼓,口号阵阵,一派热闹。
  如果你有那样的坚定观念:革命是暴力,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那么这些场面就没有一丝一毫的悲剧色彩和恐怖气氛。相反你会觉得热烈、振奋、长长透出一口气,如同风筝断了线,越飘越高,似乎将要上升到一个纯粹的境界——那是个很大的无边无垠的水晶世界,你变成红桃尖儿,别人都是黑桃4方片3和梅花2。我得说那是一种很良好的自我感觉,你会如大梦初觉,激灵一下以为自己明白了人生,接着觉得自己力大无穷,目光如炬,再发展下去,十有八九就像女人达到性高潮,一刹那一刹那,如痴如醉。这时若有医生切开你的大脑,一定可以发现有大片刚刚分泌的致幻物质。现代医学也许能命名这种现象。我叫它:“天堂来潮”。
  那种物质一旦分泌便很难再被吸收。很多病例证明,品尝过这种高潮的人难以再过平静的生活,就像吸毒者常说的: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病得比较重的人主要特征为:假装性格峻烈,浪迹天涯,倡导怪力乱神。等而下之的:自立门户,妖言惑众,装神弄鬼,开班授功。
  作为小孩,我实在也看不出这是哪个阶级在推翻哪个阶级,一定要往那个革命理论上靠,我只能希望是小孩这个阶级推翻大人那个阶级。奴隶制废除了,妇女平等了,殖民地人民独立了,只剩小孩还老受压。谁在乎谁推翻谁呢?只要好看。毕竟没有断头台、毒气室、大规模枪杀、剥皮抽筋和五马分尸,只是戴戴高帽、剃剃阴阳头、游游街、姓氏打个叉、挂挂牌子、撅撅喷气式。说是革命,更像是演戏,卓别林也无非这一套嚎头。所以,红卫兵也别觉得自己真怎么着了,大人呢也不要太悲壮,你们都是著名喜剧演员,寓教于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欢乐。
  方枪枪紧走两步双手握住方超的双手:你好啊,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
  方超:你好你好。弗拉吉米尔·;依里奇。然后他坐下很发愁地说:是不是有些不必要的残酷。
  方枪枪两手插在小背心上向他弯下腰:谁残酷?我们,布尔什维克?几千年来工人们的鲜血流成了河……方枪枪的手在桌面上曲里拐弯蛇行:尼古拉大门也要打开?
  方超严肃地点点头:要打开。
  方枪枪把手曲里拐弯原路撤回来,掏出妈妈的化学梳子吹了口气,一本正经在自己的短头发上梳了梳。
  除了生活中的活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电影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片空白。那时我们院操场天天放电影,集中放映苏联电影和批判电影,所谓批判电影就是文革前十七年拍的所有电影。我们不知道这些电影有什么值得批判的内容,只是如饥似渴地吸收那里面的人物性格和只言片语,就像学习自己的神话传统和古老方言。那使我们看上去似乎变得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部落,从电影起源,长出自己的根。那几乎、差点发展为一门可用于交际流利表达思想的外语,你要不懂,就没法跟我们相处。
  当你站在一个高处,心情很好,打算抒抒情,你要说日语:兔子给给妈耶。或者:人们万岁。
  当你想往下跳时,在空中要喊“瓦西里”,落地之后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都要说一句:布哈林是叛徒。
  困了,想睡觉,上了床,要对自己说:就这样,在地上,盖着别人的斗篷,睡着无产阶级的导师。
  别人间你刚才说了什么,你要回答:好像是世界革命万岁。
  别人看你,你要告诉他:看着我的眼睛——叛徒的眼睛。
  要是有人热情地楼住你,你一定要说:面包没有,牛奶也没有。
  那人就会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称赞别人你必须竖起一个大拇指,瞪圆眼睛:高,实在高。
  想让别人信任,你只能说:皇军不抢粮食,不杀人,皇军是来建设王道乐土。
  逼问一个人:在人民政府面前抵赖,没有用。
  表示有路子: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要钱。
  叫谁滚开:黑不溜秋靠边站。
  叫谁站住:二曼,开枪。
  事情办砸了:这一下美国顾问团又要说我们无能了。
  安慰朋友: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
  变本加厉:别说抢包袱,还要抢人呢。
  姓高的就叫“高铁杆”,姓李的就叫:李狗顺“,姓王的就叫”胖翻译“。
  还有一些日语、协和语:吃饭是“米西米西”;征求别人意见是“那你”;有人敲门是“什么的干活”;给别人添恶心是“卫生丸新交的给”。
  还有大量的歌舞演出,每隔几天院里就会发票,一家—张,集体坐班车到京西宾馆礼堂、北展剧场或者人民大会堂剧场看节目。
  海军大院操场也有频繁的露天晚会,我们经常到那儿免票观赏高水平的演出。
  他们院操场的那座舞台十分专业,除了没有观众席,一个剧场舞台该有的配置一应俱全:全套灯光、音响设备,层层幕帏化妆间和深阔的后台。每个星期海政文工团和其他外请的著名文艺团体就在此轮流上演不同的歌舞、话剧。后来就演样板戏京剧、芭蕾和钢琴伴唱。那等于是一次艺术普及,让人大开眼界。文化大革命在这段时间内倒是与她的字面含义颇为相符。最流行的是那种人数众多,布景堂皇,跟百老汇秀十分近似的华丽歌舞。这厢叫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始作俑者大概是文革前的《东方红》。那也算是登峰造极,坦克都开上了舞台。后来的剧目也极力想要那个气魄,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