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我的千岁寒 王朔 >

第198部分

我的千岁寒 王朔-第198部分

小说: 我的千岁寒 王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中的不光是钱,还有人格利益,不但要混成体面的中产阶级,还要混 成良知的代表什么的。 王朔:有些人在公开场合装装孙子,但朋友之间的私人聊天还是酒后吐真言的。 老侠:这是一种双重人格,像陈凯歌、樊纲、刘恒之类的”大腕儿“,一面对中央 电视台的采访,就会像背报纸一样慷慨陈词,而与朋友吃饭聊天也会骂这骂那,这是中 国人的基本生存技巧,既得到公开的利益,又在私下里,在朋友中保持人格尊严,让人 觉得他们还良知未混。这是一种做人上的惶恐和狡猾。中国人常说老外特傻,其实决不 是智商高低的问题,而是一种做人的单纯、诚实,”NO“就是”No“,”YeS“就是 ”YeS“。要说小心眼、小计谋。小陷阱,谁能玩过中国人呀。 如果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或吉尼斯大全,我们别的不行,说谎和狡猾肯定能有一 号。 所以说,中国的知识界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诚实“是什么。知识上的诚实的背后是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敬畏和谦卑。 他们动不动就讲大众的无知。愚昧。麻木。这类知识分子,最大的盲点不是知识上 的无知,而是做人上的人格上的无知。知识的无知对一个人的道义立场不是特别重要, 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可以非常善良、诚实。但一旦在做人上无知了,就会利用知识去无 耻,去瞒天过海,这个境界的顶点就是狂妄。北大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博士,居然说中国 的经济学在二十一世纪,将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这也迎合了二十一世纪是中 国人的世纪的潮流。心中无一丝敬畏,只有利益与时尚,除了对肉体痛苦的恐惧外,什 么都敢干,灵魂的无知,是最大的盲点。 王朔:知识界的这种无知也有点儿近似于我写的那些”痞子“了,”我是流氓我怕 谁!“ 老侠:你的流氓起码还有”咱也是个俗人“的自我认识,而他们却把自己当作精神 贵族来自我欣赏、自我怜爱。学院派啦、王蒙啦,说你”拒绝崇高“,让人觉得可笑。 我们何尝有过崇高?连诚实这种最起码的做人底线都没有,谈崇高不是太奢侈了吗?村 姑谈论贵妇人还有人性的根据,骗子谈论诚实或人格的高贵,就什么也没有了。
  第十篇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

  王朔:我耳闻近几年新起了一批年轻的,特有锋芒,爱谁谁,把一些德高望重的 “文化恐龙”都抡了。你了解这些人吗?他们怎么样? 老侠:我看过北大研究生余杰的《冰与火》,号称“抽屉大学”。我特佩服这些年 轻人。 王朔:还有你佩服的人? 老侠:我佩服他们如此小就如此工于心计,学会怎样出击,该灭的是谁,该夸的是 谁,对什么人塞炸药,对什么人送玫瑰,心里清清楚楚。表现上壮怀激烈,嫉恶如仇, 显得特道义、特诚实、特有学问,实际上那点小尾巴于不经意中一览无余。 他要灭的那些人都在切身利益上与他无关,快入土的和早入土的,在他将来的命运 上,特别是知识圈中的地位上,不会有任何实质性影响,于是他就不疼不痒地刺一下, 并不想真说什么。而对那些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学术前途和地位的导师、老师, 现在大学里说了算的人,他却极尽赞美、奉承之能事,那副媚态可掬的乖样,非由鲁迅 的辣笔才能活现。余杰的那本《冰与火》中,除了他的几位老师外,其余的人都灭。 其中有篇文章叫《先生意气》,夸了陈平原、张鸣、王岳川,这样的年轻学子,夸 起人来就再找不出新词了,什么“当代中国最杰出的文史家之一”。什么在老师夫妇的 学术通信中,“读出了一种心心相契的欣悦与温馨。”什么先生的“既然曾经‘独上高 楼’,也已经‘望尽天涯路’,知道坟场后面不一定是鲜花……”“久久地萦绕在我的 心头。”什么先生的特殊魅力像先生给学生泡的茶一样,“令学生‘闻香识先生’。” 什么在听王岳川先生的课之前“却早已闻先生之名”,先生不但课讲得满堂彩,让学生 入迷,在“睡大觉、读闲书、做白日梦”的九十年代大学课堂,王岳川先生却“次第点 燃了”“学生无精打采的眸子”。文章的结尾又上升到历史上的大儒和仁人志士的高度, 以《论语》中的师生之谊和东林党人的“一党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相期许。这 些优雅的肉麻之谀和他要剥“钱穆的皮” 的凶狠恰成鲜明的对比。他鞭尸的激烈、义愤已经在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谗媚中小 丑化了。对能够直接影响他命运的、在当前的知识界学院中如日中天的学者,他的底气 全无。他才二十几岁,这么小小的年纪,初涉文化界,却圆滑得如同历尽沧桑的商人或 政客。 王朔:比我们刚出道时成熟多了。刘小枫怎么样?这几年总听人提到他。 者快:刘小枫与王岳川、王一川是北大的同学。他主要搞基督教,很早去了国外, 现居香港。他对中国文化的批判的支点是西方的基督教,他以基督教为参照系,抓中国 传统中的弱点还是挺准的。中国传统中的人格弱点,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中没有一个超 越性的绝对尺度,实用得很,一个民族、一个人,没有一种自律或他律的非实用尺度, 就没有了底线,什么事都敢做,凶残虚伪且丑态百出。西方文化,从圣。 奥古斯丁开始,就为人的自我认识树起了一个绝对的尺度,正是在这一神学的尺度 下,人世才罪恶重重,人性的弱点才能凸现出来,人才能反省自己,心存敬畏。 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以及西方近现代关于人性之恶的各种理论,都来自这种神 学中的原罪。霍士说人对人是狼,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帕斯卡尔和蒙田也都以神学的尺 度来论述人性的弱点。 休谟的观点最精彩,他说,人一进入社会、进入群体关系和政治生活,制度的设计 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假定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无赖。人类在制度上所能做的,不是培养或 塑造一种高大完美的善,而是尽可能地把人性之恶减少到最小的程度。人类的制度不可 能创造圣徒,但可以使人成为平凡的守法的讲道德的人。“防恶”就是最大的善,相反, 由柏拉图经黑格尔到以“扬善”为目的的制度设计中,“扬善” 的社会实验所造成的恰恰是最大的恶。凡是企图改造人性重铸新人的政治制度,所 带来的只能是人性的普遍堕落,集权体制崩溃后的道德真空,恰是新人理想的必然结果。 王朔:我们这儿也有过重铸新人的试验,而现在,遍地是无耻。 老侠:刘小枫的基督教路数,从对中国传统的批判到对当代中国的批判。但他还希 望从传统中挖掘出打通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的资源,他在《拯救与逍遥》中对屈原的论述 就是此种尝试。但我以为,中国文化中根本没有宗教情怀,没有神秘主义,无论是楚文 化还是后来的儒道佛,皆是实用主义的。屈原的《离骚》是把楚文化的巫术性神秘性纳 入儒家的世俗道德的开山之作,他的诗中的神话成分,全部服务于君子美人和昏君小人 的道德划分,什么意象代表正面的,什么意象代表反面的。中国的史官文化的诗文,特 别糟的一点就是:把远古的传说和神话中的有原始生命力的东西、神秘的东西都变成了 一种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礼仪注释,结果丰富的象征变成了简单的比喻,男女的情爱变 成了“后妃之德”,人与自然的搏斗变成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明君品德。中国文人 喜欢掉书袋子,引典故,那些典故都被先秦的史官文化注释成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彻底 阉割了开放的多重性。《离骚》在中国诗歌史上开了一个恶劣的文以载道的先例。楚文 化被儒化了,仙女被贞女化了牌坊化了,各种自然现象被道德化了。从屈原开始,“香 草美人‘之类,成为中国文人以诗发牢骚的最得心应手的写作技巧。至于《天问》,则 是中国知识人推卸责任的开山之作,问了那么广那么远的问题,无非是为自己的悲剧而 追究外在责任,但就是不扪心自问:”我应该负什么责任?“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狂妄与自我美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直到现在仍然如此。还有人说《天问》 中有科学的预言,这不就跟有一阵子说《易经》中有系统论、控制论、现代足球起源于 中国一个德行吗?变着法强调,凡是世界上好的东西,我们中国古已有之。 王朔:牵强附会。 老侠:但是这些知识分子的圆滑几乎成了一种本能的身体性反应。无论他的理论有 多庄严,一见到对他有用的人,碰上对他有用的事儿,眼睛的光亮度、脸上肌肉的运动、 嘴角的细微的抽搐,全向着谄媚的方向聚集。不要相信人说什么,语言最具欺骗性。我 相信肉体的反应,言词可以说谎,肌肉的抽搐说不了谎,除非他修炼到卓别林的表演水 平。像樊纲、陈凯歌这种大腕儿,搞经济学引经据典,拍电影神圣庄严,但一上中央电 视台,背的全是报纸,溜着呢。甚至那张脸那种表情那种语调都是报纸,而且是头版头 条。这种人格极为怪诞。原来我以为这是制度性谎言造就的双重人权,后来福柯教给我 一个词,这叫”身体政治学“。也就是无耻和温顺是血液中流出来的,不用刻意教导, 不用事前彩排,他知道在什么场合怎样表演,本能的肌体反应。过去常说,肉体是灵魂 的牢笼,而我们这儿的人反过来了,灵魂变成肉体的牢笼。灵魂一旦驯顺了,就会变成 肌体的下意识反应。陈凯歌拍了一部《黄土地》后就一直满脸黄土地。 王朔:其实他们这种硬撑的姿态也挺不容易的。 老侠:最可悲的是中国的文化人当了几千年的奴才,几千年帮凶帮闲者而不自知。 古人中只有几个人是清醒的。一个是庄子,他是对社会、文化、政治。人生彻底的绝望, 他用曳尾于泥潭的姿态轻蔑仕途。他一眼看穿了政治,那是个祭坛,让你去做官,就像 送一条牛上祭坛去牺牲,在献祭之前,把牛打扮得非常漂亮、庄严,而这一切只为了让 你成为献祭的牺牲。 三顾茅庐请你出山,也是为了让你做权力的马前卒。所以庄子宁愿以”天地为棺椁, 以日月为避壁,星辰为珠玑“,以大自然为坟墓,被地下的蝼蚁食,这也要比走上政治 的祭坛更像人的活法。要想活得轻松,就做一块冷血的石头。 王朔:我看中国文化人的冷血、麻木也与老庄有关。这点鲁迅看得最深。另两个呢? 老侠:汉代的司马迁。他虽是太史公,但因李陵案受牵连被割了那个玩艺儿,他的 声泪俱下的《报任安书》,说自己文不能为皇帝出谋划策,武不能为皇帝征战沙场,自 己的角色不过是”倡化所蓄“而已,也就是自己是汉武帝养的那些高级妓女和优伶。但 后来的知识分子,连这点起码的清醒的自知之明都没有,读了几本书,动不动就要做王 者师。其实,在帝王们的眼中,从来没拿你们当回事。唐太宗登基后,第一次科举考试, 看见下面跪着一大堆饱学之士,他哈哈一笑,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掌之中。还有一个嵇康, 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是因为山巨源来信劝他去做官。他知道官场的险恶,更知道 文人做官顶天了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