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田有眼泉-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大野猪的性骚扰,三只怀孕的老母猪的日子过的就舒服多了,宽敞的猪圈,营养丰富的食物,还有温暖的猪窝,这倒是它们以前所享受不到的。
为了确保这第一窝的野猪崽顺利的出世,张文可算是下了血本了,让张成富特地在南城找了一些关于野猪养殖的书籍,自己由琢磨了一下利用母巢的营养补充方式对孕期的母猪进行营养补充。
也正是到了这个时候,张文才明白这个的那个比较宏大的计划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对于农副、渔等农村的这些门道,张文真要算起来根本就是一个门外汉,一切的一切都还是要依靠村里的这些乡亲们才行。
可是既然已经踏出了这一步,既然已经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和财力,张文是根本没有回头的可能了。
王叔家的饭店现在基本上的货源绝大多数都是由自己这里支持着,虽然张文也让王叔拓展了供货渠道,可是现在的农家乐还远远没有几年之后那个红火,一些周边郊县的农民对于农业方面的投入正在不断的减少,甚至可以说不少良田正在荒置下来。
野猪的事儿算是给张文提了一个醒,偌大的大山承包下来,可是张文真正利用的只不过是掩藏那个小山谷和那一眼温泉,真要开垦出来的只有那一片竹林和不到二分地的野生菌的种植,其他的可以说动都没有动一下。
水库方面还算是不错,小船已经造了七八艘了,虽然相对于偌大的水面不算什么,可是已经算是很了不得了。
专门雇了村里几个捕鱼的能手专门负责捕捉水库里的大鱼,可正是因为水面比较宽,水又很深,渔船又那么小,收获是极其有限的,可就是这样张文已经觉得很满意了。
为了水库里的鱼类的可持续性发展,张文还特地找了一些路子,准备购入大量的鱼苗,来填补水库中野生鱼类多数都是多年生的有些年头的老鱼的缺点。
最重要的是,母巢传来的消息表明,温泉饮水入水库的工程已经到了尾声,基本上只要张文下令就可以正是将温泉水引入水库之中了。
正文 第71章 骑牛、撵狗、放猪
“放牛?爸,你没说错吧!咱家多少年都没有牛了,哪来的牛可以放的!而且现在都这个季节了,去哪放牛啊?”
张文今天相当的诧异,父亲张成礼一早就交给了他这么一个任务,搞得他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哎,别提了,你是二公公家的,你舅舅要带他们出去旅旅游、玩玩,可他们放心不下家里的老牯牛,我就顺手把它们带回来了!”
张文的二公公,其实是张文外公的兄弟,算起来也沾了点亲戚,不过他们住的离张庄比较近,时不时的也能够遇上,倒也关系算是不错的。
对于他们家的条件张文还是知道的,那个小舅舅在上海倒腾了有点小生意,倒是赚了点钱,人也挺孝顺,想接老两口去上海住,老两口在农村呆惯了,哪受得了城市的那种生活儿,住了没两天就闹着要回来。
“好吧,牛带回来就带回来吧,回头我给拉上山!”
张文点了点头,张成礼这些日子也挺忙的,家里的农活收拾的虽然差不多了,可是现在每天都要准备那些野菜、蔬菜,还有各种鸡鸭牲畜也挺忙活的,腾不开手是正常的。
说起放牛,张文可有好些年没有干过了,只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可能是七**岁的时候,和村里的几个同龄的孩子一起,一人骑着一头小牯牛,就去河边上放牛。
“文哥,你们家怎么有大牯牛了啊?新买的吗?”一回到家,还没进门,就看见隔壁大伯家的二丫头从家里出来,一脸好奇的问道。
“你这丫头,今天好像不是礼拜天吧,你怎么不去上学,偷懒不去上课,是不是想回家放猪啊!”张文玩笑着说道。
二丫头脸上顿时一红,嗅了一下鼻子,很不客气的回敬道:“文哥,你真是太坏了,你才放猪呢!”
在乡下,放猪可不是什么好话。
现在村里人也都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让他们走出农村,跨进城市,就能够领工资、住洋楼、开小车,那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相对于的,对于那些不好好读书的孩子,他们就会说,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就要回家去放猪,只能当个泥腿子,老农民。
倒不是说他们多么的歧视农民,只不过他们自己就是农民,受够了一辈子穷,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跟自己一样,辛苦一辈子的收入还不如人家在城里一年的收入。
“放猪我又不是没干过,只不过今天不是放猪,我要去放牛!”张文笑了笑说道。
二丫头先是一愣,随即想起了张文可是养了头大野猪的,以前刚刚跟大野猪熟悉的时候,那家伙可是没事总喜欢跟在张文**后面,村里人都开玩笑的问张文是不是又去放猪了。
天气虽然冷了下来,可是山上的青草还是不少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村里养牛的人家都会把牛放到大山东边的那一片全是青草的山坡上去的,只不过现在还是属于村里的自留地,被不在张家的承包范围内。
也正是因为这样,张文放牛自然也是首选那里的,并不会因为这大山其他地方也有草,而且还是张文家里承包下来的,就不能去那里放牛的。
哞哞!
一走进院子,就听见老牯牛的低沉的叫声。
这是一头上了年纪的老牯牛,可能不低于五岁,身体还算是比较健壮,一对牛角看起来还是很尖锐的,要是刺人的话还是很危险的。
牛其实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只要不被激怒,基本上你牵着它它是不会反抗的,牛鼻子牛鼻子,你牵着往哪走它就跟你往哪走。
“哟,想不到小文现在不放猪,改放牛了啊!哈哈哈。。。。。。”从张家上山经过一些叔伯家门口的时候,总是有人笑呵呵的跟张文开着玩笑,也都是说笑,没有一个当回事儿的,张文每次都只是淡淡的笑了笑,然后扯皮了几句就牵着牛上山去了。
刚走出村口,两条不知道溜到哪里打猎去了的大狼狗晃悠悠的出现在张文的面前,它们对张文相当的亲,一看见他就屁颠屁颠的跟了上来,伸着舌头在张文的面前撒着娇。
张文也不在意,就让它们两个跟在自己的身边,一起往山上去了。
可是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关在家里猪圈的大野猪也溜了出来,而且看它那架势似乎是从别人家的猪圈里晃悠出来的,搞不好是去“**”的。
自从确定了大野猪能够给老母猪播种之后,村里的乡亲们也不是太排斥大野猪这种“**”行径了,真要是怀上了,那下的崽儿肯定是归他们自己所有的,就是张文也不好说什么的。
以为到过年了,不少猪贩子就下了乡,到处寻觅猪肉源,虽然这个时候猪肉价格会很贵,但是清河毕竟是小镇,猪肉的供应量不大,但是消耗量却一点也不少,还是很有点不错的效益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猪贩子很快就知道了张庄有人让老母猪怀上了野猪崽,这野猪崽的价格可不比家猪,而且野猪成长起来还算是比较快的,尤其是这种家猪和野猪杂交出来的野猪更是只要长成就可以宰杀吃肉,时间并不需要太长。
所以,村里人也就乐得见到那大野猪跑自己家的猪圈里放肆。
除了村子,就是上山的路了,道路并不太宽,加上又有两条大狼狗和大野猪在前面晃悠着,张文只好爬上了牛背上,骑着牛就想着山上去了。
“好些牛没有骑过牛了,这滋味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
骑牛和骑马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牛背比较宽,坐在上面比坐在马背上舒服一点,可是牛的脊椎骨也很大,尤其是这种老牯牛脊椎骨突起,刚好顶在那个位置,一个**搞不好就会痛,一般没有骑过牛的人第一次很容易出这么点小事儿。
“咱这是不是有点骑牛、撵狗、放猪的感觉?”骑着牛背上,看着前面到处乱窜的两头大狼狗,和晃悠着大**的野猪,张文忍不住自嘲的说道。
正文 第72章 牛发狂了!
也正是因为张文的关系,现在上山的人可就多了去了,时不时就能够看见有人从山上下来,看见张文这前呼后拥的架势,都忍不住跟张文笑话一下。
一般也就是说——小文啊,啥时候你也要放猪了啊?
对此张文也只是无奈的笑笑,毕竟大伙儿都没什么恶意,纯粹就是开开玩笑,乡村的生活就是这样,忙的时候忙死人,闲的时候都无所事事的,总得找点乐子什么的。
山东头的山坡上,一片面积颇大的青草地,即使现在已经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了,可这里的草依旧还是绿色的,张文骑着牛到这里的时候,已经看见有人在这里放牛了。
只不过张庄本身就没有几头牛,这先到的基本上都是别的庄上的,其中就有张文那个二公公家的邻居在场。
“这不是张庄成礼家的大小子吗?你们家啥时候养起牛来了啊?”
最近这半年间,张成礼这个名字在并不算太大的靠山村算是声名鹊起了,不少人都知道张家有钱了,而且还经常开着小卡车到各庄各村的收一些新鲜的时令蔬菜,给的价格还不低,所以不少人都认识他。
而张成礼就只有一个儿子张文这事儿,也不算什么秘密,稍微打听一下基本上都知道了,只不过真正能够认识张文却不是很多,毕竟长一辈的再怎么着也很少会去主动认识小辈的。
说话的是张庄隔壁大刘庄的刘顺民,张文听父亲说起过,此人别的本事倒没什么,种地收的粮食也就除了养养牲口就只够自家吃的,唯独这一手养牛的本事着实不小,基本上每年都能卖上好几头牛犊子,倒也能挣得个不少钱。
“刘叔,看您说的,我们家哪有牛啊?这不,我二公公、就是老李庄的那个李老头,不是跟我二婆婆一起出去旅游了,老两口担心这老牯牛,我爸就顺手帮忙牵回来了,我在家也没什么事儿,就过来帮着放一放!”
刘顺民啥心思,张文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虽说不是一个庄上的,可这都认识,乡里乡亲的,也不好让人家心里揣着个事儿,就主动解释道。
张家养野猪那事儿这都快半年下来了,多少来还在传着呢,加上最近为了给大野猪增加妃子的事儿,张成礼没少往各个庄上跑动,确实搞得有点人心浮动。
刘顺民这牛犊子生意,在整个靠山村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基本上牛犊子一成实就能够很快卖出去,他并不需要担心什么的。
可如果张家插手进来,把养牛的规模一扩大,以他自己私家养的那几头牛的规模,显然是不可能与之竞争的,失去了这么一个经济来源,恐怕刘顺民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有这样的担心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哦!是这样啊!”刘顺民这才舒了一口气,不觉得就看张文也顺眼了许多。
两个人就在山坡上找了块干净的大石头坐了下来,一起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起来,至于那些牛基本上都是在山坡上安心的吃着草,或是在山坡边缘的那个小水坑里泡上一两下,然后躺下来晒晒太阳。
张文也不觉得有什么,就很是客气的向刘顺民请教起了关于牛的养殖技术。其实,说是养殖技术,刘顺民并没有系统、科学的手段,基本上都是凭着自己几十年养殖经验来决定牛在各个时间段该注意什么、该吃什么样的饲料或是食物等等。
这些基本上都是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远远不是书本上那些理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