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钢铁大亨 >

第141部分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141部分

小说: 重生之钢铁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配合做了一些宣传工作。

拆迁安置的事情,本来由镇上做出决定,命令村里配合执行就可以了。

不过,考虑到李社村刚刚并入鹤塘村,僵硬的行政命令,很可能会让李社村产生外来户的心理困境,故而沈淮这次亲自过来,找李社村的干部谈安置工作,打算还是由李社村跟梅溪钢铁来主导拆迁工作,镇上配合。

还没有到约定时间,李社村的村主任宋晓军跟其他两名村干部骑自行车赶过来,路上不好走,裤脚管都是泥水。

宋晓军是个魁梧汉子,从部队转业回家,从副支书做起,今年才选上村委会主任,今年三十岁刚出头。

沈淮也是这两天才跟李社村的人接触,也不知道宋晓军是什么脾气,站在工地边上,看着宋晓军他们走过来,握了握手,直接说道:“李社村现在连一条像样的砂石路都没有,梅鹤公路、货运码头将直接打开李社村跟外界联系的口子,你们的工作也要加快。”

“这个我们知道,镇上发文,我们这几天都在连夜做村民工作,绝大多数村民都是愿意配合拆迁工作,不过补偿安置的话,更希望能重新批宅基地建房。”宋晓军说道。

国内官场,所谓的“官大一级压死人”,指的是利益牵扯深的中上层集团,而到基层,上级的权威相对要弱得多。

像宋晓军这些穷困村的村干部,拿工资都比不上外出打工挣的钱多,想捞钱也没有机会,身家也清白;沈淮要是拿官帽子压他,这些村干部脾气性脾气火暴的,说不定甩屁股就不干了。

基层工作难做就在这里。

“整个梅溪镇都要重新规划,乡镇及村干部也要有发展的眼光。”沈淮捡了一根树枝,蹲泥地上,一横一竖先画出梅溪河跟渚江来,又画出下梅公路跟将铺建的梅鹤公路,指给宋晓军跟其他两名村干部看,“梅鹤公路两边将是新规划后的工业区。在工业区往西到梅溪河东岸,将是新规划后的居民区。从规划中的工业区往西到梅溪河东岸,也就四平方公里。今天重新划批宅基地,分散建房,过两年能经济发展起来搞住宅区建设,又要再拆迁,村民到时候会指着谁的脊梁骨?”

“沈书记,你说的这些道理,我们也都有想过。”宋晓军说道,“不过,李社村窝在角落里,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留下来的村民大多数种地为生。修路建码头,长期是好的,但拆迁工作马上就要展开,靠种地为生的村民生计马上就成了问题。这也是工作最难做的地方。”

“你们担心什么,我知道;我来找你们,就是为了谈这个。”沈淮说道,“镇上讨论了一下,要解决拆迁农户的后顾之忧,才能叫拆迁工作顺利执行下去。现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高中及中专学历以上的,可以推荐到钢厂当工人;二,我建议李社村要成立劳务公司,跟渚江建设、梅溪钢铁、紫萝家纱以及镇置业公司等进行劳务合作,消化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第三,国家正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次镇上打算从土地补偿款里专门拔出一部分来,为拆迁农户建立一个养老基金账户。”

李社、蔡家桥两村,总面积不过八千余亩,是梅溪镇区往南发展的最后空间。

沈淮的雄心,是要把梅溪钢铁往千万吨的超大型钢企发展。不过九三年淮海省的钢铁总产量不过三百余万吨,眼下显然不是公布这个雄伟计划的时机。

沈淮现在还只对外公布梅溪钢铁三年五十万吨产能的发展计划,包括货运码头、发电站在内,从李社村征六百亩地,已经够用了。

不过,要在渚江北岸建设数百万吨级的电炉钢基地,就要以工业地储备的形式,将李社村的土地都征集过来,这是今后三五年间要逐步去做的事情。

不仅不能在李社村重新划批宅基地安置拆迁农户,村民集中居住区,甚至还要更西边的蔡家桥征地建设,这样才能跟规划一致起来,不至于今年建了、过三五年再拆。就算浪费一点无所谓,但村民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镇上讨论过,后期会考虑将李社村跟蔡家桥合并成一个行政村。”沈淮跟宋晓军吐露镇政府对未来的建设规划,“新规划的居住区在西片,李社村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也将在蔡家桥村居委会附近划出一块整地来。这样,镇上只要沿梅溪河东岸往南建一条柏油路,就能让李社跟蔡家桥同时跟镇区相通。”

第一百七十一章合并办学

看过码头工地,沈淮没有停下来了,拉着朱立、宋晓军挤坐他的车,继续往里走。春雨绵绵不绝,通往李社、蔡家桥村的路又没有硬化,吸足了雨水,浸得松软,给车子碾过,整个路面都开始翻浆。

比起李社,蔡家桥村更窝在里面,整个村子也最为穷困,一路过来的屋舍十之六七都是土坯墙茅草顶,罕有人家翻建楼房的。

车在蔡家桥村小学前停下来,停在坑坑洼洼的村便道边上。

春节期间,蔡家桥村小的校舍垮塌了一片,好在学生教师那时都已经放假,没有出现恶性伤亡事故。

当前鹤塘镇跟梅溪镇还属于霞浦县,县里本打算为蔡家桥村小拨了五万元维修校舍。后来两镇划并唐闸区的步骤加快,县里这笔钱就没能下来,而区里又要梅溪、鹤塘两镇财政自理,也不理会鹤塘的教育艰难。一直拖到李社、蔡家桥两村近日划并到梅溪镇,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两镇行政区域调整之后,李社、蔡家桥就立即把两村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捅到镇上,一方面是问题实在严重,一方面也是试探镇上对两个村的态度。

沈淮是清楚知道梅溪、鹤塘两镇给要求财政自理之后,对区里的抵触心态,虽然镇上的财政还谈不上宽松,但想李社、蔡家桥两个村能融入梅溪镇,对这两个村的问题就能放手不理。

蔡家桥村把村小校舍的问题反应上来,沈淮看过码头工地,见天色还早,就赶过来亲眼看一下情况严重程度,还没有来得及通知村里。

打电话到村委会没人接,沈淮让邵征直接问人去找村干部,他与黄新良、朱立、宋晓军他们往学校里走。

村小也没有什么正规的操场,两排水杉树之间的空地,就是学生活动的场地。已经过了放学时间,还有些小孩子,不顾地上积水,还在场地上疯玩。

边角一座简陋的沙坑,还有一张砖砌抹水泥的乒乓球桌。

在场面的北面有两排平房是教室兼办公室,平房破旧不堪,不知道几十年前抹了石灰,已经快要剥落干净,露出风化发锈的红砖来。

垮塌的校舍在第二排,整个左侧两间教室都倒掉。废墟已经给清理过,不过还留下齐腰高的半截残墙在那里,也没有看出要重建的样子。

沈淮没有管那垮塌的校舍,往右边走去,从蔡家桥村送到镇上的资料来看,这边应该是村小的教师办公室。这时候时间还早,学生已经放开,心想应该能走到老师询问情况。

不过右边的两间平房里,都放满课桌凳,讲台前有个头发花白的女教师坐在那里批改作业,有两名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在教室里打扫卫生……

那个女教师抬起头来,看沈淮他们站在门外,问道,“你们找谁?”

“赵良校长在不在?”黄新良问道。

“黄主任,我打老远看到有车过来,就想到是你下来视察。”

没等女教师回答,就一个大嗓门隔着老远朝这边打招呼,沈淮转身看过来,就见一个又黑又瘦的中年男人抱着一只篮球大步走过来,热切地握住黄新良的手:“前天我刚去镇上反应校舍维修的事情,黄主任您就亲自下来看情况,看来我在梅溪镇听谁说黄主任您是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的好官,真是一点没有虚夸啊!”

黄新良尴尬的向中年男人介绍身边的沈淮:“赵校长,这是沈书记,他知道蔡家桥村小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下来摸情况。”

“啊。”黑瘦中年男人发愣的看着沈淮,半饷没有回过神来。

沈淮看着眼前这个黑瘦男人,跟朱立站在一起,体形上是两个极致。

他刚才对黄新良的话是夹棒带棍,听上去好听,实际是语带讥讽,主要是他前天跟蔡家桥村主任到镇上想找沈淮反应校舍的问题,给黄新良挡回去,没能见到沈淮的面,心里存有怨气。

“你就是赵良校长?我是沈淮。”沈淮朝赵良伸过手。

赵良愣了半天,才想起来要握手,说道:“不知道沈书记要过来,真是怠慢了。”

“前天你们到镇上找我时,我刚好不在,不过黄主任及时跟我反映过村小的情况,我就下来看看,也就没有提前打招呼。”沈淮说道,天也快黑了,他说直接进入主题,说道,“你们送来的材料,说一二年级、三四年合并教室上课,这边应该是教师办公室,怎么把这边改成教室了?”

“对,本来这边是办公室。”赵良介绍道,“年前大雪,不仅把五六年级的教室都压塌了,一二年级的教室实际也是成了危房。危房修了一下,勉强还能用,但不敢让学生在里面上课,所以跟办公室对调了一下,这边做了教室,办公室就在前面。”

沈淮轻吐一口气,不能说什么,说道,“你带我们去看一下。”

这会儿邵征带着蔡家桥村的村主任、村支书赶过来。

走进前面的教师办公室,看着墙壁都明显倾斜,房梁也有走位,而是在靠墙壁的地方,临时用木头加固了一下,四下里还有雨水漏进来的痕迹。

不要说在里面的批改作业了,就是站在里面都没有安全感。

沈淮没有吭声,待把其他两间平房教室看过之后,把众人招到水泥砌成的乒乓球桌前。边上只有一个篮球筐架子,木板也给风吹雨淋露出一条条能通光的缝隙来,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

“这办公室不能用了,要立即把办公桌什么的撤出来,拆掉。”沈淮双手抱着胸,摸着下巴上两天没刮干净的胡茬子,跟朱立说道,“渚江建设,明天就派人过来,先建两间简易房当办公室用,不能耽搁教学。”

用轻钢龙骨、彩钢瓦搭建两间简易房容易得很,明天把把材料运过来,平个地就能搭建来。

沈淮又跟李社村的宋晓军以及蔡家桥村的村主任说道:“本来找你们不会谈到合并行政村的问题。李社村小的情况,我还没有时间去看,想来也不会太乐观,镇上资源有限,只能支持一家。无论是给李社村还是蔡家桥村,另一家肯定有意见。如今镇上在李社村征地,但村小的情况又是蔡家桥村更严重,所以我建议两家村小合并办学,镇上的财政补贴集中使用。你们两个村,要没有意见,这两天就跟黄新良主任讨论好合并办学的方案来。什么时候拿出可行方案,什么时候就把钱拨给你们。我给你们一个底,最多可以拨四十万给你们。”

两个村的小学合并办学,自然会有些分歧,但比起四……

“四十。”宋晓军舌头打结的盯着沈淮看,只以为他听错了,“四十万?不是四万?”

蔡家桥村的村主任跟村小校长赵良,更是傻在那里不敢相信沈淮的话是真的。

以前归鹤塘镇管,蔡家桥村小有两百四十个学生,加上临时代课的,教师有九个人,每年拨下来办学经费以及学生上缴的学杂费总数也就两万左右。

五六年级的教室塌了有半年,他们跑断脚后跟,县里、镇上都跑了无数次,只讨下两千元维修费下来。这次蔡家桥跟李社两村并入梅溪镇,他们都有外户人受压制的心理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