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强国-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什么部队啊,要驻扎在凤山?”赵无际信口问道。
“无际,这个我不能说。另外,我正式向胡书记汇报。我另外一个身份是平原军区司令部上校参谋。”赵无极站起来,拍地给胡永生敬了一个军礼。然后,从背包里找出那几个证件摆在桌上。
“这,无极同志,这个戏法变得,让我们卢江县委可是眼花瞭乱啊。”胡永生翻看了军官证和持枪证,新鲜的大红印章和钢印,以及精美的证件外壳,无不表明这些个证件的权威性。
赵无极说这个,也不算违规。因为。许虎林司令员就问过,赵无极的身份该如何处理,是否通知地方或者通知到哪一级。
而赵无极考虑的结果则是,军方暂不通知,如有需要则由赵无极自己解释。这样的话。一来这个消息扩散的速度要慢一些,二来军方和赵无极两人,都不会成为舆论的中心。
而军方将要在凤山建立基地,对于一个市委常委和县委书记来说,知道一点内幕也是应该的。
“哥,这么说,你又当兵了?”赵无际这话问得,上校参谋,还是兵吗?或者,还是普通的兵吗?
“算是吧。不过,我的工作身份还是在地方。对了,老爸,老妈,楼下那辆军车,是军区直接配给我的。别人如果问起,就说我帮部队做了点事,部队借给我开的。”
“哎,你老爸连这个都不明白。放心吧,不该说的我们不会乱说。”赵德正口中如此,但心头却五味杂陈,这个儿子,实在太妖孽了,只离开了卢江几天时间,竟然弄出了这么大的声响。
“那,哥,既然给你发了持枪证,部队给你配枪了吗?”赵无际又问道。
“哎,我就知道你小子在想啥,给,这是配枪。”赵无极从腰上把枪拿出来,顺手就把子弹给取了出来。对不会打枪的人来说,空枪玩玩可以,千万装不得子弹。
“无极同志,凤山条件有些艰苦,你看春节后,是否调到县上来。这样,我们有个啥稿件的,也好请你斧正啊。”胡永生这话说得客气,他是在递橄榄枝了。
“胡书记,一号首长也曾邀请我去京都工作,但我拒绝了。凤山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既然县委把凤山乡政府的一摊子事交给我,我总得做出个样子才对得起县委吧。我还年轻,个人享受不用着急的。”
“呵呵,好,好,算我没说。陈校长,今天中午我就准备在你家蹭一顿了,是不是弄个小酒喝两杯啊?”胡永生突然想起省委书记柳伯益说过的那句话,以及春节期间赵无极在京都的表现,他决定这一生无论如何都要与赵无极打好关系了。
“呵呵,胡书记,酒和干菜都是现存的,现在就喝?”陈素琴在家里还是非常民主的,并不反对喝酒。有时,她老人家高兴了,有时也会喝两小杯。
“老赵同志,你看?”胡永生盯着赵德正,虽然胡永生想喝,但还得客随主便不是?
“既然书记有雅兴,赵某自当奉陪。”赵无极带回的消息,让赵德正同志既震惊又兴奋,又哪有不想喝酒的道理。
此时,赵无极自是不能只坐着,他立即走进厨房,为大家准备菜肴。年前,赵家的年货蔬菜本就买得多,赵无极做起来也很快。
“哎呀,今天可有口福了。”看到赵无极钻进厨房。胡永生高兴地说了一句。吃过了赵无极做的菜,卢江那些酒店饭馆真是该关门了。
赵无极做了一条清蒸鱼,做了一个清水白菜,再烧了一个蘑菇汤就撒手让老妈操作了。过春节,大菜吃多了。味大的吃多了,吃点清淡的为好。
自然,他得陪胡永生和老爸喝两杯,赵无际也能喝两杯酒的。
至于那个清水白菜,可不是简单的清水烧白菜,而是正宗的华夏菜品。具有“通眼利胃,解毒醒酒”之功效。
“无极同志,你对县上准备推广凤山合作社经验,有什么看法?”赵无极给胡永生敬了一杯酒后,胡永生突然谈起了工作。
“这个,我曾经与我老爸探讨过。分类实施。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坚持群众自愿。不过,我还是觉得,凤山的合作社才刚刚起步,县委县政府应该再看看,至少要再看一年。再来推广效果就更好了。我相信,一年之后,凤山的合作社名气更大,县委在推进这项工作时,阻力就会少很多。”
“那你觉得,卢江应该如何做,才能发展起来?”
“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来说,多种经营是一条路子;而对于城市经济来说,工业是一条路子。而工业这条路子,并不好走。据我所知。区乡工业普遍亏损,县属国有企业,真正赚钱的少,赔本赚吆喝的多。”说起经济,赵无极一点也不客气。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对这个时代的经济了解得那么深。
“难道,卢江就没法发展起来?”胡永生也知道难,但他却不想在原地停步。守着一蹲大神,一蹲通天的大神,不好好地利用起来,岂不是对不起自己的身份。
“也不是没办法。卢江其实有优势的,甚至在整个华夏相比,都是具有优势的。”赵无极想了想,说道。
“卢江神马东西,在全国有优势?赵无极,你喝了酒,可不要误导胡书记。”赵德正对卢江知之甚深,卢江确实有些优势,而且是相对的,从来没听说过在全国都有优势。
听到赵老爸这话,赵无极真是欲哭无泪。卢江的优势,又不是一定指卢江的物产,这个优势,是相对而言的。
“这个优势问题,要从这几个方面看:第一,地理区位优势,卢江比很多县都强,铁路、公路畅通,与周边县市经济联系紧密;第二,气候优势,卢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气候,很多农作物都能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第三,资源优势。这个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国土面积资源、水利资源、旅游资源第四,人才优势。卢江紧临梓州这个全国研究员、教授最密集的城市,即便在卢江境内,这样的人才也非常多。”
赵无极说到这儿,突然住口不说了。
因为,卢江这些资源确实算不了什么。但是,后世有些县的条件,比卢江差很多,但因为动手早,抢到了先机,竟然发展成了西川十强县,而卢江却几乎是处于西川五十名的位置,要知道,西川共有近两百个县呢。
“无极同志,怎么不说了?我们正听着呢。”胡永生与赵德正碰了一下杯子,问道。
“其实,卢江的优势摆在那儿,国家的政策也摆在那儿,这事,如果就一般意义而言,还真没什么说的。如果真要让卢江发展起来,县委的思路问题非常重要。我最近时常在思考,米国与华夏的地盘差不多大小,资源也差不了多少,人口只是华夏的六分之一,可为什么他们的科技水平以及经济水平那么高呢?”
“为什么呢?”胡永生和赵德正两人同声问道。
“因为米国找到了一条符合米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并且建国两百年来一直走着那条道路;而我们华夏,则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我们一直都像瞎子摸象一样,摸到啥子像啥子;又或者,我们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没方向,没目标,没定准,飞到哪儿碰到哪儿连自己都不知道。”
赵无极这番话,可谓是大逆不道,有如一枚炸弹一般,顿时就把两位市、县级干部给炸晕了!
第226章行慢思远(3更,3800字大章,求推荐票!)
“无极,你不要乱说。你一个小孩子,懂啥道路不道路的。”陈素琴同志其实也属于“官员”,对这类话题非常敏感。一看到胡永生吃惊的样子,立即出言教训道。
“妈,你别急嘛。我这样说,自有我的道理。吴冕首长有一句名言,叫摸着石头过河。这话就说得好,他好在哪里呢?好在我们有了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过河’,因为,河那边的风景更好。这句话的潜意识表明,过去,我们只是在河对岸轰轰烈烈地热闹了一番,静下心来一看,呵呵,原来我们还没有‘过河’,当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时候,也没想过要‘过河’。”
赵无极说到这里时,胡永生的脸色缓和下来了,明显,他是听进去了这段话。而赵老爸似乎也暗地里松了一口气。这孩子,别吓人啊。
“那么,首长说的‘过河’又是什么意思呢?”赵无极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等两位大人物思考一番后,才继续说道:“在我看来,这个‘过河’其实就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亦是华夏民族从林则徐时代开始,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愿望,把它浓缩起来,就是四个字:民富国强。我们讲的为人民服务,前提就是要知道人民的想法,尊重人民的意愿,人民的想法人民的意愿是什么呢,这个不用我说了吧。”
“首长‘摸着石头’四个字,则更有深意了。民富国强,以前我们根本就没有过,所谓汉唐雄风,最多也只是国家比较强大。至于普通百姓就难说富裕了(猪脚为了说服人,只得说些他们能接受的)。
也就是说,民富国强到底是个什么样,或者说,如何才能做到民富国强。我们并没有经验,因为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一点一点向前,但前面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因此。‘摸着石头’过河本身是有危险性的,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而吴冕首长倡导的七八年以来的改革政策,则正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概括。因此,卢江能否发展起来,主要看县委是完全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做,一切按部步班。安步当车,还是敢于把上头的精神与卢江结合起来,有所变通,第一个吃螃蟹,闯出一条符合卢江实际的发展路子来!
譬如,去年下发的那个发展区乡工业的文件,从国家层面上讲。那个文件具有战略意义,区乡工业这一块,必须发展起来;但具体到每个县,每个区乡,那就另当别论了。
而且,我可以预言,按县委那个文件整,即便办起来,十个企业有七个企业都要亏本,成为区乡政府的负担。
具体到凤山乡。我记得那次报了六个企业上来,县工业委员会、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到现在不是都还没批吗?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央的政策与部门规章之间,现在是矛盾的。冲突的,那么,该以什么为准呢,显然要以最高政策为准。
但麻烦也就在这儿,最高政策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至少,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经常有这样的提法那样的要求,我们又该如何执行呢?如果我们按照文件来,上面要求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样,我们永远不会犯错误,但结果就是卢江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
事实上,最近几年,经济特区的设立,包括南方一些省市,他们的思想相当解放,他们已经走到前面了。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事实,胡书记和老爸不要忘了,华夏上下,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中央在考察干部时,其经济发展成就,将是决定干部命运的主要指标!”
对此,赵无极没敢说得太细。
“那,卢江该如何着手呢?”胡永生出声问道。显然,他此时也被赵无极一番话给点燃了一些想法。
赵无极想了想,没有直接说卢江如何做,而是继续阐述他的主张,“我听沿海一带的人,他们经常研究华夏高层的政策,最后,他们竟然得出了一具非常意外的结论。”
“什么结论?”两名大干部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
“中央严格规定不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