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强国-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少强接到女儿李苹的电话后,微微有些走神,这算什么事啊,去倭国访问就访问吧,还要查别人的背景,难道对方会是间谍或其他什么人?
不过。他马上想到,赵无极这小子不能以平常人论之,这家伙既然产生了疑问,说不定还真有问题。他看了看时间,估计省委书记柳伯益还在办公室,便拨了一个电话过去。
柳伯益真还在办公室,接到电话后,也是轻微地走了走神,这赵无极真是多事,叫你去访问你就去吧。难道倭国人还有什么阴谋不成?但柳伯益马上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吴冕首长对赵无极特别关注,是不是应该给首长汇报一下呢?
首长前次到平原,说是来与省委主要领导谈心交心的,但事实上每个省委领导最多与首长谈了不到半个小时。而听取胡永生对那小子的汇报,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于是,柳伯益拿起一部保密电话,直接要了首长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很快就转接到了首长的专用电话,而柳伯益以恭敬的口气将赵无极反映的情况汇报了一番,并请求首长指示。
吴冕首长听了柳伯益的电话后,好一阵都没说话,估计也是在消化这个消息,要不是电话中还有电流声传来,柳伯益甚至会估计首长已经挂了电话。
几分钟之后,电话里终于再次传来了首长的声音:“柳伯益同志,你立即安排人对梓州市方面进行调查,他们是如何把倭商考察团与赵无极挂上钩的,情况尽量了解得详细一些。另外,你立即通知卢江的胡永生同志,让他通知赵无极,在今天之内给我挂一个电话过来,我要听他亲口解释。”
“是,首长。这就去办,不,我亲自去梓州了解情况。”柳伯益没想到首长会这样重视赵无极反应的事情。
首长几分钟的思考,与赵无极潜意识中觉得倭国人有阴谋实属异曲同工。
首长首先考虑的是对赵无极的安排,四月下旬。华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将联合邀请“青年艺术家”、“青年科学家”赵无极给京都大学、京华大学、东复大学、西川师大等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作报告演讲,同时,华宣部与教育部将组织全国高校收听、收看赵无极的演讲报告。
为配合这次活动,中央准备公布赵无极的两件事迹:他主持指导的三零三相关技术小组,已经攻克了特种材料的几大难关,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制约华夏发展的特种钢材、特种合金的局面将会得到彻底扭转。
他曾以军人的身份转战南疆,带领一个6人小分队,奇袭安南军占领的位于我方境内的588高地,全歼50名余安南守军,并活捉了安南军的“功勋狙击手”武亚勤。
赵无极在三零三的特聘研究员身份,自然不可能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那东西,赵无极负责提供思路就行。赵无极选择了华夏最为落后,但又最为迫切需要的特种钢材以及特种合金进行研究。
实际上,在系统购买这时最先进的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以及特种合金技术,价格并不贵,但如果要购买领先10年的技术却比较贵了。当然,系统卖出的技术是“成套”的,即从原理到工艺到设备都有,只要有这个技术,就能马上组织生产。
只是,赵无极并没有购买这种成套技术,而是重点学习了相关原理与工艺,然后指导三零三几年年轻的专家,逐步研究出来的。至于最后如何做成工业品,赵无极决定还是交给国家来做为好,自己总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包干吧。
首长从这个角度考虑赵无极的“疑问”,最后发现赵无极的“疑问”非常有道理。因为,赵无极将是华夏一代青年的表率或偶像,这样的人去倭国访问,或者倭国演出,或者说几句赞美倭国的话,都有可能引起青年大学生的误会,同时也给一些主张自由化的人留下口实,看啊,赵无极那么厉害的人,不也去国外了吗?
其次,首长还考虑到赵无极的安全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赵无极已经成为华夏最为珍贵的“国宝”,一定不能有失。虽然赵无极身手很好,甚至可能有神秘人物在背后保护他,但是,好汉难敌人多嘛,真要是发生这种事,华夏该怎么办?
有了这两点考虑,首长其实已经决定了如何处置这件事。剩下的,自然是听赵无极的解释,看他是如何想的。
胡永生在给赵无极打过电话之后,也没离开办公室,而是在思考方平书记怎么会亲自介入这种事情,这个,即便是倭商发出邀请,也应该由外事部门负责啊,一个市委书记,拍板做这事,怎么看都有点不伦不类呢。
要说官场规矩,或者说见识,方平这样的人物却未必有胡永生懂得多。毕竟,胡永生跟了柳伯益那么多年,看到过甚至多次安排过柳伯益的外事活动。
就在胡永生思考方平的事情时,桌上的电话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您好,我是胡永生。”胡永生几乎是本能地抓起电话。
“永生同志,我是柳伯益。我现在向你传达吴冕首长的指示:你今天下午一定要与赵无极同志联系上,并让他给吴冕首长办公室打一个电话。电话号码是另外,你带上赵无极同志到梓州来一趟吧,下午,我与省委办公厅、省纪委的同志将要到梓州。”
“是是,柳书记。”胡永生听到柳伯益的声音,心情就一直处于激动之中,特别是柳书记最后透露出来的那个信息,让胡永生预感到梓州可能要起风了。
如果是正常的工作视察,带神马纪委的人?
可是,当胡永生放下电话之后,才发现柳书记说的另外一个消息更为惊人,让赵无极直接给首长办公室打电话,这是什么意思?这说明,赵无极已经拥有了直接与首长通电话的资格!
而胡永生虽然知道了这个号码,但他却知道,除非是首长主动提起让胡永生给首长打电话,否则,就是借给胡永生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拨这个号码的。
再加分析之后,胡永生还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不到半小时之前,赵无极打电话求证方平书记召见之事,而半小时后,首长竟然要亲自与赵无极通电话,而且省委书记汇同办公厅、省纪委的同志下午就要到梓州。
难道,梓州即将要起的风暴是赵无极这个乡长一手促成的?如果这样,赵无极的能量也太恐怖了吧!
想到这儿的胡永生,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了。
胡永生惊叹赵无极的能量,是因为他不知道赵无极做过什么事情,更不知道赵无极在首长及其他大佬心中真正的地位!
第255章这个下午领导很忙(4更毕,终于完成任务鸟!)
不敢再想下去的胡永生,立即拨打凤山乡的电话,结果被告知赵无极赵乡长已经从凤山出发了,胡永生计算了一下时间,这大中午的,看来是不能回家吃饭了。于是,他来到县委食堂打了一份大锅菜草草地对付了一顿,通知秘书陈立德2点钟准时叫醒他,然后在休息间打了一个盹。
人到中年,因为精力衰退,午休变得十分重要,哪怕眯半个小时也行。
从凤山到梓州,不一定要进县城,可以走城外的公路,路程还要近一些。胡永生担心赵无极心急开得快,直接去了梓州,因此,胡永生要提前去凤山的路口边堵人。
陈立德是县委办副主任,跟随胡永生几个月来,没见过胡书记如此郑重地交待他一件事。2点钟准时叫醒,让陈立德有些摸不着头脑,以前,胡书记也是每天两天钟准时上班的呢。
是因为晚了半个小时吃饭?也不是吧,以前也有过这样晚一些用餐的情形,也没见胡书记如此叮嘱过他。
难道,下午2两点后胡书记有重要的事情,可是,自己没听说有什么事呀,再说,胡书记哪次有重要的事,不都是先要给自己说的?
想到这儿的陈立德,心头便有了些忐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干脆关上门,去街上逛一阵子,反正距下午两点,也还有近一个小时。
陈立德忐忑了,胡永生也没睡着。
因为,他一直在想方平书记的事。胡永生记得,赵无极在电话中说过,市委办公室通知他下午4点之前赶到梓州。说市委方书记要见他;而胡永生打电话去问方书记时,方书记说下午6点前到达就行。
为什么会有两个小时的误差?是赵无极听错了市委办的电话,还是市委办的人本身就说错了?胡永生觉得,赵无极听错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赵无极的记忆力非常好。听力也非常好,在卢江已经享有盛名,“过目不忘”并不是是赵无极自吹自擂,而是有人曾经出题考过赵无极。
此外,赵无极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非常强,从他的文章。从他能搞科学研究就可以看出。
这样的强人会听错记错?
赵无极错的可能性极小,那么,这个时间差就错在市委办公室了。但是,市委办公室这个错误,却也值得探究,他们是无意之中弄错的。还是故意弄错的?无意之错很好理解,但故意弄错就有意思了,市委办为什么要故意弄错?
是想让赵无极着急,或是想让赵无极出丑?前者有可能,但后者基本没那可能,赵无极下午4点钟到达市委办公室时,自然会水落石出。
胡永生还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市委书记方平要见赵无极,倭国商人要邀请赵无极去倭国访问,从程序上讲,都得通知县委办,再由县委办通知赵无极。
市委办公室这种直接打电话找到赵无极,又是市委书记召见,又是要赴倭国访问,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够回避卢江县委这一级机构?
犯这么简单的程序错误,是方平书记故意的。还是市委办公室故意的?
总之,这些问题越想越复杂,胡永生哪还有点儿睡意。
胡永生猜得基本正确,市委书记方平越过卢江县委直接找赵无极,确实是故意的。
方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要把梓州市受倭商邀请出访的消息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事,知道的人越多,事情就可能有变化,方平本人,可不喜欢这种变化。
梓州市委市政府组团赴倭国访问,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是要经过市委常委会讨论并要报省委批准的。
但是,方平却不能这么做。因为他在头一天晚上打电话给他的老领导常委副省长邹茂源时,邹省长当即接受了邀请,愿意担任这个访问团的团长。
而凭邹茂源在省委省政府的地位,在警察部门办理护照等出国手续时,肯定非常容易。
如果事情被太多的人知道,譬如让省委其他领导同志知道了,那么,省委就有可能过问这件事,而过问的结果,邹茂源就有可能出不了国,而方平也有可能出不了国。
担任一个代表团的团长出国访问,对于华夏省部级官员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既可以出国玩,又增加了一种工作阅历,而且是一种很体面很荣耀的工作阅历。如果能够顺利地与倭国签订投资合同,还能算上一份政绩。
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去?
如果省委其他领导先前并不知道这事,当邹茂源给省委打报告请求带队去倭国访问时,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其他人想使劲,已经无处使了!
方平作为一个老政客,官场上的弯弯绕比谁都清楚,因此,他才选择了一个看似不合程序,但却极有效果的方式来促成此事。
实际上,方平在这个下午就已经命令市委办主任起草有关赴倭访问的报告,以报省委批准。这份出国报告罗列了三个理由:一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