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强国-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赵书记,您老要资料,要数据,打一个电话就行了嘛。您看,让文秘书多累的。”刘红新放下材料,连脸上的汗都没来得及擦,急忙说道。
“刘局长,申主任,辛苦了。来,请坐。文达,你给两位领导开两瓶汽水。”见到工业局局长来了,赵无极热情地招呼道。不管怎样说,自己上台之后,这是第一个来拜访自己的局长嘛。
“哎呀,谢谢,谢谢,申主任,你帮帮忙。”刘红新今年已经59岁,马上就要退休了。而申长永则只有44岁,但申长永显然还不太理解刘红新带他到赵无极这儿来的深意。
昨天下班前,申长永被几个企业的厂长和书记拉去喝酒去了,酒席之间,企业领导对这个新来的副书记似乎不太感冒啊,他当时也觉得,这个年轻人,去搞搞文艺,搞搞宣传不就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来管工业呢,这工业,是那么好管的?
刚才,局长刘红新叫他帮忙送材料,送就送吧。领导一张嘴,下面跑断腿,这样的事,又不是没干过。他之所以愣神,没想到帮忙,到不是他这个办公室主任平时就不合格,他是被赵无极的高大阳光帅气给惊呆了,因为申长永的女子,正在读中专学校,打电话经常问他老爸,看到赵无极没有,如果看到了麻烦他给我签个名啊。
“哎,文秘书,我来,我来。”申长永的反应也很快。虽然官方用人上说是通讯员,但下面的人哪个会那么认真,跟着领导的,不是秘书是啥?申长永自己在工业局,还时常被人称之为申秘书呢。
“没关系的,马上就好。”文达已经取出两瓶,并拿好了启子,轻轻一按,一瓶打开的水就放在了刘红新的面前。
“刘局长,我还说过几天去你们局里调研呢,既然你来了,我们就聊几句吧。有些情况,可能像你这样的老同志才知道。”赵无极递过去一支烟,然后掏出打火机给刘局长点上。
这个,还闹得刘局长有点手忙脚乱的。
“申主任,自己抽啊。”赵无极这是尊老,至于申主任虽然也40出头了,但在赵无极看来,也算是年轻人嘛。
“谢谢赵书记。”申长永此时,算是恢复了正常。
“赵书记,请问。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刘红新手忙脚乱是半真半假,因为他也要思考答案。
“刘局长,你觉得卢江的工业生产形势如何,好不好?”赵无极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难答的,因为说好肯定有道理,说不好,肯定也有道理。是说好呢,还是说不好呢,刘红新第一次见到赵无极,并不知道赵无极的喜好、性格,因此,非常难答。
“赵书记,恕我直言,卢江的工业生产形势,不好,真的不好!”刘红新抽了一口烟后,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把这句话说出口。
“嗯,原因呢?”赵无极继续问道。
“根据企业反应,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就是现在的市场非常乱,有计划内物资,有计划外物资,像我们卢江的工厂,规模肯定不及梓州和平原的大,因此,在物资供应上非常紧张;小申知道,我们工业局,为了多要一点计划内物资,找市工业局甚至省工业厅,一年要跑好多次,但效果一点也不好;第二个原因,就是卢江的企业多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建的老企业,有些企业还是梓州大企业的配套企业,这些企业面临的问题非常多,譬如设备老化陈旧,譬如技术落后哎,县上这两年,对工业的投资是越来越少了。”
“第三个原因也是钱,不知是什么原因,以前吧,企业去找银行贷款,企业还给贷,而现在呢,银行不但不给贷了,还要让企业把以前的钱还上?赵书记,这借钱该还,但是,这企业动不动就要养几百几千口人,既然都借钱过日子了,又哪找钱来还呢?”
当刘红新说到这儿时,坐在旁边的申长永的嘴角露出了一点点浅笑。赵无极确实也没看向申长永的那个方向,但是,却捕捉到了这个微妙的笑容。难道,刘红新说的是假的?
“如果想把卢江的工业搞起来,刘局长,你觉得从县委和政府的角度,我们能做些什么?”赵无极又问道。
“哎,赵书记,一言难尽啊。原来的刘友志书记,在这个位置上干了4年,后来的刘达军书记,干了不到1年,也升官走了。
赵书记,说实在的,卢江的工业不好搞啊,卢江没什么特别的资源,据说省上就确定的是农业县,卢江也没有大企业,上级部门也不太重视;而卢江县也拿不出多少钱来帮助企业发展,所以赵书记,说真的,你这么年轻,真不应该来趟这趟浑水。”
“呵呵,刘局长这个观点很有新意,你说说,卢江工业这趟浑水,到底有多浑?”赵无极依然笑着,但刘红新明显感觉到赵无极语气中的严厉的杀气!
“赵书记,我的意思是,卢江的工业真的不好搞,稍有条件的领导干部,都不愿意分管这个的。”刘红新知道那个“浑水”一词失言了。
第327章工业之痛
“谢谢刘局长的关心。不过,刘局长,你也知道有句话叫事在人为吗?虽然我对卢江工业目前的情况还不了解,但我对卢江工业的评价却要比你乐观一些!还希望刘局长以后支持我的工作,我们一起,努力把卢江的企业搞上去!”
“那是,那是!赵书记以后有事,尽管吩咐,工业局一定冲在最前面!”刘红新拍着胸脯说道。
将刘红新二人送走,赵无极对文达说,“轻工局,二轻局,你打电话叫他们把材料送过来就行,用不着再跑了。”
“是。赵书记。”文达将拿回来的资料,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堆放在赵无极的办公桌上,便回自己的办公室打电话去了。
“这两个老官油子!”赵无极自嘲地笑了笑,他哪会听不出刘红新话中的意思。他是关心自己这个县委副书记?错!他是代表企业来“谈判”的,甚至是来“要挟”县委和县政府的,如果不给拨款,如果银行不给贷款,想叫企业起死回生,我们可没那个本事,要不,赵书记你来?
也可以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下马威”:我们就这个样子了,你能怎么着?
至于转换思路,改革管理体制?凭什么我要改革,就这个样子,不是很好嘛,企业干部拿着高工资,吃香的喝辣的,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岂不是说要把自己的享受给改掉?
当然,这是一部分人的想法。也有一部分人,还是想把企业给搞好,但受限于他们的观念、能力,却始终不得要领。原因自然是形势变了。他们这些“计划”时代的产物,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了。这就像过去跳“忠字舞”跳得很好的,突然改跳“交谊舞”,从内到外都无法适应。
工业局拿过来的材料,只有工业局口径管理的企业的材料。而不含轻工业、第二轻工业,这种机构设置,本身就是扯蛋!不要说地方,仅说中央,八十年代的机械工业部就有七个,排序从第一机械部要排到第七机械工业部。中央都是以这种理念和方式来治理国家,又怎么怪得了下面呢。
卢江工业企业(不含轻工业和第二轻工业),只有36家,说白了,这些企业就是指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但是。在卢江的统计中,这个区分并不是绝对的。
在这36家重工业、化学工业中,排名第一的是卢江钢铁厂。在赵无极的记忆中,这个具有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生铁和8万吨钢的企业,后来被一个民营钢铁集团给兼并了。目前,钢铁厂是卢江县的利税大户,仅去年。就为县委政府上缴了800万元利税。约占全县工业利税的三分之一。
钢铁厂是个大厂,全厂在编和退休人员近万人,其中退休人员4100人,在岗人员5300人,其中一线生产工人3300人,管理、服务、运输、仓储人员2000人左右。拥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人员450人,其中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59人。
这个人员结构,是典型的吃“大锅饭”的产物。
排名第二的是化肥厂,生产氢胺,少量生产尿素。其产品主要供应卢江县境内的农业生产。排名第三的是机械厂,其规模比化肥厂稍少,生产矿山机械,主要产品为鼓风机和小型排水机。
其他类型的工厂,不但规模小。而且分类似乎也不该在工业局,譬如轧钢厂、工业容器厂、仪器厂、五金制件厂、机砖厂、汽车修理厂、化工一厂、化工二厂、水泥厂,这些工厂,规模大的有近千人,规模小的也就二三十人。
虽然轻工局和二轻局还没把具体资料拿来,但文达已经从县委工业委员会里拿来了全县各类工业企业名录,这个基本名录,虽然没有动态数据,但基本数据却比较完整。
看到轻工业企业一栏,赵无极稍为露出了一点笑脸容,赵无极的笑容不是因为这些企业效益好,而是这些企业,相对而言,比较有前途,因为卢江和附近市县,能为之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同时,市场销售方面的工作也非常好做。
赵无极最为感兴趣的是卢江县制药厂,该厂拥有工人640人,其中退休工人120人,拥有各类技术人员41人,虽然卢江制药厂目前是生产西药的,而且只为大制药厂生产原料药,但并不影响赵无极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庞大制药集团的信心。制药行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品附加值高,属于“高精尖特”产业,后世,西川有几大制药集团都是华夏著名企业和品牌,说明西川非常适合发展制药产业。
卢江食品厂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企业,卢江食品厂,与卢江肉联厂不同,这个企业,竟然是生产饼干、桃酥等食品的。厂子的规模也非常小,只有员工120人。
卢江丝厂在卢江县,亦是一个大型企业,有员工1500余人,华夏的丝绸产业,一直受外贸形势的影响,因为丝绸虽然原产于华夏,但后来的华夏人并不特别喜欢穿丝绸。因此,这个行业的企业,最后建立在苏杭一带,那里的蚕丝质量,比西川的更高。
卢江还有一个印刷厂。这个厂,如果纯粹搞印刷,前途未必明朗,因为后世的大印刷厂,大多集中于大城市,譬如平原市,几张市民报,就可以养活一个印刷集团。卢江的印刷厂,要想搞活,必须走以包装为主印刷为辅的路子,可以改名为“印刷包装厂”,为工业企业提供产品包装。
卢江,毕竟只是一个县,因此,更高级的譬如电子电器、精密机器、钟表行业等,在卢江属于空白。
赵无极重点解剖了卢江钢铁厂、卢江机械厂、卢江化肥厂、卢江丝厂这四根“台柱”,在某种意义上。卢江的这四个工厂,是卢江工业的旗帜,是卢江人民引以为自豪的骄傲,但是,这种骄傲没有过几年。现在就陷入了举步为艰的境况。
这些厂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是数不胜数,但有些基本的问题却是共有的。
第一,产品质量差,产品品种单一。卢江钢铁厂生产的螺纹钢,如果只比梓州钢厂低100块钱1吨。别人都不愿意接手,普遍售价要低150—200元/吨,问题的关键就是质量不好。化肥厂生产的氢胺,只有本县的农民使用,邻县的农民根本就不会买,而只要家居邻县附近的。则去买邻县的化肥。
虽然化肥也属于调拨物资,但在两县交邻的地区,也有互相买他地产品的现象。机械厂现在是半停产半生产,其鼓风机只能销往梓州几个山区县的小矿山,国有大矿或省属矿山以上,连卢江生产的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