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雄心-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环城的地铁线则进行招标,由各地商家自行修建,国家只负责监督工程质量。这个庞大的国家改造计划将历时十年,等到计划完成之后,整个中华帝国将焕然一新,成为一个完全现代化的新型国家,同时也能够让国家的重工业体系实现平稳过渡。
除此之外,在大流感中国家与中华财团各个实验室的无能为力,让方啸宇看到了体制模式下的弊端,即使自己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实验室也无法照顾到所有的方方面面,一旦出现纰漏,根本没有人可以进行弥补,因此方啸宇放开了对民间实验室的约束。
中华帝国的民间实验室一直在执行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对国内科技的严格审查和输出制度,极大的阻碍了民间实验室成果转为工业化的节奏,使得那些实验室已经都进展不大。
在经历大流感之后,方啸宇决定着力扶植他们,国家的科技法规也进行了一些调整。那些民间实验室在获取成果之后,国家将会进行验收评级,凡是在C级以下的科研产品,对出口将不做任何限制,这就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研究积极性,而这个评级制度就如同一块金子招牌,那些级别较高,只允许国内企业投资的项目也成了各大公司争抢的目标,让民间实验室的资金运作情况得到了很大改观。
除了这些以外,方啸宇还进行了资金扶植计划,一旦某个民间实验室的科技研究被国家或者军方相中,他们将获得一笔扶助资金,用于这个计划的研究,而国家也将在适当的时候购买这些专利。
中华帝国还将从这一年开始,成立一个科技评审小组,每一年都将在民间实验室和国家各实验室中找出最实用、最成功或者是最具创造性的发明,排出名次并给予奖励,今后这个国家贡献奖将作为对科技人员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每年评选一届。
而向对应的,那些无法参加这些评选的中华财团科学家们中间也设立了一个光辉奖,这个奖项将在每年由方啸宇直接颁发,作为中华财团内部的最高奖项,奖励那些为财团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方啸宇的这些举措有的保证了国家科技进步的速度,有的保证了重工业不会出现大的萎缩,但是对轻工业方面收效却不大。失去了大部分外部市场,国内的购买力又并未得到实质性增长,这些产品依然供大于求。
此时的方啸宇发现自己之前的政策有一个不小的失误,那就是对城市居民提供免费粮食。当初制定如此政策固然是为了吸引移民,稳定地方,但是久而久之也严重制约了粮食领域的买卖流通。
当粮食可以大量外销的时候,这个情况固然不算明显,而现在西大陆人口锐减,粮食销售乏力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变得严重了,因此方啸宇决定改变这一现状,而能够支持他下如此决心的,就是现在城市中高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就业率。
方啸宇很快发出了一纸诏书,宣布由于民众生活水平已经大幅提升,国家将废止免费为城镇人口供应口粮的政策,此诏书一出立刻引来了一片批评之声。中华帝国的言论比较自由,从未有以言获罪的情况,所以即使在民间,报纸等媒体也敢指责国家的政策走向。
当然这种指责需要有理有据,否则还是会被新闻署问责的,而国家也有专门机构在报纸上回答这些指责,以便更好的实现官民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大家了解政策的真实意图,又能够通过民间监督国家政策的得失。
这次是方啸宇直接下旨,所以在受到指责以后,方啸宇也同样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进行解释。在文章中他累述了粮食买卖的经济运作和对国家的好处,国家经济繁荣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拉动作用。而在最后他还表明废止提供免费粮食,并非不管那些依然困苦的民众,国家将建立低保和养老金制度,为那些生活困苦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资金。
方啸宇的这篇文章一经刊发,指责声很快平息了下去,但是许多人却依然心里不舒服。比如那些中等家庭,免费粮食本来就是自己家庭收入的一部分,现在失去了免费供应,生活水平自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自己需要将部分收入用于购买口粮。
这种人民的普遍心里,方啸宇同样清楚,因此在那份诏书之后,方啸宇再次发布了新的诏书,他宣布劳动法将进行修改,考虑到国家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急需提高,所有工作单位的每日最低工资标准,将从五华元提升到十五华元。
这样的工资提高幅度,自然完全消糜了由于失去免费口粮而带来的不快。在与几大财团通气之后,他们也是完全支持方啸宇的。现在国外市场疲软,要想让经济继续发展,就必须盘活国内的消费群体,而在工资增加之后,消费水平也随之增加,这可以大大减缓轻工业体系由于需求量缩减,而造成的产量萎缩。
除了刺激经济避免萎缩,方啸宇还想对国内的发展进行一些规划。以前是为了尽快发展经济,没有过度限制工厂的建立与发展,使得一些工厂建立比较分散,不但不利于资源调配和整体的环境保护计划,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因此方啸宇也根据国内工业的布局,对各大工业区进行了微调,以便于管理。
首先是中华帝国时期一直非常著名的远东四郡,这里是个发展非常迅速的重工业基地,将来自然也要向这个方向发展。除了这里还有原来直隶郡、山南郡和川东郡同样是原来兰芳帝国的工业区,这里也会成立直隶重工业基地。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两顶花轿
被更名为前锋城的卡捷琳堡是两百年前哥萨克帝国雄才伟略的女皇帝卡列琳娜二世所修建的,她的目的就是以此为后勤基地,控制整个中大陆和东大陆,这里将成为广大控制区提供后勤和军工补给的基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哥萨克帝国投入了巨资,用了二十年时间,将昔日荒凉的乌拉尔山口地区变成了一座繁华的城市,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里的工厂也日渐林立,成了哥萨克帝国在东方最为重要的工业基地。
对于这个地方方啸宇也非常重视,在他的规划中,此地将会大量更新工厂设备,短时间内发展成一个初步的重工业中心,它将主要以军工为主,为现在的哥萨克帝国和今后的边防守备部队提供重要的武器装备支持。
最后一个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就是原来的蒙特帝国地区和北方次大陆地区了,现在它们被叫做东蒙、中蒙、西蒙三郡,加上原来的北方三郡,这个连成一片的大工业区,属于中华帝国腹地,拥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因此这个重工业中心还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
轻工业区则选择了兰芳帝国传统的金华郡与九华郡组成的沿海轻工业区,盛产长绒棉的楼兰郡工业区,南部安顺郡附近的南方轻工业区,以及发展最早的通山郡工业区,这四大工业区将负责生产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各种产品。
除了这几个工业区之外,方啸宇还计划在酒泉郡和川西郡,旅海郡和潍东郡建立两处高新科技工业区,方啸宇将从中华财团适当放出部分电子类的高科技产品作为这里的主打,这两个地区今后将作为所有高新技术的产业基地。
伯利亚地区和中大陆南方将作为中华帝国两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与能源基地,这里主要进行的就是矿藏开采与冶炼,作为这些工业区的有效支援力量。
工业发达自然也不能忘了农牧业,毕竟吃饭才是最为主要的,除了各地分散的耕地之外,方啸宇主要在盛产粮食的湖州郡、湖东郡、交趾郡、白琳郡四地成立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以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
吐蕃郡、牧田郡、回宁郡,以及东蒙三郡的部分土地将作为畜牧养殖基地,作为配套产业,这里也将建立一系列食品、奶制品和皮革等加工产业区,作为国家肉食、皮革等产品的保障。
海参崴港、旅顺港、泉州港、亚丁港的十数个港口将作为中华帝国的贸易港口,用作海运和对外贸易。
当然中华财团的主体还是在蛮荒大陆,对于各种科技只是适量的释放到国内,只要保持国内的稳定发展与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就好了,不需要太过先进,免得造成泄密。而在蛮荒大陆内部,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农业发达,高新科技遍地的地区,它将是方啸宇最大的底牌。
在大战之中赚了大钱的中华帝国,是不会将钱压在国库中发霉的,用方啸宇的话说,花出去的才叫做钱,存起来的只能叫纸。因此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加大了投资力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全国各地提高普及教育的标准,帝国政府第一次将十二年义务教育作为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他们要在太元历915年之前,在全国实现这一目标。
今后所有的适龄儿童在结束了小学六年和中学六年的课程之后就有了三个选择方向,第一个进入免费的大学进行深造,第二个则是进入技工学校学习一门手艺,第三个则是参军后再进入技工学校深造,有了这样的免费教育,国家的国民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
除了学校的逐步建立,以前进行小规模试点的各种俱乐部也将在全国铺开,飞行俱乐部、驾驶俱乐部、枪械俱乐部甚至是火炮俱乐部一应俱全。
由于战后大量预备役解散编制,剩余武器非常多,方啸宇正好利用了这些剩余装备,让开设起来的俱乐部成本极低,而许多退役老兵成了各个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和教官,也算给他们谋求了一份不错的职业。
国内之前建设的军校也重新划分了范围,海参崴、泉州、旅顺、葫芦岛等五地的海军学校保持不变,不过这五个海军学校的潜艇分院被剥离,他们将在釜山和夷州岛组建起两个新的专门潜艇学校。
陆军学校依然是以坐落在通山郡的中华陆军军官学校为主,这是唯一的一所全科陆军学校,此外还有红石府的通讯兵学校、怀化府的特种兵学校、昌波府的狙击手学校、东营府的炮兵学校、宜昌府的参谋学校、台州府的国防科技大学、梅州府的陆军指挥学院、以及安顺府和永兴府的两家陆军士官学校,都成了国家重点军事院校。
空军方面则有辽源府的中央航校、银川府的西北航校和昆山府的海军航校组成,它们将为空一师培养初级的飞行员人才。今后这些专业化的军事院校,将为中华帝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类军事人才,保卫国家的安全。
方啸宇通过各种手段,逐步稳定了国内经济形势,而波士顿帝国则没有实施如此政策的地理与经济条件,他们的人口太少,新获得的未开发土地也少。因此在加大了对本国北方严寒地区的开发力度之外,波士顿帝国开始考虑为西大陆各国贷款,通过贷款来让各国经济复苏,增加其购买力,为本国商品找到销路。
就在方啸宇忙着规划国家的各种建设问题时,他的父亲方伟鸿和母亲肖韵婷却在为他张罗着新的婚礼。本来在华族历代王朝之中,纳妃都不是什么重大事件,根本不需要进行盛大的庆典,但奇怪的是这次纳妃却受到了方氏家族和帝国官员们的普遍重视,其主要原因就是这次的新妃不是普通人,而是哥萨克帝国的公主。
现在中华帝国与哥萨克帝国的关系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