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权者-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现在韩东包括自己,已经掌握了四票常委票,已经超过田辰一票了。
在蜀都人民医院和邬奕良交谈之中,韩东对荣光县县委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知道县长的铁杆支持者主要是常务副县长邵登权和副县长肖懋强,可笑他竟然还想趁自己初来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在人事上面动手脚。
正因为这一点,韩东对掌握荣光县的局势,便多了几分信心。
所以如果李永忠不配合的话,韩东是不介意给他一点颜色瞧瞧的。
在韩东心中充满信心的时候,县委副书记李焕楷却有些郁闷,刚才他的秘书看到邹嘉才去了韩东的办公室,而邹嘉才直到现在,也没有来自己这里,这种说明邹嘉才已经转投韩东的阵营了啊。
“真是个墙头草!”李焕楷恼怒地道。
第292章 在这里等着
“真是个墙头草!”李焕楷恼怒地道。
李焕楷的心中非常郁闷。刚才他的秘书看到邹嘉才去了韩东的办公室,然后便进来给他汇报了一下。本来组织部长找县委书记汇报工作那也是很正常的,可是直到现在邹嘉才,也没有来李焕楷这里说明一下情况,这种情况就让李焕楷心中有些不舒服了。
在李焕楷看来,邹嘉才简直就是一个墙头草,风往那便吹,他便向哪边倒去。
以前李焕楷帮过邹嘉才一次,所以他们也算是成了盟友,后来在县委之中两人也是共同进退,互相得到了一些好处。
可是想不到的是,这次韩东刚刚一来,邹嘉才便直接投靠过去了。
这让李焕楷十分地郁闷,李焕楷是县委副书记,在县委也是排得上号的人物,如果身边能够团结一两个县委常委的话,那他的发言权就更大了。
现在韩东担任县委书记,李焕楷已经还是按照以前的打算,准备游离在韩东和田辰的势力之外,形成第三股比较大的势力,这样一来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样可以保证他的权力不受到压缩。
而邹嘉才的离开,让李焕楷的打算无法实现。
“难道真的不是猛龙不过江?”李焕楷心中暗想道,韩东这才来几天时间啊,邹嘉才就已经投靠到他那边了,再加上县委办主任郑成文的话,韩东现在掌握的势力,已经跟邬奕良以前差不多了。假以时日,韩东真的有可能将荣光县的势力完全地掌握在手中啊。
想到这些,李焕楷的心中就有了一种紧迫感。
思索了片刻,李焕楷便拿起电话打到了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仕方的办公室,语气十分亲切地道:“老周啊,我是李焕楷,晚上有时间没有,一起喝两杯。”
……
韩东感觉到,荣光县的局势,十分复杂。十一个常委,都比较分散,这样的话,有什么重要的问题,就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同时在重要事情上面,韩东需要说服的人会更多。
当然,这种局势,也并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至少韩东的机会要多一些,只要韩东想办法,应该能够从中分化拉拢一些人。这样为掌握全县的局势创造一定的便利条件。
临近下班的时候,韩东接到了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宋刚的电话,邀请韩东一起吃饭。
韩东自然答应,他现在在荣光县,下班时间也没有什么事情干。
在宋刚征求去哪里吃饭的时候,韩东笑道:“宋政委你说地方吧,我对荣光县可是一点都不熟悉啊。”
宋刚便道:“那就在银河人家吧,就在县委招待所转左,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
六点钟,韩东便下班,按照宋刚说的路线走去,很快便到了那家银河酒家。
韩东刚刚走到门口,宋刚便从里面迎了出来,笑着道:“韩书记,里面请。”
和宋刚到里面,包间门口,站着一个中年男子,满脸笑容地道:“韩书记您好。”
这人韩东没有见过,不过看他的气质,应该是体制中人。
宋刚介绍道:“韩书记,这位是副县长荣小民。”
韩东顿时想起来了。这荣小民是县政府排名第三的副县长,仅仅在两个常委副县长后面,负责工业、乡镇企业、服务、贸易、民营经济、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消防、电力、金融、保险管理工作。分管经济商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环保局、安监局、煤炭局。联系消防大队、供电局、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联系金融、工会、工商联工作。
当时看资料的时候,韩东对荣小民这个名字印象比较深刻,同时他分管着全县煤炭开发方面的工作,韩东就更加上心了。想不到今天宋刚竟然将他介绍给自己,这倒是一件好事情。
韩东微笑着跟荣小民握手,然后三人坐下来,韩东也没有问荣小民工作方面的问题。
荣小民能够出现在这里,一来说明他和宋刚的关系不错,二来也表明了他的立场,工作上面的事情,到时候可以去办公室谈嘛。
而荣小民也似乎明白这一点,因此主要是给韩东介绍银河酒家的饭菜,或者谈谈荣光县的风土人情。
尽管韩东此前跟宋刚没有什么交集,但是韩东对宋刚还是比较信任的。来荣光县之前,李大勇就已经给韩东打过电话,告诉他可以放心地使用宋刚。对于军队系统的纪律性,韩东还是比较信任的,华夏国的军队,对上级的命令,那可是一丝不苟地执行,绝没有半点的折扣。在整个荣州,韩东最为信任的,自然是李大勇,在韩东的心中,他甚至将李大勇当作了亲人。
三人一起喝了一瓶五粮液,第一次喝酒,也不可能喝得太多。
随后。宋刚和荣小民一起将韩东送到了县委招待所门口,等韩东走进去以后,他们才相携而去。
韩东喝了大约三两左右的酒,虽然头微微有些发晕,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刚刚打开门,旁边屋子的门就打开了,陈丽探头看了一下,随即走过来道:“韩书记,您回来了。我这就给您把饭菜热一下。”
韩东这才想起自己没有给陈丽说一声,便道:“不用了,我已经吃过了。”
陈丽点点头,等韩东进去以后,他便也跟着进去收拾桌上的饭菜。
韩东打开电视,随意翻了一下台,也没有看到什么好看的节目,转头看时,只见陈丽正拿着抹布在抹桌子,她弓着身子,短裙紧绷在身上,两条修长的腿雪白,整个人的曲线非常优美。
韩东心中不由得一颤,随即将目光移开。
陈丽长得确实漂亮,犹如小家碧玉一样。
韩东也是因为喝了点酒。心中才会不知觉间涌起这么一丝涟漪,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丝涟漪而已,犹如平静的湖面,快速地闪过一丝微波,随即便又恢复了平静。
“嗯,这样子可不行,尽管我什么也没有做,可是人言可畏,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从中搞鬼,也要多一些麻烦不是。”这一刻,韩东心中打定了主意。决定明天就给马承运说一声。
早上,韩东神清气爽地起床,今天他准备去保华镇去看看。
到了县委,韩东告诉县委办主任郑成文自己去乡镇走访去了,然后便带着左一山下楼。
韩东不准备事前给下面的乡镇打招呼,先轻车简从去看看,这样也能够看到真实的情况。
白希林是老师傅了,对荣光县的道路情况十分地熟悉,随即开着车子往保华镇开去。
保华镇地处荣光县县城西北,距县城三十三公里,总人口约两万五千人,总体经济,在全县处于中下游水平。由于海拔、土壤等因素,保华镇有两大特产,一是山木耳,二是茶叶。韩东尝过唐成庆给自己送来的木耳做的汤,味道确实鲜美,比在超市里面买的木耳做出来的味道好多了。
不过,保华镇的这两种特产,都没有形成规模,主要是确实统一的经营开发。而上次唐成庆来找韩东汇报工作,也谈了一下想法,主要是搞木耳养殖,还有就是茶叶的生产烘制。不过都缺少资金,希望县里面能够给予一定的扶持。
韩东也知道,富义县的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实难以吸引多少外地的企业前来投资,因此荣光县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东拉西凑,同时自己想办法弄资金来开发。而下面的乡镇,也都是尽可能的想办法从县里面要钱来扶持乡镇企业。
对于唐成庆这种工作态度,韩东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韩东对于这种方式,却不认同。
试想荣光县的财政并不好,也不可能给下面的乡镇多少的资金扶持,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实在不是一条长久之际。
荣光县比起富义县来,各种资源要丰富一下。只不过交通相对要差一些,因此只要能够从修好交通、落实好招商引资的政策上面来落实工作,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来投资,那时候荣光县的经济就会活跃起来。
尽管对道路比较熟悉,但是白希林开车子比较稳重,从县城出发,到达保华镇的街上大约用了四十分钟。今天正好是保华镇的赶集日,车子还没有进入镇街上,前面就是人山人海的,背背篓的、挑担子的、骑自行车、摩托车的,买东西、卖东西的,纷纷扰扰一片繁忙的景象。
见这状况,韩东估计车子要想开过去也比较费时间,况且自己是要调研的,也不能一直坐在车上,便对白希林道:“希林就在这里停车,我和一山下去往前逛,你把车子开到镇政府去等着就行了。”
白希林应了一声,便停下车来,等韩东和左一山下车以后,他才开着车往前面的人群中钻过去。自始至终,白希林都没有什么废话,默默地开着车,韩东问什么,才会回答什么。对此韩东却是比较满意,对于司机,韩东的要求很简单,一是开车技术好,二是没有什么歪心思,不喜欢嚼舌根子。而现在白希林基本上附和着两条,因此韩东也就准备以后就用他了。
公路从保华镇穿过去,因此每逢集市的时候,四周乡村的人们便上街来,将本不宽敞的街道堵得紧紧的,这个时侯开车子的人是最郁闷的,从街西头到东头,也只有一两里路的样子,但是要开车过去,花费的时间却是不少。
韩东和左一山走在人群中,这些感激的人,主要是附近乡村的农民,他们的衣着都比较旧,也没有什么时髦的服装,有些人身上还有汗气。不过,韩东在意的不是这些,他和左一山一边走,一边询问摆摊的农民,和他们聊一聊卖的东西的行情,聊一聊保华镇引导农民致富的事情。
就这么一边走,一边聊着,韩东对保华镇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总体来说,保华镇的农民经济收入还是很低的,而且产出来的东西,也主要在镇上的集市卖,销量不大,价格也不高。
左一山道:“书记,我觉得保华镇的条件不错,如果引进企业进来的话,能够很快地发展起来。”
韩东笑了笑道:“那你觉得引进哪些类型的企业为好。”
左一山道:“我觉得最好引进加工企业,就针对这里的特产进行深加工,这样投资的企业可以有利润,而这里的农民也跟着可以发展种植业,收入也可以跟着增加。另外,加工企业,也可以吸纳当地的劳动力,这也是一个增加收入的来源。”
韩东点点头道:“嗯,你说得不错,不过为什么保华镇就一直没有成功地引进外地企业来投资呢?”
左一山回答得倒挺快,道:“主要是交通的问题,另外……还有就是我听说,外地企业进来投资,经常和本地企业有摩擦,而政府又偏向于本地企业,在外面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