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重生-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哥待我一向很好,只是……”黛玉不禁面露愁色。其实,她这次回宫是向弄月告辞的,因为父亲忽然旧病复发,哥哥叫来了许多大夫,可是他们都说,父亲恐怕是……
皇宫讲究忌讳,公主身边不能留一个戴孝之人;而黛玉,也想在最后的时间里好好陪一陪父亲。前世父亲病重,自己竟然没有在身边侍候;今世父亲为了让自己心安,一直隐瞒病情,说到底,她这个女儿,还是没有尽到孝道……
看着黛玉眼圈儿微红,弄月窜到舌尖那句“如果你哥哥欺负你,本宫给你做主”还是咽了下去,抓过黛玉的手拍着,眨着眼睛:“这些我都知道,你放心回去吧,反正现在贵妃娘娘在禁闭,没人管我的事儿。”
黛玉皱了皱鼻子,忍下几乎要窜出眼眶的泪水,对着弄月,知心实意般的轻言:“我听哥哥说,萧大哥出宫之后,跟老镇国公联系较多,但在北静王那边莫名淡了。”
弄月不禁皱眉:水溶那边淡了,应该是姐姐的安排,萧若繁有野心有心机,必然不能让他知道自己和姐姐的关系;可是镇国公,也就是蓝家……难不成,那个文弱的书呆子还想从武?
待弄月兀自沉思了好一会儿,黛玉才再次轻声说道:“元春姐姐的流言是你捅出来的,宫外,又流传了一些对你……不是很好的话儿。你毕竟是个公主,今后还是……”
弄月忍不住“噗嗤”一笑,重重拍了下黛玉的肩膀:“放心放心,父皇不会留我留成仇的!要是实在嫁不出去,我还可以去和亲不是?”
和亲?黛玉下意识地想到探春,脸色顿时一变,猛然抓紧弄月的手,正想说些什么,古灵精怪的小公主又摇头晃脑了起来:“可是,就算我肯和亲,可是皇祖父皇太祖母他们也不会答应的,哎,说不定,他们还会狠狠骂父皇一顿——然后,父皇肯定又要狠狠骂我一顿!”
看着弄月得意洋洋的模样,黛玉再次哭笑不得,可这番不像样的安慰显然不能让人放下心,黛玉想了想,认真地看向弄月:“公主,你是女孩子,有些事,即使不在意,也不能总是给别人留下口舌。”
“放心,我懂。”弄月懒洋洋地趴在她身上,开始交换自己的情报,“宫里刚刚被整过一次,短时间内不会出大岔子,你不用担心。周贵妃么,虽然没降位,但是父皇已经把她关起来了——哦,还有,宫里马上要换一个李淑妃了。”
“换一个?”黛玉略微不解。
“谁知道呢,李淑妃病重,没准儿什么时候就不行了。父皇已经跟李家说过了,若是淑妃真的撑不过去,他会迎娶淑妃的亲妹妹,同样封为淑妃,弄琴丫头还是由淑妃抚养。”
想起哥哥的“猜测”,黛玉不语,她从未见过李淑妃,但沾惹上了跟她相关的阴谋,只觉那也是个可怜人,被打压被无视,卯足了劲儿的一次反击,谁成想竟然落得这个结果。
弄月看着黛玉脸上划过不忍之色,在心里轻轻叹了一声:淑妃成为弃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不能生——生弄琴的时候搞坏了身子。说来她也非常不值,父皇不想要孩子的时候,她可着劲儿隐瞒,心惊胆战着生下了个公主;现在父皇重视子嗣了,淑妃对付贵妃拿公主作伐,本身就撞了枪口,再加上贤妃这胎流产了,父皇可不是拿她出气了?
交换情报完毕,两个小女孩又靠在一起吃了一会儿东西,黛玉终于站起,提出离开。
弄月笑得依然灿烂可爱,抓着她的手重重捏了一下,然后靠近咬耳朵:“没准儿我什么时候就出宫去看你了。”
黛玉慌忙讨饶:“您可千万别来,甄姑娘前些日子已经给我下了战书,我以父亲的病推脱了四五回。但是您要是来了,我可没理由不应了。”
“甄丫头还没放过你?”弄月砸吧了几下嘴巴,皱鼻子,“果然是个小心眼的!”
黛玉苦笑连连:因为元春姐姐和甄昭容交恶,连带着甄家跟林家也有些不冷不热,再加上甄华莲本身就对她不满,最近见了一两次,只觉对方跟个气势汹汹的刺头儿似的,扎得黛玉只想择路而逃。
“公主保重,我回去了。”离情算不上太苦,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么。
带着弄月的一堆“赏赐”,也揣着满腹的心事,黛玉坐在轿中,感觉着悠悠然然的颠簸,心中难免惆怅,却也不再像前世那般,喜散不喜聚,遇着个冬夜雪庐,还想放声哭一场。
没想到,轿子刚走到内宫宫门,一个太监匆匆忙忙追上:“林姑娘留步,贤妃娘娘有旨!”
元春姐姐?
黛玉疑惑地从轿中出来,乖乖跪下接旨,没想到,贾元春竟然是来送赏的,看着三套精致非常的首饰和六盒珍贵难寻的药材,黛玉顿时用帕子捂住嘴,差点儿失态:元春姐姐这是做什么?她不过是个年仅十一岁的表妹,这些礼物,实在太重了吧?
“林姑娘快谢恩啊。”见黛玉杵着不懂,身边的太监连忙提醒她。
黛玉看着那一整套流光凝脂般的白玉首饰,真的有些心惊肉跳,可是这情况也容不得她不收,忙不迭谢了恩,刚想把东西收起,就见内宫门外进来了几个人,由首领太监领着,一路都很是恭敬——黛玉只认识其中一个,甄家的老封君,同样是一品诰命,也就是甄昭容的生母,甄华莲的祖母。
差点儿忘了,宫里立了新规矩,今天是外命妇进宫请安的日子。
感觉到一道道探寻的目光扫过自己的身体,黛玉只觉身子一颤,连忙客客气气地对着那些诰命们行了礼,而后低眉顺眼地快步离开,连轿子都不敢再坐——当然,捧着几大盒赏赐的宫人们也一路跟着她,究竟收获了多少探寻的目光,黛玉已经不敢再算。
……
一个月后,林如海府。
躺在病床上的林如海脸色蜡黄,声音虚弱,可脸上却带着十分的笑意,对着黛玉轻轻招了招手:“玉儿,过来。”
黛玉已然哭得双眼红肿,咬着下唇慢慢挪到林如海身边,抓住父亲的手,硬是压下下一刻的嚎啕大哭。
“玉儿,你也长大了……别哭,爹要去见你娘了,你娘都等了那么多年了……”虽然是弥留,可林如海脸上几乎溢出了幸福的笑容,拍着黛玉的手,颇为欣慰,“我跟你堂叔说好了,等我去了,将你放在柔兰公主名下教养,以后就不怕找不到好人家了……”
“爹……”黛玉只觉有满腔的话要吐,可又什么都说不出来,只能扑到林如海身旁,拉着父亲的手低低哀泣。
林如海浑浊的双眼艰难地抬起,默默站在床边的林霁风上前一步,直对林如海的目光,点头道:“堂叔放心,我会照顾好黛玉。”林如海至今不知道自己是梅心语的儿子——现在,更没有必要告诉他了。
“放心,放心……”林如海又将目光慢慢挪回黛玉身上,满眼的慈爱,“玉儿,爹要走了,别让爹担心。答应爹,乖乖的,好好的……”
“爹……”黛玉终于忍不住大哭,抱着林如海骨瘦如柴的胳膊重重点头,“爹,您放心,女儿不会辜负您跟娘的教诲……”
“这样……就好了……”得到黛玉的亲口保证,林如海仿佛终于放下了最后的心事,双目投降虚无的上空,瞳孔渐渐涣散……
六月初,参知政事林如海病逝,黛玉扶棺回姑苏,按制需守孝三年。林霁风作为堂侄,也须守孝一年。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卷完结,明天开始第二卷“观园似锦,旧梦织新语;庙堂如雾,险滩求姻缘”
第三十三章
三年素淡;似水流年。
正是清晨;晨光微熏,昨夜下过雨,空旷的官道仿佛被洗涤过了似的,伴着路边绿莹莹的木叶;别有一番干净清爽的感觉。
官道上行着三马三车;唧唧喳喳的鸟鸣声伴着马车轮子吱吱呀呀的轱辘声,合奏一曲,竟然无比协调,宛若天人合一的意境一般的。
正中间那匹高头大马之上坐着一个俊美非凡的男子;一身掐绣滚边的袍子;料子垂垂的,连搭在马鞍上的褶皱都显出洒脱,腰间却只挟了一把素净的折扇,优雅而随性,高贵却不俗气。
忽然,中间那辆大马车的帘子间半露出一只形状姣好、光洁如玉的手,还伴着一声略带娇俏的清音:“哥哥,我泡了壶茶,要喝吗?”
“妹妹有心,当然却之不恭了。”林霁风挑眉一笑,拉着缰绳慢慢踱到车边,车帘打起了一半,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伴着一双俏丽的丫髻一起探了出来,黛玉的丫鬟春莺笑嘻嘻地捧着一杯热乎乎的茶水,递给林霁风:“大爷请。”
“嗯。”林霁风试了试温度,而后一口灌下,把杯子还给春莺又抹了抹嘴,笑道,“谢谢妹妹——也谢谢小春莺了。”
春莺看他海灌的模样就想笑,当然,马车里的黛玉已经揉着肚子笑开了:“哥哥,哪有你这样品茶的,牛饮海灌,什么滋味都尝不出,囫囵一下就到了肚!”
“哈哈,你哥哥我就是个粗人,出门在外,不讲究!”林霁风哈哈笑着,看了看路,“今天傍晚就能赶回京城了,妹妹回去大宅,还可以泡泡澡,松松筋骨!”
隐在马车里的黛玉脸儿已然红透了,低低斥了一声“胡说八道”,娇嗔着:“春莺,回来!”
“小姐,奴婢想帮你揍他一顿!”蹲在马车外的春莺摩拳擦掌,挤着眉毛瞪着林霁风,就差喊几句“霍霍哈嘿”来助威。
“喂,我是林家族长,鸿胪寺正五品司仪,你竟然敢揍我?”林霁风瞪大眼睛,一副“你奈我何”的赖皮样,“而且,我又没说错,咱们家妹妹可是绝代佳人,柳一样的筋骨、花一般的身段、水一般的模样,漂亮的就像嫦娥下凡,却跟着我起早贪黑地跑了这么远的路,难道不该回家好好调养一番?”
“官儿也没这样知法犯法的。还拿咱们小姐说嘴,果然该揍?”春莺的眉毛好笑地一动一动着。
“春莺,回来!”黛玉捂着发烫的脸蛋儿,声音略略抬高,又叫了一声。
“哼!”春莺不高兴地重重摔下帘子,坐回黛玉身边,帮小姐收拾茶具。
“他那张嘴,总有人收拾!”黛玉伸出水葱一般的手指儿,小心地将一杯滚烫的香茶放到旁边的三层食盒里温着,故意提高了些声音,“到了京城,他这张鸭子嘴又得啃木头了!”
啃木头——林霁风嗑嘣磕嘣啃了三年都没啃出一丝裂缝儿的木头,秦家大小姐是也。
再次逼出黛玉的毒舌,林霁风不禁哑然,良久才狠狠咳嗽了几声,坐在马背上一个劲儿地翻白眼:“我本郎心如玉,奈何卿心如铁啊!”
黛玉捂着嘴儿吃吃笑着,压低了声音跟春莺咬耳朵:“一会进了城,把这杯茶给哥哥送去,他一路贫嘴,进了城肯定口干舌燥。”
“小姐,明白。”春莺也低声回答,笑得眉眼儿弯弯。
马车的吱呀声依然规律地循环着,黛玉倚在舒舒服服的靠垫之上,抽出自己的诗册,却不翻开,玉白的指尖儿慢慢摩挲着封皮,指尖划过一丝丝的沙沙感。
“小姐,拿这个照着。”春莺机灵地拿了个琉璃球儿出来,点了蜡,封好口,再把球儿挂到车窗下。
王嬷嬷年纪大了,一年前,黛玉给了她一笔钱,让她脱了奴籍去安养。王嬷嬷却不放心,依然留在京城林府,帮康嬷嬷一起打点家事。当初买的那四个小丫头也渐渐长成,数春莺最机灵,因此,这些年,黛玉大都留着春莺近身伺候。
映着琉璃球儿温温融融的光,黛玉慢慢翻开了诗集,心里颇有些感慨: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