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甄费奋起-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出现什么儿子逼宫之类的事儿,这会儿他可是病着呢,可没有多少力气和他们折腾,还不如爽快一些,在他想来,有了这样的一出,这算是彻底给这皇位定下了下一个主人,也算是让自己能彻底的的一个清净,就是这些儿子们在不安生,那么该折腾的人也不是自己,而是那个新任的太子。
他这算是踢了皮球了,一来是让自己安生些,二来也同样有自己的用意,他是想看看这个儿子是不是有当皇帝的本事,现在我还活着,你要是连这些兄弟都压不住,那么我要是死了,你该怎么办?得,先算是练手吧。
当然皇帝自己是不知道,在原着的书里头,其实吧,这事儿比如今还要惨,能这样顺利的解决皇位传递的事儿,影视邀天之幸了。在书里那可是有儿子造反的,这个逼宫的人选就是大皇子,最终成为了义忠亲王的那一位。而二皇子虽然确实又是嫡子,又是在大皇子出事儿后,占了为长的地位,最终得了皇位,可是那也不是这样顺利的,也是杀出来的结果,也就说,这皇位其实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是在大皇子逼宫之后,他来捡便宜,让后趁着老皇帝气死前,获得了认可才得了这么一个好处的。
不过若是真说起来,这皆大欢喜才是让人愉快的结局不是吗,至于大皇子,虽然提早没了希望,可是没有了希望,自然也不会做出那种疯狂的事儿了,也没有能力做这样的蠢事儿了,自然这命是保住了,也算是好事儿吧,虽然他自己不觉得。还一个劲的感觉不公平。
有了太子,自然就该有立太子的礼仪,什么祭天,祭地,祭祖宗,不过这都是礼部的事儿,和甄回没有关系,他在一听到立太子的时候,就彻底的松了一口气,只要这一次不是什么太子要做十几二十年,想来是不会出什么动乱之类的事儿了,他也终于能把注意力放到别的事儿上了。
比如,这贾赦当爹了,在六月中旬的时候,贾瑚这个书里属于悲催娃,属于早夭的那个孩子出生了。虽然因为贾珍的关系,他们这些奶娃娃早就都当上了叔叔,不过这贾赦的孩子,感觉还是很有些不一样的,毕竟贾赦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就是林海也难得感兴趣的很,和甄回他们往贾家去了好几次,就为了看看这个娃娃。
为了这个,甄回还很是注意了一下,这林海会不会在加急遇上贾敏,这个命中的媳妇,可惜他忘了,林海如今好歹也是十岁的大孩子了,这个岁数的男孩子是不可能随便进内院的,又不是贾宝玉对吧,所以想要看到那个小姑娘是不可能的了。说起来这贾敏和贾珍几乎同岁,只比贾珍大了几个月而已,所以也就是说,这娃娃也不过是四岁,可就是这个年岁,已经有了不小的名声,原因还是杂贾代善,以为这个爱炫耀的老爹总是逢人就说,他老闺女如何如何的聪明,怎么怎么的爱读书,是个斯文人什么的。要不是这样,甄回估计也不至于想起她来,毕竟那怎么说也是个女眷。
而另一边林侯家的孩子也要诞生了,林海也很是陷入了当哥哥的兴奋中,若不是这样,他也不至于对奶娃娃有这样的兴趣,他这是想要早点知道这奶娃娃都是什么样的喜好,好准备到时候讨好他家弟弟呢。
是的,是弟弟,在这即将临产的时候,林家已经确认了,这林太太肚子里的就是林家期待已久的,几代单传之后第一个嫡次子。为了这个消息,林侯爷高兴的,在祠堂里连着上了三天的香不说,还专门派人去了苏州,给祖坟上香,好告知地下的父母祖宗,甚至还另外捐了一笔钱,重修苏州祖宗祠堂,给未出世的孩子积福,祈求这个孩子顺利出生,平安长大。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72章
在太子之位确定之后,整个京城的朝堂真的是平静了很多,也是,没有了这么多皇子掐架,这些臣子们可不是日子舒坦多了吗,谁也不像没事儿找事儿不是。当然他么按也没有犯傻,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一天新皇没有登基,那么就一天有发生变数的可能。只是这变化的可能性被降低了而已。有些性子急的臣子们,已经开始逐渐的往太子方向靠拢,以求将来能得一个从龙之功,唯有老狐狸们依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姿态。
甄回细细的从不惹人注意的角度,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着这些官员的变化,对于这一点他看得很是清楚,也相当的理解,毕竟如今皇帝还在位,和太子亲近,未免有些喜新厌旧只限,也显得太过刻意和无情,一个不好,很可能惹来皇帝的不满,甚至是厌弃,就是太子谁知道如今高兴接纳他们的这个新主,会不会也感觉这些人缺乏忠诚之心?
在这样的观察中,甄回慢慢的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比如现在,他已经十一岁,虚岁已经十二,他决定就在今年返回苏州,缘由很简单,他想要参加明年年初县衙的县试,准备开启属于自己的科举之路。
不是他自我感觉良好,好像觉得自己学问高,觉得目前已经足够水平参与到这千军万马一般的乡试,会试中去,而是想要慢慢的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人脉,还有就是为将来的路做一定的准备。
在他看来,就目前的状态来说,即使皇帝三五年内不至于立马翘辫子,可是时间也不会太长了,毕竟年纪在这里摆着,这个时代高寿的人毕竟不多,高寿的皇帝更加稀罕,几乎不可能,所以这老皇帝能支撑五年以上,那绝对是属于惊喜的结果了,若是这样,那么也就是说,在甄回二十岁之前,估计这新帝就该登基了。
新帝登基,朝廷的官员必定会在一段时间内又一次新旧交替,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帝初年的进士,很可能就将会成为未来朝廷的中坚力量,被重用这是肯定的。而甄回想要博取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作为自己能更快的晋升的一个途径。只是这样的情况也有一定的细节上的区分。
比如,若是在新帝继位之时,老臣不配合,甚至有老臣想要来个什么权倾天下,一言而决,架空皇帝,那么那些所谓的新帝的天子门生,最大的用处就是和这些老臣对掐,而新来的进士,刚刚进入朝政,经验能有多少?人脉又能有多少?甚至是官职,也微末的很,如此一来,必定损伤严重,最终能有几个搏杀出来,还真是不好说。要是遇到这皇帝本身能力也差点的话,很可能连着两届进士都不可能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要是这样的话,甄回觉得,这进士不考也罢,免得给自己找麻烦。可是要是新帝人品好,能力好,老臣又配合,那么不用说了,只要是新帝之初上位的进士,必定能有所作为,哪怕是为了给朝廷换一换新血,让这个朝廷烙印上新帝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延续先帝的痕迹,那么这新一代的进士们,也会得到新帝很好的培养,得到更多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心在这个时候去苏州,开始他的科举之路,按照他自己的规划,用一两年的时间,把这秀才的身份搞定,然后争取在老皇帝最后的时间里把举人也考出来。如此一来,他就能安心的等待最佳的会试机会,看准了朝廷动向之后,再看什么时候最合适再往上爬。
这样的一个安排,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感觉这小子很自大,把科举看的实在是太简单了些,甚至连甄老爷这里也不能这么说,不然铁定就是一顿的训斥,说他大言不惭,说他自是太高什么的。
可是真要说起来,对于科举,甄回虽然还没有考过,可是他却还算是有信心,这个信心不是说他知识比别人多多少,而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或者说是现代这回带来的遗产,从小学开始,我们国家的孩子们那就是基本在考试中长大的,对于考试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一样的反应,即使不是学霸,也多半都能称得上一声考霸了。在归纳考题上更是很有点砖家叫兽的级别。懂得太多的让自己提升成绩的办法,不管是笨蛋法子,还是巧妙的偷懒的法子,全都多的是。
而甄回想到的能让他在科考中脱颖而出的方法也绝对是很可行的。秀才之内,他都不用多费心,就凭着自家的书籍,自家的教育环境,他就能很肯定的表示没有压力,更不用说,他家毕竟是官宦之家,回到苏州,好歹也是属于县令需要照顾的那一类人,所以在一开始考试的时候,只要他不是太差劲,没有不通过的道理,这一点即使到了州府,也一样的道理,只要不是太差经,录取了之后容易让人非议,那么这些官宦子弟其实比寻常的士子更容易得到通过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特权吧,只是这更多是属于一种潜规则,是官员们对于官宦之家中的子弟自己求上进的一种隐性的鼓励。毕竟谁家也不想都出二世祖,纨绔子弟不是!能有这上进的心思,要是一不小心受到打击颓废了,那可真是太让人遗憾了。
这一点甄回很清楚,而这个清楚不是他一开始就知道的。毕竟前世他就是个小老百姓出身,哪里知道这么多官场潜规则,就是那些什么小说里也没有啊!这却是甄老爷告诉他的,甄老爷自己就曾经是受益者,自然明白这里头的关窍,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对于儿子将来秀才的功名那是基本不担心的,就自家儿子这读书的劲头,没有优待都能考上,更不用说还有这么一个缘故的情况下了。
唯一能让他有点挠头,不太能确定的,说起来也就是那乡试了,因为这绝对是个大大的分水岭,不仅仅是在待遇和社会地位上,在官府的眼中也是一样的,若是说前头的科举,这所谓的潜规则朝廷什么都不知道,这也绝对不可能,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毕竟作为秀才,也不过是能见官不跪,没什么别的好处,当成隐形福利也不是不行。毕竟人家皇家其实从大局来看也觉得鼓励官宦富豪之家的孩子努力进学是有利于整体的社会稳定的,最起码能少一些为虎作伥的恶少!社会治安也能得到一些缓解。所以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而到了举人,又是免税,又是能当官的,这绝对就是属于英才一类的人了,是朝廷最底层官员的标准,也算是能代表朝廷脸面的一类人,哪怕是为了不至于出来什么不学无术,让人耻笑的官吏,也绝对不是能随便糊弄的。
也正是以为这个缘故,朝廷对于这一级别的选择很是严格,封卷不说,就是人数也做了规定,三年一次的考试,简直就是处处谨慎,处处严格,为了避免当地官员被收买,还特意另外派遣朝中值得信赖的官员去监考,做阅卷官,甚至为了监督和掌控,一旦有人上报有任何的舞弊行为,那么朝廷必定追查,甚至是严办,追究其责任人的程度,可以说是都能赶上连坐制度了。从这一系列中就能看出,朝廷的掌控意图。
所以,当年甄老爷那么多的同窗好友,才会一次次的失利,一次次的重考,竞争太激烈,惨不忍睹啊!要不是甄老爷当年运气确实不错,顺利考中,或许他也会是其中一员,从中也就能看出这考试的残酷性,简直和高考有的一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甄回为了这一个乡试也做了规划和准备,他都想好了,到了秀才之后,他就准备开启题海模式,搜集近二十年所有的乡试会试的题目,然后开始不断的写,不断的做,直到看到就立马能反应该怎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