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新世纪的德鲁伊 >

第484部分

新世纪的德鲁伊-第484部分

小说: 新世纪的德鲁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办事员现在正在考虑,如果白日光是个靠嘴巴忽悠人的骗子,那么万一事情败露以后,自己要怎么做,才能不被火冒三丈的领导给株连。
  林场里面,德鲁伊做完了战前动员,随后大手一挥:“出发!”
  
  三天过去了,在白晃的要求下,那些工人们跟来冀北旅游一样,在各自划分好的草甸子草淖子上大肆搜刮,他们一点儿也不想是卖苦力的农民工,倒像是过境的蝗虫。
  反正不管看到什么东西,只要是个开花结籽儿的植物,就全都一股脑拽下来,塞到手边拖着的编织袋里面。很多来冀北坝头草原的游客们看到了,还以为他们是本地的旅游区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杂草清理。
  “不过这样太穷了吧?怎么都用手的?好歹也是有名的风景旅游区,连台割草机都没买不起?”
  这个信息传播出去,让原本就对白日光持怀疑态度的那位基层站长袁柏枝,更加的坐不住了:“不行,他们这是干啥哩?简直瞎胡闹么不是!爱丢人我不管,可要不干正事儿我就不同意!我要去找局长!”
  这位农站站长找到了坝头林业局一把手后,对方也是满腹愁肠,脸色比袁柏枝还难看。
  “行了,你不用说咧,我都知道,人家是林科院介绍来的老板,我说话不管用!”
  “唉!”两个人一同重重的叹了口气。
  
  收集种子的工作一连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
  到最后两天,工人里有两个脑子活络的家伙,干脆把这活儿“承包”给了本地的农民,以30元一天的价格,向那些正处于农闲期的本地老百姓收购起了各种种子。
  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堆满了“工程指挥部”。让听闻了一些小道消息后赶过来的王泽辉,看的两眼瞪成了鸡蛋样:“这,这这就是你搞得三北防护林更新工程?地质情况调研报告呢?生态环境分析样本呢?可行性试验做过没有?整体计划规划过了?你来这些天就是在外面弄了这些个草籽回来?”
  “不止是草籽,还有灌木树种啊?王老你好歹是搞科研的,怎么逻辑一点都不严密呢!”
  白晃严肃着脸,批评了对方话里的漏洞。
  “你!”
  王泽辉哆嗦着手指。险些没被气出个好歹来。
  见势不妙,白日光不敢开玩笑了,很真诚的表示三天后就会有结果:“王老,你可别小瞧这些草籽树种,这些都是经过高能射线特殊处理过的宝贝,效果一点儿都不比神舟九号上那些特殊种子差”
  “呸,这些种子明明就是刚刚采摘下来的,哪有经过什么高能射线处理!”
  “王老果然慧眼如炬!”白日光恭维了一句,嘿嘿笑着顾左右而言其他:“这个。其实的确是有过处理的,不过具体怎么做的那算商业机密,王老你就放过我吧。”
  “哼,我就等三天,要是三天以后还没个结果”
  那你不是就被骗了么?
  不过这话德鲁伊只敢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他怕这老头儿真的被气出个好歹来。
  三天以后。
  王泽辉,三建局的局长和总工。坝头林业局一干人等,全都石化一般。痴痴的看着眼前这片被围起来的新生草甸,像是看到了外星人。
  自然生态!
  此时此刻,这些人心中不由得冒出了这个词汇。
  是的,就是历史上在冀北地区常见的,史书和各个地区县志上记载过的,那种“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又或者“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霄”的场景。
  这种草甸坝头不是没有,之所以能成为以前人们嘴里口口相传的“塞上江南”,成为“木兰秋狄”的场所。靠得就是坝头那极具特色的“五花草甸”。
  但那些“五花草甸”,也不是遍布坝头地区,要是这样,也用不着搞啥三北防护林了。
  本地的草甸主要分布在东北方向和中部地区,至于西北边,都是次盐碱化土壤行程的荒漠,和草甸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至于把东北和中部地区的草甸移植过去
  只要是懂行的农林专家,就绝对不会有这么幼稚的想法。
  几百上千年形成的地质条件,又岂是一朝一夕的人力改造就能完成的?现在的坝头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没有营养,常年降雨稀少,大风天气下的水分蒸发量巨大,别说草甸,就连胡杨林都岌岌可危。
  所以看到了眼前这一片葱郁苍翠的新生草甸后,就连林场最没文化的工人,也忍不住嚷嚷起来:“哎哟我是在做梦吧?怎么睡一宿的功夫,这草就长起来了?要都这样,摆平塔克拉玛干沙漠都不在话下啊!”
  当然,对于日后的德鲁伊来说,这话或许并不夸张。
  在场几十号人,王泽辉算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个,看看眼前的场景,他只有一个感觉——头晕。
  说三天就三天,难不成白晃那小子可以驱使这里的土地公?
  王泽辉想把这种非常不符合唯物主义者的论断,赶紧赶出大脑。
  可是赶不出去啊。
  还有三建局的那位总工,也忍不住一边喃喃自语,一边上前使劲揪草:“这是无芒雀麦,这是草雀麦哦,还有苇羊茅,都是东北部草甸的常见禾草种类,可这不科学啊,怎么可能有这么短的速生周期!”
  至于那个在基层搞了一辈子的袁柏枝,更是和老年痴呆一样,视线直勾勾的盯着草甸,又直勾勾的转到白日光身上。
  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难道现在经验真的都没用了?要不自己什么时候也报个夜大班去学习学习?
  “这个,小白(白总)”王泽辉和三建局那位总工同时挤到了白晃身边,不约而同的开口:“你这个草甸,是怎么回事,这个生长周期完全不科学啊。”
  不科学?
  没问题,现在白某人就给你们科普一下。
  “王老,这位曲总工,你们知道玻璃和玻璃纤维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吧?”
  德鲁伊问得问题比较浅显,就算是很多工人,都知道这二者的关联和不同——硬而脆的玻璃在经过熔炼拉丝以后,在用那些微米级别的细丝编织成毛毯状态的材料,那么原本的高刚性脆质材料,就会变成极富抗性的玻璃纤维。
  看着众人依旧是一脸疑惑的模样,白日光继续施施然编造的谎话:“这是物理手段对造成的物质性质变化,之前在农林以及生物学方面,也有用宇宙高能射线照射植物种子,来借此实现品种改良的先例。所以我这一批草种,其实是经过特殊物理手段处理后的新品种,能有现在各位看到的成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又是物理改造?
  王泽辉将信将疑。
  至于其他人,对高能物理学基本都没啥造诣,所以也只能任由白日光信口雌黄,而且还都一副不明觉厉的表情。
  编出这种不太经得起推敲的荒诞理由,白晃反正不在乎。
  因为这个工程最终是要交给林业局领导的,而非那些搞科研的林业工作者。就前者而言,他们基本上只看结果,不会过于在意手段和过程。而有可能对他说辞产生怀疑的群体,又不太可能对他掌握的“技术”产生觊觎之心。
  加上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在完成这个工程之后,白大德鲁伊能够收获的自然之力,足以推动他晋升到7级甚至接近8级德鲁伊,按照级别和能力的对应关系推断,那个时候的自己,几乎可以确定,能够拥有对抗国家级威慑的异能力量。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而白晃才会承揽这事,也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去做。
  简单概括——拳头大,任性。
  
  坝头县林业局的会议室里面,气氛热烈。
  白日光承接冀北坝上地区的三北防护林更新改造,是国家林业局领导们没有办法中,无奈接受的办法。
  当然,虽然对王泽辉的人品和眼光都信得过,但毕竟事关重大,所以一方面在迎接白晃的时候,连副部级大佬都表示了隆重的态度,可另一方面,无论是对更高层还是面对公众,这件事情都没有大肆宣扬。
  成不成还得两说,到了林业局这些领导的层面,稳重才是为官第一要诀。
  只是现在,没这个必要继续谨慎了。
  大家完全可以坐在一起,讨论一下怎么分享胜利果实。
  当然,最大的功臣肯定不能忘记,得想办法先把那位白总给服侍舒坦喽。(未完待续。。)


489。拳大碰上权大的

  “刘县长,这一次白总能够解决防护林的更新换代问题,为国家和地方都出了大力,县委县政府方面,一定要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做好他的后勤工作!”
  会议室里面,张伯诚正在侃侃而谈,豪气干云。
  下面被他特意点名的坝头县县长,同样喜绽眉头,一个劲儿的点头。
  一般来说,但凡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落户地方,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倾斜。哪怕是没有后期政策倾斜,也能从工程建设以及后期收益中小小的分上一杯羹。就像曹大爷笔下那位农妇刘姥姥说得一样,国家工程就像是公侯之家,随便从腿上拔根汗毛下来,也比庄户人(地方县市)的腰杆子还要粗了。
  然而这只是一般性情况,对于三北工程来说,或许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却是改善了,但当地财政获益却未必。
  要不然,这一次坝头县也不会因为财政方面的原因,被防护林的改造需要给弄的焦头烂额。
  白晃的出现,不仅仅只是帮助林业局搞定了心腹大患,同样也让坝头县一干地头蛇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这种不计成本为国为民的人,坝头县恨不得都给他颁发一块牌匾,上书“心怀家国,义薄云天”八个烫金大字。
  做好对方的招待工作算个啥,一点儿接待费用,随便扒拉扒拉也都有了。
  “放心吧张局,这个事情我们一定会当作近期内的头等大事,政府相关部门全都通力配合,一定做好此次的防护林更新工作。”刘县长拍着胸口赌咒发誓,比他年轻时头一次追求心上人还要信誓旦旦。
  张伯诚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又转向了三建局那边:“老洪。还有曲工,虽然地方上有刘县长他们配合,但你们也同样要给那边打好下手,不能让对方因为我们的某些疏忽,而怠于防护林的改造工作。”
  “张局放心,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三建局局长洪伟也赶紧表态。
  不过他旁边的总工曲善松。则有些犹豫要不要开口的架势,咂巴道:“张局长,洪局长,保障工作我们肯定不会出乱子,只是对于他所掌握的那个种子物理改良技术,说实话我们林业局很需要”
  曲善松和王泽辉一样,也是林业系统内的技术派人士,但就算是搞技术出身的人,彼此心性习气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比如王泽辉。只在意白日光“技术”的实用性,至于真真假假,谁来掌握,就一点儿意见都没有。
  可曲善松显然不这么认为。
  自从昨天见识了白日光“物理改良技术”的效果以后,这家伙暗地里考虑的,一直是怎么忽悠领导把这项技术弄过来。
  只要掌握了这项技术,无论是体制内往上爬,还是跳出体制另起炉灶。那不都是随便他选么。
  “需要是需要,不过想要购买这种技术。需要的资金肯定也是个天文数字。而且退一步来讲,人家既然这一次都不计个人得失来帮助我们进行三北防护林改造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