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不是马超-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愦勇砀叶∪褐谐槿∪嗽比盟巧仙较孪绨才潘谴邮抡尉鹿ぷ靼伞
至于我的身边,还不至于随便抓一个贴身小兵就能上阵蹂躏十八路诸侯各员猛将。呃错了,我干嘛要去打十八路诸侯?这些现在还扮演着勤王义师的正面角色,虽然他们迅速就会撕破脸皮露出各自的丑恶嘴脸开始互相兼并,但我们貌似现在还算盟友,我们的敌人是董卓啊!董卓才是现阶段的头号阶级敌人!
董卓么,就好办多了,手下大将数来数去就那几个人。
首先,当时是吕布。这……这个不用我来解决,不是还有刘关张三只小强么——什么?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纯属演义YY的桥段?对对对,公孙瓒没参加这次大战,更何况他手底下的刘关张三人了……此人,待议。
其次,论名号和实权应该是猛将华雄。这个人是个可怜的角色,虽然声名赫赫,但明显就是给后来的英雄们当做垫脚石的,在三国志里面有孙坚杀他,在三国演义中更有关二爷温酒斩华雄,我何必操心。
再次,轮到吕布手下的张辽及高顺诸人,这几个……曹操和袁绍手下不是猛将如云嘛?到你们出场的时候了!
接下来的是谁?李傕?郭汜?张济张绣?徐荣樊稠?李蒙牛辅胡轸?王方段煨杨奉韩暹胡才李乐?怎么突然冒出十几个人来了!不过还好,都是三线人物,山东诸侯难道不能解决么?
等下,我好像忘了谁谁谁了,感觉挺熟悉的一个人啊,好像还是前世的老乡来着……想一想经典战棋曹操传吧,徐晃?对了,就是他了,原本是杨奉手下的,游戏里在迎献帝那关里登场的,不过兵种是弓箭手,又被我强大的压级给压下去,完全不曾施展就被夏侯惇捅死了。这个人应该可以和张辽列入一类,不过他并不出名,而且还在杂兵杨奉的手下,比起张辽来却有所不如了。
综上所述,我把吕布交给强大的杂兵,而将华雄张辽徐晃让给夏侯兄弟或者颜良文丑孙坚孙策,其它的小角色,就让正在成长期间的庞二哥来练练手,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于是,我们也准备启程了。
仅仅生活了个三个月的陇城渐渐被抛在身后了。
这一天,是正月初四。
我在马背之上。
在这群人马的最前方。
而在我前面的,只有一个人。
是马腾。
第三章 英明的马腾
老爹并未当场表态,也一直不曾回信答复过袁绍等人。
这无疑是明智之极的决定。
敌明我暗,这才是理想的境界。
何况又有袁绍他们正面作战,我马家何必抛头露面。
最重要的是,他在东,我在西,根本无法合兵一处,若是公然响应,无疑是把我们一家暴露在单独的一侧,从洛阳到长安,再从长安直到陇西,这一线都是董贼势力,尤其长安更是西北重镇,至少也屯驻精兵三四万,如果要正式地包围起来而后攻城的话,估计没有五六万拿不下来,要知道长安城那数百年古都的规模,绝对是城高墙厚池子深,城里又广积粮草,岂是一时半会就能随便攻克的。
时间证明了老爹这个决定是前所未有的英明,堪称马腾一生计谋之绝唱——尽管我不认为他事先会思虑得如此深远。
去年十二月十七八日的时候,老爹再次接到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竟以金线穿边,封皮也是灿灿的一层金光,至于信纸……根本就不是我所认识的纸张种类,虽然我这十余年来‘舞文弄墨’也接触过不少纸张,但这种纸张……绝对不是我马家所能用的,必为皇家用纸。其文意大略如下:
“郎中令李儒代相国董卓言:
韩遂勾结西羌祸乱凉州,为时久矣,先朝廷虽屡屡征讨,然逢黄贼猖獗,力所不逮,连战不克。而相国临朝,以将军之英武,一战围而剿之,其乱党部属,悉数重归大汉,上不胜欣喜。又闻山东郡县有贼将起,恐向西掠,洛阳京畿之兵,不敢妄动,唯望将军亲率精兵而讨之。胜,则保汉第一功;败,则相国于洛阳为汝阻挡之。相国亦亟盼与凉州子弟相见。”
信写得不错,既贬低了朝廷和韩遂,也赞扬了董卓和老爹,而后对临时建立统一战线做了说明,而且特意说明要“亲率精兵”,言下之意不就是让我们去当炮灰去损耗联合军的有生力量,肯定全军覆没啊!而后董卓一声令下吕布华雄率军冲杀,什么好处都留给他们了,最多给我马家挖几个好一点的大坑,树立几块值钱点的墓碑罢了。
老爹十分客气地招待了信使,酒菜和跑腿费自然是不在话下,口中对于董卓所要求的援兵也是一直应是。
酒足饭饱圆满完成任务的三名信使很高兴地纵马东归。
我们从西方向远处眺望着,看着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天边。
我暗暗地笑了笑,心中颇为满足。
但是老爹却没有任何表示。
他仍是高居马背,默默凝望着天边。
他的坐骑安静地立着,轻轻地抖动着颈边的鬃毛。
“爹?”我忍不住出声。
老爹缓缓回过头来,他的眼眸之中荡漾着些许的诡异。
“嘿嘿,”马腾忽地也笑了,他伸手摸了摸颌下的须髯,“老子怎么会这么聪明!”
我眨了眨眼问道:“啥……事情?”
老爹捋着短须得意地说道:“我当初并未答应袁绍他们要联合讨伐董卓,真是绝世的妙棋哇!”
“妙棋?”周围的庞家二兄弟和马岱也听到了老爹莫名的傻笑,微微靠了上来。
“意思就是我们可以两面都不得罪,伺机而动么?”庞柔的意思大概是让我们坐山观虎斗,或者也可以称为“墙头草”。
“墙头草?没这个必要吧!”我脱口而出。
“你知道为夫的用意?”马腾本来颇为得意的神情稍微有些收敛,惊奇地问道。
“董贼祸国乱民,天下豪杰聚而讨之,正是消灭他的好时机,若能一举灭了他,我们也再不用担心他在陇西的那些族亲势力了,凉州才真正属于马家。”我也只是说出一个小实情罢了,董卓本来就抵挡不住联军,我们没必要再观望了。
“哦……我父子所想,倒是相同。”马腾点了点头,“董贼逆天而行,我马家名门之后,正义之师,怎么可能对他俯首贴耳?”
庞家两位哥哥都深表同意,我当然不以为然:势力弱的时候屁都不敢放一个,现在翅膀稍微硬一点了,看到别人组团来打BOSS的时候就屁颠屁颠地来抢经验了?
当然什么正义之师和名门之后……这个称号我并不想轻易否认,毕竟我们现在明明就是正义嘛!刚刚才推翻了反贼逆贼韩遂团伙,将数万十西北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了出来,连朝廷都表彰了我们,理所当然是正义!名门之后么……我们确确实实都姓马,毫无篡改痕迹,刘备能认皇宗为亲家,我们就不能追认一下祖上是一代名将马援?虽然我本来完全不知道伏波将军马援到底搞过什么活动。
老爹说的没有错,我们马家很幸运,有一个有些名气的祖宗,在此时此刻,我们也完全可以和袁绍袁术曹操一样,挺直了腰板说我们堂堂正义之师勤王之师,决意为了解放皇帝而不懈奋斗直至全军覆没,虽万死而犹未悔。
于是,这两万五千堂堂之师继续向东挺进。
两万五千?
没错,就是这个数字,这便是我军的大半实力了。
在占据允吾之前,光凭武威一郡,能够养起来的士卒不足两万,连年不断的小规模冲突又不断抵消着偶尔加入的新兵源;在招降金城之后,对降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挑选,勉强凑够了三万;然后胜利之后又有少量的新兵慕名入伍,在陇城的月余时间也招揽了一两千士卒,因此,从数量上来看,我们的总兵力大约在三万五千左右,号称四万——虽然不知道这号称四万究竟是来威慑谁的。
这实在是太为难了。虽然凉州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东汉十三州府之一,但有记载的户籍上总共也只有十万户,不到五十万的人丁,若比起豫州、冀州的一郡甚或一大县都不如,再加上西北荒芜,耕地少,耕农更少,可利用资源不多,煤铁盐都没成规模的出产地,乱世之中招兵不难,养兵才难,而凉州养兵最是不易。我也实在是难以想象韩遂大叔是怎么凭靠贫瘠的金城郡养活三五万士卒的。
什么?三五万是虚数?这种虚数太不可信了?
咳咳咳,虚数也要有个概念的,前几年不是才发生的事情么,韩遂联合马腾合并侵扰三辅,锋芒直逼京城洛阳,当时朝堂震恐手上没将手下没兵的,只能让在河东手握几万兵马的董卓走马上任充当第一线的剿匪总指挥。
董贼手下都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亲兵了,更是他纵身政坛的资本,后来皇帝临死前让他交兵权都死活不肯交,自己当然是格外珍惜兵马了,应该说是比较精锐的,他和皇甫嵩与韩遂马腾大战了数场,算是勉强击退了韩马双方,可是在追击韩遂的时候却陷入了骁勇悍然的金城羌族人的伏击,伤亡不小,董卓自己是施展疑兵之计逃窜了回来,回来后也的的确确升官了,可以理解,毕竟保卫了首都的安全嘛。
这场祸乱应该不小,没有两三万人不可能造成这么大的声势,即使韩遂三五万的数是虚数,最多也就几千的零头是水分了。所以我才疑惑:如此庞然大军,他如何支撑这么久?
庞柔却告诉我,答案最简单不过:只有掠夺。
掠夺?
这的确是简单又实惠的方法。
尤其是黄巾此起彼伏的时候,朝廷早已腐朽,能苟延残喘已是万幸,边境的小打小闹它根本无力管制了。
因而,世道越乱,人口越少,军队却越多。
第四章 马腾的野望
掠夺这种没本钱的买卖,若是再保险些能够没有太大的损失,那绝对是一本万利的行当。
金城郡西邻外羌,东接汉阳,北连武威,南靠陇西,其地理位置大致如此。其中陇西郡的最大势力就是董卓家族,韩遂有胆赶去大肆劫掠?金城本身便是羌汉混居之地,要想大规模与西方羌族开战,他自己实力达不到,何况羌族比他还穷,其地一贫如洗,无财无粮,否则也不会隔三差五就来侵扰西凉了,想去征讨,只是徒费自己的钱粮。而北方武威是马腾之地,韩遂与马腾双方之间虽然屡有火并,但一直较为自制,再者武威与金城同样贫苦,除非冬天饿得紧了,否则一般无法爆出大战。
所以,只能向东劫掠。
然后,汉阳郡虽为凉州第一郡,比起金城武威繁华得多,但单纯一个汉阳,在往日并非挨宰的首要目标。韩遂常常与马腾绕过凉州刺史所在的陇城,合力东进,在长安城外围抢掠,所谓的“寇三辅”,指的就是骚扰左冯翎、右扶风、京兆尹三郡。
话说我马家爷爷马肃就是右扶风人士,结果每次东侵,右扶风总是首当其冲,马腾韩遂素来不手软,寇则必满载而归——这类事情近十年内屡有发生,朝廷当然也发过通牒,也数次派兵前来剿灭贼寇,可结果一直是互有胜负,马韩二人稍处劣势便上表请降,朝廷兵力不足,也只能答应收兵,近来朝廷更管不住他二人,韩遂更是大力征调青壮,导致侵扰愈频,朝廷再无力东征。而董卓入京之后,韩马二人在名义上属于其支派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