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不是马超-第4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拆开了第一封信。
“请尊主凉公闻:
公托慈以一郡,慈未尝懈怠,先复东郡故县,又趁公大举北伐之际,驱轻骑北上清河,截击许攸于界桥,一战破敌,杀伤两千余,攸不知所踪,而公胜绍死,慈遂接甘陵(清河郡治所),又传习各县,至此占得清河全境。今此郡如何治理,请主公明示。
东郡太守臣太史慈甘陵南拜,九月十五。”
我抬头看了看侧墙的地图:“清河郡与东郡的条件……哪一个好一些?”
卫觊略一思索:“整体相差不大,清河郡人口稍多,主公是想让太史将军转任清河?”
我点了点头。
他也颔首:“太史将军是大将之才,让他上前线确实更能发挥作用。”
“那你给我推荐一个可以接任东郡的人选?”
卫觊张了张嘴,最后却摇头道:“属下……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
“别骗我,”我一看他的神情就知道他在隐瞒,“你不适合撒谎。”
“属下不敢,”他慌忙低头,“属下刚才在想……王公长子王启……或可值得托付。”
我毫不犹豫地否定了他的提议,并且对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我在白天时,在数万人面前刚刚说了什么,难道你已经忘得一干二净?王启他何德何能,他不过念过几天经典,却没有一丝一毫治理地方的经验,你就敢让他治理一郡?!你简直就是想抽我自己的嘴巴!”不知是什么原因,王烈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参与政事,我与他们之间的交往也不如和程武、贾穆这样密切,因此……我不了解。
“属下知错!”卫觊几乎把脸都要贴在了地上,“属下再不敢胡言乱语,请主公重罚!”
“算了,”我并没有太多怒火,摆摆手道,“是我让你开口的,以后这种只会在前朝发生的凭借父辈余荫而一步登天的建议……再不许提,就算是天才如甘罗在世,也不能从白身去做两千石的地方大员!”
“是!谨记主公训示!”他连忙点头。
“你给我从司隶各县筛选出几名资历较老、能力较强,最好有些节操的县长来。”我朝他又吩咐了一句,解开了第二封信。
“主公如晤:
臣等奉令讨伐泰山太守应劭,自初十起,南北并进,连克四城,杀敌千余,今兵围奉高(泰山郡治所),泰山兵士疲敝,应劭言,若主公生之则举城降。臣等以往返日久,恐生变化,遂妄揣主公心意,许诺其生,今泰山已入我手,而应劭如何处置,请主公明示。
兖州刺史臣张辽奉高谨拜,九月十五。”
我一拍案几,嘿然一笑:“刚刚好,让应劭去东郡给我干活去!”
21 中华民国政务院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感觉有些失落。
不是因为荀攸要离开,实际上他最近的表现毫无异常,也没有提出要离去的意思。
只是因为我正式搬入了原来汉朝的皇宫了。
考虑到原来南北二宫的面积几乎占据整个洛阳城的四分之一,而我家的人口实在不足以将他填满,于是我把第一营的几千人马全部挪进了南宫。
而空旷的北宫,原本是汉朝皇帝的后*宫大院,由于我短期内没有兴趣招纳几千嫔妃,所以这座庞大的院落被我命名为政务院,经过简单划分后正式成为各部门办公的场所——饶是如此,政务院依然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房间空置。
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并且改善官吏的生活,我又令人招纳了一批厨子,在政务院开了公务灶,解决了一大批没有携带家眷的官员的三餐问题。
至于之前的马府……则成为了程昱、贾诩、王烈、黄忠、荀彧、法正等人的公共居住区,而且有进一步成为人才公寓的趋势。
看到这种情况,我忽然有了想法,干脆就委派无事可做的王启、王贺兄弟俩对马府上下做个规划方案,准备把这幢大寨彻底改造成集体宿舍,为将来更多人才的进驻做好准备。
整个搬迁工作只用了一天就全部结束,我的家底并没有太多,不过多年来通过各种手段中饱私囊的黄铜却着实不少。
在这之后,我看着已经改名的政务院,心中忍不住一动:既然办公场所已经变了……那为什么不干脆把机构也照抄一番?
我是一个行动主义者,一想到这一点,立刻开始提笔书写方案。
好歹我前世也做过几天公务员——虽然编制好像被挨千刀的上级以各种理由左推右挡一直没批——对前世天朝的几大部委还是有着一定的认识,方案拟写的过程并不算困难。
但是我写到半路,却又把最初的意图进行了修改,因为前世的部门设置实在太过繁琐,二十多年过去,我的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只好更多地参考了明清的六部,弄出了一篇杂交的怪胎。
在第二天,我举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讨论会。
参加讨论的人员只有王烈、程昱、贾诩、荀攸、卫觊、韩暨、戏君,以及荀彧和法正。
法正虽然年纪最轻,又是新近受用的俊才,但毕竟算得上是我们自己的人,但荀彧作为囚禁的战俘也能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那些老先生就有些奇怪了。
“主公刚刚迁入新居,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拳脚了吗?”戏君笑着说道。
我点头:“今天想讨论的……是官署的设置问题,昨天我对现有的官僚系统做了初步的调整,让人抄写了几份,现在召集你们来,就是做些讨论与调整。”我挥手让贾穆把手抄稿发给众人。
除了已经经手的卫觊,其余几人都低头仔细阅读了起来。
我清楚地看到众人脸上的神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下是对方案的简单介绍:
“共设六部一台四院。
六部:
农部:主管农事、赋税征收。
户部:主管户口、财税用度。
吏部:主管官员任免、考核升迁。
礼部:主管礼仪教育、科举选拔。
兵部:主管部队日常事宜及武将选拔。
工部:主管工程建造、器具制造。
各部长官称部长,副职称副部长,之下以职权分各司。
一台:
尚书台:主管文书机要、上传下达。
长官为尚书令,无副职,以下分各司。
四院:
法院:主管司法、断狱。
军事院:主管战时军队调动、指挥。
都察院:主管督察各部、台、院、府及地方官吏。
内务院:主管君王护卫、日常用度等事宜。
长官均称院长,副职为副院长,以下为各司。”
纸上的内容不过一百余字,我约摸着他们基本看完,开口道:“怎么样?”
“应该说……基本能够理解。”贾诩眉头微微拧着。
王烈等人也这么点头。
我反而有些惊讶:“我还以为你们会表示改动太大……”
“农部和户部……是将大司农一分为二,”王烈一手抚须,缓缓说道,“礼部,又是将太常与大鸿胪合二为一;工部,自然是将作大匠;法院,是廷尉;内务院……是光禄卿、卫尉、少府等职合并;吏部,大概就是尚书台之下的公卿曹和二千石曹吧;兵部,或许是太尉下的兵曹,但这军事院又是何意?”
“我不是在后面都说明了嘛?”我再一次解释,“兵曹为文职,负责各地部队的日常事务,比如兵源招募、粮饷调拨、驻地变动等,哦,还有科举中武举的选拔;而军事院则由武将掌管,负责发生战争时军队的调动和指挥……很清楚吧?”
“如今正是战时,军事院恐怕自主权会太大吧?”程昱道。
我挑了挑眉毛:“我兼任院长,怎么样?”
他耸了耸肩:“那没意见了。”
我笑了笑:“这只是主要机构的设置,其余机构和散官以后再慢慢修改吧。”
“其实我们现在的官员只能勉强够用,设置太多的职位似乎没有必要……”韩暨发言道。
“确实不太够,”我点头表示认同,“所以现在都是兼职。”
贾诩笑道:“主公莫非已经把职务都定好了?”
“有这么一个初步意向吧。”我微笑道,“具体来说……彦方先生兼领礼部和法院,仲德先生以河南尹兼领吏部及都察院,文和先生以司隶校尉兼领户部,仲礼先生(刘政)调回为工部,把子尼先生(国渊)调回任农部,公达先生为兵部,伯儒还为尚书令,公至为内务院,志才给我在枢密院当个助手,孝直则去兵部辅助公达先生,你们两位都先在军事上贡献一下智谋,这样安排怎么样?”
程昱首先道:“我的意思,仲礼和子尼暂时不要都调回来,最好在凉州或者三辅留下一人治理关西。”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怕庞柔管不住凉州啊;或者……他怕庞柔出事啊。
我虽然并不担心,但还是听取了他的意见:“那就把国子尼先调回来吧,凉州的教育事业还没有起步。”
程昱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不过……我觉得如果庞柔真要造反,刘政恐怕也没有太多办法……
“说起来,关西地区似乎一直没有大将带兵镇守,在武力上常显得不足……”还没上任的荀攸迅速开始考虑全国布局。
我微微点头:“虽然如此,但我短期内恐怕没有从三辅向益州动兵的功夫和精力。”
“不,”他摇头道,“三辅是兵家要地,即使没有战祸,也应该考虑加强战备才是。”
我蹙眉忖度了片刻:“那就……让杨奉卸下营长之职,去三辅主管军事吧,嗯,可以吧?”在京兆主管政事的邴原应该可以绝对信任,而杨奉留下的兵马我刚好可以给关系户庞德接手……
“杨奉的军事才能嘛……”程昱好像想要表示反对,但随即又点头道,“只是镇守长安抵御益州的话,倒也绰绰有余了吧。”
“说起来……”我朝贾诩侧了侧头,“益州有没有我们的眼线?”
“说实话,还没顾得上,”贾诩摇头,“我当时不过是个洛阳令,手中可以掌握的人力太少,今年虽然一直在补充,但主要还是在南北两个方向,连青州都没有几个人。”
我表示理解:合格的间谍确实不是三两月就能训练出来的。
“这几日,就先把政务院按各部划分出来吧,各部也开始进行人员的调整和事务的交接,尽快把事情梳理得当。”我朝厅中的几位核心文官点了点头,“现在还没到慢悠悠喝茶的时候。”
“诺!”众人异口同声地答应。
“各位也要和文和先生一起,将各部的基本机构设置整理出来,注意要相互平衡,并尽快整备人员开展工作。”
“遵命!”
22 九品职级公务员
会议之后,他们立刻开始了调整工作。
而我则立刻投身于另外一项非我亲自动手难以完成的任务:继续官制改革。
既然中央的机构已经开始调整,我决定对地方的机构也要依照中央,分别设置相应的机构。
中央的六部,在州中称六厅,在郡中称六处,在县中称六科,尚书台则称为文书厅/处/科,四院则维持称呼不变,郡县两级不设军事院。
同时,各级地方均可设置一到两名副职,以辅佐长官开展工作。
在这里,我又不得不考虑各类官职的级别问题。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我甚至没有自己费心,只向卫觊口述了自己的意思,他很快就鼓捣出一份九品职级制的方案来。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