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耽美百合电子书 > 投资人生 >

第53部分

投资人生-第53部分

小说: 投资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燕VCD播放器,世界唯一。”

随着这个声音,一个拍摄相当出色的商业宣传短片出现在屏幕上,详细介绍了飞燕VCD的来历,VCD本身的功能,目前领先时代的专利技术,以及专利权所属等等产品信息。巨大的电视墙里,每一台电视,每一个屏幕显示的画面效果、色彩质感都相差无几。

10分钟后,短片播放完毕,大厅内灯光重新亮起。飞燕新上任的公关部主任费安恒从容走上了主席台,用遥控器打开了两台播放器的仓门。

“这个是索尼VHS录像带,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很熟悉了。”年轻人举起了左手,一口流利的粤语在大厅内响起。

“而这个……”他举起了右手,和录像带完全不同的一张小小碟片出现在手中,“则是飞燕即将推出的新播放器使用的光碟,我们称之为Video…CD,视频光碟,时长在70分钟左右,制造成本与普通CD无异。”

这句话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交头接耳的讨论。费安恒面带微笑,静静的等那阵嘈杂声低了下去。

“高价、可重复录制、沉重复杂与低廉、不可擦写、轻便简洁,就是这么鲜明的对比。但是就如诸位所见,它们的视频效果上相差无几,可以完美替换。”

这次没等议论声再起,费安恒微微一笑,“更重要的则是在防盗模式上,相信录像带的盗录、偷拍问题已经困扰了在座各位很长一段时间,将来很可能也将继续困扰下去。但是飞燕VCD采取的是CSS防盗码技术,只要不是出自飞燕授权,就无法在我们的碟机上播放。”

面对下面纷纷响起的反驳和提问,费安恒仔细聆听了片刻,轻轻摇了摇头,“没错,也许会有恶性竞争带来的盗版,但是我们拥有世界20个国家的专利权,如果想打官司,大可放马过来。”

台下顿时又乱作一团,交谈、询问、质疑声此起彼伏,带着绝佳的姿态,这位新任公关主任没有半丝怯场,稳稳控制住了局面。

“……低廉的价格也就意味着更加高昂的收益,电影将不再依靠纯粹的院线播放,不再凭借单纯的出租模式生存,而变成深入千家万户的收藏。如果这东西开始销售,在座的各位觉得能有多少商机呢……”

坐在大厅的角落里,陈远鸣静静聆听着台上那男人充满煽动力,又极度矜持的演说,如今他手下的团队也终于有了点模样,能够拉得出场子,摆得开局面了,自然也就不用他事事亲力亲为。

不过今天的招待会,依旧有不够完美的地方,视线扫过在座的各位嘉宾,陈远鸣微微皱起了眉。嘉禾没来。这只庞然大物拥有足够广阔的院线资本,也搭上了内地的高层线路,压根就不屑于光顾影碟产业。这种让人咋舌的傲慢,轻轻用指尖弹着桌面,陈远鸣的眉头微微皱起。在这个新老换代的香港,他是不是也该主动做点什么呢?

当天的招待会开的相当成功,之后的酒会上几家影视公司都对VCD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家名叫寰宇的激光录像有限公司,这是家专门发行VHS录像带和镭射影碟的小发行商,刚刚成立几年,目前正准备拓展内地线路。那位林姓负责人几乎寸步不离的跟在费安恒身边,打听起建立VCD灌装线需要花费的成本,一副想要跟飞燕深入合作的模样。

与之相反,艺申音像则打起了金公主娱乐的主意。当年金公主旗下的新艺城影业票房斐然,甚至能跟当时的邵氏、嘉禾分庭抗争,但是由于股权分配问题埋下了隐患,1989年解体,1991年结业息影。

新艺城完蛋了,它留下的影视遗产却依旧丰厚,特别是80年代的《鬼马智多星》、《最佳搭档》、《刀马旦》等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当年的票房大热,也是录像带和镭射光盘选择的热门产品。如今公司解体,利用版权费回收成本可以说天经地义,自然就成了艺申音像的最佳选择。

酒会上四下都是热火朝天,陈远鸣却没有逗留,带着张刚早早离开了会场。对他而言VCD的推广已经不是重点所在,如今是该拿出点更主动的姿态了。

三天后,经过多方周转,陈远鸣终于约到了自己想要见的人。如今香港无线电视台(TVB)的执行董事长,也是当年邵氏兄弟的掌门人,那位具有传奇声誉的老人。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工作太忙,而且写得也有点困难,改了好几次,更新晚了》_

_《

第五十七章

促成陈远鸣到访的,其实不是飞燕在香港电影圈里的风头,也不是VCD业可以预期的辉煌前景,而是非常非常简单的一个小手段。陈远鸣通过中介渠道在新界浅水湾购买了一栋价值300万美元的豪宅,房子的主人正好跟那位传奇老人关系不错,经常一起喝茶聊天。

此时正值九七回归前香港移民潮的最后一波热潮,浅水湾的豪宅区有不少住户都转移了资产,移民海外。这家刘姓富商就是其一,要去的正好就是美国,能把房子直接套现为美元,价格还相当称心,他当然喜不自胜。在听说接手的新主人很想认识一下香港影业无冕之王后,就笑呵呵的帮忙去牵线了。

由于确实住的近,又有老友从中周旋,最终邵爵士应下了会面,时间就定在周末下午。

坐在新买的路虎敞篷里,陈远鸣照旧带着墨镜,看向窗外的美景。浅水湾风光独好,别墅区都是依山而建,居高临下看去,一路上除了绿树隐映就是碧海蓝天,分外让人心旷神怡。只是景色虽美,耳边却有些聒噪。

“老大,你出手未免也太阔绰了吧?2千万港币就为了见人一面,难道就没啥更便宜的方法了吗?”

一头飘逸的中分都快被吹成了草窝,费安恒按着自己的脑门,不死心的问道。

这人其实是个地道的天津人,平时虽然看起来一副正经精英相,骨子里却是个话唠,估计是天性使然,也就顺势学会了5种以上方言,正好被拖来香港宣传。费安恒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算是目前国内顶尖的专业公关人才,招人时还花了不少功夫,对于本职工作也够称职,就是私下相处时废话太多。

陈远鸣也懒得跟他磨嘴皮子,轻声哼出个鼻音。

“不过现在找他还干嘛啊?”看到自家老大带理不理,费安恒也不恼,在一边自言自语解闷。“上次开招待会时邵氏压根就没去人,邵爵士早就从电影这个坑里跳出去了,找他还不如再去跟嘉禾拉拉关系,这都啥年月了,难道你还指望邵氏兄弟复活吗?”

在香港,提起邵氏兄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说正是邵氏为香港电影的繁荣打下了稳固的根基,营造了号称“东方好莱坞”的影视帝国。黄梅调、新派武侠基本都是由邵氏发轫,也塑造了一批堪称经典的佳作。邵氏出品,必属佳作可以说是发烧友们盛传的金句。

不过费安恒说的也没错,自从嘉禾电影兴起,香港院线进入火并年代后,邵氏当家人就开始收拢手头的电影帝国,转战香港无线电视台(TVB),直到80年代中期完成了从电影到电视的华丽转身。然而在关闭邵氏电影后,曾经的佳作也统统被封存了起来,没有录像发售,也没有电视转播,当年痴狂于电影的邵爵士就像个最为狠心的地主一样,把这些珍贵的影片锁在了自己的库房内,不再挖掘它们的剩余价值。

因此在如今的大陆,迷恋83版《射雕英雄传》的大有人在,经历过《霍元甲》播放时万人空巷盛景的也比比皆是,但是邵氏电影?对不住,听说的人太少,估计还都是录像厅里看风月片得来的印象,在大众心目中,邵氏那些佳作估计还不如逸夫楼出名。

所以会走这一步,确实让人有点摸不找头脑,至少在林学文编的脚本里,没找到这一出啊。

“既然山不来就我,那我去就山吧。”汽车行驶的速度似乎减慢了点,陈远鸣却没有移回视线,只是淡淡说道,“比起嘉禾,我还是更看好邵氏。”

费安恒摸了摸下巴,“老实说如果83版射雕能出个VCD,我倒是挺有兴趣买一套回家收藏呢,老大,从这上面下手行吗?”

“乖乖做你的翻译,别瞎搞。”

早就习惯了陈远鸣有话留半句的做派,费安恒也不在意,悠哉的靠回了座椅上,其实他又何尝不想见见那位传奇老人呢?机会难得,就去混个脸熟好了!

由于距离不远,只开了大概十几分钟,一行人就来到了邵氏的山顶豪宅。比起自己买的400平米的独栋别墅,邵氏拥有的是一座实打实的庄园,占地足有几千平米,虽然还比不上清水湾邵氏基地的排场,但是在浅水湾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了。

在保镖的带领下,几人沿着小道向庭院深处走去,如今已经快到临近10月,香港的体温仍旧偏高,然而在这个半山别墅里,有的是一派地道的苏州风光,整个院落都是中式结构,小桥流水、亭台掩映,把园中有画的精巧做到了极致,穿过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一间小小的凉棚出现在眼前。

当看清楚凉棚里安坐的人物时,就连一贯心态良好的费安恒都不由收敛了气息,摆出一副最为谦恭的姿态,唯有陈远鸣依旧神态自若,稳步走了上去。

“六叔好。”

有礼却不谦卑,站在那位老人面前,陈远鸣微微躬身行礼,做足了晚辈礼仪。

面前的老者坐在躺椅里,一身休闲打扮,午后柔和的日光从凉棚顶间的藤蔓中洒下,燥热尽消,只剩凉风习习,暖阳一片。像是被这怡人的天气影响,老者的眼皮微微低垂,看似有几分困倦,低低唔了一声。

“好年轻。少年仔,那边坐。”

纯正的粤语,声音也不大,带着一丝漫不经心。陈远鸣微微一笑,在旁边的椅子上端端正正坐下。

“第一次来香港吗?”

“是的。”

“香港如何,好玩吗?”

“弹丸之地,却做出了十分精彩,很有趣。”

这话钩的老者唇角一挑,却没有接过话茬,只是继续淡淡问道。“听说你是从安徽来的?”

陈远鸣这次微微摇了摇头,“公司开在安徽,我之前待的却不是那里。一直在走南闯北,下过珠海,上过北京,也跑了不少地方。”

“哦?”老者似乎终于提起了点精神,端起手边的参茶轻轻抿了一口,“年纪轻轻,就要多出门闯荡,少年仔好志气。只是那些地方,现在比香港如何?”

“不能比。”陈远鸣的声音里带出了几分郑重,“一者初生,一者垂暮。”

听到这话,一直恪尽翻译本职的费安恒就是一滞,正想怎么翻才不至失礼时,老者挥了挥手,“我能听懂,不用翻译。”

陈远鸣也笑了,“六叔的粤语我也能听懂,只是不会说。”

老者这次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国音幼时只听上面吵吵,没来得及学,后来年长,事业都在香港,学了白话,莫说是国音,连乡音都忘得七八。”

这说的是一场公案,民国时期在“国语”上发生过一次南北之争,就“京音”、“国音”,去尖去入之类发音问题展开过长达10年的争辩,最终在1921年定下国语基调,然而邵爵士自幼长在上海,接受的也是英式教育,1926年就下南洋闯荡,自然不可能经历当时的民国教育,如今能听懂普通话,肯定也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陈远鸣却只是点了点头,“京吴粤闽本就是一体同源,即便发音不同,书写也是能通的。多听多说,自然也就会了。”

没有夸赞,没有顺势的感慨,反而这样作答,老者移过了视线,认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