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生涯之贾环by书荒者-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口气吩咐完之后,郑重的看着他们,掷地有声的说:“这件事尽量不能让府里的人,尤其府里的上下知道。你们能办的到么?”本来一个小娃郑重其事的说话场面很搞笑,可是当下屋里能看到这幅场景的两人都笑不出。
两人面上一肃,心里一震。郑重的应下!
回去的路上,两人心里踹踹。
赵国基心想:自己的姐姐自己是知道的,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多的金子。想是环哥儿自己弄来的了。且不说金子如何得来,就说环哥儿能拿出这么多金子,可见是个能的。当下就决定要好好办这差事。
杨明心里却想,娘在环三爷身边时就常说环哥儿如何的聪慧,那时自己还不以为然。可是刚才那一番话,那般作态就觉娘说的觉不是夸张,而是含蓄了。才八岁稚童,便慧极近妖,若是再成长些。。。。不管如何,先把差事办的爷满意才是。
贾环握拳,抹了把不存在的汗。心想,总算走出第一步了。虽然心里有把握,又有本钱,真正做出来心里却是没底。
林妹妹要来,红楼大幕也要拉开了,离抄家也不远了。时间越发紧迫了。事情要一件件的办,以后的日子就没那么清闲了。
这一日,下学和贾瑞、贾菌打了招呼。贾环和宝玉一同回府,一路上宝玉和茗烟有说有笑,贾环心里有事,没有参与说话。为了表示有在听,随时附和两句。
等到了角门,只见几个小厮在一旁窃窃私语。贾环和宝玉皆皱了皱眉。茗烟上前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一个眉清目秀很是机灵的小厮上前回道:“今儿个,江南林姑娘上京,大家都在前厅,所以。。。。所以。。。。”
贾环一听,便明白了。虽然很想看看红楼女一号,不过这种场合基本和贾环这个庶子无关,往后有的是机会,便要起身待走。
贾宝玉“咿”了一声,风风火火拉着贾环一起往前厅去。只剩茗烟和端砚几个小厮面面相觑,上前去追。还在后面大喊:“二爷,慢点,小心摔着。”
待到前厅,丫鬟待要通报。贾环皱了皱眉道:“二哥哥进去吧,我进去不合适。就不去了吧。”
“怎么不合适了?”宝玉不高兴的问。
贾母听到外头宝玉和谁说话的声音,便问了问怎么回事。
丫鬟回:“是宝二爷和环三爷在外面。”
贾母皱了皱眉头却说:“让宝玉和环儿进来吧。”
第7章 第 7 章
进入屋子,见府中女眷皆在厅里。贾环却不好抬头,只是和宝玉向众位长辈行了礼就退到一边。
行礼之后,老太太笑着唤宝玉到她身边来,向他说道:“你这猴儿,怎么今日这般安静?快过来老祖宗这。”又指了指黛玉道:“这是你姑妈的女儿,乳名黛玉,比你小一岁,你是要做唤妹妹的。”
却说宝玉听到老太太的话前,便已经看呆了,(原文)复又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便说:“这妹妹我曾是见过的。”
贾母笑道:“尽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
探春、凤姐便在旁边帮衬。凤姐又说:“见宝兄弟平日最爱与姐姐妹妹玩笑,今日见了林姑娘,宝兄弟岂不更加欢喜。”
宝玉见凤姐作弄于他,也不生气。只又问到:“妹妹可有字?”
贾环本来想退下的,又见长辈都在,不好离去。便在一边看宝黛初相见的戏码,一边回想着宝玉要说的台词。听到这句时心里大呼不好。
连忙拽拽宝玉,在他耳边低语:“二哥哥,表字皆是长辈给的。林姐姐与我们同辈,如此行事岂不孟浪?若是让老爷听到,哥哥就要遭殃了。”
宝玉听了,又要发痴向贾环作揖拜谢。贾环连忙止住宝玉的动作。
许是宝玉这边动静过大,众人察觉。老太太皱眉问:“环儿,你拉住宝玉,是为何事。”
贾环连忙上前回到:“回老太太。学时,先生说宝玉哥哥的功课甚好,环儿不及。是以刚才想请教哥哥。”又略微害羞说:“只是环儿太过急躁,不分场合。环儿失礼至极,请老太太责罚。”
贾环说罢,贾母才缓了脸色说道:“你是个好的,只是以后切不可如此急躁。咱们这样的人家很是不该失了礼数才是。”
王夫人脸色有些得意:“宝玉当然是个好的。环儿也是的,你若是有学问请教,很不必如此。怎可在外人面前如此失礼。。。。”
宝玉见太太越说越有训斥环儿的意味。抓耳挠扫,想要辩解,却又不得法,只得拉了拉老太太的衣服。
贾母听王夫人越说越不像话,向贾环道:“环儿你先下去罢。”
贾环无他,施施然出屋。
黛玉心想,宝玉:名如其人,钟灵毓秀,面如桃瓣,眉如墨画,集灵气于一身,像是观音坐下童子。
这贾环只着一身半旧青衫,却风姿隽爽,萧疏轩举,明眸璀璨,唇角微微翘起。可以预见,长成后是如何的倾城了。又见离座时的不卑不亢。一时难以分辨,又或是两人伯仲之间。
本来宝玉在为自己取表字时,黛玉便要开口。又见贾环先是岔开话题。待祖母问起,贾环又将话儿圆了过去,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黛玉本是有玲珑心肝的人,怎会不明白。原本有些不安的心落下了地。
彩云上前,笑盈盈道:“环哥儿,回来啦。学了一天可是累了?先梳洗下可好。”
贾环点了点头。彩云麻利的伺候完了,才行礼退下。
贾环想了想了,拿出今日上课之时,托贾瑞带了些往年童生试的考题和模范文章。以便自己参考,能顺利通过童生试。虽说自己有过目不忘之能,但毕竟不是土著,还是要慎重些才好。
写完一篇策论之后,正要推敲推敲。
只听外面隐约有说话声,正待要出去看看,端砚后面带着的人正是自己的小舅舅。端砚正要解释,贾环挥了挥手叫他退下。又吩咐说:“若是有人来,大声点通报,知道么?”
端砚回答:“是,爷。”
见人都退下后,赵国基便要回贾环话。贾环忙请他坐下,赵国基才坐下就急急道出:“哥儿吩咐我买的庄子已经买下,名字也是他人的,烧瓷的人手也齐活,至于哥儿要的东西都在这个包裹里,哥儿现在要看看么?”
“不用看了,我还不信小舅舅么?小舅舅很不必这般。”又看了看赵国基的身体,武功有在练,不错。又道:“我这里有个烧制透明琉璃的方子,我称它为“玻璃”,小舅舅可要保管好了。”
“环哥儿,这是。。。。”赵国基接过方子的手隐隐颤动,心里激动的说不出话来。琉璃这东西本就少,像贾府这样的人家不过才一两件,珍贵程度不亚于慧纹。那这透明的琉璃。。。。
贾环看着赵小舅激动的手都在发抖,眼里却没有贪婪。心里一动,莞尔:“舅舅想必是知道这个东西珍贵的。所以安排的人员都要谨慎,一一分隔开来。绝不能让工匠串通,但对工匠的生活还是要安排好。”
沉吟了片刻,又道:“小舅舅的拳脚功夫应该要先练好才是,将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仰仗小舅呢。先把玻璃样品制作出来,要小心些保存。那些工匠和工匠家人要看守照顾好。毕竟这个东西一出来,定会惹来麻烦,舅舅也要注意安全。若是万不得已,舅舅就把方子交出去也无不可。”
赵国基听到贾环说这话,心里一片热烫。顿觉不管怎样,都要对的起贾环的信任。
见赵国基点了点头,才接着说:“近来事忙,到时等可府再做安排。”复赵国基又留下地址才罢。
赵国基走后,贾环才从包袱里拿出红木描金木盒。发现镯子,耳环,头钗,一应俱全。细细把玩了一番才意犹未尽才罢手。想着等会拿给老赵献宝一番。
再说宝玉,等众人都走了,才找机会向贾母和王夫人说了今天的事。
贾母听了,略微沉吟一下,对宝玉笑道:“宝玉,切记今天之事不可再提了,知道吗?”又问了宝玉想吃什么,叫丫鬟一一记下。又吩咐另一个丫鬟下去伺候宝玉梳洗。
待宝玉走后,贾母看着王夫人道:“媳妇儿,你可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夫人回院子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谁都不知道。
只是第二天请安时,贾环得了老太太给的一方上好砚台和太太的牧童镇纸。
第8章 第 8 章
唤来丫鬟带着之前准备的红木匣子、银票和散碎银子杀向赵姨娘处。
“环儿,你来了。你看这是给你新做的里衣,你看看合适不合适?”
贾环吩咐丫鬟把窗户都开了,挥退丫鬟,才说:“娘,不用老是做这些活计。家里不是都有的么?”
赵姨娘不依:“家里做的那些能和我做的一样?再说我只是有空了才来做的。”
未等赵姨娘再要说时,贾环连忙拿出之前准备的东西。道:“娘你来看看,这是给你的物件。”
赵姨娘一看,好家伙,都是些值钱精致的首饰,还有银子。方紧张的问:“这是你之前让你小舅舅做事得来的?”
贾环点了点头,又编了话圆了过去。
赵姨娘这才放下心来,一一看过,都有些舍不得放下了。才问:“我又不出院子,哪用的着这些东西?你自己留着银钱就好,何苦花钱买这些东西来着?”
贾环又说:“娘,儿子赚钱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孝敬你。娘也不必计较那些用度月例,惦记那点子银钱,反倒让人看轻了去。”
看赵姨娘有些羞赧,又安慰道:“过些时日儿子要准备童生试,娘肯定是要吃太太挂落的。娘多忍些时日,待儿子考上了,虽说不能扶为二房,但也不必再去伺候太太了,到时也能多些体面。”
又想到赵姨娘平时的日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又郑重的给赵姨娘磕头:“娘幸苦了。”
赵姨娘看到自己一向懂事又聪慧的儿子,本来心里已经很安慰了,又看到儿子如此郑重其事的磕头。那还说得话,忙扶起贾环,累的赵姨娘又哭又是笑。喜极而泣,只恨不得要告诉所有人,自己有个好儿子。
一时间,母慈子孝,一室温馨。
复又说要考试,那么一定是要和贾政说,只是还要准备一下才好。
翌日,拉上贾瑞,带着自己准备的礼物去拜见贾代儒。
行礼毕,覆上礼物,又拿出文章递给贾代儒。
半响,贾环才小心翼翼的看着贾代儒问“太爷,学生想参加童生试,您这文章可否?”
你说原来的清客陈鑫哪去了?答曰:那日抄经书事件,王夫人暗箱操作。走人了!!!
贾代儒看了看,复又点了点头:“环儿的文章甚好,只是你年龄尚小?若要勉励一试,也无不可。”
贾环这才放下心来,又正了正脸色行了一礼:“还请太爷帮忙向父亲说道说道。”
贾代儒本来今天是要出门的。见一向避之不及的孙子来请求自己留在家中,已是纳罕。后又看到瑞儿带着贾环进来,有些奇怪。又见贾环拿出文章让自己阅看,已是明白贾环这是为何。又说请自己帮忙说道,便全明白了。
敢情,在这等着呢。贾代儒也知道贾环是庶子,又想到当年的自己,再加上自己孙子以前极不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