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羌渠担任匈奴单于后,南匈奴总算老实了很多,并事事服从大汉朝廷的管理。
中平四年,幽州张纯造反,朝廷调集匈奴骑兵到幽州,归属于刘虞指挥。于是,羌渠单于派遣儿子于夫罗率军前往幽州,帮助大汉朝廷平定叛乱。
第二年,南匈奴发生政变,羌渠单于被杀,须卜骨都侯被立为单于,于夫罗率众赴汉申诉苦情,却被汉庭一直留在了汉地。
随后,于夫罗趁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遇刺身亡,董卓入洛阳的动乱之际,率部逃到了河东,与白波贼同流合污,一同进犯太原、河内等地。
后来,关东诸侯成立反董卓联军时,于夫罗跟随张杨依付袁绍,屯兵漳水。次年,于夫罗欲叛袁绍,张杨不从,于夫罗胁持张杨出走。袁绍遣将鞠义击败于夫罗,于夫罗逃往黎阳,后又攻破度辽将军耿祉,势力得以重整。
随后,于夫罗在内黄被征讨黑山贼的曹操打败,再之后,于夫罗又与袁术联合,共同攻击曹操,结果却被曹操打的大败,就连他本人也被曹操生擒。
当时曹操部下许多人都劝曹操杀了于夫罗,但曹操却并未听从,而是放了于夫罗,并告知于夫罗,让他回去争夺单于之位,好好的当他的匈奴单于,不要再踏入中原,为害百姓。
于夫罗在曹操的帮助下,回到了匈奴单于庭,并且当上了匈奴单于,对曹操可谓是感恩戴德。
曹操沉默片刻回想往事之后,便立刻问道:“那匈奴骑兵何时能到?”
满宠回答道:“属下怕主公担心,所以提前回来了,至于匈奴骑兵,估计两日内便可抵达。”
曹操听后,脸上则是凝重非常,他的手中,还握着韩猛写给袁绍的密信,留在韩猛在身边,简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主公,既然匈奴那边已经联络上了,并且派来了五千骑兵给予我们帮助,那么韩猛所部的三千精卒,是不是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而且韩猛此人颇有头脑,留着他,肯定是一个祸害,很有可能会坏了我们的大事!”荀彧说道。
曹操点了点头,缓缓的说道:“韩猛是要除掉,但绝对不能死在我们的手上,我担心的,只有韩猛一人,但韩猛手下的三千精卒,我却另有用处。”
“主公,不如今夜让我假扮刺客,直接将韩猛刺杀了,一了百了!”典韦道。
“杀他不难,难得是,杀了他以后,他的部下还能为我所用。奉孝,你可有什么完全之策吗?”曹操看了一眼身边的郭嘉,问道。
郭嘉摇了摇头,说道:“回禀主公,属下暂时还没有想好。”
曹操又环视了一圈,见在座的人都是愁眉莫展的,他知道他们都还没有想好计策,便道:“好了,你们都先回去吧,等想好了,再来告诉我!姑且就让韩猛再多活几天吧。”
“主公,那这封密信怎么办?”夏侯惇问道。
“烧了他,就当作什么也没有看见,另外,你杀的那个人的尸体都藏好了吗?”曹操问道。
夏侯惇道:“主公放心,我已经将那具尸体给剁碎了,直接扔在了山中,现在估计早已经被野兽给吃了吧。”
曹操道:“很好。这次行动一定要谨慎进行,千万不能走漏消息,我们能否东山再起,就看这一次的成败了。”
“喏!”众人异口同声的道。
众人先后离开了曹操的房间,曹操拿着那封密信,直接将其烧毁,深邃的双眸中露出了极其邪恶的眼神,心中暗暗的想道:“本初兄,我这也是身不由己啊,希望你能够予以谅解……”
其实,在曹操北渡黄河之际,他就已经想好了自己以后将要走的路。
他先依附于袁绍,然后再伺机而动,妄图东山再起。
这一招,叫做借鸡下蛋!
曹操散会之后,一个黑影静静的隐匿在暗处,一直在远远的望着从曹操房间里走出来的人。
这个黑影不是别人,正是韩猛。
韩猛看到荀彧、荀攸、郭嘉、满宠、夏侯惇、典韦、曹洪、曹休、夏侯渊等人先后从曹操的房中走了出来,心中便起了极大的疑惑。
此时天色已晚,夜幕早已经拉下,在这幽暗漆黑的夜里,这么人都聚集在曹操的房间里,而且门外还有人进行把守,五步一哨,十步一岗的,防卫的竟然是如此的森严。
这一路上,曹操不断的耍手段,进行收买人心,其目的绝非是攻占晋阳那么简单。
在韩猛看来,曹操的做法,已经超出了他所能接受的范围,肯定是在秘密图谋着什么。
韩猛在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有先见之明,先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送了出去,不然的话,袁绍肯定会被曹操蒙在鼓里。
韩猛悄悄的离开了,回到房间后,便秘密唤来了手下的几员心腹之将,对它们说道:“从今天起,除了我的命令外,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调动军队。”
“将军,那曹将军的命令我们用不用服从?”一个牙将问道。
韩猛道:“包括曹操的命令在内!”
“喏!”(未完待续。。)
207调虎离山
第二天一早,荀攸急匆匆的来找曹操,当即抱拳道:“主公,我有一个完全之策,既可以攻下晋阳,也可以杀掉韩猛。”
曹操见荀攸双眼中布满了血丝,眼袋那里尚有些肿胀,而且一脸疲惫的样子,便知道荀攸肯定是一夜未睡。他忙问道:“公达莫非一夜未睡,都在想这计策?”
荀攸道:“纵然是三天三夜不睡觉,想破了脑袋,也要想出这万全之策来。”
曹操感动不已,当即说道:“我有汝等竭力辅佐,若此次不能成就大事,我曹操还有何面目立足于这天地之间?”
荀攸道:“主公不必如此,昔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才击败吴国,从而登上霸主之位。不管主公身在何方,又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公达都誓死追随在主公左右,绝无背弃之心。”
“公达!”曹操激动之下,一把握着了荀攸的手,眼眶里竟然湿润了起来。
两人惺惺相惜,不弃不离,随后荀攸便将自己的计策说了出来,曹操听后,顿时赞不绝口。
“如此妙计,也唯有公达才能想的出来了,若如此,晋阳城必破。”曹操开心的说道。
太史慈率领军队抵达晋阳的消息,曹操一早就知道了,之所以他步步为营,没有立刻行动,就是在想办法怎么避开太史慈的兵马。
如今,荀攸所献的计策,让曹操很是满意,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再担心太史慈的军队了。不仅如此。这个计策里。还能借助太史慈的手,将韩猛除掉。
于是,曹操便聚集众将,在大厅内商议,其中包括韩猛。
当所有的人都陆续抵达大厅内时,曹操便朗声说道:“我们离开壶关已经有七天了,这七天来,我们毫无寸功。我相信。袁将军一定在壶关外等的不耐烦了。不过,这也是事出有因,因为张彦派遣太史慈率军五千前来并州相助张杨,如今更是到了晋阳,这明摆着是在和我们为为敌。为此,我制定了一个调虎离山的计策,由我率军一千,一路上虚张声势,直接攻向上党。太史慈若听闻此事,必然会出兵跟来。届时,再由韩将军率领本部三千精卒。去攻打晋阳城,以晋阳城之守备,韩将军之骁勇,以及部下士卒之精锐,必然会攻下晋阳。不知道韩将军意下如何?”
韩猛暗暗想道:“曹操怎么会那么好心,把好事让给我来做?况且晋阳城易守难攻,我虽然有三千精锐士卒,但未尝就能攻下晋阳。届时,我若攻不下晋阳,曹操必然会在主公面前诬陷我无能,然后将我陷于不义之中。我才不会那么傻呢!”
一想到这里,韩猛便对曹操说道:“曹将军部下人才济济,文武双全,这攻城掠地的事情,就交给曹将军来做吧,我甘愿做鱼饵,去钓出晋阳城里的太史慈等人。”
曹操道:“韩将军,太史慈可是张彦帐下一员猛将,此次所带领的士兵,也尽皆精锐,虽然此次只是佯攻上党,但若太史慈真的杀将出来,难免会有一场恶战。但晋阳城里兵微将寡,太守王辉帐下又无良将,相较之下,攻击晋阳城,反而会简单很多……”
“正因为如此,我才愿意将这简单的任务让给曹将军的,我出来的时候主公曾有吩咐,让我凡事都以曹将军为主,这吸引兵力的事情,还是交给我吧。”
曹操笑道:“既然韩将军执意坚持,那我也不强求的了,那就由韩将军率军一千,一路上虚张声势,佯攻上党,其余人都随我攻打晋阳城。韩将军,你认为意下如何?”
韩猛虽然不是很情愿让自己的部队分开,但此时此刻,也无可奈何,既然曹操已经开始攻击晋阳城了,那就让他攻好了,而且自己的兵马,只是暂时归他调遣而已。
“我没有任何意见,就这样办吧!”韩猛道。
曹操道:“那好,那就这样定了,韩将军,你今日就点齐一千精兵,一路向南,沿途虚张声势,佯攻上党。”
命令下达之后,韩猛便去点齐精兵,带着十天的干粮,率先离开了大陵城,一路向南而去。
大陵县南边,便是祁县,韩猛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祁县,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每每做下恶事之后,却总是留下曹操的名字。
除此之外,韩猛还专门驱赶着大批百姓,冒充军队,沿途锣鼓喧天,一路上好不热闹。
祁县,是王凌的故乡,王氏族人的栖息之地,整个县城,有一半被王氏族人所霸占,王氏族人得知韩猛率军到来,自发组织起来,与县令一起守备城池。
韩猛抵达祁县县城时,见县城上面剑拔弩张,县令也早有准备,害怕损兵折将,没有下令攻击,而是继续向南,并故意放出消息,说是去攻击上党。
祁县县令是王辉的亲侄子,他便派遣人前去晋阳城通知太守王辉。
与此同时,大陵城里的曹操点齐所有兵马,迅速的离开了大陵城,却秘密潜入了山谷之中,等待良机。
另一方面,曹操派出夏侯渊,去与呼厨泉、去卑等人取得联络,把他们一并接到山谷之中。
……
晋阳城。
太史慈、张辽、高顺、张纮等人进入城内后,便一直按兵不动,在这里静静的等待着曹军来袭。
一连三天,曹操先后攻下平陶、大陵两县,并且在县内开仓放粮,铲除恶霸的事情也一并传了过来。
张纮认为这是曹操在收买人心,步步为营。但晋阳城如今城内有一万多兵马,即便曹操来袭,他们也不用担心,完全可以将曹操击退。
所以,太史慈便与张辽、高顺一起训练王凌新招募的兵勇,也算是临时抱佛脚吧。
又过了两天,祁县县令传来了消息,说曹操率领大军攻入了祁县,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目的是想去攻击上党。
得到这个奏报后,王辉立刻将消息告诉了太史慈,太史慈又找来张纮,将消息告诉给了张纮。
张纮听后,便道:“前者曹操收买人心,如今却烧杀抢掠,他到底是为哪般?”
太史慈道:“一定是曹操听闻我们到了晋阳城,而且防守比较严密,他只有五千兵马,见无法攻下此城,索性一路向南,直取上党去了。军师,主公令我等前来救援张杨,若曹操去了上党,那张杨可就是腹背受敌了。我们还是赶紧出兵追上去吧。”
张纮想了片刻,始终没有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