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缘散-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聚缘散 作者:雪15林37
自序
小城里发生的女性情爱故事
这是一部七十年代出生的女性情爱故事,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我想娓娓道来,让人看了亲切自然,让读者蓦然回首中,发现原来故事的主人翁就在身边!
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能支持鼓励!
第1章 森森的小城和学校
本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小城在江南,是一座古城,据文字记载,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人称林邑花城。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的地带。“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毓秀之所”。牛脾山象一座巨大的翡翠屏障矗立在小城东北角,满山古松笼翠,岗峦云雾缭绕,在唐朝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誉。一条小河绕城而过,凄婉动人,古人吟咏它“为谁流下潇湘去?”。
森森的家就在牛脾山的山背。春天,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夏天,绿竹林幽凉幽凉。秋天,不知名的野果子挂满了树梢。冬天,大雪纷飞,山上银妆素裹。一年四季变化着不同的美景。
清晨,山上烟雾缭绕,鸟鸣声此起彼伏,翠绿的竹叶滴着露珠,挺拔的松树迎风而立,一条小溪在山中弯延,偶尔有小松鼠、野兔子从树林子里穿梭而过。在森森的眼中,秋天的太阳破雾而出时,是牛脾山最美的时候。
森森是个娟秀的女孩,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哥哥,下有二个妹妹,在女孩子中她是老大,每天早上她都要起来帮母亲做早饭。早饭很简单,稀饭就酸萝卜,或者是前天晚上的剩饭炒一炒就酸辣椒。在森森的记忆里,家里摆放着很多的酸菜坛子,坛子永远是满的,随着四季更迭,有着不同的酸菜,但口味都一样,酸!所以长大后的森森再也不想吃酸菜,她吃腻了,也吃烦了。
三个哥哥都不爱读书,大哥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七,长相清秀,像父亲,他喜爱摆弄电器,小学时读书还不错,高中就不行了,后来自己开了一家电脑城,赚了不少的钱。二哥、三哥长的像母亲,五大三粗,身材魁伟,身高有一米七八,后来都去当兵了。父亲和母亲是包办婚姻,年轻时感情一直不太好,父亲老有些怀疑后面的二个儿子不是他的亲生子。森森和大哥长得最像,也最要好。二个妹妹从小就像跟屁虫一样尾随着森森在牛脾山中玩耍、劳作,捡茶籽、采桑叶、摘蕨菜……。
森森天资聪颖,读书从不费力,小学时门门课程都是优,每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到过年时,父亲乐呵呵地将森森的奖状粘贴在堂屋土墙上,现在墙快贴满了,随着墙上奖状的增多,森森不知不觉爱上了读书。
森森的学校在牛脾山的山脚,小河的东边,是这座小城里有点名气的小学,属师范附属小学。按地域划分,牛脾山附近的孩子都在这所学校读书。
学校场地不算大,但有一个大操场,操场的沙坑,是森森和她的那些高年级的同学,在上劳动课时,用小肩膀从河边一担一担挑来沙子填满的。跑道的围边也是森森和同学从路边将砖头一块一块搬来砌好的。教学楼前有一个小鱼塘,学校承包给了菜农,放养着很多的非洲小鲫鱼。
一条公路从学校门前经过,路边栽种了成排的法国梧桐树。公路的另一边是一大片菜田,紧挨路边有一口水井,清澈的水从井口溢出,流进水沟,灌溉着菜地,喝上一口,很甜。
春天,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望无边,有时几头母牛带着小牛犊在田埂边吃草,偶尔抬头看着你,“哞哞”地叫唤两声。森森喜欢和同学们放学后在飞舞的黄花中追逐、嬉戏,捉蝴蝶、捕蜜蜂、抓蚱蜢、逮蟋蟀、挖蚯蚓,什么虫子都躲不过他(她)们的眼睛。然后累了、渴了在井边喝上一口凉爽的井水,一直甜到心里。
一晃四年过去了,转眼到了小学五年级,快毕业了。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抓的很紧,每天早上要早读。八点上课,老师规定五年级的学生要提前半小时到校晨读。七点半,学校里已经洋溢着朗朗读书声。森森总是很早就到了,她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要起带头作用,而且收集同学的作业本也要花费她不少的时间。森森喜欢大声朗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和《背影》,每次读的时候都很感动。
所有的老师她都喜欢,语文老师是位上了年纪的女老师,讲课很细腻,朗读课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数学老师是一位严肃的男老师,他女儿也在森森的班上,经常被他毫不留情地骂哭。同学们最喜欢的是体育老师,一个年轻憨厚的男老师,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老喜欢和同学们玩耍,不拘礼节,因为姓唐,调皮的男同学给他起外号叫“糖包子”,体育课成了同学们最开心的课程。
森森不喜欢劳动课,不是她不爱劳动,而是劳动课上一些菜农和家庭困难的孩子总是付出的劳动最多,每次都干得热火朝天,当然表扬的也最多。城里的孩子却三三二二站一旁,并不卖力。可这表扬在森森的耳朵里很不舒服,因为菜农和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成绩普遍不好,森森是例外,他们难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只有在劳动课上拚命劳作,才能听见老师的赞扬声。每次听见老师表扬,这些衣衫褴褛的孩子们,得意的歪着脑袋,吸着鼻子,憨憨的笑着,一脸的灿烂。
森森感到很难堪,觉得有些不公平,可哪里不公平,又说不出来。她是他(她)们中的一员,可她又不想与他(她)们为伍。有同学耻笑菜农时,森森会睁圆秀气的小眼睛狠狠的盯着他(她),让人看了又害怕又怜悯。因为成绩好又是班干部,同学一般都不敢惹她。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章 四个女孩子的快乐童年
她们班有个女孩子,父母是菜农,人有些傻傻的,个子比一般的同学高,成绩却差的不行。班上一些男同学老爱捉弄她,常抓一些虫子、白老鼠之类的东西偷偷放在她的文具盒里。上课时只要听见她的尖叫声,同学们就哄堂大笑,老师不明就理,罚她站在教室后面,她也不多解释,乖乖地站过去,有时还傻傻地笑。森森很气愤这些同学的行为,但也不喜欢这个女生,她曾拔刀相助,却是稀泥糊不上墙,以后也懒的理了,只是有时看见后自已跟自已生气。
其实无忧无虑的单纯的小学,是森森最喜欢的学生生活。在学校,森森和红婷、亚炜、静文是最要好的小姐妹。她们原来在一个班上课,四年级分班后,森森、红婷和静文分在一个班,七十六班。亚炜换在隔壁班,七十七班。亚炜的父亲和红婷的母亲是同学,两家常有来往,俩孩子也成了玩伴。
随着时间流逝,友谊日渐增长,四个女孩子成了校园形影不离的姐妹。课间十分钟,她们常在一起玩游戏,跳皮筋、打沙包(用小布包着沙子,缝好,五个一组)、单脚跳格子。
江南多雨,她们常放学后两个人撑一把伞,在雨中漫步,结伴回家。有时,碰上拖板车的老大爷,她们会学雷锋使劲在车后推,红领巾在胸前格外的鲜艳,她们的心里也格外的美!
静文的父母在市委工作,家也住市委大院。市委大院在牛脾山下,其实就是沿山围了一个大院子,连贯牛脾山山麓,满院子天然花草树木,苍翠葱茏,还有大片的空地,环境非常优美。不少人家里都将空地变成菜地,一小块一小块的,种上各种各样时鲜的蔬菜。静文家就种了很多的丝瓜、辣椒、南瓜、苦瓜、白菜……。有些菜籽还是森森送给静文的。
()免费TXT小说下载
夏天,静文会邀请小朋友们上她家吃饭、玩耍。静文在家里是独生女,那时独生子女很少,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四五个孩子。物质溃泛,鲜有娱乐生活的年代,家长们没事就在家开展造人运动,孩子接二连三的来到人世。
同学们都羡慕静文能独享父母的爱,她却羡慕森森她们有哥有姐,常常噘着小嘴埋怨母亲:“你为什么不给我生个哥哥?!”。
静文的父母很热情,每次吃完饭,都会让小朋友去市委大院的冰室,买三分钱一根的绿豆冰棍吃,每人一根,好吃极了。回家时让小朋友用小竹篮装满新鲜蔬菜,带回家给各自的父母。森森不要,因为她家有,静文的母亲就会让她带上一包红糖或者饼干回家。
静文的母亲很喜欢这个懂事又娟秀的小女孩,亲昵的叫她小森森。有时还给她扎小辫,一边扎一边感叹静文的头发没有这么好。森森的头发又黑又亮又多,两只粗小辫扎在胸前,特别美。有时扎个马尾在脑后,走路一甩一甩的;又特神气。在静文家森森觉得自在又快乐。除了静文家,森森从未在别的同学家吃过饭。所以森森和静文最最要好。
十月国庆节快到了,五年级老师要组织学生郊游野炊,拍一些纪念照片,去哪里好呢?反复征求同学们意见后,决定去香山瀑布玩。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不管是学生上美术课写生,上语文课为描写景色看外景,还是上体育课比赛爬山,都首选离校近的牛脾山,同学们早想换换风景了。
香山瀑布离市区约三十公里路程。可以骑自行车前往,也可以坐中巴车先到白鹭镇下车,然后步行进山。山上谷深兰幽,清香凉爽,溪流清澈见底,山林中到处都是鸟叫,是个天然的氧吧,宜于避暑。
循溪而上,有十八道瀑布从山间奔流而下,大约有五处大的,最大的落差二百余米。山泉从断崖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雨后放晴,彩虹悬空,显得格外美丽壮观。清代诗人赞道:“面面苍崖锁翠微;万山攒动一泉飞。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
隆隆的落水声,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见。
五年级六个班的孩子们,分成两批择日出游。七十六班和七十七班是第一批。
出游的那天,秋高气爽。孩子们有的背着小铁锅,有的背着米、肉、蔬菜,还有的背上塑料布、碗筷等等。一百多位学生和老师分乘五台中巴车开往白鹭镇。
一路上,同学们欢歌笑语,校园歌曲一首接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采蘑菇的小姑娘》、《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两只黄鹂鸟》、《泥娃娃》……,一路未停。
红婷从小就晕车,一上车,她就难受得头伏在前排座位上,一言不发。森森看见后,忙将自已挨窗的座位让给红婷,并把红婷身上的小背包取下来,背在自己身上。红婷感激的对森森笑了笑,森森像个大姐姐般,在红婷背上拍拍,嘴里直说“坚持,坚持,一会就到了!”。
车子到了白鹭镇,孩子们下车,站在路边就听见闷闷的水声从山里远远传来,同学们顿时兴奋地又跳又叫,有调皮的男同学鼓动“冲啊,进山打鬼子呵!”,几个女老师急得满脸通红,手忙脚乱地指挥自已班的学生排好队。
“同学们,上山时大家要按小组排好队,不能踩前面同学的脚,也不能推人,同学间要发扬什么精神啊?!”一位男老师大声的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