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荡匪-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队员爬上去在石洞内摸出了一支子弹已上膛的驳壳枪。
杨细苟的阴谋诡计被及时识穿了,避免了我方人员的伤亡。
当天晚上,解放军和土改工作队立即审讯了杨细苟。
他供称:上次逃跑后,与杨策雄所设的土匪联络站取得了联系,杨策雄不计前嫌,照样相信他,还发他一支手枪,命令他回村进行活动,任务是打探土改工作队的住处,暗杀我工作队员。
谁知他的叔父深明大义,不仅没有向他提供工作队的住处,反而向我方报告他的行踪,使杨细苟再次束手就擒。
13。清剿杨策雄股匪(4)
4。 识破黑袈裟
据杨细苟交代,杨策雄所设的土匪联络站设在英德县大园村和罗寺内。
杨细苟上次逃跑后,就是通过这个联络站领到了枪支和接受暗杀任务的。
第二天清早,张队长带着一名队员和两名战士,全副武装向和罗寺奔去。和罗寺庙坐落在英德大园村东边的一个大山脚下。寺庙内外,古树参天,香烟缭绕。
这座破败寺院,堆满了萧瑟枯叶,墙上挂满了青苔和绿色植物,潮湿晦暗。解放前这里曾住过十多个和尚,解放后大部分已还俗了,只剩下一个和尚在庙内主持庙务。
张队长带领的搜索小分队接近寺庙后,由部队两名战士把守寺庙大门,自己带着工作队员进入庙内,突击搜查。
只见那和尚身穿半旧的黑袈裟,半闭着眼睛正在敲木鱼念经。
张队长向他表明身份后对其搜身检查,未搜到反动证件和枪支。
只见他口中连声大叫:“阿弥陀佛,冤枉啊!”
()好看的txt电子书
张队长和工作队员不理会他,继续在庙里搜查,最后在夹墙中搜到了粮食和接济土匪的名单。
在确凿证据面前,这个“和尚”面无人色,只得承认这些物资是用来接济土匪的。
“你还是大土匪杨策雄联络站的联络员吧?”张队长审问道。
“和尚”点了点头。
“那就跟我们走吧。”
“和尚”在两名战士的押解下,踉跄地走下了山。
5。 炸死“白脸虎”
假和尚被捕,等于捣毁了杨策雄的土匪联络站,等于割掉了土匪的“阴阳眼”“顺风耳”,斩断了他们伸向了山下的罪恶魔爪。
由于断绝了山上土匪的生活供给,这些惯匪饥饿难忍,只得冒险下山寻找“救命稻草”。杨策雄的得力干将、军需赖强就是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下,下山寻找食物,负隅顽抗而被剿匪部队击毙的。
赖强长得斯文高挑,皮肤白晳,是杨策雄的铁杆死党,他跟随杨策雄出生入死,枪法练得百发百中,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人面兽心的“白面虎”。
赖强的家住在英德县大园村,其岳母曾二娣是村里的地主婆,土改开始时,工作队已令她搬到别的房子去住。
一天晚上,不知道岳母已搬家的“白面虎”,趁着夜色的遮蔽,摸到了曾二娣曾住过的房子窗外,从窗口伸进一只提布袋的手,低声道:“二婶,给我几斤米。”
守候在屋内的民兵听清是“白面虎”的声音,趁其不备迅速抓住那只伸进窗内的手。“白面虎”知道不妙,举枪对着民兵,要他马上放手,不然就开枪。民兵知道他心狠手辣,枪法百发百中,心一慌,被“白面虎”挣脱而去。
民兵马上将这一情况,报告北江军分区十团二营和土改工作队。于是部队连夜在各路口堵截、搜索。
由于“白面虎”是本地人,地形熟悉,当夜捕获无果。第二天,剿匪部队继续搜索,并动员附近几个村的上千群众上山搜索“白面虎”,但未见其影子。
傍晚,当民兵搜索到“白面虎”家后山时,突然一排驳壳枪的子弹迎面射来。搜索部队见状立即集中火力向枪响处扫射。
霎时,步枪、机枪一齐开火,还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
战士、民兵射击了好一会儿,未见还击,继续向前搜索。结果在草丛中发现了被手榴弹炸死的“白面虎”尸体。尸体的旁边扔着一支驳壳枪。
为了消除群众怕报复的顾虑心理,争取匪徒自新,剿匪部队把赖强的尸体抬回大园村,在村口的大树下公开示众。
周围几个村的群众看到“白面虎”被打死了,高兴得连放鞭炮,奔走相告。
6。 牧童发现可疑钓鱼人
觉悟起来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些群众一旦发现了土匪的行踪,都及时报告工作队和剿匪部队。杨策雄的匪参谋黄炳新就是这样被抓获的。
由于剿匪部队断绝了土匪的粮食来源,并通过发动群众,掀起如火如荼的剿匪运动,他们实行“白天放哨,夜晚堵路,村村联防,严密搜山”,布下天罗地网,使残余的土匪陷于绝境之中。
txt小说上传分享
13。清剿杨策雄股匪(5)
1951年4月的一天,黄炳新饥饿难忍,却不敢下山寻找食物,阴雨霏霏,他穿着一件树叶编织成的“雨衣”,躲在石角乡榕树下村背后的深山小溪边钓鱼。
然而,他鬼鬼祟祟的样子,被榕树下村放牛的牧童发现了,这个“人小鬼大”的放牛娃,眼珠滴溜一转,觉得这钓鱼人不是好东西,立即向剿匪部队报告。
部队、工作队和民兵闻讯迅速前往围剿。大家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山溪边石洞旁的野草东倒西歪。看来,黄炳新很可能就躲在石洞内。
群众说,这个石洞很深,只有一个出入口。于是,剿匪指挥员一边布置部队、民兵、群众将此洞团团围住,以防钓鱼人逃跑;一边向洞口甩进了一颗手榴弹。
爆炸声响过后,洞内毫无动静。
()
剿匪指挥员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便把黄炳新的母亲、妻子叫来,命令她们进洞劝黄炳新出来投降。黄的亲属害怕洞内打枪,一边哭喊:“炳新啊,不要开枪啊!我是你老妈啊!”一边慢慢往里爬。
半小时后,她们从洞内取出一些衣物,说洞内很深,没有找到黄炳新。
然而剿匪部队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反而更加严密地监视洞口及周围的动静。
夜幕降临了,在部队的统一组织下,人们在洞口烧起一堆堆篝火。
熊熊燃烧的火苗驱走了黑暗和寒冷,照亮了洞口周围的一草一木。
凌晨时分,石洞后面的草丛中发出了轻微的响动。
只见一个黑影闪了一下,战士们和土改工作队员迅速用枪指着草丛处的黑影,大喝一声:“谁?举起手来!”
“是我,黄炳新,不要开枪。”
部队战士快速上前将黄炳新捆绑起来。
经搜身检查,未发现黄炳新携带枪支。
工作队长追向他的同伙、枪支、电台的下落。他说他的同伙不是被擒就是自首,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没有枪,也不知电台在哪里。
部队首长向他宣传了我党的宽俘政策,指出只有坦白交待才是惟一的出路。经过一番教育,他才供出了手枪、电台、机枪的去向。原来,他感到走投无路,就把枪支和电台交给了榕树下村的村长杨兴祥保管收藏。
黄炳新话音未落,大家暗吃一惊。这时土改工作队的几个同志,正在杨兴祥家里,如果他被土匪拉拢过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抓获了黄炳新后,部队和土改工作队的同志马上来到村长杨兴祥的家。
他们开门见山地向他交代了党的政策,他承认:在土改工作队赴县开会时,杨策雄、黄炳新摸到他家,把机枪、电台硬塞给他保管,并威胁说:“如果丢失或去告密,就要你全家的命!”
他又惊又怕,无可奈何地把机枪、电台丢进屋后的水塘里。
他交代事情的经过后,亲自下塘把机枪、电台捞了起来。
后来经查实,杨兴祥收藏土匪的机枪和电台是属于被胁迫的,根据党的政策,免于法律制裁,行政上免去其村长的职务。
匪参谋黄炳新,由于罪孽深重,民愤极大,被法庭判处极刑。
7。 狐狸撞在枪口上
1951年4月,国民党驻香港“自由中国运动”总部(即国民党特务机构),派遣原籍始兴县、化名为张中雄的特务分子,由香港潜回内地,与杨策雄股匪联络。
特务机关要求,张中雄回内地后,将杨策雄的活动情况,用密码及时向香港“自由中国运动”总部汇报,不得有误。
下午,张中雄在曲江县大坑口站下火车。他凭借着熟悉地形,以农民的装束为掩护,向英德石角大山的方向走去。半路上,不巧遇到了土改工作队,这等于狐狸撞在枪口上。
他那慌慌张张的神情自然引起了土改工作队的怀疑。盘问中,他支支吾吾,矛盾百出,连村干部的姓名都说不出来。
“不好意思,你只能陪我们走一趟了。”工作队将他带到了队部,经过多次审讯和政策教育,最后才不得不供认了他是国民党驻香港“自由中国运动”总部派遣来的联络员。
13。清剿杨策雄股匪(6)
1951年5月,剿匪部队对杨策雄股匪进行反复清剿,土匪们有的被击毙,有的生俘,而更多的是自新。
“树倒猢狲散”,凶狠一时的“强横之师”,只剩下杨策雄这个可怜的“光棍司令”了。
8。 龙头山上大围捕
()好看的txt电子书
5月初,军分区十团增调了邱振英营长率领的两个连来到英德县,强化这里的剿匪力量。
吕广先团长和汤山政委亲自来到英德县沙口乡召开全体干部大会,他们指出:杨策雄股匪虽然被消灭瓦解了,但是匪司令并没有抓到,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继续实行军事进剿和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针,直到彻底清除匪患为止。
土改工作队和民兵配合剿匪部队在望河乡、沙口乡一带,白天搜索,夜间设伏,布下天罗地网,使杨策雄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5月31日清晨,杨策雄饥肠辘辘,硬着头皮走下龙头山,偷挖农民的芋头。然后,他又闯进靠山边看水车的农民沈明老伯的茅屋,要火柴点火煮芋头吃。沈老伯看到这人蓬头垢面、狼吞虎咽的狼狈相,又见他腰间挎着手枪,心里明白,这一定是漏网的土匪头!
待来人吃饱喝足后,沈老伯不露声色地对他说:“你是大阿哥吧,这里很危险,到处有大军驻扎,你到山那边的山寮躲藏一下,下餐我再送给你吃。”杨策雄盯了沈老伯好一会儿,觉得他不会有诈,就应允前往了。
沈老伯见已调虎离山,赶快抽身向大军报告。
杨策雄的末日终于到了。
驻扎在龙头山的部队和民兵闻讯立即行动起来,撒开包围网,严密地搜索。
杨策雄老奸巨猾,边走边向后张望,当他发现有人向这里搜索过来时,才大呼上了这老伯的当。于是他改道重上龙头山,企图再次逃窜。
他慌不择路,像一只受惊的野兽向山上慌乱地滚爬、乱窜。
许多人扛着枪,举着火把,敲着铜锣从四面八方向龙头山包围过来。
杨策雄竟丧心病狂地把山上的大石头推下山,妄图阻止剿匪部队和民兵上山搜剿。谁知适得其反,石头滚动声反而暴露了他的隐藏之处。包围圈逐渐缩小了,杨策雄成了瓮中之鳖。
他在插翅难飞的包围中做垂死挣扎,举枪向搜索包围的部队开火,想冲出包围圈。剿匪部队和民兵利用有利地形,从不同方位向负隅顽抗的目标猛烈射击。
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