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

第1部分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第1部分

小说: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作者:zhangzhuo0204
李银河其人其事
第一章 李银河其人其事

  
  1,李银河简介

  李银河,女,1952年出生,北京人。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也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社会性学家之一,1999年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五十位最有影响的人之一”。

  
  2,经历与收获

  1952年2月4日,李银河在北京出生了。从那时起,她就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经历。她出生时,正值“三反五反”运动,她的小名就叫“三反儿”。或许,她一身的叛逆精神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埋下了伏笔。李银河的父亲姓陈,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做法,她应该叫陈银河才对。可她却随了母亲的姓,姓了“李”。这也是她的一个特别之处。不过,她的两个姐姐依旧随父亲姓“陈”,只是她和哥哥随了母亲的姓。从这件事上,我们就能够感受,他们家庭里,男女平等的和谐气氛。①

  小时侯,她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一名勘探队员,到深山大泽,到无人居住的地方去探测、去冒险、去奋斗。她把这个愿望写进了自己的作文。②她小时侯就有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气魄。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她的这种气魄一直保持着,没有被时间所冲淡。

  由于历史的原因,李17岁时就不得不中断学业,成了一名下乡青年。1969年,李到内蒙古插队,每天开始与土地打交道,做起了繁重的农活。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每天的生活却单调、重复而且乏味。更要命的是,她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难道自己一辈子都要这样生活?李对当时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并激发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不想让宝贵的时间就这样从自己身边匆匆流走。在白天劳作之余,她就通过背英语单词充实自己。到了晚上,她就点着灯,蒙在被子里读书。她不知道这样的努力能为她带来什么。她所知道的是,生命不能浪费。不管未来怎样,她都要得做点什么。③

  李银河后来回忆说:“到内蒙古插队,整整耽误了5年的学习时光,而那5年正是脑子最好的时期。不过,它却磨练了我的人生意志,让我学会了与艰苦的环境做斗争。如果没有那些年吃的苦,我恐怕很难挨过在美国读书那些年的艰难。”④

  做自己喜欢的事

  1971年,李银河从内蒙兵团转插到山西沁县。根据劳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3年后,作为工农兵学员,李被推荐到山西大学读书。在山西大学,她读的是历史专业。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光明日报》社,在史学部做编辑,编发些历史方面的文章。不过,她十分清楚地发现历史并不是她所感兴趣的学科。

  她发现,她的一位同学讲起古代的某一次战争就好像他身历其境一样。而自己却没有这种感觉。她说:“历史在我心里是死的。老是年代人物,像个大事年表。我更愿意关注现实社会的事。”⑤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由于文革等原因,中国的民主和法制曾遭受严重的破坏。比如,官员按说应该是从基层选拔的,经过一连串的机构才升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但是,据认为,许多代表实际上是由北京选定的,特别是如果地方上选中的候选人不能为中央接受的话。

  还是小姑娘的李银河发现了这一问题。她和她的朋友林春在《中国青年》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的议员应该由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应该是选民熟悉的人。后来,外交家们指出,这是目前中国国内关于民主与法制的辩论中最引人注目的建议。⑥

  那时侯文革刚刚结束,人们还没有完全从那个可怕的历史阴影中走出。很多人对敏感的社会问题要么三缄其口,要么人云亦云。而李银河说出了,那个时代人们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

  真正对李银河人生走向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在1980年。那一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霍尔斯曼和聂尼瓦萨教授两个人,到北京举办中国第一届社会学夏季讲习班,李银河参加了讲习班。之后,她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在社会学。

  渐渐地,她有了这样的念头,放弃现有工作,到美国系统学习社会学。

  留学美国

  1982年,30岁的李银河已经有了一份十分稳定且优厚的工作,被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工作。然而,李为了学习社会学,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优厚的工作,准备到美国求学。因为她觉得社会学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中国有句俗话:三十不学艺,李银河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去美国求学时刚好三十岁。那一年,她考入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从此开始了她漫长的留学生涯。

  社会学诞生于西方世界,经过约200年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层出不穷,取得了比较丰富的学术成果,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不过,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学可以说还处在一片空白的状态。李银河十分刻苦、用心地学习,她也因此拿了不少奖学金,足以解决她的日常生活开支。

  留学期间,李银河找到了一位做学术研究的榜样,他就是美国著名性学家金西。

  在金西之间,美国曾是一个十分保守的国家,通奸被当做犯罪,惩罚同性恋。不仅如此,美国甚至禁止传播避孕信息,禁止夜总会,还反对自由恋爱等等。也许,我们今天很难想象美国曾有那样一段历史时期,然而它确实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性学家金西进行了一个两万例的性调查,在1948年和1953年分别出版了《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两本书。金西的调查出来之后,社会风气为之一开,几乎改变了整个美国的保守清教的道德气氛。

  李银河发现,一个人的调查和写书能对一个社会、历史有那么大的影响,这使她震惊。或许她就是从那时侯起,产生了成为一名性学家的志向。于是,她开始不断地收集文献资料,为回国写书做好充分的准备。

  选择回国

  1988年,李银河从美国匹兹堡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此时,她开始面对留在美国,还是选择回国的两难选择。起初,李也曾犹豫。不过,最终,她还是觉得回国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希望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贡献,李决定返回祖国。

  同年,中国的第一个文科博士后站在北大成立了,其主任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李银河申请并进入了该博士后站,成为了费老的学生,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

  在博士后期间,她开始写作她的第一部性学力著《中国人的Xing爱与婚姻》。这本书的写作花了她两年的时间,总共包括十个研究内容,题目依次是:择偶标准,青春期恋爱,浪漫爱情,独身,婚前性行为规范,婚姻支付,自愿不育,婚外恋,离婚,同性恋。

  性在当时中国几乎是一个禁区,人们谈性色变,学者们对这个领域也少有涉足。而李银河则恰恰相反,不但要涉足性问题,而且要大谈特谈。她就是想闯闯这个人人都望而却步的禁区。李后来回忆说:“我对自己当年的‘气魄’和‘疯劲儿’颇为自得。”


()免费电子书下载
  这不禁让我想到李银河小时侯的那个愿望:当一名勘探队员,到深山大泽,到无人居住的地方去探测、去冒险、去奋斗。的确,她确实来到了一个几乎无人涉足的地方,独自一人在性学领域里做开创性工作,去探测、冒险和奋斗。

  或许那种“谈性色变”的压抑气氛成了某种挑战,成为李银河进攻的动力和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的性学研究不断地深入和成熟。1992年,李出版了其学术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从那时起,她就开始受到不少人的关注。

  然而,真正使李一举成名的是她1998年出版的性学三步曲《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这些作品受到媒体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性社会学系列专著。包括南方周末报、中华读书报在内的许多著名媒体都给予了详细报道。

  功成名就

  李银河这个名字好象一夜之间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李成了名人,但她却仍然像年轻时那样大胆、直率。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进行了深入的社会调查,李发现人们心中存有不少陈规陋习,而这些是需要改变的。李银河有心向这些陈腐而顽固的观念挑战。她发出了一次又一次地呐喊,引来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关注。

  她指出,性是人的一个基本人权,不应该被任意剥夺。

  她声称:同性恋是人类一种自然现象;同性婚姻应该合法化、卖淫问题应该非罪化;三人以上的自愿性活动不应该受法律惩罚;Se情品应该合法化;男女应该同厕;大学生应当有性权利等一个个新锐观点。

  她的观点大胆而刺耳,却又针对的是一些重要的问题,让人无法回避。

  她本人也引起了人们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有人对她击节赞叹,也有人对她嗤之以鼻。我劝大家不必过于激动,即使你不同意她的观点,也应该认同她的勇敢精神。中国有句老话:枪打出头鸟。这句话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于中国人当中做老好人的不少,人云亦云的也不少,而真正敢于站出来说话的却不多。而李银河却是一个例外。仅仅就这点而言,我们也应该感到欢欣鼓舞。况且,李银河关注了这么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不正是需要这样的学者吗?

  也许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李受到了媒体广泛的关注和评论。

  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2001年,被中同新闻网评为中国同性恋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2002年,被国内书业界一家权威杂志评为“文坛十女将”之一⑦;

  2004年初,新浪网举办文化大型调查:谁是中国最有名的人,共有100位候选人,李银河排名第71位;

  2004年9月,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的50位共知识分子之一;

  ……

  心静如水

  李虽然频繁出现于各类媒体之中,但她的内心却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波动。我曾与她有过几面之缘。她穿着朴素,表情宁静而从容,里面暗藏着一些善解人意。

  有一次,她到上海做讲座,大概是因为飞机晚点的原因,李银河顾不得吃晚餐,直接到报告厅准备讲座了。整个讲座过程,她都是饿着肚子进行。我记得,那天她脸上化了妆,还涂抹了一层淡淡的口红。但却仍旧难以掩盖她那已经衰老的面容,她的额头上已经出现皱纹,脸上的皮肤也略显粗糙,而且还出现了许多老年斑。而此时,她也不过52岁而已。

  另一次,她到广州中山大学去讲座。她在宾馆不慎摔了一跤,右手骨折。到医院包扎完了就立刻往学校里赶。等到她上楼梯时,却无论如何也上不去了。中山大学的男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就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