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女人会去隆胸。而事实上,女人隆胸的原因恐怕比这要复杂得多。
现在是信息社会,每个人每天都会被包围在信息的海洋中。比如人们看电视、看报纸、看杂志、上网等等。实际上,这都是在接触信息。
我们会时常看到这样广告。一个Ru房很大的女人与某位男士擦肩而过。这位男士忍不住侧头观看,并主动与她接触,乃至大献殷勤等。或者一个女人Ru房很小,无人追求,但选用了某种丰|乳产品之后,Ru房变大了,引来许多男士的追求。
这类广告实际上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男人是否追求某位女人,取决于她的Ru房大小。
因为在这类广告中,除了描述女人的Ru房之外,没有这些女性的其他信息。诚然,很多男人是喜欢大Ru房的女人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恐怕没有一位男性会仅仅因为Ru房的原因而追求女性。他们还应该考虑许多其他因素。比如在婚姻介绍所里,男人们会对自己理想的配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要求她温柔体贴、勤劳朴实等。而这些特征,却在广告中毫无踪影。
那么,广告为什么会只关注女人的Ru房呢?答案很简单,是因为钱。广告是商人花钱做的,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他想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相信,女人的魅力仅仅在于她的Ru房,只要Ru房大了,就万事大吉了。于是,女人对于Ru房的焦虑,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无限放大了。而且这种行为是极其隐蔽的,不容易被发现的。
此外,许多杂志会选用大Ru房的女人做封面。它们这么做,是为了吸引眼球。同理,许多电视剧选用漂亮的女人做主角,描述她们的苦难经历,这样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大家(尤其是男人)会觉得,这么美丽的女子竟然有这样的遭遇,真是可怜啊。也就是说,人们更容易关注这个电视剧。
媒体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大Ru房的女人,她们的身体、情感、经历等得到了更自由的表达,得到了人们的称赞。而小Ru房的女人则很少有这种待遇。
渐渐地,这种气氛传入到社会中。于是,女人们纷纷展示她们的Ru房,以此获得人们的称赞,取得其他方面的特权。而小Ru房的女人则感受到压抑。她们感到,自己其他方面的不成功也是由于Ru房过小导致。于是,一股丰|乳的热潮,在全社会范围内兴起,成为当今许多女性的一种普遍遭遇。
总之,在当代,商人用金钱,控制和命令着媒体,指挥它向社会传达什么样的信息。通过信息的传达,影响和控制着人们的观念。如果说禁欲时代,社会控制的方法是压制;那么,现代,社会控制的方法就转变为挑逗。因此,隆胸现象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商人与媒体至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是无中生有的作用。
5,上海不是一个包容的地方
我在上海生活了三年多,常常看到报纸说,上海是一个包容的城市。然而,我却对这话不大相信。这只是我的一种自身感受,却很难提出理性的支持。后来,我关注了Ru房问题,觉得它或许能给我的这个感受提供一个具体的支持。
我说过,女人们之所以想隆胸,是受到商人和媒体的影响。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商人与传媒越发达的地方,“Ru房焦虑”就会越严重。我们知道,上海是一个商业和传媒都非常发达的地方。也就是说,上海的“Ru房焦虑”应当更严重。想到这,笔者却意外地发现,前文中所提到的“隆胸遭遇”的陈琳女士就是一个居住在上海的上海人。
然而,陈琳女士的遭遇只是一个个案。笔者会不会以偏概全呢?是不是上海的其他女性都不为Ru房的事情焦虑,而陈女士的事情属于特殊情况呢?
实际的情况恐怕不是那样。2004年,上海市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新规定,体育科目中加入形体项目,包括身高、坐高、胸围等,并且会作为中考的考察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做都是为了提醒学生们管理好自己的身体。(23)
上海已经把胸围问题作为一项考核项目了。这应该能够表明,在上海,胸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
在上海,胸部小的女中学生不仅受到来自他人的嘲笑,还要受到来自学校的批评。学校认为她胸围不合格,并要求她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因此,下一步,上海市政府或许会立一个法,命令Ru房小的女性不许参加工作,因为她们的形体不美。她们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因为,这个规定与上文所说的体育新规定,是一个思路。而实际上,这样的思路是十分恶毒的。
虽然上海市政府没有制定这样一部法律,但这样的想法却在许多上海人心中。此外,上海人(不仅仅是上海人)特别愿意对人家的事情评头论足。当然,这种事一般都在背后进行。不过,当事人如果不傻的话,总会感受得到。
也就是说,在上海,女人关于Ru房问题的焦虑,更为严重。Ru房小的女性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遗憾的是,周围的人们很少理解她们的痛苦,反而对当事人说三道四。
你说,上海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吗?
实际上,陈女士的遭遇发生在上海,不是偶然的。
6,Ru房小不是一个罪过
上文中,我比较多地讨论了“Ru房问题”给女人带来的烦恼。但关于应该如何看待、乃至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还未置一词。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点做一些尝试性的讨论。
笔者分析“Ru房问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些事实和观点。比如在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歧视性的法规,规定Ru房不符合标准的人不能做公务员等;Ru房小的女人会被人讥笑、挖苦;商人和媒体使人们对Ru房的关注放大了;Ru房小的女人在各个方面遭遇困境等。
那么,一个小Ru房的女人是否注定就是这样的命运呢?
至少笔者不这样认为。
我认为,对Ru房的过度焦虑,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化之后发生的。笔者曾在普通的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那里的女人虽然也在乎自己的美貌和Ru房,但对自己的要求还是非常宽松的,没有过分的自我焦虑。而大城市里,在商人和媒体的影响下,它的影响非常隐蔽,让人感觉不出自己是受了它们的影响。不过,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认识到商人和媒体所起的作用。一旦人们认识到媒体是如何影响人们观念的。肯定就会有人站出来批判传媒的不良影响。这样的声音多了,就可以使人们从媒体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下面,我将用具体地分析来解释我的观点。
媒体上认为,女人应该隆胸,否则缺乏魅力,不能引起男人的注意。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男人更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对于不同的男人来说,应该有不同答案。因此,我们没有道理宣称,男人都喜欢大Ru房的女人。
如果人们认同了这一点,不妨就把这样的声音发出来。今后如果人们读到两个深深相爱的恋人,而且爱情发生的原因与Ru房无关,不妨就把这一点进行强调,尤其是在媒体上进行,以冲破传媒霸权的影响。
有人认为,Ru房不合格的女人不能做公务员等。美国有个新上任的国务卿叫赖斯。她的照片我也见过。她的Ru房好象也不大。但美国人可不傻,他们不会因为Ru房问题取消她做国务卿的资格。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与Ru房无关,而更可能与赖斯的工作能力有关。再比如,前一段时间,《超级女生》节目很受欢迎,那里有个叫李宇春的小姑娘,她的Ru房就很小,却赢得了观众的支持,投票率第一,取得了总决赛的冠军。可见,Ru房的大小并不能决定一切。
另外,我觉得媒体还应该做这样的事,告诉人们Ru房不是一个女人唯一的价值。女人完全可以有其他方面的魅力,让女人逐渐忽略Ru房问题。
最后,每个男人都是不同的。虽然有的男人喜欢大Ru房的女人;但有的男人则可能喜欢小Ru房的女人;还有的男人会觉得Ru房大小无所谓。而这些男人之间没有高下、对错之分。他们的审美观念都是应当尊重的。而女人还可以选择过独身生活,如果她愿意的话,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无论怎么说,人们没有权利对女人的Ru房说三道四,比如做女人“挺”好等。
如果这些观念在社会上传开,那女人对Ru房的焦虑肯定会降低不少,会把精力用在其他方面。
①“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思想前卫但只在学术领域”,《羊城晚报》 ,2004年6月
②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序言。
③“性社会学在中国的曙光”,《中华读书报》,1998年03月
④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⑤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⑥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⑦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⑧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⑨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⑩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⑾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⑿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⒀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⒁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⒂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⒃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⒄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⒅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⒆参见《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
⒇来源,央视网络
(21)“盲目隆胸,后患无穷”,《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0年01期
(22)“美国硅胶Ru房制造公司赔偿受害妇女32亿美元”,《城市质量监督》,1999年05期
(23)“中学生考核体型同升学相联系”,《东方早报》,2004年12月
同性恋王国
(一)名称来源
本章的主题是同性恋。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说一点题外话。在我写书的过程中,正好赶上复旦医学院进行同性恋问题的系列公开讲座,来讲座的也都是一些社会上的名流。我随便说几个,或许各位就知道,有小说家白先勇、社会学家李银河、医学专家张北川等等。这三个人都跟同性恋有着密切的关系。白先勇本人就是个同性恋者。而李银河和张北川则是国内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研究同性恋问题的学者。笔者正好又住在上海,于是就前往聆听了。
在李银河讲座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那堂讲座是以同学和老师互动问答的形式进行的。主讲人除了李老师外,还有秦士德教授,他是一位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同时也是张北川教授的老师。秦士德教授早年因为同性恋身份,有过一段凄惨的遭遇,受到了同事的检举和迫害。张北川就是因为这件事,才走上了同性恋问题研究的道路。此外,那次讲座的主持人是周丹,也是一位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他为了研究有关同性恋的法律问题,曾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讲座开始之前,周丹就很兴奋地介绍了李银河的老师。他说了一句话,引得下面的听众大笑。他说:“我们七、八十年代的同性恋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