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光荣与梦想 >

第16部分

光荣与梦想-第16部分

小说: 光荣与梦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 上带上个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 动的人,也要彼此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尽你那一份责任”,要么当心挨揍 。全国复兴运动这时已经开始有点像教会传播福音了。波士顿市市长詹姆斯?迈克尔?柯里 把10万名儿童集合在波士顿广场,带领他们宣誓说:“我要做一个美国的好公民,保证为全 国复兴运动尽自己的一份义务,买东西只在蓝鹰商店里买。我一定劝家里人在9月份买东西 当时约翰逊发起了一个叫做“现在就买东西”的运动。——译者,而且只买 美国货。我决心帮助罗斯福总统,让美国重新过上好日子!”  在全国范围内,凡是有点公民荣誉感的城市居民都举行了支持复兴运动的游行,并且有许多 彩车,有演奏着《幸福的日子又来了》的乐队。纽约的游行队伍,比所有其他城市的规模更 大,有25万人参加,走了十个小时,观众达200万。交响乐团指挥沃尔特?达姆罗希是 广播工作者的领队,查尔斯?温宁格是演员的领队,艾尔?乔尔森是电影从业人员的领队。 参加游行的还有1000名理发师,1万名银行家、经纪人和交易所职工,2万成衣工人。检 阅 台上放了50只信鸽,给罗斯福带去贺信。天黑了,第五大道灯光亮了,但是参加游行的人 还不断地从华盛顿广场步伐整齐地走出来,其中有杂货商、珠宝商、当铺老板、屠户、消防 队员、警察、图书馆员、药房老板、出版商和酒吧间的招待员等等。全国别的地方同样也可 以感觉到这一股热潮。在塔尔萨市,休?约翰逊的77岁老母亲走在游行队伍前面,边走 边向人们打招呼说:“大家最好服从全国复兴总署的指挥。我那小子干起来可是雷厉风行的 ,雷往哪儿打,谁也说不准。”海伍德?布龙报道说:各地参加游行的人都感到有希望,有 信心。“人们排起队来,肩并肩地站齐,就产生一种亲密团结的感觉。”忽然之间,约翰逊 将军办公室里收到了一批又一批的法规草案,总数竟达200万份。除汽车制造业和采煤业外 ,所有主要工业部门都支持复兴运动了。跟着,汽车制造业也参加进来了(只有福特公司除 外)。最后参加的是采煤业。人们热情洋溢,连胡佛也正式表示赞助了。  但是,逆流来了。胡佛改变了主意,认为全国复兴总署那一套是极权主义的做法。工商界攻 击它是“偷偷摸摸搞社会主义”,工会领袖们骂它是“工商界的法西斯主义”。威廉?伦道 夫?赫斯特甚至说,NRA(全国复兴总署)这个略语的真实意思是“禁止复兴”(No Recovery  Allowed)。《哈泼斯》月刊的一位撰稿人到四个州调查了一下,发现有些挂着蓝鹰徽的公司 ,实际在肆意违反所签订的法规。已签订的700种法规中,有568种规定由企业主们 确定价格,这可能是霍普金斯原先的设想。沃尔特?李普曼对全国复兴总署作了这样的评论 :“权力过度集中,个人独裁作风,使人觉得美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官僚主义统治,而大起 反感。”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年的前半年,好多专栏评论家和企业家原来都曾要求罗斯福实行独裁 。那时和现在不同之处,就在于罗斯福已经把美国的局面扭转了。他之所以挨骂,正是因为 成绩巨大。他当总统的头四个月里,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经过调整的工业生产指数已由59上升 到100。经纪人说这是“罗斯福一手创造出来的市场”。3月份时,好多人有气无力,惊魂不 定,不敢反对约翰逊;现在他们腰杆硬了,敢于说话了。《柯里尔》周刊写道:“我们已经 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很满意。”《文摘》杂志欢呼说:“股票债券大涨价,增 值达几百万元。小麦、玉米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也都回升了,饱受大萧条折磨的农民又多了几 百万元的收入。”这个刊物没有提到农业调整管理局,实际上是这个局促使农产品价格上涨 的。只有《纽约时报》明白指出:罗斯福已经挽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绝大危局,赢得了个人 的大胜利。“他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在美国人心目中,罗斯福竟有呼风唤雨的本领。那 时不管总统要怎么干,全国都愿听命,甚至求之不得。罗斯福总统发表了一篇又一篇勇敢的 演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就,这使他获得了千百万美国人的颂扬,异口同声称之为 天赐的时代巨人。”雷?莫利说:是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  人们对总统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也变了。罗斯福每次坐车到国会,路上的人都热烈鼓掌。从 前当过胡佛总统四年的警卫的特工人员理查德?杰维斯说:“现在又听到人们向总统鼓掌了 ,我很开心。”8月,罗斯福轻松愉快地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我有个大喜讯告诉大家。 ”原来政府发行年息三点二五厘的5亿元公债(这是1931年9月以来财政部第一次发行的长期 公债),认购总数竟超额五倍。要是在一年前,这种事情说了谁也不相信。不管赫斯特系报 怎么诋毁罗斯福,这是工商界对新政充满信心的铁证。自1929年以来,这是企业界第一次给 期票贴现。干吗不贴现?罗斯福同大萧条的斗争,看来势不可挡。国会听他的话,哈佛大学 的宪法学教授托马斯?里德?鲍威尔也公开说:“依我看,如果最高法院根据其脚踏实地的 判断,想要支持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以某种方式行使权力,这在宪法学上是有充分根据可以 这样做的。”如果鲍威尔教授不懂宪法,还有谁懂呢?那就只有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查尔斯 ?埃文斯?休斯了。可惜,当时竟没有人想起要去请教他。休斯后来反对新政。— —译者  
2。罗斯福!(7)
美国人物画像埃莉诺〓〓  她父亲是西奥多?罗斯福的兄弟,母亲是出名的美人。她生于1884年,取名安娜? 埃莉诺?罗斯福。“太伤心了,”谁都这么说。孩子太丑了。  凡是客人来访,埃莉诺就咬着手指躲在一边,总要等母亲叫:“进来吧,老奶奶!”这才出 来。母亲于是向客人解释:“这孩子真怪,古板极了,我们都叫她老奶奶。”这时埃莉诺真 想钻进地里去。  她八岁时,母亲害白喉死了;九岁,父亲又因酒精中毒去世,于是就被送到外婆家寄养。外 婆家教极严,埃莉诺15岁以前从没有跟年龄相仿的人做过朋友。  18岁那一年,她开始进入社交界。社交界为之哗然。她身高近六英尺,声音高亢刺耳,门 牙外露,什么化妆品也不用。她有时无缘无故吃吃地笑,有时又莫名其妙地凄然泪下。家人 说,这孩子准是傻了,所以远亲富兰克林?罗斯福虽然已经向她求婚,但富兰克林的母亲萨 拉却竭力反对了三年才同意这门亲事。  1905年3月17日结婚,由伯父西奥多主婚。她继承了伯父的异乎常人的精力。谁都在议论, 一个女人家这样子,不对头。而她的精力是怎样使用的,大家也不以为然。有人问她,为不 为家务烦心?她说:“我每天用在家务上的时间很少超过15分钟。”她的工夫都花在穷人 身上去了。因此,1913年她离家外出之际,她那年轻的丈夫爱上了她聘用的一位每天来帮忙 一段时间的社会工作秘书露西?默塞尔。  1920年,露西同一个有钱的老头拉瑟弗德结了婚。1921年,罗斯福因小儿麻痹症两腿瘫痪。 萨拉要儿子放弃社会活动,回海德公园村过残废人的生活。但是医生对埃莉诺说,罗斯福应 该重返政界,她可以充当丈夫的得力助手。婆媳两人为此争执不下。埃莉诺自己参加了妇女 工会联盟,后来又舍命为民主党工作。她对罗斯福说:“你一定要努力争取当州长。”在家 里, 本来是萨拉说了算,现在渐渐不行了。萨拉写信给兄弟说:“现在富兰克林只听埃莉诺的了 。”  罗斯福果然当上了州长,随后又做了总统。  在举行总统就职典礼时,罗斯福特地安排漂亮的露西?默塞尔?拉瑟弗德坐在前排贵宾席上 ,还让她乘坐专用汽车。  就职典礼一结束,埃莉诺就去“补偿金远征军”的第二营地访问。她同那里的退伍军人一道 唱歌。事后,这些人议论说:“胡佛派军队来打我们,罗斯福派夫人来看我们。”  罗斯福难得到各地旅行,所以这位第一夫人便年行4万英里,发表演说,巡视贫民区,参观 幼儿园和青年游乐园,访问劳苦佃农。她一回来,富兰克林就不厌其详地向她打听见闻。 他 很风趣地给了她一个特工代号:“罗浮”(Rover)意思是“漫游者”。——译者 。  《纽约人》周刊上登过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矿工瞪大了眼睛对另一个矿工说:“我的天哪 ,过来的不是罗斯福夫人吗?”  埃莉诺不在家时,露西就去探望罗斯福。  在华盛顿,埃莉诺每周定期在白宫二楼条约厅举行一次女记者招待会。她的专栏文章《我的 一天》在135家报纸上同时发表。她为《妇女家庭良友》杂志每期写一页长的问答栏 的专稿。她在广播界的地位,仅次于罗斯福本人。“甜心”牌香皂、“席梦思”牌弹簧床垫 、“约翰斯?曼维尔”牌建筑材料、“塞尔比”牌皮鞋和“庞德”牌冷霜的厂商出钱请她每 周作两次广告,报酬全部捐赠美国友谊服务委员会。某次,她在同一时间在白宫举行两个招 待会,两处有门相通,她这边跑跑,那边待待,来回招呼客人。  罗斯福同露西相会,一般是在乔治城和阿林顿市郊外路上。有一次,总统的专车本来是从 华 盛顿开到海德公园村去的,但是为了到露西的庄园和她见面,特地绕道到新泽西州阿拉默奇 地方一个很少使用的铁路支线去。  这时埃莉诺心里已经明白,她同罗斯福之间非但不可能什么深情,就连比较密切的关系也谈 不上。  “平静的背后无不隐藏着压抑的痛苦。”这是埃莉诺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  在钦佩她的人眼中,她是慈母,贤妻,政界人物,女政治家,新闻记者,同时又是第一夫人 ,几位一体,而且往往同时一身数任。比起罗斯福来,她更能打破常规,更同情下层的人, 在政治立场上总是更左一些。她曾在海德公园村同丘吉尔辩论:维护战后世界的和平最好的 办法是什么。丘吉尔说是英美联盟,埃莉诺说是提高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不满埃莉诺的人(以韦斯特布鲁克?佩格勒为首)说她“爱管闲事”、“空谈改革”、“无病 呻吟”。有些漫画家竭力丑化她。有些捉弄她的笑话十分无情,例如:“尽管隔一道篱笆, 埃莉诺也能咬到苹果。”驻英大使约瑟夫?肯尼迪抱怨说,埃莉诺老是麻烦他,“她经常来 信,要我邀请一位叫什么苏西?格洛茨小姐的难民来使馆喝茶。”  一天,埃莉诺问罗斯福,她自己那么心直口快,是否成了他的包袱(这时她正仗义执言, 说美国人民应有参加共产党的权利)。罗斯福笑着回答说:“太太,我们是自由国家嘛!”  罗斯福在佐治亚州温泉逝世的噩耗传来之时,埃莉诺正在华盛顿参加一个妇女界活跃分子的 ###。  回白宫后,她听说罗斯福弥留之际露西一直在他身边。她哭了一会儿,然后像往常一样,又 安静下来了。  父母、婆婆、丈夫都刺伤了她的心,于是她便来关心全人类。她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