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国殇 >

第64部分

国殇-第64部分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观其他人,发现大家的表情都和平常大不相同。也许不做某种行动就无法隐藏内心的不安,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写家书。虽然只剩下无法预知的短暂生命,大家却都写道:“我们很平安,请放心。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请特别照顾孩子,不要让他感冒,同时请你保重身体,代替我料理一切家务。”道出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大家都在家书中指出自己很健康、平安;但如今去即将前赴危险之地,也许当这封信寄达家人手中时,他们也可能同时接到“为国捐躯”的死亡通知。想到这里,我实在难过地想对大家说:“喂!大家不必写信了,这样只会令家人伤心罢了。”话虽这么说,其实我自己也同样拿出信纸来写家书。和大家一样,我在信的开头就写道:“我很平安,请放心。”因为这样,好像可以使过去都很健康的身体一直持续下去,而冲淡对死亡的不安似的。
  但是写完后,重新再看一遍时,我才发现竟和平时的家书有所不同。信中写道:“父亲、母亲大人膝下:我很平安请放心。我目前正在苏州河河畔待命中,随时准备渡河。渡河结果如何,相信在近日中您就可以从报纸或收音机报道中获知。万一在这次渡河战役中,我有了三长两短,请您认为我是勇敢地为国捐躯而感到光荣。如今天气愈来愈冷,请您保重身体,最后敬祝福安。”
  虽然文句很平凡,但却有一点和平常不同,那就是对双亲大人的称谓语,通常我都是写“爸、妈”,这次却写“父亲、母亲”。
  以前我也曾写过“父亲、母亲”,但是前往战地当兵时,写在附有遗发、遗指甲的遗书上。这次写信给父母亲,比起当时写遗书的心情,总觉得有更接近死亡的意味,想到自己即将面临死亡,而且死亡的气氛愈来愈浓厚,悲壮之情不禁涌上心头。意识到死亡,使我觉得如此年轻就离开人世实在太可惜了。女人、佳肴、与家人在榻榻米上团聚的情景等,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使我对人世间的留恋之情,更加浓烈起来。死亡真是令人恐惧。俗语说:“死有轻于鸿毛”,这说起来很简单,但当我面临死亡时,才知道生存的重要。那时的军人都受天皇的名义召集而从军。也就是在天皇的命令下前往战地,为天皇作战,为天皇奉献生命,视战死为最高的荣誉。
  “A上等兵为了突击前进而从战壕冲出的瞬间,不幸被敌军的一颗子弹穿透胸部,接着又有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腹部,然而刚毅不拔的A上等兵却不为重伤所挫,面对遥远的东方正坐,连喊三声‘天皇陛下万岁’后才断气。这种慷慨牺牲的表现不能不让人敬佩三分。”
  这是当时新闻报道中的一段消息。诸如此类的消息,经常被刊登在报纸上广为赞扬。
  当初被送赴战地时,我对此观念完全没有自信。这并不是我对天皇的忠心比其他的人差,但不知为何对于此事的实在觉得无法做到。而且我天生比别人胆小。当时我很担心,万一不幸被敌军子弹击中后,我是否真的能喊出“天皇陛下万岁”?如果做不到的话,死后就会留下污名。
  每位出征的军人可能都会把此事放在心上,所以在前往战地的运输舰上,中队的大庭上等兵和坂本上等兵就因这个问题而开始争论起来。大庭上等兵和坂本上等兵都是预备役的召集兵。两个都已有妻室,家庭环境也都大致相同,但是性格却迥异。大庭上等兵是极端的国家主义者,而坂本上等兵是对任何事情都以现实的眼光来处理的人。大庭上等兵说:“虽然是极端的下级士兵,既然身置军旅,就是皇军的一员。因此,在临死之际当然要高喊‘天皇陛下万岁’。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人,是军人的耻辱。”坂本上等兵却正面加以反驳说:“我不认为如此。军人也是人,军人当中有很多人是有太太和孩子的。对这些人而言,天皇陛下和妻女孰重?我万一不幸战死,绝不会喊出‘天皇陛下万岁’,还是想念太太和孩子比较自然。”
  这场争论未获得一致的结论就结束了。在一旁倾听的我,虽然没说谁是谁非,但我内心觉得似乎坂本上等兵的论调比较合理。就如坂本上等兵所言一样,虽然身为军人,但是有妻子的召集兵来到战地后最挂念的还是妻子。因此,在临死之际,会思念妻子才是人之常情。我决定把这个问题当做习题带到战场寻求答案,就在登陆的第一天,因为有人战亡,所以立刻解开了谜底的一端。
  成为解答者的也是中队里的第一位战亡者,就是主张“天皇陛下万岁”的大庭上等兵,但他在临死之际,并没有喊出“天皇陛下万岁”,甚至连天皇两个字都没说出来就断气了。虽然如此,他并不能算是立毙。被子弹击中后,他还活了一个多钟头,若是他有意喊出来的话,应该是有相当充裕的时间。
  大庭上等兵是遇到敌军近距离的阻击而负重伤。因为当时距离敌军只有50米,所以无法将他后送,又无法当场治疗,只好让他坐以待毙。受伤的部位在腹部。当然任何部位受伤都一样会痛,但腹部被子弹穿透所受的创伤则特别痛苦。随着时间的经过,他的呼吸愈来愈困难,在急促而不规律的呼吸中,他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嘴唇不停地颤动着。每当他动嘴唇时,我都以为他会喊出“天皇陛下万岁”而注意地倾听。但到了最后依旧没有说出来。我只听到他小声地说出一句“君惠”,似乎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后来才知道,“君惠”就是他留在故乡的新婚爱妻。到了最后他还是像常人一般地想念着爱妻而死,这一点使我感到很欣慰,在最后的关头,喊出心爱的人的名字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我的习题的一部分就被解开了。
  接着战死的就是河原崎少尉。少尉虽然是最低阶的军官,但毕竟总是军官的身份。比起一般士兵,自然更接近天皇陛下。我认为军官一定会喊着“天皇陛下万岁”而表现出军人的本色,但少尉却同样的没有说什么就断气了。他也是被子弹击中,距离死亡仍有30分钟的意识清醒的时候。我一直待在他身旁,但除数声“好冷、好冷”的声音外,却没有听见我所期待的“天皇陛下万岁”出现。少尉也和一般的士兵没有两样。因此,我的习题又获得一项解答了。
  在尔后的每次战斗中,我身边总会有几名官兵战死,但据我所知,从没有任何人喊出“天皇陛下万岁”这句口号。因此,我的习题全部被解答出来了。受到致命伤的人,在死亡的边缘彷徨时,除了特别刚毅的人外,都不会有多余的心情和时间,大家也都会想尽力挽救自己的生命,以求平安回到爱妻身旁,这才是内心真正的期望。
  相反的,临死之际会喊出“天皇陛下万岁”的人才是不正常。
  为了封锁官兵们的真正心声,军国主义者就想出“天皇陛下万岁”这句口号,企图以它来美化侵略行为。
  我希望避免渡河,但愿大岳队不会下达渡河的命令。但这只是我个人的自私想法罢了,战场上决不可能有如此美妙的事。当我正在做这个美梦时,已经不知道有几队的人马向渡河挑战,无数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地消失在苏州河的浊流中。
  数小时后,我所在的大岳队终于下达了前进的命令,我不得不勇敢地参加渡河。
  令人厌恶的战争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对战后出生的人而言,战争只不过是一句历史名词罢了,不知何因,至今仍有不少人为了“南京大屠杀事件”而争论不休。我敢断言“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事实。因为身为军人的我,曾经参加过入侵南京的作战,事实也犯过暴虐的行为。
  我曾经亲眼目睹、耳闻这个事实。除了我以外,当年参加入侵南京作战的军人,尚有多人生存在世。他们都很了解“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内幕,但为了避免勾起伤痛的回忆,他们都不想证明它。我推想,有些人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想抹煞日本战史上的污点,因此才刻意歪曲事实。
  “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确是日本战史的一大污点,但它并不能轻易地给抹掉。而且我认为我们不但不可以歪曲事实,我们应该坦承错误,虚心反省,让后世子孙引以为鉴。因此我打算根据自身的体验来记述这件事。
  我所要记述的是以身为军人的我,站在当年曾经亲历其境,参加入侵南京亲眼目睹、耳闻“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立场上,本着人类的良知和赎罪的心情作一个忠实的记述。
  根据中国方面的说法,“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军攻占南京3个礼拜中,杀害了30多万中国军民。我不知道被日军杀害的确实人数有多少,但我并不认为中国方面所说的数字太夸大,也许实际的数目更大也说不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范围不只是南京地区而已,它是从上海附近开始到南京被攻陷后的扫荡战为止,在辽阔的范围内所发生的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悲剧。详加区分的话,它包括从上海附近开始到南京为止、占领南京时和占领后的扫荡期等三个阶段。
  最初是向南京进攻。南京攻略战是支那事变的许多场战斗中的最大的一场战斗。
  参加作战的军团包括,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的方面军、朝香宫鸠彦王中将为司令的上海派遣军,和登陆杭州湾协助上海作战的柳川平助中将率领的第10军。他们都是经历数次战役的军团,趁着战胜的余威,彼此争功夺利地说:“千万不要输给别的部队。南京应该由我们的部队先占领”,而像怒海狂涛般地向南京进击。
  从上海到南京的直线距离约300公里,而攻击的部队因为必须迂回前进,所以至少要走400公里以上。        像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作战指挥部却发生了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战斗前进中的部队和补充弹药、粮秣的部队之间没有保持均衡的距离。南京是当时中国的首都,蒋介石的根据地。因此守备非常坚固,从上海到南京的重要地点,都配有蒋介石的直系精锐军。再加各地居民的强烈抗日意识,发挥了总体力量,协助南京的守备。虽然如此,战斗部队仍然按照预定计划进攻,但中国军队每次要退却时,都会破坏河川的桥梁,挖毁道路,在地面埋设地雷,阻碍日军的攻击。因此载有辎重的车辆部队就无法追赶得上。打机动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弹药和粮秣供给战斗部队。无弹药就失去战斗力,粮药未继,当然就会影响战斗力。向南京进攻的战斗部队,从上海附近出发五六天后,就和兵站部队的距离愈拉愈远。这时候,仅能做到战斗上不可缺少的弹药补给,而在粮食方面,就无法送到前线战士的手中。不论战斗精神如何旺盛,饿着肚皮的行动实在令人非常难受。此种状况持续下去的结果,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暂时休战,等待兵站部队赶上,一是继续前进到饿死为止。但是以永不退却的精神标榜的日军作战指挥者,却不让战斗部队休息,反而下达:“在当地征收粮食,以谋自活”的征收命令。征收命令听来似乎报有道理,其实这与抢夺当地居民的粮食无异。过去也曾发生过征收行为,但是在下达征收命令以前,大家总是怀有罪恶感。自从命令下达后罪恶感就消失了,军人们变成到处偷袭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