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田园巧妇 >

第221部分

田园巧妇-第221部分

小说: 田园巧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获让青青精神大振。

二十万人的收获不算小数目,是盛唐的一笔大财富,格美西亚带来的部队就是杂牌军,男人占了多数,女人占了少数。

繁衍人口可是最便利,让他们在空间待上半年,混乱一下儿他们的脑子,就把他们放到各个军垦,二十万人,十年后就可以变成六十万,如果格美西亚能弄来百万军,二十年后就变成千万人口,在这个时代这个数目可是真不小。

李继和青青胜利回宫,郭子仪和苗苗都等在大殿里,知道了事情的结果,苗苗才蹋了心。她对这样的事情也说不准,那时她小只是在空间里玩,至于空间都是有什么用她是不知道。

到了现在才明白了空间能装千万大军,苗苗想的倒远,如果边境起战争,带着大军去边境平敌是多便利的事,更直接更便利的办法就是把敌军装进空间,他们就不战自败了。

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好事,苗苗感到是不可思议,青青也不用背乎郭子仪了,他已经知道了空间,跟他说了这个事儿。

郭子仪是嘴大张眼大睁,震惊的半晌说不出话。

母后这是得了什么宝?这样奇异的东西世上也有,郭子仪回神之后就想到了自己这个殿前督检点还有什么用呢?

一个空间可以收起全世界,这些个国家都是母后的手下败将。

母后要是个贪心的,是不是就要占领整个大唐以外的国家?郭子仪笑了笑,母后是上天派下来助大唐的吗?

青青也很累,整整的收了五六天贼兵,这些贼兵是没日没夜的登城,他们把马匹全部杀着吃了,意思就是豁给了这里,就是只准胜不准败,没有了坐骑指定是回不去了,兵士一定会拼死击败盛唐,夺得盛唐的皇宫,他们觉得是轻而易举的。

是很轻易,一箭没有放,一块滚木礌石没有往下扔,他们可能是认为,盛唐没有料到他们来,一点准备没有,所以他们才那样顺利。

这个事情郭子仪想的最多,盛唐还需要练兵吗,有这样一个空间就完事大吉了。

武将就要有用武之地,在母后身边自己还有什么用,母后可以把皇宫装到空间里,就是不能走的话,也是谁也看不到的,好像自己这个侍卫军的统领没有什么用了,只有到边疆去守护大唐的江山才是正理,郭子仪生出了要去大唐边疆开疆拓土的丰功伟业的念头。

次日苗苗就和母后一说郭子仪的想法,青青就笑了起来:“郭子仪是大将之才,让他做一个侍卫统领是有些可惜了,他是能开疆拓土挽救江山的帅才。母后是为了你不想让他远行,他去了边关,把你们母子扔在这里,他也惦记你们,母后也不想让他有第二个女人,你们要是分离两地,他在军营难免要有别的女人。

这个问题还是真难解决,苗苗也想发窘,一提到丈夫她就是困惑。

为什么男人离不开女人,一个男人非得多少个女人陪着,女人为什么不留恋那么多男人?这就是不公平,苗苗气愤的一说:“男人就是没出息。”青青就哈哈的笑起来。

第313章 科举

盛唐现在只是一个雏形,要是建国的话还缺了很多官员,这里只是建立了到现在截止才三十二个军垦和农场,这里的原住民只是以前那些自己来投的部落,都组成了一个个的农场,因为青青要实现现代化,就不能小家小户的耕种,把那些部落的土地全都归拢在一起,拖拉机播种机是务必一个部落四台,这些部落种地的极少,他们过的是游牧生活。

他们的祖先绝大部分是欧洲人,对种田是生疏的,他们这些部落一来投,盛唐就派下军队进行管理,带来了机器,开垦土地给他们种,不许部落的酋长征收他们的农业所得,有现成的地种,有了粮吃,大部分人都热衷了种地,自己都动手开垦土地,谁开归谁有,五年不收税,这些部落的人口都诚服了盛唐的皇帝,倒是很安分,这些原住民的游牧猎物部落酋长只需收百分之一的税务。

这样的决定附和了大多是人的利益,极小的一部分人失去了利益,可是他们现在是不敢跳壕,是他们自己来投的,条件都已经讲好,酋长和其手下是吃了亏,可是要是把他们的权利撤掉,他们也是没有办法,他们也不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敢不受朝廷管束。

他们的部落也会和后来那十几个部落一样被拆开插到盛唐的军垦里,他们这些酋长就连一点权利也保不住了。

不愿意也不敢说什么,以后青青都会把他们变成农场,得受国家统一领导,各自为政的好事会一去不复返。

盛唐即将开国,农场军垦倒是管理人员齐备,低层的官员好找,中央机构可不是什么人都执掌得了的,现在盛唐只有一个张说管理着电网发电站的建设,农业就是李继的八大侍卫分工掌管三十二个军垦农场。谷侍卫掌管全局。就等大唐三年一度的科举选拔人才,盛唐才会获得管理人员。

这次科举主要就是从青青办的学院里选拔数理化文兼备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穷苦的学生,富贵人家的孩子怎么会漂洋过海去受苦?

盛唐已经盖好了官员宿舍。没有什么高官的府邸的待遇,从零开始,读书都是国家的扶持,读完了书就想享受是不现实的,只有自己挣工资慢慢的攒,盛唐的官员也不会有什么油水,官员都要白手起家建立自己的家园。

如果这些有才干的学子得中了榜首,不想到盛唐效力在大唐也不会得到官职,就让他们做一个技术人才拉倒,因为他没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没有回报国家的良心,这种自私的官员大唐是不会抬举他们。

李继也不讲什么春闱秋闱的了,盛唐建国急需人才,大冬天的他就开起了科考,不但招收数理化人才。八股文作得好更受欢迎,如果你数理化加八股文样样都精,皇帝会点你头名魁元,就是盛唐的翰林院编修。

昭告天下,大唐的学子激动万分,有很多八股文写得好的穷举子学了数理化,预备不能高中用以谋生路。

那些进入太学的穷苦学子。他们没有举人的功名,这次也能和举子一起考试,个个都是激动不已,熬多少年才能中举,他们连束脩都没有花过却享受到了举人的待遇,人人都憋足了劲。他们不是那些死读书的学子,都是青青请来的大学教授认真教的,文采也是不错,这些人会被放到高科技的领导岗位,青青准备建立农科院。数理化研究所,引进高科技全仗这些人才。

盛唐要成为现代化的王国,宰相都得懂得数理化,张九龄的儿子张宇锋具备宰相的潜质,又兼数理化大才,李继准备把张说和张九龄调换,让张九龄到盛唐为相,等张宇锋接他父亲的班,他太嫩需要锻炼几年,张九龄老了,他就可以接上了。

张九龄跟皇帝来了一次盛唐,就喜欢了这个地方,他有雄心壮志可以大展身手,张说料理完这里的事情,就回大唐和张九龄交接手续,宰相有了,其他的官员就由宰相选李继批准就好。

李继就不操那个心了,全部交给张九龄办理,李继知道这个人是个聪明的,不会逾越权限,他办事李继很放心。

这次科考是由一个班子,十人的小组掌握,取士的名额是二百,这些人主要是担任国家的重要岗位,主要是给盛唐选官,也就是明着告诉你了,不愿意去盛唐的你干脆别来。

虽然取的名额不多,全国的举子也是来了大部分,这一科是李继加出来的,开春还有春闱,生活比较富裕的举子就是琢磨中不了也都来了,觉得这是个锻炼的机会,虽然浪费了一些钱财,开春也不用急慌慌的往京城跑了,来一次科举两回,天底下头一次有这样的事情。

大概来了上万的举子,京城的客栈全部爆满,青青就想到了贫困的举子,应该给他们一点待遇,京城有三处破落的官员府邸,李继就让户部查阅了这些举子的户籍家庭状况,把这些穷苦的举子都送到这几个府邸居住,要等几个月,需要消费很多钱财,举子虽然有米粮可领,也是剩下些好,可以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别在这里熬几个月饿得骨瘦如柴还考的什么科举,让他们舒舒心心的备考,也能考个好成绩。

这样的决定,大受举子的感激,皇帝连这样的事情都为他们想,有几个没有人心的,本来这次不想考只是来看热闹怕去盛唐为官的举子也都改变想法,盛唐的皇帝和皇后值得他们去扶保,决心一下,就都报了名。

大唐是不缺官员,大唐的人才济济国蕴十分的丰厚,依着永恒就让父皇把大唐的很多官员挑走,李继怎么会拆儿子的台,好好的大唐班底,要是抽走一勾,也会乱了套。

还是招收官员自己去组合的好,盛唐的人口还少,也不需要那么多官员,随着盛唐的人口增加再逐渐添加官员,李继说服了永恒只要他管好大唐就行,怎么能挖他的墙角。

永恒担心新人管理不好国家,没有人传帮带,他们怎么会干好,干不好就得让父皇操心。

青青和李继的想法一致,全都是新人更好,给他们整一套为官之道新的管理方法,那些个旧的腐朽的东西一概扔掉,盛唐没有保守的势力横档新事物,这样的国家一定是个全新的帝国,从零开始的国家才是彻底改革的国家。

一定会按着自己的意志发展,有二百名官员现在就够用。

李继一看报考的人员太多,取士可固定不了二百名,那就多取。

只是盛唐用不了那么多官员,大唐也不缺多少,怎么办?那就多往高科技上边用人才,就选二百办学的官员,到大唐的各省去建学校,就像太学一级的大学,穷困的举子也算有了职业,看着他们二三十年的苦读,没有用武之地也是可惜。

考试整整的半个月,可不比一般的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纯牌的大唐举子考的是八股文等等的那一套,太学的学生考的是数理化文科地里历史自然,这几年太学的学生的科目增加了五六科,逐渐见到走向全满发展。

半月下来学子们才轻松,等着发榜休息两天就逛起来京城和一些名胜古迹,因为考试的卷子很多,二十天的功夫才发了榜文。

这一次的考试竟然达到标准的六百多,李继和永恒一商量就全都被取士,把最后的四百名直接就分到了各省去搞文教。文书一下来,这些人都高兴的走了,虽然官小点也是官,也不算小,皇帝都给他们定在了九品,不管怎么说也是朝廷命官,来时都没想到能做官,考试的把握都不太大,人家是胜利返乡,光宗耀祖。

排前边这二百人,李继是全都带走,也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结果这些人都要去,谁也不想留下搞科技,搞科技的也没有多大的官,不如跟着太上皇走,最少也是个七品官。

李继没想到盛唐在大唐招官员这样顺利,看来科技人员没有官位吃香。

自古是利益熏心,人的思想就是富贵荣华,都想把握权利在手,掌握他人的命运。

千古一理,也是怪不得的,十年寒窗就是为的做官,哪有苦读想去要饭的。

这也不能怪人心,原因是做官的利益太大了,要是他们的待遇和平民一样,就没人抢着做这个官了。

哪个皇帝也做不到那个程度,地方官有权利,岂有不行驶权利谋私利的,盛唐开始就要打下官位不能获取太大利益的基础。

就是从官员的宿舍开始了,官员不许建府邸,朝廷的官员要住在大集体的官员家属大院。

就像后世的家属院一样,这个盛唐就好像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