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

第102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第102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其实没有什么必要了,潘美在北伐过后,已经身败名裂,在军中毫无威信可言。不管有多少苦衷,他犯了军中最大的忌讳,见死不救。从此直到他死,他默默无闻,再没有任何作为。和曹彬一样,宋军曾经的骄傲,最强的双子星座已经毁了。
  现在站在宋朝边疆上的人已经全都换了,这些人的经验举世无双,远远高出潘美、曹彬,但到底能管多大用,却谁也心里没底。
  因为实在是太老了,请看这些名字——张永德、宋偓、刘廷让、赵延溥。真正的骨灰级人马,有的甚至还是赵匡胤的老上级。这些人重现江湖,宋军的真相已经惨不忍睹,从现状上看,是因为能战的人都死光了,或者在形象和精神上残废了;从底子上讲,皇帝赵光义已经对当打之年的将军们彻底失望,再也不敢托付军国大事。
  就这样,宋朝迎来了辽国精心准备的报复。
  耶律休哥率先南下,他先在望都击败宋军,把当地的军备辎重全部烧毁,再进兵滹沱(自武台山流经真定,向北注入巨马河)北。这时辽国人吸取了宋军的教训,他们在宋朝境内选择了合兵,东路军的萧太后、辽国小皇帝与耶律休哥会合,耶律休哥成了先锋,他渡过巨马河,进攻瀛洲,与宋朝瀛洲兵马都部署刘廷让激战于君子馆(今河北河间西北三十里处)。
  刘廷让,这是宋朝屈指可数的名将。此人出身世家名门,曾祖父就是五代十一国时桀燕帝国的创始者刘仁恭。他在后周、宋初时为大将,宋朝伐蜀时,他是东路军的主帅,那时他叫刘光义,等到赵光义登基,他才改名为刘廷让。
  战功赫赫,完全可以证明,做将军,刘廷让有足够的强度。
  在宋、辽战争史,甚至宋、金战争史上,宋朝面对来犯的敌人,如果想挡住,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率军出击,野战争雄。
  如果不然,那么不管城池再怎么坚固,异族的骑兵都可以根本不理会,他们能在宋朝的各个重镇之间的大道平原之上任意驰骋,直扑宋朝的要害之处。澶渊之盟时辽国直入内地,逼得皇帝亲征;金兵入寇,一路直抵开封,都是因为宋军不敢野战。
  但是刘廷让除外,他与满城大捷时的监军、沧州都部署李继隆约好,我上前迎敌,你率精兵在后,一定要迅速支援我。李继隆出身贵族,是赵光义的第一小舅子,正牌皇后的弟弟,但完全凭着自己的军功在宋朝立足,是有名的硬汉。他答应了。
  君子馆之战爆发,刘廷让以数万宋军先在莫州(今任丘南)遇敌,后转战至君子馆被辽军重重围困。这时候才知道辽国人为什么选在十二月发动战争。该死的天气,公元九八六年的冬天竟然寒冷得出奇,宋军对付辽国骑兵唯一的法宝——弓弩,竟然拉不开!
  只有刀枪厮杀,近距离肉搏当天宋军的人数越战越少,辽军的援军却源源不断地赶到,刘廷让开始绝望,他知道,耶律休哥的后面是辽国的皇帝,援军要多少有多少,可是李继隆在哪里?他也需要援军!
  但是李继隆这时已经后撤到了乐寿(今河北献县南),远远离开了战场和敌人彻骨奇寒之中,宋军激战到傍晚,战阵终于崩溃,刘廷让全军覆没,大将武州团练使、高阳关部署杨重进战死,先锋将雄州知州贺令图被俘,只逃出来主帅以及几个骑兵。
  辽国方面,这一战国舅详稳挞烈哥、宫使萧打里等人当场战死,一样的尸横遍地,战况极其惨烈。但不管怎样,宋军大败,南下的大门打开了。
  辽军乘胜进兵,当月攻克深州(今河北深县西),转过年来,宋雍熙四年正月,辽军再攻破束城县、祁州(今河北安国),纵兵大掠。魏博(今河北大名)以北辽骑纵横,无所抵抗。这时耶律休哥雄心顿起,他建议乘宋军连败之际,长驱南下,把辽国的疆界向南推进到黄河北岸。
  条件真的成熟了,如果按耶律休哥说的去做,不仅会给宋朝施加空前的压力,而且黄河以北的宋军都会失去依托,被各个击破。这样,宋朝的军力基本上就全部消失。别再想禁军了,之前的北伐,还有君子馆之战等,禁军早就派上了前线,京都之中就算还有,也必定所剩不多。如果运气好,耶律休哥跨过黄河,到开封城边一游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这个提议被萧太后否决。她不仅不同意,甚至下令班师。后世人回望这个决定,有的说,萧太后坐失良机,到底是妇人之见;有的说,萧太后见好就收,已经达到了报复的目的;但是,回顾当年,就在辽军的侧后方,有一个汉人的名字正突然间变得响亮——张齐贤。
  张齐贤,字师亮,曹州冤句人。他的人生非常奇妙,可以作为一个命题——“论怎样从一介白丁迅速飞黄腾达成贵族”。
  话说他家世代贫寒,他和所有中国农村的苦孩子们一样,人生的希望就在于读书、考试、进城、当公务员。但是他与众不同,他敢于冒险,并且敢在冒险中继续冒更大的险。
  当他三十三岁那年,机遇来了,宋太祖赵匡胤回洛阳祭祖扫墓,圣驾在大街上行进,他突然间冲出去把皇帝拦住,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上表进策,要求面谈。
  说到这里,就要认清楚一个事实,人生绝不像戏里唱的那么浪漫美妙,拦轿喊冤,或者拦住皇上进献诗文,表现自己,然后高官厚禄娇妻美妾,人生幸福。绝大多数结果会很惨烈,至少印象分就很低。但是赵匡胤并不是皇帝科班出身,他蛮随和,把这个大胆的年青人带到行宫,让他把话说完。
  张齐贤以手画地,陈述自己的治国十策。赵匡胤觉得其中四个还可以,注意,这是百分之四十的中奖率了,在皇帝的日常办工中,大臣的条陈近一半内容得到认可,都非常不容易。应该说,他的冒险已经成功,他的条陈连同他本人马上就会被皇帝采用,富贵已经临头!
  但是张齐贤在关键时刻冒了更大的险,他与皇帝争辩——我这十条都很好,都应该采纳实行。并且一次次地坚持,决不妥协。
  结果赵匡胤火了,把这个不知好歹的乡下倔小子扫地出门,连同他的十策都扔了出去。
  完蛋了,失败了,张齐贤灰头土脸回家去。但是历史记载,赵匡胤回到开封后,对自己的弟弟说,我在开封找到了个人才,有用,但我不用,留给你了。结果在赵光义登基之后的第一次科考中,张齐贤榜上有名,但是他的名次不高,赵光义为了重用他,结果把他前面的一百三十多名进士都破格采用,就为了给他一个标准起步的台阶。
  至于为什么,请看他当年的十策——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吏、慎刑、惩奸。哪个是没用的?有用,并且敢在皇帝面前据理敢力争,这才是大臣的风范。
  张齐贤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都保持住了最初的硬度。赵匡胤之所以当时不用他,就是为了把他的锐气、倔强给磨掉,以后用起来才听话顺手。却不料张齐贤愈挫愈勇,变本加厉,就像这时,正规军都忙着从边疆往内地撤,他一个文官却主动要求到前敌坐镇,被任命为代州知州。
  山西代州,在雁门关附近,是宋辽边疆上举足轻重的要害。这一次虽然不是辽国的主攻方向,可是一样的大兵压境,战云密布。而且在河北方面耶律休哥节节胜利的时候,这边的辽军也按捺不住了,他们直抵代州城下,要开辟第二战场。
  这时山西方面宋军的最高军事长官还是潘美,代州是重中之重,坐镇的是他的副手卢汉赟。辽军来了,卢汉赟派神卫都指挥使马正出战。马正在南门外倚城列阵,与辽军对决,可是众寡不敌,他败了。这时卢汉赟的反应在史书上记载是非常的懦弱无能,他“保壁自固”,也就是说不再出战,学习当年的北汉人,在城墙上和辽国人较劲。
  似乎没错,很理智。但是知州张齐贤不干,他派人秘密出城,去联络太原方向的都布署潘美,约好时间来个里应外合,把来犯的辽军击败。但是很郁闷,他派出的使者在回程时被辽国人截住,有人逃了回来,有的人被抓住了。
  机密泄露,张齐贤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中,他怕的不是计划没法再实施,而是怕一旦潘美如约而来,辽军已经有了准备,潘美和他的部队就会有极大的危险。那样山西的防守体系就会瞬间瓦解怎么办?现在没法挽救!
  可是突然间事情有了转机,潘美的使者到了,给他带来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说潘美本来已经率军赴约,行军四十里已经到达了柏井,可是突然接到了开封的密诏,皇帝命令所有山西方面的部队不许有任何出战行为。因为在东路,刘廷让刚刚在君子馆全军覆没,山西方向不允许再有任何一点点的闪失。
  潘美只得收兵,他派人来转告张齐贤,一切小心,但是不必害怕,山西并不是辽军的主攻方向,实力不会太强。
  张齐贤长出了一口气,真是死里逃生!但是紧接着他就意识到了两个关键的问题——第一,他的使者被辽国人抓住了;第二,他面前的辽军实力有限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张齐贤的脑海里形成,想到就做,他马上去找卢汉赟商量。可是这位军头理都不理,皇上都命令全军防守了,你一个文官多什么事啊,何况你这法子纯粹是去送死。一句话,恕不奉陪。而且卢汉赟明确表示,我的正规军一兵一卒都不会借给你,你一定要玩,自己想办法。
  卢汉赟以为这样就把张齐贤给难住了,但是他忘了,他眼前的这个书生连当年的太祖皇帝的账都不买,你算老几?张齐贤转身就走,真的自己去想办法。没有禁军,我有厢军,人很少?没什么,智慧才是第一战斗力!
  当天晚上,张齐贤把代州城的全部厢军(禁军挑剩下的,平时只做些杂役)集中起来,只有两千人。他先派出二百人,每人扛着一面旗,背着一捆草,趁夜出城,到城西南三十里的地方,也就是太原方面潘美军的来路方向,把草都点着,把旗都举起来,声势越大越好。
  当天夜里,契丹人突然看见火光四起,而且光影中旌旗招展,声势浩大,他们的第一直觉就是想起了抓获的那几个信使——潘美的援军到了!
  潘美在自己的军队里声名尽坠,可是在战场上的威名犹存,尤其是刚刚结束的雍熙北伐,潘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辽国人马上向北撤退,途中经过了土登塞,就在这里,张齐贤的两千名厢军突然杀出,倒霉的辽国人,以为中的是潘美的埋伏,每个人都只想到了逃跑。
  结果这一战,张齐贤大获全胜,生擒了辽国北院大王的一个儿子,帐前舍利一人,阵斩两千余人,俘虏五百人,马匹、车帐、牛羊、器甲等一大堆。战后,张齐贤以卢汉赟的名义向皇帝报捷,以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向全国展示——辽国人并不是不可击败的。雍熙北伐、君子馆等战役虽然失败,但根本没有必要恐辽。
  由他开始,宋朝在军事上开始了缓慢的复苏。
  时间进入宋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宋朝的局势更差了。张齐贤的胜利与雍熙北伐、君子馆之战比起来,不过是辽国人在吃饼的时候偶然掉了一粒小芝麻,有点可惜,但绝不心疼。
  并且这似乎还把辽国人给刺激着了,萧太后和小皇帝这次没回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