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鹿 >

第16部分

逐鹿-第16部分

小说: 逐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刚轻轻点点头:“这一剑是拜尹旭所赐,他手中的那把剑异常锋利,名曰断水,出自越王勾践。将军可知,此剑之前的主人是谁?”

“谁?”安桐已经习惯属下的这种说话方式。

“大将军蒙恬!”

“蒙恬?你不会搞错吧?”今日,安桐已经不知道第几次震惊了。

辛刚笃定道:“属下曾在上郡服役,曾见过蒙恬佩戴此剑,当时军中称之为将军剑。”

安桐心里咯噔一下,已经明白了辛刚话里的意思。尹旭手中拿着蒙恬的佩剑,能只是个普通的盗匪吗?剿匪这件事也就不那么简单了。沉默良久后,说道:“那尹旭的身份赵相和阎大人知晓与否?本将又当如何?”安桐怀疑赵高与阎乐是否瞒着自己,甚至把自己当枪使。

辛刚心念一动,安桐这么说,显然是把自己看做心腹。思索片刻后,说道:“尹旭的身份颇为神秘,仍需确认;属下觉得,此事阎大人他们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属下建议将军暂且按兵不动,将此事上报,等候指示。”

“哦?”安桐想想也觉有道理,不管赵高与阎乐知晓与否,自己如实上报总是没错。若阎乐本就知晓,足见自己坦诚,若不知道,也算是大功一件。

对,就这么办!

只是这奏报该如何书写呢?总不能说自己追剿百多盗匪,还屡次轻敌战败吧?思索片刻,安桐露出会心的笑意。转而对辛刚说道:“辛苦你了,下去好好养伤吧!”

一匹快马驰往咸阳的同时,安桐麾下的将士都大感意外,怎么前一刻火冒三丈的将军竟下令按兵不动?而且这次不动的时间有点久,恍惚之间一个多月便过去了。

转眼已到四月,尹旭诸人避到彭泽北部的一处林间,已经一个多月时间。偷营劫寨一役,烧掉了秦军的营寨与粮草,斩杀秦兵二百余人,同时也付出了二十七人尚未的代价。战争不可能没有伤亡,尤其在这个无法避免战争的年代里,生命就更显得脆弱不堪。

伤心之余,将逝去的兄弟埋葬在青山绿水中,生活还要继续。本以为秦军会立即率军反扑,谁知许久时间丝毫不见动静。蒲俊多次带人前去探查,得到的消息是秦军暂时回到番邑以北扎营,按兵不动。对此尹旭大惑不解,同时也丝毫不敢掉与轻心,一直派人盯着,时刻做好战斗准备。

如今有范青想方设法提供粮食,躲藏的时间再久一些也无所谓。只要熬到这个秋天,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英雄随之响应,就该算熬出头了。

只是天气逐渐炎热,林间潮湿瘴气,蚊虫叮咬,少不了得需要些防治的药物,此事少不得又得麻烦范青。尹旭心道:事成之后,定要好好答谢才是。

……

咸阳,相国府。

赵高心情十分畅快,自李斯死后,凭借秦二世的宠信,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不听话的大臣一个个被清除,余下的设慑于威势纷纷臣服,此时他可谓是半人之下,万人之上,整个大秦国逐渐掌控到他的手中。

从朝廷回来,喝上两爵小酒,再由美人捶背捏腿,很是舒坦。只是只能看不能吃,难行人伦之道,大概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吧!

此时,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突然赶来。

“参见岳父大人!”

赵高用他特有的奸细嗓音道:“嗯,什么事情啊?巴巴地赶来。”

阎乐道:“禀岳父,正在彭蠡泽剿匪的左校尉安桐送来奏报,有个极重要的消息,故而赶忙来见您。”

赵高疑道:“怎么了?剿匪的事情可都办妥了?”

“呃?这个……”阎乐说道:“岳父,是这样的,安桐发现一个重要情况,那个匪首尹旭持有一把宝剑名曰断水,本是蒙恬之物。”

“谁?蒙恬?”赵高大惊失色。

“是的,安桐手下有个什长,曾在上郡服役,见过蒙恬佩剑,对此十分确定。”阎乐道:“安桐还说了,江东一带的盗匪连成一气,彼此呼应,对他的剿匪事宜带来很大不便,以至于接连失利。安桐觉得事关重大,来函请示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赵高起身来回踱着步子,问道:“你说蒙恬的剑,怎么会到那蟊贼尹旭手中?”

“小婿考虑过,有两种可能,一是那尹旭与蒙恬有关联;二是,那剑乃范家母女所赠。”

“哦?”赵高道:“哪个更有可能呢?”

阎乐分析道:“小婿以为前一种可能大,蒙恬赠剑给范家有可能,但更应该在范文轩手中,而不是他妻女处。再者说,此剑名贵,范家怎会轻易送人?还有一点,小婿总觉得范家母女被救的蹊跷,此时想来或许并未偶然相救,而是故意而为之,蒙恬这把剑就是个最好的佐证。”

赵高仔细听着,频频点头道:“有道理,无论如何这会人都和蒙恬脱不了干系,还可能与范家沆瀣一气。”

阎乐道:“据安桐所言,江东匪患猖獗,而且彼此之间多有联系勾结,故而此次剿匪失利。若是长此以往,让他们连成一气,若真是扶苏、蒙恬一党余孽……民间一直有传言扶苏仍然在世,若是被艰险小人利用,那可就真是心腹大患了。”

赵高点点头,说道:“照这些说话的话,江东匪患还真是不容忽视,必须及早剿灭。”

“是!”阎乐恭敬道:“岳父大人英明,安桐上奏说,江东地广多山,盗匪人多且狡猾。仅仅五千人,怕是难以成事。”

赵高冷冷道:“这有何难?掉会稽的右校尉周康率军三万,与安桐合兵一处,彻底剿灭江东盗匪。我要让天下人看看,谁要是与我赵高为敌,都不得好死。”

“那会稽那边会不会?”阎乐对此有些迟疑。

赵高不屑道:“怕什么,还能反了天不成?此番江东剿匪就是给他们一个震慑。大秦的天下,他们都得给我老老实实的。”

三万大军剿匪,又一个震惊的消息诞生……

第二十四章黥面英布

六月,江南梅雨时。

坐在山洞口,看着外面的瓢泼大雨,尹旭亦喜亦忧。喜的是大雨将自己一行人走的很痕迹冲刷的一干二净,让秦军难以寻迹而追。再一点,风雨交加,道路泥泞,秦军一时三刻间也只能止步不前。

忧的是雨过天晴时,如何面对秦军围剿。他怎么也没想到,按兵不动月余之后,会稽的右校尉周康率军三万与安桐合兵一处,总兵力达到三万四千人。虽说是剿灭整个江东盗匪,但尹旭更愿意相信秦军是冲着自己来的,有时他在心中自嘲:赵高,你也太看得起我了,不就是搭救了紫衣母女吗?至于生大么气吗?

那对母女,或是说她们背后的家族到底有何特别之处?竟让赵高这么在乎。他曾旁敲侧击地问过范青,却并未得到想要的答案,范青总是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一两次之后,尹旭也就不再多问。

五月中,范青想方设法,从彭泽水路运来一些粮草医药后,便离开回去复命了。尹旭请他代为转达对谢意后,便再无联系,虽说自己救了人家一命,范青给予自己莫大的帮助,已经远远超出了报恩的范围。尹旭铭记于心,恩怨分明,知恩图报,这是他做人的原则。

一得到三万大军围剿的消息,尹旭便于高易、蒲俊等然商议对策。秦军人数有三万余之巨,装备精良,训练素养,岂可略其锋芒。经过之前安桐的失败后,秦军不会再自大轻敌,想再占到便宜几乎不可能。反倒是如何躲避秦军的追剿才是关键。

好在之前秦军按兵不动时,尹旭便已察觉有异,似乎有些暴风雨前宁静的感觉,故而提前做了准备。在范青送来粮食的同时,蒲俊带人在一隐蔽处发现一个山洞,洞内面积很大,容纳上千人也不在话。尹旭看过之后,便命人秘密将粮食用品转移至此,令人欣喜的是山洞中一处泉眼,解决了水源问题。

然而秦军步步推进,搜索极为仔细,若不是这场及时雨,藏身之处暴露只是迟早的问题。不过,尹旭倒并不是很担心,只要能躲藏一两个月不被发现,熬到大泽乡起义爆发,自己的处境应该会好很多。所以除了掩藏好行迹,还需要做的就是祈祷陈胜、吴广按时动手。

山洞里燃着篝火,虽说是六月天,然而淫雨霏霏日子久了,难免有些潮湿阴冷。再有一点,也是照明和烹煮饭食的需要。好在蒲俊有经验,就地取材,令人及早准备下大量足够的干柴。否则连日大雨,只能望天兴叹了。

正听着一众盗胡侃,一个穿着蓑衣草鞋的兄弟突然急匆匆跑回来,一进来就气喘吁吁道:“公子,有人……”

尹旭心头一紧,问道:“怎么了?”虽说山洞隐蔽,但为了安全,少不得在外安排几个岗哨。

“山下有人正朝这边来了,有数百人之多。”

“什么?”尹旭猛然一惊,难道泄露了踪迹,秦军冒雨追击而来?略一迟疑,吩咐道:“蒲俊,快去看看,大家都做好战斗准备。”

蒲俊胆大心细,头脑灵活,身手又好,可以说是尹旭的头号帮手。听到尹旭吩咐,知道情势危急,赶忙起身出去。

余下的人心中七上八下,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直到一刻钟后蒲俊返回,确定来人身份是同道中人。

此次周康大军进驻,江东可谓鸡飞狗跳,各路盗匪被追的抱头鼠穿。更有数路人马被大军无情绞杀,一时间江东各地风声鹤唳,盗匪纷纷躲入深山。这在尹旭眼中是个好消息,江东各路英豪闻风而动,彼此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多了,自然能结识到更多英雄豪杰。

这一行三四百人便是如此,遭到秦军追剿后,仗着地形之便逃走。虽逃过一劫,却不敢在原地多停留,趁着大雨连夜逃走,冒着大雨在山间躲藏四五日,几乎筋疲力尽。

行至此处,其中一个当地人知晓此处有个山洞,众人一阵欣喜,实在该找个遮风挡雨,休息躲藏几日。可是当他们到达的时候,才返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

尹旭打量着众人进入山洞,只见领头的是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体格健壮,双目炯炯有神,脸上黑色的刺字很明显。尹旭知道这叫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此人身份不言而喻。

黥面男子进来见到尹旭等人,有些错愕,几次欲言又止,机警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到一柄柄长剑上。尹旭看在眼中,知道他心中想些神马,故而朗声道:“众位大哥好,我等为生活所迫,流落山林,如今官兵大军围剿,不得已才躲藏此处的。”

听到这话,黥面男子的神情稍微放松,笑道:“同道中人,我等亦是如此,逃过秦军追剿来此避雨,不想遇到各位兄弟。”

尹旭抱拳道:“敢问大哥如何称呼?”

黥面男子礼貌回答道:“在下英布,叫我黥布也可以。”

“英布?”尹旭虎躯一震,心中惊道:此人是大名鼎鼎的英布。前世的他对《史记》有些涉猎,英布本是骊山刑徒,后逃亡长江一带为盗匪,后来投靠项羽叔侄,乃其麾下头号猛将,灭秦之后分封为九江王。后与项羽闹翻,叛楚归汉被刘邦册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将,只不过功高震主,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以谋反罪被杀。

受过黥刑的面庞便是最好的明证,尹旭相信他就是英布。想不到自己穿越秦末,见到的第一个历史名人是威名赫赫的英布,而且是在这样的场合下。(其实蒲俊才是第一个,但尹旭还不知道他就是历史上战绩卓著的蒲将军。)

看着尹旭的表情,英布再一次感到错愕,问道:“怎么?莫非兄弟知晓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