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鹿 >

第34部分

逐鹿-第34部分

小说: 逐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说开了,众人恍然大悟,一同说笑着往南城的军营去了。此时的铜山城里血水四溢,尸横遍地,焉能做待客之地。

与刘邦、张良并骑而行,尹旭心有余悸,看来以后说话做事一定得小心了。这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书绝对不可尽信!

第五十二章合围彭城

简单的宴会在军营举行,既是对刘邦、张良等人的欢迎宴,也是此次铜山大捷的庆功宴。

此时尹旭才闹明白,经历与刘邦联袂而来的缘故。原来张良一直隐居下邳,直到大泽乡起义后,东方六国故地义旗高举。见机会来临,子房先生终于出山,聚集了数百人。前期与秦国地方驻军周旋,躲躲藏藏,直到近来情况有所好转。

张良本打算带人去投靠景驹、秦嘉,谁知半道上听说他们自立称王,引来各路义军声讨,江东的项梁还率领大军北上征讨。得知此事,张良马上意识到不能再前往彭城,他本打算南下投靠项梁,当然事实上投靠的会是尹旭。

下邳在彭城以东,秦嘉为抵抗项梁在彭城以南布置了绵长的防线,张良等人想要传过来并不容易。恰在此时,听说了彭城西北的沛县刘邦起事,权衡风险利弊,张良带人绕道彭城以北前往沛县,路途相对安全的多,也能暂时有个栖身之所。

沛县初次接触,智计卓绝,慧眼识人的张良便看出刘邦胸怀大志,非池中之物。张良也察觉张良来者不凡,这位子房先生高深的智谋与兵法是他目前最需要的。虽说是混混出身,可刘邦到底是刘邦,当地礼贤下士,厚待张良。以至于樊哙等人心里都有嫉妒,刘邦却我行我素,礼敬有佳,张良的地位似乎已经在萧何之上,俨然成为沛县军二号人物。

对此,尹旭心中的大为叹息,一南一北两天时间,与张子房失之交臂,当真令人扼腕叹息。不过转念一想,释然不少。彭城南部驻防军队甚多,张良有所顾忌,为安全起见北上沛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再有一个,即便是张良南下又能如何?难道这会自己把他笼络住?

显然不可能,人在屋檐下,自己这会并没有自立门路,自己发展的实力。不管是张良本人的意愿,还有项家的猜忌,这都是不现实的。何况张良与项伯之间有深厚交情,引荐或是其他都是大有可能的。与其看到吃不到,还是索性看不到的好。何况未来的路很长,张良就必定铁心一直跟着刘邦?尹旭和张良之间再无交集?世事沧桑,谁又说得准呢?

不过这一次收获还是很大的,首先一个便是苏岸。尹旭与他谈过了,次子年纪不大却见识不凡,若是陈辽能听他一言,铜山也是这么容易攻破。旭本想着按程序引荐给项梁,谁知这小子主动提出,先留在他身边。苏岸到底出自何种心态尹旭不得而知,却也是乐见其成,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他留得住。

还有一点便是初次与刘邦合作,圆满成功。对此尹旭赶到很庆幸,刘邦的人品虽然不咋地,这一次却没耍什么花样,捏了一把汗算是赌对了了。至于未来的日子他不知道,将来他和项羽之间的恩怨,或许他也管不了……

今日一见,至少确定刘邦名符其实,果真不简。沛县集团的诸侯重臣也有幸一见,樊哙、曹参、周勃、夏侯婴都不是好像与的。相比起刘邦、张良,终究也只是小角色而已。不过在以后的日子里,或许该注意些什么,虽说史书不可尽信,但这绝对的先机得天独厚,是别人无可比拟的优势。

刘邦也在暗自庆幸,无意间捡到张良这个宝贝,狗屎运竟好到这个程度。他见张良学识谈吐不俗,有富智谋,故事亲睐礼遇。除了奎水河边伏击收服雍齿,倒也尚未进一步了解。不过到了铜山,听了尹旭一番话,心中疑虑全部打消。

当他从萧何亲兵口中得知,尹旭对自己了如指掌时,着实惊了一跳。心中想着此人神奇至斯,真想当面问个明白,不过现在他已经没有这个打算了。从见到张良时随口呼出表字的那一刻,刘邦便知道这个年轻人确实神奇。

至于黄石公指点一说,刘沛公心中总存了几分疑惑,并不完全相信。疑惑之际,却有个意外之喜,那边是张良。出身韩国卿相世家,刺杀秦始皇的勇士,隐士高人黄石公的弟子,这些光环让他欣喜不已,大可利用。他庆幸张良投奔了自己,同时也暗自决定一定要笼络好此人,前途大业,至关重要。

黄石公指点尹旭一事,张良虽也曾心存疑虑,却不得不信。否则那些细节问题,他不可能知道的那么清楚。同时他也很欣赏这位少年英雄,弱冠之年,见识与能力超凡脱俗,大有前途。同时面对热情谦和的刘邦,他也很满意,现在看来此人倒是个值得辅佐的明主。

经此一事,英布对尹旭也有两个全新的认识。他震惊与这个少年的经历,从彭蠡泽山洞中第一次见面,与巴虎比武,辣手处死七十多盗匪,他便看出来这个少年不简单。随后的一系列事情,证实了这一点,他欣赏甚至敬佩尹旭。他知道尹旭少年了得,远见卓识,却也没想到尹旭的见识会如此之广博。

沛公刘邦,萧何张良,他都闻所未闻,尹旭却门儿清,让他惊叹不已。至于尹旭的会稽闹事耳闻的说法,他并不大相信,至于这黄石公……从未曾尹旭说起过,难怪他少年得志,原来是有高人指点。只是他嘴巴竟这么严,不曾吐露一点,一时间英布的心情十分复杂。

说道的心情,最沉重的非秦嘉莫属,铜山失守的消息已经传到彭城。更让他震惊的是刘邦与尹旭的联合,让城西雍齿的三千人马被收编了,如此一来彭城的防务就更加棘手。

铜山失守,南部防线已经毫无意义,所以在收到消息的地时间便收缩兵力,全力守卫彭城。少了九千兵马,使得彭城的防守力量显得捉襟见肘。会稽军的前锋如今人数过万,离彭城不过三四十里,项梁的大军不日就会到底。秦嘉第一次发现,自己或许错了,然而此时对错还有那么重要吗?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这位伪楚国大司马陷入深深的担忧中……

尹旭第一时间派出的信使,在当天深夜遇到押后的项梁所部,将捷报送到项大元帅手中。项梁顿时一阵惊喜,尹旭和英布果真不负厚望,不过两天时间已经拿下铜山,兵临彭城。同时还歼灭了上万彭城军,让人喜出望外,看来这一遭平叛能早些结束。

彭城已经在望,挥军北上,大军合围。目光远眺,广阔的原野上,城池赫然而立,项梁露出会心的笑容。

第五十三章跳梁小丑

尹旭与英布先一步赶到彭城,开始合围攻城,刘邦也很配合地带着五千兵马前来助战。项梁在接到消息的第二天下午赶到,四万多大军完成对彭城的合围。

项梁赶到的第一时间,身为前锋的尹旭与英布第一时间前去拜见。大帐里项梁端坐主位,虞子期与陈婴分作于两侧,如今在彭城也就他们几个高级将领。

“参见元帅!”

“呵呵!”项梁立即笑着起身扶起二人,显然对于铜山一战的结果他很满意,表现的十分友善。笑道:“快快起来,铜山做的很好,很好!”

虞子期暗暗点点头,他作为从一开始便跟随项家得将领,对项梁的习惯很是了解。项梁很少说出个好字,如今更是连续说出两个“很好”,这可是极为少见,可见此事是多么满意。

想想龙且之前的傲慢,虞子期不由得摇摇头,消息迟早会传回会稽,看来他们有得失望了。同时对尹旭、英布二人也算有个全新的认识,看来当真是名不虚传。两天之内攻破铜山,虞子期自问是做不到的,猛将啊!

尹旭与英布交换个眼神,恭敬道:“多谢元帅夸奖,我们也只是运气好罢了,赶上刘沛公来相助,副将苏岸主动投诚,才能这么顺利。”

项梁让两人落座,哈哈笑道:“我都听说了,不过铜山是你们独自攻破的,功不可没。”

虞子期和陈婴瞅着这个恰当的时机,出言道贺。

说起刘邦,项梁随后便出言询问,突然门冒出个沛公来,已然引起他的兴趣。

说沛公,沛公到,项梁话音落地,就有人来报,沛公刘邦前来到访。出于礼节,项梁礼节起身相迎,尹旭、虞子期等人少不得跟随迎接到门口。

刘邦一脸笑意,带着张良、萧何、樊哙三人前来拜访,目前他和会稽军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得知项梁这位统帅前来,他前来拜访是必须的,没想到的是他来的这么早罢了。

“沛县刘邦见过项元帅!”刘邦显得很谦和,放低姿态拜见。

项梁笑着将刘邦映入帐中:“刘沛公,快请快请!”虽说只是五千人助战,但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面子上必须这么着。

一边走项梁说道:“这次多亏了沛公及时率军援助,我军才能及时攻陷铜山,兵临城下。”

刘邦却是连连谦让,不敢居功。

看着这幅景象,尹旭经不住暗自摇头。如今一切都还尚早,项梁与刘邦这般亲热,他要是知道多年之后此人会夺了他项家的江山,逼得侄子在乌江自刎,还会这般客气吗?会不会毫不犹豫一剑砍死他呢?历史或许是宿命,尹旭的眼中历史并未有多大变化,也不容易有很大变化,至少他自己目前并没有改变历史的想法。一切都合适的时机,显然并不是现在。

“子房先生!”项梁很快就关注到了张良。

刘邦心头一震,怎么?难道项梁也认识张良?目光不觉又落到尹旭身上,莫非是他已经与项梁分说?在他眼中,如今张良就是个宝贝,绝度不容有失。若被人挖了墙角,王图大业不啻垮了一半,所以氛围的紧张。

张良笑道:“张良见过项元帅!”

项梁笑道:“子房先生客气了,当年相救舍弟之恩我项家上下一直铭记于心。过些日子舍弟会北上,让他亲自向子房先生道谢吧!”

尹旭知道,项梁说的是张良当年相救项伯的事情,故而不曾惊讶。刘邦也终于松了口气,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见张良婉言分说,这才放下心来。

至于萧何,樊哙只是象征性地招呼一下,项梁并未给予过多关注,而是突然转头向刘邦道:“听闻刘沛公曾在彭城待过?幸好明智选择,弃暗投明啊!还要请问,这景驹、秦嘉为人如何?这彭城的防守又是如何情形?”

刘邦脸色微微一变,项梁这话问的让他有些忐忑。在彭城待过可能暗指他曾经投靠过秦嘉,至于弃暗投明那是好听的说法,说难听点就是背弃旧主。弃暗不假,可并未投“明”,项梁是不是另有所指呢?至于攻打彭城,似乎更轮不到自己指手画脚。项梁想要做什么?目的何在?指责?试探?还是寻常一问?刘邦有些把握不准。

刘邦微微迟疑,说道:“景驹、秦嘉不过跳梁小丑,自立称王本就大逆不道。彭城是战士守,本就意见不合,将校多有愿意,不堪一击。”

“哈哈,跳梁小丑说得好,说得好!这种人纯粹是不自量力,自寻死路,我等以后已经要引以为戒啊!”

这话的意思更明显,之前一句的意思就更明显了,尹旭暗道:初次见面,这是项元帅给刘沛公给下马威哈!

萧何脸上神情微黯,游戏不悦,张良却毫不在乎,神色自若,坐在几前饮酒。刘邦可是个人精,哪里还不明白,若无其事笑道:“项元帅说的是,做人做事都要量力而行,考虑周全,使得引以为戒。”能屈能伸大丈夫,刘邦正是这一类。

正在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