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大军阀-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继直烦躁的把烟蒂丢在地上,站起身来用脚狠狠的踩了上去,冲着陈景生说道:“别在我这添乱,叫你收拾城里的通讯线路,你都办好了?”
陈景生点了点头,连忙说道:“早就办好了,只剩下团部的电报线,团部撤的时候可以直接拆掉。”
孙继直不再多说什么,负着双手闷闷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步伐很快,也不知道是在踱步还是在活动筋骨。
陈景生看着团长心烦意乱的样子,心头也跟着乱糟糟的一片。这十个营的俘虏实在太麻烦了,因为十个营的各级军官都还健在,敌对思想依然顽固,短时间内不可能拉壮丁似的把这些士兵填补到友军单位上。
本以为能坚持到战事结束,到时候就可以正大光明把俘虏重新整编,留为己用。只可惜事与愿违,现在非但不能得偿所愿,还成为了一个重大的负担。
他喃喃的叨念了一句:“真是麻烦,有什么办法能不让这伙俘虏有利于敌人呢?或者……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俘虏有利于我们呢?又或者……怎么能让俘虏不利于敌人呀?”
虽然这些都是碎碎念的废话,全部都是不经意识随口说出来的话,然而一直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孙继直忽然灵光一闪,立刻停下了脚步。
“是呀,是呀,怎样让俘虏对敌人不利,这才是重点!”孙继直大呼了起来。
“啊?团长,你说什么……”陈景生疑惑不解的说道。
“我们不能让俘虏成为咱们的负担,反倒要让他们成为敌人的负担。马上传我命令,既然北方人不怕冷,把他们的衣服全部扒了,从现在开始停止给他们食物,好好的饿一饿他们。”孙继直快速的吩咐了道,他显得精神奕奕,先前的愁云一扫全无。
“团长,这么做合适吗?”陈景生奇怪的问道。
“哼,有什么不合适。这些人拿上了枪又是敌人,拿咱们的粮食养人,像话吗?我虽然不杀他们,但一定会把他们全部整成废人,到时候萧耀南进城之后,照料这些废人都需要另外花工夫,更别说让废人上战场了。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孙继直得意洋洋的说道。
陈景生细细想了想,立刻意识到团长的话很有道理,不杀俘虏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还讲什么人道主义?若是讲人道主义,能让这些俘虏得救之后反过来打自己吗?这是明摆着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动恻隐之心。
他马上点了点头,大声的说道:“我知道怎么做了,把这些俘虏都整残了。我这就去。”
说完,他匆匆转身跑出大院了。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的一些报纸,逐渐不再报道广东战事的新闻,有关外蒙古亲王叛乱的消息从时况消息栏转上了副版,又从副版登上了头版。到了一月三十一日这一天,《广东民报》用整个首版详细披露了外蒙古叛乱的新闻,同时还用有线电报发出了全国的新闻通电。
《广东民报》的报道,绘声绘色的描述了驻守库伦的国军将士,深陷叛乱蒙古兵的包围,却至死不渝的坚守据点,翘首以盼中央政府能够派来援军。整个新闻稿极为煽情,甚至连国军士兵反击的场面都做了特写,仿佛撰写稿子的记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刚从库伦归来似的。
当天下午,广州都督府新闻部和国学院一同召开记者会,邹鲁与几位国学界的老先生,感慨万千的发表了一通大论,号召全省向北方捐款,资助国军平定蒙古叛乱。
这仅仅是一番形式上的号召,吴绍霆自然不会真心实意的搞什么捐款,他的目的就是要转移国内的视线,让广东内战与外蒙古叛乱形成一种对比,进一步摸黑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形象。而这一切,也正是他达成停战的筹码。
到了二月二日,短短三天的时间,大半个南中国几乎都获悉了外蒙古叛乱的消息。
虽然早在半个月前,外蒙古亲王造反的报道,已经在各省都做了电告。可是这次不同,老百姓们不单单是知道外蒙古出事的消息,更是深入了解了叛乱的前因后果,以及中央政府对这件事的反应。
前几天只是铺垫,而真正掀起轩然大波的新闻,还是在二月三日于上海《大公报》和香港《大公报》同时刊发了一篇匿名文章,透露袁世凯决心放弃外蒙古,抽调所有经费和兵力专心应付广东战争。在文章上还附加了袁世凯与心腹的讲话:“区区蒙古不足道哉,我中华民国无须三十五省,若能掌握中原十八省足矣。”
又过了两天,天津《大公报》和北京《顺天日报》陆续转载了这篇文章。
截至二月五日时,全国尽知这句话,举国上下为之哗然。虽然没有人知道这篇文章是否属实,也无从考证大总统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可中央政府不断向南方调兵遣将,毫无北上平复叛乱、维护国家主权的意思,不得不让人做出猜疑。
对国人来说,法统政府不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一味心思进行内战,这已经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而如果报纸上刊登的文章里,大总统真的说了那番话,更加证明北洋政府是一个卖国丧权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怎能为中华民国带来希望?
卷三:南北对决 第336章,韶关防线
新华门总统府,怀仁堂国政办公厅。袁世凯气势汹汹的从大堂外面走了进来,来到国政办公厅的公共办公室最前面,举着手中的一份《顺天日报》,阴冷的向公共办公厅的文员们质问了道:“谁他妈的造的谣?今天要是不说出一个人来,你们一个个别想好过!”
公共办公室的文员顿时傻了眼,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先前还在忙碌的工作,全部停止了下来,偌大的办公室鸦雀无声。
从后面追上来的杨士琦、陆建章、梁士诒和陈宦等人,连忙凑到袁世凯身边,劝着求着让袁世凯先消消火,好不容易把大总统拉出了公共办公室。众人簇拥着袁世凯回到大总统办公室,后来的张一麐则留在公共办公厅安抚那些文员。
回到大总统办公室,袁世凯恶狠狠的把报纸扔在了地上。他体形太胖,刚才从这里跑到公共办公室费了不少劲,此时正在气喘吁吁,同时脸上的怒色丝毫不减。
“这是造谣,这是污蔑,这是诽谤!外面的报纸都怎么回事,连这种无稽之谈的文章都刊登,咱们官方和地方政府都没人管一管吗?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袁世凯站在办公室的中央,一只手叉在腰上,另一只手握紧拳头愤怒的挥舞着。
“总统,上海那边有消息,有人说这篇文稿是……”杨士琦犹犹豫豫的说道。
“是什么,说!”袁世凯瞪着眼睛喝问道。
“有人说这篇文稿是唐绍仪写的。”杨士琦无可奈何的说道。
“唐绍仪!唐绍仪?他有这个胆子吗?”袁世凯眼珠子都要瞪出眼眶来了。
自从南北议和之后,唐绍仪就没有返回北方,这位外交家原本以为袁世凯是真心的要和平解决南北问题,最后却发现袁世凯一直有自己的小算盘,并没有放弃派兵南下的打算。这让他很失望,所以在议和结束之后,一直寓居在上海。
袁世凯虽然对唐绍仪的才华颇为欣赏,而且对方跟了自己那么多年,难免会有惋惜之意。可是唐绍仪心意已决,他也只好随他去了。现在听到杨士琦说出这样的话,顿时让他心头一震,这个时候他正在气头上,自然无法分辨真假。
旁边的陈宦上前一步,沉着的说道:“大总统先消消气,这篇稿子分明是广东那边在搞鬼,唐大人完全没有理由这么做。上个月月底时,广州都督府还搞了一场募款大会,假惺惺的要为北方筹款平定蒙古的叛乱。这分明是早有预谋的诡计。”
陆建章赶忙附和的说道:“陈部长说的对,一定是吴绍霆一手炮制的假消息,粤军十之八九是撑不住了,吴绍霆打算用外蒙古的事来转移视线,给咱们北方制造压力。若我猜得不错,姓吴的这小子肯定会趁机提出停战和议。”
袁世凯让自己冷静下来,最近天气了冷了,他动不动就容易暴躁,干燥的季节让自己很不如意。他认为陈宦和陆建章的话很对,自己不应该因为这件事感到忧心,相反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这意味着吴绍霆在广东已经撑不住了。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咱们对新闻的管制力度太薄弱了,什么文章都能上报,随便刷点手段就能点燃全国的舆论,这样很不好,非常不好。”袁世凯咬牙切齿的说道,虽然看上去依然很生气,不过说话的声音缓和了不少。
“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待完善,新闻事业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尊崇自由报道,这才让那些阴谋家趁机利用。等到国内稍微平定下来,大总统专门颁布一些新闻管制条例,好好规范一下国内的传播行业才是。”梁士诒语重心长的说道,他身为交通部长,如今电报也归属在交通的职责范围之内,自然有必要说几句话。
袁世凯沉默了一会儿,脸上的色彩仍旧阴晴不定。
陈宦身为袁世凯的得意门生,自然知道袁世凯现在在考虑什么事,他再次开口说道:“总统不用太过焦虑,吴绍霆喜欢耍旁门左道的手段,迟早会自食其果。现在在南方我们已经重新掌握粤北战场上的主动权,到时候任凭吴绍霆求和,咱们无需理会,大军长驱直入攻克广州,一战可定乾坤。”
袁世凯在嘴巴里重复的念了两遍:“一战可定乾坤,一战可定乾坤……好的很,我就是要一战定乾坤。”
陈宦顺着话语又说道:“等广东大势已定,大总统再大张旗鼓的宣布出兵外蒙古,就算广东一战物资消耗颇大,到时候出兵打国战,不愁没有士绅名流捐款。不单单能为大总统奠定美名,今天的谣言也会不攻自破,真正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袁世凯缓缓的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他伸出手拍了拍陈宦的肩膀,叹息道:“宽培啊,不枉你这些年跟着我,果然有见识。”
陈宦笑道:“都是总统教导的好。”
袁世凯背过身去,慢悠悠的走到大办公桌后面,舒舒服服的坐了下来。他看了一眼在场的几个人,随后吩咐道:“燕荪,你亲自负责安排一次新闻发布会,就在瀛台那边召开,《大公报》的事件多多少少要给我扳回几分颜面。”
梁士诒点头应道:“总统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袁世凯又看向陈宦,说道:“宽培,从现在开始你负责参谋本部的通讯工作,下去后就给我联络段芝泉,让他敦促前线加进进攻。”
陈宦答道:“是!”
这时,办公室的门敲响了,不等袁世凯开口,张一麐推开门走了进来。
张一麐看了看袁世凯的脸色,心中稍微放心,然后快步走到袁世凯跟前,小声的说道:“总统,王聘卿(王士珍)和蔡松坡在会客厅请见,您看……”
袁世凯眯起了眼睛,眉头再次紧蹙了起来,他喃喃自语似的说道:“松坡最近不是经常流连八大胡同嘛,他怎么跟冠儒走在一起了?”
张一麐推测的说道:“也许是偶然巧遇罢了。”
袁世凯沉吟了一声,不耐烦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