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沧海 >

第371部分

越沧海-第371部分

小说: 越沧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Χ昴甑椎氖焙虿∷懒耍昃┏悄谧罡卟愕奈墓偬逑抵凶詈笠恍┲矣诓袢俚陌嗟滓脖磺逑戳顺鋈ァN庠饺嗽傧牒偷蹦晟琛把┮狗闷铡钡木质蹦前忝逭钥镓返男凶儆械姆攀敢讶徊豢赡堋2还幢闳绱耍胭惨廊蝗眯祛绺云沼炙腿チ艘慌爸凵胶2薄ⅰ叭毡緜l物”。
    这一次,赵普在受贿的同时明显审慎了很多,一拿到东西马上收好窖藏,绝对不再给赵匡胤亲自突击检查逮个正着的机会。同时自己回到密室里之后拆开密信看了一番,里面无非写着吴越王再送二十坛日本国的佐渡金块作为敬谢,请求赵普在赵匡胤面前帮着多美言几句,若是赵匡胤有寻找借口试图讨伐吴越的趋势,还请赵普定要劝谏赵匡胤持重,打消这个念头。若是赵宋能够不讨伐吴越,那么每隔三年,吴越王都会有这么大的一笔孝敬给赵普,永不终止。
    赵普看着口水都流到信纸上了——这要是能把钱惟昱继续养在那里,便是相当于让他赵普每年都有价值三四十万两白银的旱涝保收进账了。宋廷如今刚灭后蜀,还真没实力马上就接着讨伐吴越,原本赵匡胤也打算着至少休整两年消化胜利果实,若是自己稍微美言几句让赵匡胤再额外多等一年,貌似也不是什么难做到的事情,到时候又是十万两黄金进账……
    不过金子显然不是那么好拿的,考虑到自己的前科已经被赵匡胤撞破过,赵普思前想后还是准备做两手打算:首先,他把钱惟昱的密信翻来覆去看了许久,最后想办法重新伪造一个封皮,盖上仿的火漆印信,内中信笺则还是使用原物,做出不曾拆看的样子。同时因为信中只写了“赠与黄金二十坛”,而没有写多少分量,赵普把所有黄金都倒出来藏好后,拿了二十个小得多的瓷瓶装好——
    重装之后的二十瓶也就只有五万两,也就是至少一半被赵普昧下了。这样万一风声不对,或者赵匡胤察觉到了他和吴越使节有私下接触,便可以假装拿到东西没拆看就直接上缴国库了——毕竟赵普深知这几年他因为掌管纸币的事情,贪墨甚多,已经被赵匡胤划上黑名单了,只是因为天下未定,人才难得,才不得不用他,若是吴越国也完蛋了之后,说不定赵匡胤就会用他赵普的官位甚至家产来平息天下人对于纸币信用超发泛滥问题的民愤了。有时候,哪怕吴越王没和他接触,赵普自己都隐约会有一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担忧,毕竟赵匡胤那些见不得人的脏活儿大多数都是靠他赵普干的。
    赵普的算盘打得不错,可惜的是,计划终归赶不上变化,尤其是,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如钱惟昱那般知道,宋军入川后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引爆了一个火药桶,只要有外力运作的法,好好支持利用那些即将出现的和还未出现的“反政府武装”,可以在蜀地闹出多大的效果。也正因为没有人如钱惟昱那样的先知先觉,吴越国在后蜀灭国之战中始终静坐作壁上观的举动也就难以用除了胆小怕事以外的原因解释。基于这一点,吴越人的后续外交动作只要符合常理,可信度便会高的多。
    钱弘俨按照钱惟昱出发前的吩咐,让徐铉带着大笔黄金贿路赵普的同时,也让林克己担任了另外一路接触的秘使,只是林克己接触的对象是现年二十八岁的大宋晋王殿下、时任开封尹的赵光义。林克己秘见的使命自然是和徐铉一般,明面上是告诉赵光义,希望他也帮着劝说赵匡胤千万不要在灭蜀之后马上“情绪不稳定”对吴越做什么不冷静的举动。只是手段上么,考虑到晋王殿下的身份,自然不可能用金钱去收买了。
    ……
    晋王府,内室。赵光义和林克己寒暄试探一番后,对坐小酌,看上去倒是颇为以礼相待。赵光义身形略微有些矮胖,肤色发黑,不过数年来的养尊处优,已经把原本武夫的痕迹磨掉了不少,身上的雍容之态倒是更加明显。他论年纪比钱惟昱还小两岁,在赵宋立国之前可谓是人格才具还没有充分定型,所以前些年功业不显,如今也不过是刚刚才彻底成熟而已。
    “林大学士学问素为吴越王倚重,南国文治之盛,小王也是久仰的,不比我北朝兵戈日盛,朝廷却是无暇于学问,倒让林大学士见笑了。”
    “晋王殿下过奖了,晋王乃陛下肱股仰赖,微臣等僻处南疆也是久有耳闻,学问之要,在于见识,至于寻章摘句,不过世之腐儒,于国用无益,何足道哉。”林克己谦逊一番,把话题顺势转到对赵光义的吹捧——当然了,所用的台词,大多是出发前就定好的基调,“以晋王才能,本来岂是一个开封尹可以值当的?陛下如此任用,实在有在爵禄上轻慢之嫌了。我家大王在杭州时,每每言及此处,也颇为殿下不值……”
    “是何言哉!那是皇兄对孤的信重,还请林大学士慎言!”
    “殿下赎罪,恰才是微臣没把话说完——我家大王每言及此,多为殿下不值,但是嗣后又常说,这开封尹之位,却是非殿下不可担当——昔年周世宗天下安鼎,然不过……可见宗室忠义之人坐镇中枢之要紧,若无晋王殿下这般公忠体国坐镇中枢,陛下又如何得以在四境扰攘时安心率军亲征四方?殿下为了国事,不计较个人之得失,我家大王素来是最为敬仰的,常说五代十国以来,列国败亡,莫不是因宗室之间不能团结,我吴越立国垂七十载,如果没有家教门风整肃,如何得存?遍观梁唐晋汉周五代,宗室一心者鲜克有终,唯有今日晋王殿下这般忠义,方才是大宋终结乱世之望所在啊!”
    赵光义闻言转嗔作喜,佯笑推脱:“吴越王过奖了,孤不过恪尽本分,大宋终得天下,那也是皇兄的功劳,孤岂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此言差矣——我家大王在我吴越历代君主之中,也算是有为之人了,然吴越能有今日,与忠献王当日之大公无私才是最为紧要——忠献王不计较一脉之得失,慷慨传位于忠懿王,才避免了我吴越幼主临朝之窘迫,嗣后当今大王年长有成,方得从叔父手中接回大位,因此我吴越才有数十年不遭内乱之幸。若是当年国无长君……”
    “此事并非为臣者当言,林大学士今日此来可还有它事?”
    “殿下直爽,微臣便也不再讳言了——此番前来,却是要仰赖殿下时常帮助我家大王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陈述我吴越之恭顺。至于殿下的好处么,届时殿下可以向陛下请旨与我吴越谈判,开放盐铁榷场之贸易限额,便算是送给殿下一件功劳——此事赵普赵相爷也已经答应帮着劝说了,定然不会让殿下孤掌难鸣的。”
    “赵普也答应了?”赵光义在心中默念,却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赵普四年前收过吴越人十万两黄金的贿路,事情败露之后却只给了朝廷一半赃款,这件事情赵光义是知道的——赵匡胤在这件事情上没有瞒着自己的弟弟,包括钱惟昱给赵普的第一封密信的事情,赵光义虽然没有看到原信,赵匡胤却对他大略转述过。当初这般说,也是因为赵匡胤信任自己的弟弟比信任赵普更多,他有时候自己要出京,也需要弟弟帮着多盯着赵普一些,尤其是后来赵普管了纸币发行的事情,为了国家利益,赵光义也是知道赵普一些黑材料的。
    
    第436章 赵普罢相
    
    吴越人的两路秘使自以为偷偷见了赵普和赵光义,这种事情在汴京城这样的地方,当然是不可能长久瞒下去的,不出数日,赵匡胤肯定会得到一些风声。尤其是赵普那边,因为吴越人是带了一堆装黄金的腌菜坛子去的,就更隐瞒不过皇城兵马司和并不职方司的眼线了——站在吴越人的角度来说,这般送钱的作为并没有问题,因为吴越人至今都“应该”不知道四年前给赵普送巨款那次就已经被赵匡胤截获了。
    所以说,一般情况下见了吴越使者的一方都不会装作没事人那般继续过自己的小日子,而是会在会面之后一个恰当的时机主动在于赵匡胤的闲聊中提起这回事,只是对于吴越人和自己谈了什么内容方面一笔带过,或者给个更加合理的解释,那么以赵匡胤不愿意让臣下着相感受到自己的不信任的情况下,这件事情才算过去。
    或许是巧合吧,在赵光义见了吴越人的秘使之后不过两天——当时孟昶还没死,花蕊夫人也还没有被赵匡胤收入后宫——赵匡胤便下了一道人事变更的旨意,让皇长子、如今已经16岁的赵德昭由两年前任命的贵州防御使官职,改为升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总督秦凤关中各地,不过因为赵德昭年纪实际还小,所以暂且只是调到长安留守历练,具体的方面大事还有其他幕僚副署官吏协理。
    宗室人员的调动,对于赵光义来说总是格外敏感的,他今年28岁,赵德昭这个侄儿虽然比他晚一辈,但是论年纪只比他小12岁。若是再稍微历练几年,定然可以让朝中人心归附,无人敢质疑这位“储君”的地位——虽然时至今日,皇兄赵匡胤都没有表露出过任何设立储君的企图,但是也没有给赵德昭封过任何王爵。很显然,如果赵匡胤不是想等赵德昭年纪再大一些、局面再稳定一些再考虑立储的事情的话,是不会连一个亲王的封号都不给的。
    只有赵光义知道自己的兄长在担心什么——周恭帝7岁登基,旋即失国;再往前追溯一代,汉隐帝19岁登基,也是旋即被郭威干掉,这两个例子到了本朝都是被作为“国无长君”的反面教材论述的。赵匡胤一直心中犹豫,无非也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有信心,深信可以活到儿子二三十岁都没问题,那样至少可以盖过汉隐帝刘承佑这个梦魇;同时也希望让赵德昭更快建立威望,到时候让天下人不会三心二意。
    不管怎么说,当赵光义听到侄儿被皇兄再次提拔历练之后,他终于有些坐不住了,于是便选择了主动入宫和皇兄聊一聊,顺带在不经意中解释一下吴越人到底找他谈了什么话题——从赵光义的口径说出来的,无非也是吴越人在他面前哀求乞怜,请赵光义在赵匡胤面前帮衬着说一些求饶的话罢了。当然赵光义因为忠于大宋,自然是把吴越人恳求的事情一五一十向皇兄坦白了。
    赵匡胤听了赵光义的坦白之后,眼中便闪过了一道冷厉的精光:“吴越人还找了则平?也是说的这事儿么?”
    “怎么?皇兄不知道么?臣弟还以为赵相也已经向皇兄陈情过了呢……唔,不过那也只是吴越人为了安抚臣弟的一面之词罢了,做不得准的,许是吴越人怕臣弟不敢做这个劝说皇兄的出头鸟,才诈称赵相答应了他们所求呢,这定然是吴越人的挑唆之计。”赵光义故作无辜地轻松对答着皇兄的提问,表情中看不出丝毫破绽。
    “没事,这定然是吴越人的离间之计——不过这事儿也就当没发生过,三弟千万别和则平说起,免得则平多心便是了。”
    “是,陛下,臣弟理会得。”
    ……
    赵光义找赵匡胤坦白之后,并没有坐视事情的发展,他离宫的时候,故作不好意思地和赵匡胤身边的新服宦官王继恩说了几句:“王公公,恰才孤觐见陛下时,却是不慎说漏了嘴两句,您在旁也是听到的。孤本是无心之失,若是真个害得陛下与赵相起了嫌隙,不是罪过?然藩王结交大臣,自古乃是大忌,孤虽然问心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