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沧海 >

第61部分

越沧海-第61部分

小说: 越沧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特赠吴越国王钱弘天下兵马元帅衔、总领天下马步诸军,赐誓书铁券,以彰其功!”
    待到“以彰其功”四个字念完,跪在下首的吴越王钱弘,以及两旁排列的其他宗室诸人如钱弘亿、钱弘俨、钱惟昱一起恭敬叩首,山呼万岁。钱弘膝行两步,接过冯道手中圣旨,以及“天下兵马元帅”一职的敕命、镌刻在一张錾金铁瓦上的“誓书铁券”等物,随后才缓缓后退起身,命一旁宫人收好这三般事物供奉起来,随后再向冯道行私礼。
    整个过程,让冯道感受到了一股非比寻常的郑重,他已经经历了十几个主子,人老精鬼老灵,对于五代时期皇权在人心之中威严的下降感受是最深的。此前他虽然没有过担任国使出使他国的经历当然,亡国的时候除外,因为一般动用到冯道出面递交国书的话,大部分都是亡国递交降表的时候了但是,哪怕是在汴京,他向那些外藩派来的使节宣旨的时候,也没有见过如此这般的恭谨礼节。
    荆南高季兴、高从诲、高保融等祖孙三代,还有后晋、后汉时候还未亡国的楚国马希范等人,都是曾经遣使入汴京进贡的,冯道也都接待过那些使节。不过即使是在汴京,那些使节的礼仪都不如吴越王钱弘今天在自己宫殿里表现出来的那么谦卑。
    要知道,这可是在杭州。后周距离杭州最近的兵马,也是远在淮北的李重进所部,足足千里之外,中间还隔着一个南唐。就算吴越人无礼,你后周朝廷也咬不到对方。但是人家吴越人愣是弄得这么一板一眼、谦卑守礼;这让素来爱惜名节、注重礼法的冯道非常高兴,想着回国之后一定要为吴越王恰到好处地多美言几句。
    ……
    “冯相高名,小王僻处东南,实在是早已仰慕。只恨山高水远,路途艰难,不能得见。今日吾皇以冯相来宣旨,实在是小王的莫大荣幸来人呐,玉华楼设宴,宗族中人,俱要为冯相接风。”
    “钱王客气了,本相与钱王虽然分出两地,不过也算是同朝为臣,当今圣上圣明烛照,对于忠臣义士总归是看得见的。本相性素不喜奢侈,还望钱王莫要靡费。”
    仪式一结束,钱弘就拉着冯道去玉华楼赴宴,作陪的吴越宗室和使团的随行人员则紧随其后。玉华楼的名字听着像是一处酒楼食肆的名字,但是实际上是吴越王宫里面的一处楼台,偶尔也担任国宴的场地。
    钱惟昱看看刚才排在他前面的,无非是十数钱弘亿和十三叔钱弘俨,而他那个堂弟钱惟治如今才刚刚周岁,自然是不能出席的。其他宗室中人关系也就比较远了,都是文穆王的侄儿那一辈的,算是钱惟昱的堂伯叔,这些人列席自然要靠后。
    钱弘在玉华楼正堂主座上坐下,冯道的座位就在钱弘身边并排,其下才是左右两列,一列是吴越的宗室,一列是冯道的属官。钱惟昱坐在吴越宗室那一排的第三个位子上,仅次于他十叔和十三叔。
    吴越以富庶闻于诸国,今天是接待册封国王为天下兵马元帅的上国天使,那国宴的菜色更是讲究得不得了。
    花雕酒坛封泥的荷叶烧鸡、数十味山珍菌菇和雉鸡乳鸽合烩而成的“野意锅”、挂炉炙烤的片皮鸭鹅、水晶驼蹄羹、椒芥末儿的羔羊头蹄、竹荪焖熊掌……这些都是北人喜欢的粗犷食物,为了照顾冯道的胃口,所以这些在吴越并算不上奢靡珍馐的厚味菜肴自然是要用来打底的,只不过比北人的粗糙做法相比,吴越的宫廷厨师们更是在这些菜色的传统制法上植入了很多精巧的细节、名贵的佐料。
    至于绿茶水晶虾、贵妃溜元贝、辽参四珍拼盘、雪燕银丝烩、秃油膏蟹、鲍汁九尾翅、芥汁真鲷脍、猪婆龙炖芭蕉……这些南菜的代表,以及这个时代所能做出的最上品海鲜菜肴,任你再是达官显贵,在汴京也是休想吃到的。这样的宴席,光是冯道面前的菜肴要想全部凑齐,只怕便要数百两银子的花费。
    当然,如果说这些海鲜还仅仅是让冯道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话,那么原本在酒宴中算不上品的看盘果子等物,则着实让冯道惊诧了因为这里面的很多东西,冯道一生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如今是十月末,早已过了小雪节气,华夏大地上,不要说挑三拣四选种类,只要能拿得出时鲜水果就很不容易了比如冯道出京之前,他在郭威给他送行的宴席上,也就只有柑橘、梨、枣等三四样果品。这还是后周的皇室供给了,冯道自问在汴京的官员,如果不是肥缺重臣,家里也是找不出三样新鲜水果的。
    可是,今天吴越王的宴席上,不仅有前述的全部果子,加上西瓜、荔枝这些反季节水果,还有……后来冯道被告知叫做“榴莲”、“麻蕉”、“蒲桃”、“波罗蜜”、“芒果”、“山竹”、“杨桃”、“柠檬”等奇怪名字的东西。
    冯道和其他中原来的人都被这些东西震惊了,实在无法想象这样逆变天时、而且见所未见的果品是哪里来的。吴越国宗室当中,也只有钱弘亿和钱弘俨平时日常就可以接触到这些,那些更偏远的宗室旁支,平时也消费不起这些昂贵之物。
    只有钱惟昱心里明白,这些南洋果品,都是蒋衮和亚伯拉罕伍丁的船队每年偶尔带一些来供消费,因为路途遥远,水果的腐烂损耗又比别的货物快得多,所以到了杭州城里的南洋果子价钱腾贵,一颗果子到了最后的终端渠道可能就要几两银子才能买到。
    至于其他海商,要说他们能把果品带到吴越之地钱惟昱还是信的,但是如果说他们可以在隆冬时节季风不顺的情况下把新鲜水果运到吴越,钱惟昱是打死都不信的这,就是当初钱惟昱改进的新式海船、和向大食人交流航海领航技术的功劳了。
    “吴越人还真是有钱,真是奢靡啊!”冯道心中暗自思忖,对于吴越人的颓废和奢侈也算是有了一个认识,“有如此这般豪奢的生活,也难怪这里的人不善战、不好战了。唉,但愿将来陛下真有混一天下的机会时,可以让这一方富庶之地免于兵戈涂炭之祸。嗯,或许该把越地的税赋潜力向陛下力陈,争取将来兵不血刃说其来归吧。”
    
    第67章 冯道的心结
    
    冯道是生性简朴之人,对于奢靡享受本来是不在乎的。而且年届七旬,气血开始衰退,平时饮食嗜好更是颇有节制。
    不过,吴越王钱弘安排的酒宴上实在是有太多中原人一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珍罕物,令冯道也免不了起了好奇之心,一时饮食也就放开了写,所有珍馐美味都尝试一些。又有吴越宗室众人在一旁敬酒为祝,渐渐也就喝多了。
    城府甚深的人一般不易醉酒,因为他们需要掩藏自己内心的想法,用厚厚的伪装把自己的言行套起来。冯道历仕7姓11帝,在伪装自己的能力方面自然是深得不能再深,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一旦喝醉之后,吐露真言的情况也就更明显。
    喝到兴致酣畅之处,冯道居然放声大哭起来。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世人皆以我冯道为谄谀媚上之徒、幸进保身之辈,又有几人知我心哉!”
    冯道是使团的主宾,使团里的其他杂鱼基本上只有吴越宗室过去意思意思酒过三巡就不敬酒了,所以说基本上是冯道一个人陪着吴越宗室一群人喝。钱弘钱惟昱这些人都还清醒着呢,冯道却已经喝糊涂了。所以听到冯道这些言语,一下子钱弘等人也是面面相觑,不知如何结果话头是好。
    “冯相说哪里话来!当初契丹鞑虏践踏中原,如果不是冯相不顾一己名声,忍辱负重劝谏耶律德光那蛮夷少造杀孽,只怕如今中原已是荆榛遍地了,此皆冯相心怀百姓的功劳啊。那些昏君不知体恤士民,丧土失国,又与冯相有何干系呢?”
    最先反应过来、并且出言开解冯道的,是钱惟昱的十三叔钱弘俨。钱弘俨这人在吴越宗室之中以读书刻苦、深通经史闻名。他和吴越宗室的其他文人相比,写诗作词的功夫要逊一些,而且兴趣也不在此,但是贯通五经、学识渊博方面则是宗室第一,而且书法也颇为值得称道。历史上,他还曾是《吴越备史》的纂写人。
    当然,钱弘俨是钱惟昱最小的一个叔叔,所以两人年纪相差不大,只有五六岁而已,如今,钱弘俨也才二十出头,学问尚未大成。不过引经据典援引史料安慰一下喝醉了的冯道还是问题不大的,当下也就blabla劝说了一番,略微把冯道劝了回来。
    与钱弘俨相比,钱惟昱的十叔钱弘亿算是这个年代的一个著名经济人才。所以他也很快发挥自己所长,找到了一些冯道在轻徭薄赋、劝君王养民劝农的善政论据劝解冯道。
    早在五年之前,也就是钱惟昱还没穿越、他父王钱弘佐在位年间。那时候,有一次钱弘佐因为国内“通货紧缩”、铜钱不够导致铜贵物贱,想要学习马楚一样发行铁钱。当时只有十八岁的钱弘亿上书力陈,为钱弘佐条分缕析了铜铁钱政策对吴越的八大利弊对比,劝止了钱弘佐发行铁钱。此后,又有过好几次关于吴越国税赋调整、财政收支方面的“宏观调控”上书。
    钱惟昱去南唐之前的时候,因为军务繁忙,琉球、平湖的布局又牵扯了一些精力,所以他对于宗室里这些叔父的才能也不了解。后来静下心来之后才发现十叔钱弘亿竟是一个当世桑弘羊之类的理财达人,想来今后吴越要是可以更进一步的话,命钱弘亿执掌户部的事务定然是非常合适的。
    有钱弘亿和钱弘俨两个文化人有节有据地捧哏,又给冯道进了两盏茱萸莼菜鲜鱼羹醒酒茱萸这种东西,是古人没有辣椒的年代用来进行麻辣调味的佐料,这“茱萸莼菜鲜鱼羹”也就相当于是“酸辣醒酒鱼汤”的豪华升级版罢了。喝完后冯道的神情也渐渐平静了下来,但是脸上醉态依然没有消退,只是由激动变得寡言而已。
    钱惟昱一直没有开口,一来他虽然认识冯道比自己的叔叔们早几天在海州接冯道随着吴越船队一起来杭州的路上那几天,钱惟昱可是一直和冯道同船套近乎的但是因为他毕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低调的人;最好被人当成嗜好文学享乐、注重亲情不够心狠手辣的懦夫,而不是在军事和政治上有什么高瞻远瞩真知灼见的人。
    所以,在和冯道一起来杭的日子里,他只是每日做风月谈,给冯道留下不通世故的印象。现在,如果表现得一下子八面玲珑,那岂不是一开始做的戏都白费了么?
    冯道是后周有数的重臣,以眼光老辣为人圆滑著称;所以在后周朝廷里,冯道在看人问题上往往会起到很明显的意见领袖作用。尤其是这个人如果是后周君臣平时没机会接触的远方藩国之人、而冯道又有深入接触过的话;那更是可以说只要冯道说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郭威柴荣就会相信那人是什么样一个人,连怀疑都不带怀疑的。
    不过,钱惟昱虽然没有开口,却不代表他那几天没有默默的观察冯道。他毕竟有两世为人的见识,加上如今这具身体一看就是一个十五岁的翩翩无忧佳公子,很具有欺骗性,所以冯道在他面前也多少容易放松警惕和掩饰。故而,如今要说对冯道的心思揣摩,钱惟昱可是胜过在场所有人的。
    他看出来了,冯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