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九路军战记 >

第67部分

十九路军战记-第67部分

小说: 十九路军战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进展却不是十分顺利,到目前为止还只能生产枪支和弹药。故而扩编军队所需的火炮、车辆、通讯和工兵设备全部要从德国购买,但是财政厅每个月只能提供一百万,无法满足需要,只能购买一批,装备一批。  第三是整编的时间表。十九路军军部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炮兵旅第一个整编的军队,其次是独立旅和三个主力师,然后是三个补充师。为了尽量减少对福建财政的压力,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整个整编计划。  鼓山会议结束后,十九路军按照整军方案开始整编军队。但是,当最先开始整编的炮兵旅和独立旅按照预定计划整编之后,其他部队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兵工厂的步枪和轻重机枪的产量太低,远远不能满足扩军的需要。  兵工厂建在龙岩,距离福州几百公里,由于路途遥远,孙百里只去过一次,所以对那里的情形不是十分了解,于是找杜周南询问原因。  杜周南听完之后,故作不解地问道:“这就奇怪了,兵工厂是军工企业,按道理应该是你管呀!我只是财政厅长,无权干涉军队的内部事务,怎么会知道什么情况呢?”  孙百里没好气地说道:“兵工厂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从财政厅拨出去的,你怎么可能不了解?以你的为人,哪怕一分钱的花销也要搞清楚去向,兵工厂花了那么多钱,难道就没有引起你的注意?”  杜周南打个哈哈,从身后的书架上找出一份报表,边看边说道:“这里是兵工厂上个月的产量报告:步枪八百支,轻机枪一百五十挺,重机枪三十挺,迫击炮弹两千发,手榴弹五万枚,子弹三十万发。”然后随手递给孙百里。  孙百里看着报表中的数字,不解地说道:“兵工厂从开始建设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设备,都应有尽有,为什么进度会这么慢呢?”  杜周南问道:“那技术人员呢?”  孙百里回答道:“德国派了好几十个工程师过来,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杜周南摇头说道:“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虽然兵工厂一次都没去过,但是我也推测得出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你想想,为什么同样是新建的企业,钢铁厂和钨砂矿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呢?”  孙百里说道:“我不知道。”  杜周南解释道:“钢铁厂和钨砂矿相对于兵工厂来说,技术难度还是比较低的,所以进度较快。兵工厂虽然说出来只是一个厂,但是里面包括十几个分厂,德国工程师实际分到每个厂里也就三两个人而已,能起多大的作用!主要的工作还是要中国人来做的,但是这里面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熟练技术工人,如何能够提供效率!”  孙百里反问道:“德国工程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培训技术工人啊,两年时间应该不算短了!”  杜周南说道:“你怎么就是不开窍呢!这些德国人没有一个会讲中国话的,而我们配备的翻译数量有限,又全部没有工科的背景,怎么能够胜任呢!”  孙百里终于明白过来,说道:“真没想到,问题居然会出在这里!”  杜周南接着说道:“这些只是我的推测,事实是否如此,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但是这一点确实是个问题,如果能早点解决的话,兵工厂的进度肯定可以加快的。”  孙百里露出为难的神色,说道:“这样的翻译要到哪里去找呢:既要精通德语,又要有工程技术背景,真是太难了!”  杜周南脸上露出古怪的笑容,说道:“这有什么难的!我马上就能给你找一个出来!”  孙百里急忙问道:“是谁?在哪里?”  杜周南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说的这个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又在德国陆军大学深造过,你认不认识?”  孙百里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杜周南说的人就是自己,没好气地说:“我的杜先生,杜老兄,不要开玩笑了好不好!我哪里有时间到兵工厂做翻译呀!”  杜周南笑着说道:“我这样说也不全是开玩笑,你应该从中受到点启发才对呀!”随后,脸上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  孙百里恍然大悟地说道:“我明白了——派人到德国去,从中国留学生当中物色人选。这些年到德国留学的学生很多,学工科的也不在少数,肯定能够找到的!”说完之后,他想了想,又说道:“其实也不用专门派人过去,咱们在柏林的采购人员就可以处理这件事。”  杜周南说道:“为了保险起见,不如让你的老同学克劳茨帮个忙,从大使馆把最近几年到德国留学生档案查一下,先确定具体目标,然后再让人接触,比漫无头绪的寻找要好多了。”  孙百里高兴地说道:“这个办法肯定行!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考虑直接请懂中文的德国人过来,效果可能更好些。德国的经济形势不是很好,说不定有人愿意到中国来。”  杜周南点点头,说道:“举一反三,孺子可教!”然后故意装出老气横秋的样子,把孙百里弄得哭笑不得。  
  正文 第四十七章 蔡氏父子
  尽管初步确定了兵工厂进展缓慢的原因,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孙百里决定还是要亲自去看看,顺便也视察一下钢铁厂、钨砂矿等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钢铁厂和兵工厂在龙岩,而钨砂矿却在清流和赣南,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都有几百公里,全部视察一遍的话,至少要七八天的时间。决定行程后,孙百里立刻抓紧之间处理手头的事情,希望能尽快成行。  这天上午,孙百里正在办公室里忙得不可开交,忽然卫兵报告有位姓蔡的先生来访,还说和孙百里是故交。孙百里感到非常纳闷,自己虽然在福建已经待了几年,但是只认识蔡廷锴一个姓蔡的,怎么也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又认识一个姓蔡的!不过,一贯做事谨慎的孙百里还是让卫兵把来人请了进来,看看自己的这位故交到底是何方神圣。  “我早就说过孙将军没有大官的架子,这下你相信了吧!”虽然还没有看见来人,但是洪亮的嗓音已经从门口的方向传了过来,孙百里感觉自己确实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声音,他急忙努力在脑海里回忆,希望分辨出声音主人的身份。这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使整个房间为之一暗,孙百里抬头看去,只见一个下巴上蓄着长长山羊胡子的老头大步走了进来,身后紧紧跟随着一个同样身材魁伟的青年。  孙百里终于想起面前这个精神矍铄的老者是谁,急忙起身相迎,非常客气地说道:“老先生,好久不见,气色不错啊!”  蔡大力笑着说道:“咱们乡下人,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日劳动,当然身体好了!哪像你们这些当官的,天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吃饭睡觉没个准。”说到这里,他指着孙百里对身旁的年轻人说道:“这位就是我常常和你提起的孙百里,十九路军的军长和福建绥靖公署的主任。”然后又对孙百里介绍道:“这个是我的儿子——蔡思强,刚刚从国外留学回来。”  孙百里连忙握住蔡思强的双手,说道:“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见到久未谋面的亲人,是不是感触良多呀?我刚刚回国的时候差一点就掉眼泪了。”然后仔细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蔡思强身穿笔挺的西装,脖子上打着领结,脚上的皮鞋擦得锃亮,显得非常精神。他的身材和父亲相差无几,连脸型也极为相似,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同之处是年龄比较轻,肤色也比较白,鼻梁上多了一副眼镜。  蔡思强也把孙百里上下打量一下,说道:“回来之后感觉家乡的变化很大,心里非常高兴,听父亲讲都是孙将军的功劳,所以特意来拜会一下,顺便看看能不能在这里找点事做。”  孙百里请父子二人坐下,然后问道:“不知思强老弟在哪里留学,学的是什么专业?”  蔡思强回答道:“我是在德国汉堡大学留学的,主修机械工程。”  孙百里眼睛一亮,立刻高兴地说道:“这太好了!我们现在最紧缺的就是你这类型的人才,如果老弟同意的话,马上就可以到兵工厂就职。”  蔡大力看孙百里这么看重自己的儿子,顿时感到老脸有光,对蔡思强说道:“我说的没错吧!孙将军肯定欢迎你的!到南京去碰运气哪里有在自己家门口做事好。”  蔡思强谦虚地说道:“我只是刚刚毕业的学生,直接到兵工厂这样的要害部门工作,是不是太快了?”  孙百里解释道:“我们的兵工厂成立的时间也不长,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算不上什么要害。再者,兵工厂是德国的援助项目,主要的技术人员都是德国人,由于我们配备的翻译都没有工科的背景,所以进展不太理想。你到工厂之后就起到一个沟通桥梁的作用,是两国人员能够配合起来,同时你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德国的工程师学习技术。这样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蔡大力连忙说道:“这样最好了,有德国人带着,学起来也快。”随后,蔡思强也痛快地答应下来。  孙百里非常高兴,对蔡思强说道:“我这几天因为兵工厂的事情搞得头都大了,没想到老天就把你送到面前,真是天助我也!”  蔡大力纠正道:“不是老天,是我老蔡把儿子送过来的,你最应该感谢的是我,而不是什么天啊地呀的!”  孙百里连忙说道:“对,对,对,感谢老先生把亲自把思强老弟送过来!”  蔡大力看孙百里对自己的儿子非常器重,感到非常放心,准备返回清流,孙百里要他留下一起吃午饭,饭后再安排专车送回。蔡大力本来就是个爽快人,又想和久别的儿子多待一会,就痛快地答应了。  席间,孙百里不住地给蔡大力劝酒布菜,态度非常恭敬,使蔡大力非常高兴,几杯酒下肚之后,话匣子就打开了,说道:“孙百里,当初在清流的时候,我就知道你这个人很不简单:胡汉三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横行乡里几十年,没人敢动,却被你给毫不费力地除掉了。最难得的是,你没有为难他的家人,反而留下宅子和粮食。”  孙百里淡淡一笑,说道:“胡汉三作奸犯科,早就犯下死罪。原来的地方官员无非是受了他的贿赂,才视而不见的,福建要想成为模范省份,必须依法治省,像他这样的人,肯定不能放过。”  蔡思强说道:“其实,清流也有过清官,想法办胡汉三,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中央有人,后台太硬了。”  孙百里说道:“抓胡汉三的时候,他也想告诉我后台是谁,可是我害怕知道之后惹不起,就没有给他说出来的机会。”  蔡大力哑然失笑,说道:“这一招厉害呀!就是委员长是他的亲戚也没用!”  孙百里问道:“现在清流的土地状况怎么样?老先生的田地是不是卖了不少啊?”  蔡大力回答道:“乡下的土地正在向地主手里集中,我的田地也比以前多了一倍。”  孙百里诧异地问道:“怎么会这样?那些卖掉土地的农民何以为生啊?”  蔡大力回答道:“现在到城里当工人,收入稳定,就是失业了都有救济金,谁还愿意守着几亩薄田!”  蔡思强说道:“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集中,使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土地集中以后,才有机会用机械代替人力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孙百里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