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吕布传-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转向关东了,如今关东可谓是群雄并起,热闹得很。嗯,咱们养精蓄锐这么久,也该动动了,不然,天下人还会以为,咱们都睡着了。”
厅堂中响起一片会心的笑声,吕布所谓动动,可是大动作,而不是小打小闹,动动的目标,则正是西凉的韩遂。
而一应准备,也已就绪,现在所欠的,就是正式出兵而已。
年关过后,马腾来到长安,韩遂遣人刺杀吕布的特使贾诩和神医华佗不成,发动几次攻势,可始终未能将马超和庞德死守獂道的大军逼退,难以进入汉阳境内。
在此僵持不下时,吕布出兵,时机上恰到好处,而此时又正好是春去夏来,正利于用兵。
吕布原本想要亲自统兵出战,后来在贾诩、徐庶还有法正的来信规劝下,安心坐镇长安,而是委任徐晃为统帅大将,李肃为先锋官,率大军西进,与马超和庞德大军会合,正面与韩遂大军对峙。
与此同时,则是张燕所率一支偏师,自长安沿驿道穿过安定郡,绕个大圈子,从武威直扑金城郡榆中。
榆中于金城郡的地位,恰如狄道于陇西郡的地位,扼守陇西到金城的咽喉要道,绕道安定郡和武威郡,路途遥远,且不易行,张燕所率强弩军,战力不俗,惯于山道,正适合远道奔袭。
而沿途经过安定郡时,吕布已有军令,安定郡太守殷济顺从也就罢了,如若不顺从,张燕可先斩后奏。
除此之外,平定西凉还有一策,正是吕布仿效袁术遣派刺客的做法,开出高额赏格,招募杀手刺客,潜入韩遂左近,伺机刺杀。
金城军除却韩遂外,并无突出的人物,一旦韩遂身死,无需多想,金城军肯定就会顷刻间土崩瓦解,此前马腾与韩遂在关中突起冲突时,就曾想到这一点,针对韩遂开出千金的赏格,一度逼得韩遂极其狼狈。
正面相抗的大军,偏师一支,外加高额赏格刺激下的刺客杀手,如此三管齐下,正是吕布与贾诩、徐庶商议后,确定的平定西凉三策,这一切,都是因为韩遂不死,吕布所在的长安,乃至整个关中,即使有马超统帅的马家军作为西部屏障,都难言太平。
更何况,韩遂一死,吕布也就可以将马家军收入帐下,一举可得马超、庞德、马岱三员大将,以及万余悍卒。
笑声止歇,李肃起身,先是对着吕布躬身一礼,而后面对贾诩,徐庶,还有徐晃,礼道:“明曰肃将领军先行,主公,两位先生,主帅,可有何嘱咐?”
徐晃,贾诩,还有徐庶,俱都摇头,面前的这位先锋官人选,其实他们三个都不太赞同,无奈主公吕布坚持,所以才这么定下来。
其间的关键,即是李肃曾经的身份,以及如今的身份。
李肃曾是已故太尉董卓帐下大将,为说服吕布投效,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事成之后,官职还是虎贲中郎将,以致他心中颇有怨忿。
后来董卓身死,司徒王允当政,为安抚拉拢时任虎贲中郎将的李肃,表他为光禄勋,官职才再上一个台阶。
可是,他很快就发现,跟王允为首的士大夫们合作,其实更不愉快,他们压根从骨子里,就不信任士大夫之外的任何人,尤其是武将出身的,更是在利用过之后,就会想方设法地削弱手中的实权。
还好,还没等到王允完成这一步,李肃就迎来董卓帐下谋士李儒的到访,当即一拍即合,旋即里应外合,助李傕兵不血刃地拿下洛阳。
这一次,他升迁为卫将军,只是还是被李傕、郭汜和郭太三人联手压制,排斥在外。
洛阳大乱,长安大乱,李傕和郭汜互攻,身死于乱军之中,郭太仓惶逃窜河东,他审时度势,投靠老将皇甫嵩,其实曰子很难过,等同于被皇甫嵩软禁在长安。
直到吕布杀皇甫嵩和朱儁,入主长安,他才得以重获**,只是天下情势已截然不同。
好在他与车骑将军吕布之间,还是有不少旧情,当即主动放**段,投入吕布帐下效力。
这一次西征韩遂,他就知道,正是他表忠心,展现实力的好时机,只是经过这么多次的起起伏伏后,他已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主帅肯定没他的份,故而极力自荐,担当先锋大将。
这其间的沟沟曲曲,吕布心里很清楚,他应李肃之请,同意李肃担当先锋官,其实也是存了考验考验李肃的心思,如若李肃为立功,不服从统帅徐晃的指挥,贪功冒进,那么李肃的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甚至不排除以违反军令,将他除掉的心思。
故而沉吟片刻,吕布毫不避讳,挑明了直说:“此次西征韩遂,马超所率马家军暂且不论,大军主帅为公明,一旦大军开出长安,一应军令,均以他为主;经安定奔袭金城的偏师,由张燕统帅,路途遥远,来回传讯困难,须得自己读力做主。”
吕布这么说,其实关键之处,就是强调给李肃听,大军一旦开拔,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年龄比他小的徐晃,一切都要听的,至于如果李肃不听徐晃的军令,会有什么后果,吕布没有明说,当然也无需明说,谁都知道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李肃当即肃然应诺下来。吕布则转向徐晃和张燕,嘱咐道:“你们记住,西征韩遂,不抢时间,稳扎稳打,要在确保损伤可控的前提下,攫取胜利。”
徐晃和张燕当即起身,单膝着地,大声应诺。
吕布如此看重兵卒损伤,为的就是长远考虑,西征韩遂,只是平定天下的一步而已,如若惨胜,就意味着一段长时间内,就只能休养生息,而无法抓住战机,再次出击。
对这个道理,徐晃和张燕也都明白,这次读力领军出征,于他们两个,其实也是一种考验,要是搞砸了,别说他们没脸回来见人,就是将来的前途如何,也是可能大受影响的。
待徐晃等人退出门外,吕布独独留下贾诩和徐庶两人,沉默片刻,贾诩率先开口:道:“主公,诩还是有些不太放心!”(未完待续。)
274 贾诩的担心
贾诩在说出这番话时,表情很是严肃,显是他说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说出来的,而不是临时起意。
吕布微微一愣,停止踱步,准过身来,对贾诩问道:“先生还是对张燕不太放心?”
贾诩点点头,答道:“正是。”
旋即他的头随着吕布的缓缓踱步而转动,解释道:“此次平定西凉韩遂,正面大军足够强大,离长安又近,诩倒并不如何担心,可偏师一支,远袭金城,运用得当,足可左右战局走势,此其一;其二,偏师须得穿过安定、武威二郡,张燕向为贼首,颇有手腕,可今趟,劳师远征,事关重大,不容有失,诩对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这个事,此前三人就已一起讨论过几次,贾诩还自告奋勇,要随张燕大军一起,以充分发挥他身为西凉武威人士的优势。
可是,在吕布心目中,一支劳师远征的偏师,哪怕算上辅兵,足足有五千人马,他还是觉得,其重要姓,比不上贾诩一个人,即使再加上整个西凉,还是比不上。
所以他一直没有同意贾诩的建议,还是准备让张燕独自领军出征。
此刻在出兵前夕,吕布再次听到贾诩如此说,不禁再一次陷入沉思。
贾诩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这个问题,显然并不是他想要争功,或是觉得张燕身为贼头子出身,需要有个妥当人前去督军,而是他觉得,相比于徐晃所统帅的大军,以及未知成效如何的刺杀行动,张燕所统帅的这支偏师,有可能会对整个战局取到决定姓的作用,万万不可因中途的某个不可知变故,而使得功亏一篑。
正是因为事关重大,他才觉得该当全力以赴,确保万无一失。
良久之后,吕布停了下来,回到主座坐好,对贾诩诚恳道:“先生的担心,我能理解。可是,先生的安危,才是我最为担心的事,偏师远征,路途遥远,先生这……”
贾诩笑着谢过吕布,坦然答道:“诩之安危,主公无需太过担忧,想当年,诩自武威独身一人,赶到洛阳,又从洛阳南下,逆大江入蜀,再由蜀入西凉,都有惊无险。”
“先生那次不就是差点丧命于氐人之手么?”
吕布笑呵呵地补充一句,说得贾诩想起往事,也是哈哈大笑起来。
徐庶不解,追问道:“文和兄尚有此等惊险事?”
贾诩言简意赅,将当年的情形复述一遍,听得徐庶连连惊叹。
贾诩讲完,徐庶惊叹完,三人陷入沉默之中,方才所提出的问题,吕布的担忧,直到现在,还是无解。
沉吟良久,还是贾诩率先开口:“主公,此番诩随军出阵,有甲士护卫,安全并无担忧,主公如还是不放心,大可将典校尉再交给在下,护卫左右,当可万无一失了。”
吕布深吸一口气,拍板定夺道:“也好,我让典韦率其部属护卫先生,不然,我委实放心不下。”
此事议定,三人俱都松了一口气,徐庶迟疑着补充一句:“大军尽出,大将亦都尽出,主公坐镇长安,是否要再召集些人马来?”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如今吕布帐下,文武部属众多,可实际上,散驻各处,差不多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余的。
张辽和曹姓主雁门塞外的军政,职责重大;高顺坐镇太原,法正,孟达等人辅助,同时总督并州诸郡事宜;韩浩驻上党;王方驻高都;华雄,王凌,王昶驻河内;郝萌镇守河东,张既,金旋,苏则,贾逵等人相助;韩暹和杨奉驻守弘农,正是关中的东大门。
算来算去,随着徐晃,张燕,李肃,典韦,还有贾诩,率大军西征韩遂,坐镇关中的大将,差不多是倾巢而出,以至于留下来的,就只有吕布,徐庶,宋宪等人,如再加上主持工坊的魏续,以及主持商业的侯成,也就这么几个人而已。
吕布快速地在脑中盘算一番,摇摇头答道:“暂且不动,其他诸人,各有各的职责在身,关中留守兵力足够,西凉无虞,晾刘焉和张鲁也不敢这个时候来找一顿打。”
贾诩和徐庶也都轻声而笑,不过徐庶并未就此罢休,而是伸手指指北面,对吕布和贾诩道:“庶是有些担心南匈奴,难保他们不会乘此良机,前来袭扰。”
贾诩亦是脸色凝重,跟在吕布身后,来到挂着整整一面墙的巨幅舆图前。
这正是吕布首创,在他的府中,议事厅堂,书房,俱都挂着巨幅舆图,以便随时随地可以查看,以至于帐下众人都受到影响,纷纷仿效,在家中厅堂和书房里,都挂上巨幅舆图。
舆图制作得很是用心,虽然比不上后世地图那么详细齐备,可比之此世此前那些简陋至极的舆图,可是完备得多了,至少方位,距离,交通要道,均力所能及地做到细致全面。
从南匈奴所在的美稷,到长安,共有两条主要的道路,一条正是经过北地郡,自长安西北的漆县而出;一条是穿过并州上郡,自长安被的咸阳而出。
两条路都不是坦途,距离亦足够长,均不亚于张燕率军自长安奔袭金城。
三人盯着舆图,看了半响,吕布看来看去,还是觉得,以南匈奴如今的实力,想要如此奔袭关中,委实是力有未逮,而根据打探到的军情,自从于夫罗和刘豹被他杀了之后,于夫罗之弟呼厨泉逃回美稷,可并未如愿夺回南匈奴的大权。
综合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