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不管如何也得收复一些土地,他的如意算盘是差不多等这次反攻结束,气候就会恶劣到双方都没法发动大的攻势,而且这个时间段将会长达好几个月。
这样苏联就能安心地巩固收复的地盘了,同时耐心等待美援的送达,几个月时间内没有大的战役,足以让苏军的燃油储备恢复到可观的程度,这样春天化冻一结束,就可以立即发动全面的反击了。
然而德军的抵抗却十分顽强,而日渐寒冷的气候也对进攻一方的苏军更加不利。最要命的是,苏联为了迅速恢复装甲部队的实力,让过多的汽车和拖拉机工厂转而生产坦克等装甲车辆,结果坦克数量相对于燃油和人员(训练需要时间)明显过剩、而汽车却严重不足,导致苏军的后勤补给、尤其是进攻时的后勤补给出了很大的问题。
与此同时,这个时空的德军又比历史上更早地采用了多线防御战术,他们在抵挡苏联进攻时至少也会布置两条防线,在前沿布置一条,然后在其后8…10公里处再布置一条。而苏军两梯队进攻的衔接位置正好就在这第二条防线上,结果因为苏联运输手段严重缺乏,打到德军第二条防线的时候;一线部队因为重武器和补给运不上来,很难啃动这条防线,然后往往不得不提前动用战役包抄的第二梯队,结果就算能够将其攻破,自己也会元气大伤。再加上德军往往会留有装甲部队组成机动预备队,专门瞅准了苏军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时候发起短促但迅猛的反击,给其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而苏军严酷的军法又要求部队未得允许不准后退,这就进一步增大了伤亡。
历史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苏军,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通过完善战术基本解决,而苏德战争反攻阶段则是多亏了在战火中重生的红色空军,光靠陆军继续这样死撞南墙的话,恐怕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损失还要大得多。。。。。。(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章 转折的曙光(中)
而如今的苏联一方面陆军野战攻坚战术尚未完善、而后勤的问题却比历史上更加严重,另一方面空军还远未重新崛起,现在的状况甚至比历史上苏德战争时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更糟糕。在这种情况下,此次因为斯大林个人意志而发动的大反击会以失败收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终苏军白白伤亡了80多万人(其中永久性减员的人数多达30万人以上,恶劣的气候和糟糕的后勤令伤亡人数中死亡的比例大增。),这次反攻却还是没能取得大的进展,最终只能不甘地撤退,好在德军忌惮酷寒的气候、后勤也同样困难不小,没敢全线追击,否则苏军的损失还不知道会大到何种地步。
而由于苏军主力集中到了前线,后方就不可避免地有些空虚,结果之前已经暴乱过一次但被苏军镇压下去的格罗兹尼(指整个地区、而不仅仅是同名的城市。)居民因为不愿被苏联政府迁离家乡而在车臣叛乱分子的煽动下再次起来参加暴乱。后院失火的苏联高加索军区连忙从前线抽回部队镇压,由于在战争年代不太需要顾忌国际舆论(最主要还是因为苏联与操控世界舆论的美英站在一个阵营),正规军的战斗力又远远不是仅被德国人短期培训过、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过军事训练的叛乱分子所能抗衡的,这次暴乱最终再次被苏军镇压了下来。
但即使如此,这次大规模的叛乱依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果连此前的也加起来,苏军与叛军死亡和失踪(还没包括后来死在集中营里的)人数之和多达15万以上,而经济损失之大更是不能仅仅有金钱来衡量,因为苏联政府没想到刚被镇压下去的格罗兹尼叛乱很快就能死灰复燃,苏军僵化的体制又极不擅长应对这种突发事件,再加上这次德国人还咬牙派出了少量精锐的空降兵部队配合叛军,结果暴乱迅速蔓延到了格罗兹尼西北部的油田,致使这个苏联产量第三的大油田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这对巴库油田还在恢复重建的苏联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得知苏联油料供应愈发匮乏后,德国空军后来又恢复了对巴库的空袭,一方面干扰巴库的重建。另一方面则大量消耗苏军最为短缺的航空汽油。同时。波克雷什金麾下的空军部队也因为优质航空汽油的日渐匮乏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使用劣质汽油,因而不可避免地增大了伤亡,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就在斯大林因为这次失败的反攻再次威信受损的时候,美国人及时地伸出了援手。为了尽快将物资运抵苏联。罗斯福甚至直接征用了部分美军的武器和补给。并且宣布将由美国政府承担最初协议中本该由英国政府承担的援助义务,而在白令海峡解除封冻之前,美国政府甚至采取了耗费极大的空运方式。就像历史上他们援助中国抗战的时候一样。
数量惊人的军需物资、尤其是苏联现在奇缺的燃油和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苏联,虽然远远不足以完全弥补短缺,但还是让苏联政府和人民当前的困难减轻了不少,也帮助斯大林度过了难关。本来罗斯福甚至想派一部分美国陆航部队支援苏联,但斯大林认为一两千架飞机在广阔的苏德战争中意义有限,反而有损国家尊严,加之美国飞行员的薪酬很高、按照惯例应该由苏联这个受援国的政府支付,斯大林觉得很划不来,就拒绝了。
不过,罗斯福的善意还是得到了回应,苏联政府同意向美国转让陀螺瞄准具的技术并且同意就涡轮增压技术开展交流,虽然美国也为此转让了不少科技与材料工艺给苏联,但是得到了这些之后,轴心国的技术优势无疑将会大幅削弱,至少这时的罗斯福是如此认为的。。。。。。
除了在经济上援助苏联,美国还在军事上再次发动了大的攻势,虽然连续两次惨败使其几乎完全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但在大西洋、特别是北大西洋上美英海军依然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当初冰岛战役虽然牺牲很大,但却使得美国飞机可以不断地转场到英伦三岛,到1942年底的时候,英国本土的陆基作战飞机保有量已经不下15000架,这股力量的存在、加之苏德战争的爆发抽走了原本驻扎在西线的德国空军主力,使得昔日德国飞机在英伦三岛上空任意肆虐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面对这样的有利局面,罗斯福与丘吉尔一致决定利用这一优势收复对于大不列颠岛的战略安全至关重要的设得兰群岛,以此孤立法罗群岛之敌,为盟军在西欧的大反攻扫平障碍。。。。。。
虽然当初蒙哥马利卖队友的行径令美国人很受伤,但是顾全大局的罗斯福并未就此激烈地指责英方,只是让美军的将帅以后注意留个心眼。但这还是不可避免地对美英两军的联合作战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战斗中,美军阵亡和失踪的人数多达3万余人、另有21万人次不同程度地受伤,此外还损失了7艘舰船和271架飞机;而英军永久性减员的人数也达到了2万余人、受伤人数约有13万人次,此外还损失了5艘舰船和362架飞机;另外以加拿大军队为主体的英联邦军队也蒙受了阵亡7455人、失踪1294人、受伤38173人的巨大损失。虽然轴心国一方也有28495人战死、7183人失踪、17746人被俘,更有762架飞机被击落或炸毁,而且全是相对精锐的德军,但己方巨大的损失还是令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都高兴不起来,即使他们早就知道夺岛作战不会很轻松,但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要知道盟军在这次战役中消耗的弹药量超过了10万吨,按理说砸也能将守军都砸趴下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一章 转折的曙光(下)
ps: 感谢书友“虾海”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不过,收复设得兰群岛后成为孤军的法罗群岛德军就好对付多了,盟军只付出了1万多人阵亡(5万多人伤亡)、106架飞机被击落、3艘舰船沉没的有限代价就将3万多守军全部歼灭。严格来说,这个损失还是偏大了一点,但考虑到盟军此前连战连败,老兵大量损失、新兵也很难成长起来,兵员素质与德军的差距一直都在拉大,能够打成这样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而且美英盟军拿下设得兰群岛后,小胡子对消极避战的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愈发不满,在小胡子的严令、特别是提及死对头魏格纳率领舰队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战绩后,深感位置不稳的雷德尔只得无奈地集结德国海军本土舰队的主力出海、以协助陆军夺回设得兰群岛。
虽然小胡子特地派出精锐的空军部队为雷德尔舰队护航(注1),使得雷德尔不必太过担心美英空军的威胁,然而美军竟然将包括2艘新锐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在内的6艘战列舰都派了过来,再加上英国的3艘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即使没有飞机助战也绝不是雷德尔舰队那区区两艘战列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可以抗衡的。。。。。。
当然,一开始美英的战列舰并未集中到一起,这令雷德尔自以为看到了机会,他甚至还集中力量击沉了一艘“落单”的美国老式战列舰以及多艘轻型舰艇。然而。盟军司令部的反应十分迅速,不顾德国空军拦截造成的巨大损失,派出侦察机牢牢地盯住了雷德尔舰队,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附近的主力舰和数量不少的辅助舰迅速集中起来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联合舰队。
而此时雷德尔舰队中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却在之前的战斗中受到了重创,动力系统严重受损,并因此拖累了整支舰队的航速,给美英联合舰队完成对雷德尔舰队的包围创造了条件。
为了防止德国舰队溜掉,盟军选择了当初曾被德国人利用而吃了败仗的分兵夹击策略,但与丹麦海峡之战不同的是,这一次盟军的实力优势要大得多。德国海军的4艘主力舰中的沙恩姐妹主炮口径不过283mm。面对战列舰时根本无法造成实质性的威胁,能够依靠的仅有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因此即使盟军分兵两路,在局部依然拥有至少双倍的兵力优势。。。。。。
不过。雷德尔虽然性格保守。但在无路可退的前提下还是激起了心底的血性。指挥舰队向着截断其去路的4艘美国战列舰发起了猛攻,然而双倍数量的优势并不是这么容易抹平的,何况与二战初期不同。现在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在性能上已经算不得先进,尤其是与美国刚刚入役不到一个月的依阿华级高速战列舰相比更是如此。依阿华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比俾斯麦号更大、精度更高,装甲也比它更厚,速度同样比俾斯麦号更快,这场战斗根本没法打。。。。。。
然而,俾斯麦级战列舰那匪夷所思的抗沉性却在此役中再次展现了出来,四艘美国战列舰、以及其后赶来的另外5艘美英战列舰几乎将储备的穿甲弹打光了(尽管不全部是用来对付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甚至还有部分皇家空军的轰炸机突破了德国战斗机的拦截冲到附近对两艘德国战列舰投下了重磅炸弹和航空鱼雷(投射鱼雷的难度与危险性太大,在德国战斗机的干扰下,一条也没命中,反而赔了十几架鱼雷机。)。可是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却依然顽强地浮在海面上,看不到任何将要沉没的征兆。。。。。。
ps:话说历史上俾斯麦号覆灭时,英国战列舰最后都开到一千米内用主炮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