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朱门风流 >

第636部分

朱门风流-第636部分

小说: 朱门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朱捕在的时候,勉强还能镇住他们;她求得了张太后的插手,也算是为王府求得了一时安宁,可是今后…”今后该怎么办?
    周王朱猜向来恰老惜贫,对身边亲近的人毫不吝惜恩赏,对于妃妾等等亦是情分深重。因此这位亲王薨逝,妃妾自愿殉葬者众多,就连没名分的侍儿也有不少悄悄自缢从死地下。一时间。王府中又往外订了好些上等板材。和前院的争吵不断相比,后院便只弥漫着一股哀伤的气氛。不数日。朝廷便派了礼部侍郎亲来吊丧,一应殉葬人等皆有追赠,又主持世子袭王位事宜。朱有燃朱有憎自然被重新禁锢,王府中总算是渐渐恢复了宁静。
    除却朱宁之外。王府其他郡王郡主全都已经婚配,因此如今偌大的周王府中除了继任周王的朱有墩,同辈人中就只住着朱宁这么一片,虽说她和朱有璇兄妹感情尚好。可终究及不上父女深情,再加上家里的仆人奴婢等汰换了一大批,她竟是觉得这熟悉的家里变得异常陌生。成日里借着守孝连院子都不想出。
    “郡主。郡主!”
    呆呆看着窗外的朱宁听到这声音,这才侧过头来一瞧见是乳母应妈妈手中拿着一封信。地方才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怎么,走到了广东的绾儿,还是京城的敏敏?”
    “是孟四姑娘。”应妈妈双手呈上信去,见朱宁用裁纸刀割开信封取信,她忍不住劝道,“郡主,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顺变,这些天送来的东西您都没怎么用,一直这么下去怎么支撑得住?虽说这守孝是二十七个月。但我听千岁爷和王妃说,要尽早把您的婚事定了。”
    “都已经拖了这么多年,再多十年八年也不打紧。”朱宁对终生大事却早就不在乎了。径直取出了信笺,一目十行扫了一遍之后,面色不禁怔钟了下来。良久才叹了一声,“敏敏倒是好福气,孟韬孟繁都是好样的。之前大宁之战后封了百户,如今双双升作了千户!都说长姊如母,有这么两个好兄弟,就是终生不嫁也还舒心!”
    听到朱宁又撂下了这话,应妈妈只觉得心里一颤。这些天她已经不止一次听过终生不嫁这四个字了,原以为不过是一时激愤下的气话,如今看来,这个金枝玉叶竟是真的动了这念头。想到朱宁自小冰雪聪明。之前在京中又是苦苦维持,到头来竟是要落的这么一个下场,她不禁悲从心来,竟是忘了什么尊卑主仆,忍不住一把揽住了她的肩膀。
    “可怜的孩子…
    身处王府。生母又早逝,尽管父亲和嫡母都待她好,但毕竟父亲有众多事务,嫡母操持内务空闲不多,朱宁自然而然懂事早,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撒娇的记忆。反倒是渐渐大了之后,因为姊姊们一个个出嫁,朱稍常常带了在身边,性子这才开朗了起来。如今她只觉得身边再无凭恃。因此应妈妈这一句顿时击中了她的心坎。
    “妈妈!”
    哪怕是那天看着父亲温然长辞,哪怕是之后在灵堂中哀哀祭拜,哪怕是佛道法事香烟熏天。她也不曾像今天这样真正地痛哭过。她再也没有去抑制自己的情绪,只是尽情宣泄着自己的泪水。良久,哭累了的她倚靠在应妈妈怀里,始终不愿意抬起头来。
    “郡主,我刚刚就逾越了,如今也想再借越劝一句。之前新安王…”五爷的话虽说有偏颇之处。地心确实得做个预备。千岁爷待您自然是好的。可五爷当秘, 巾一块联手陷害过千岁爷,这总有芥蒂在。千岁爷至今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身体又不好,说句打嘴的话,异日王位极可能便是祥符王承袭。到了那时候,这事情就更不好说了。所以趁着如今,赶紧定下一门好亲事。您日后才有真正的倚靠。您瞧小五姑娘。如今不是夫妻和美
    ”
    “妈妈想的太容易了。女子若是失了娘家绮靠。哪怕出嫁时再好,日后也是一场空小五是运气好,有了真心疼爱她的义父义母,万世杰的人品也是千万里挑一。我是郡主,这身份本就是妨碍,若是失了王府臂助。夫家将来指不定会怎样。郡主不比公主,人家是娶不是尚。郡主到头来还需伺候公婆逢迎丈夫,一样是可以休弃可以和离。我何必去受罪?”
    不等应妈妈说话,朱宁便轻轻挪动了一下。又坐直了身子,用绢帕擦了擦脸。对着桌上的铜镜照了照。看着镜中那双红肿的眼睛,她就用双掌使劲压了压眼睛,这才说道:“二姐嫁的是徐家,也算是顶尖的名门,仪宾家里还不是姬妾成群,爹爹说她从前是最爽朗不过的人,可我小时候见到的却从来都是一张强颜欢笑的脸。后来没几年就去世了。
    女人与其所托非人。还不如不嫁,日后选一个可靠的孩子带着。如此兴许还安生些。”
    应妈妈知道朱宁素来是执拗人,如今是劝也劝了,她也只好叹了一口气。看看朱宁身上那麻衣有几个地方已经磨得起了边。她便收拾了针线来,一针一线地帮忙缝补,又岔开说了些外头的事情。她正说到自家的儿子媳妇,丫头伊儿就急匆匆地进了来。
    郡主。京师有信使过来,千岁爷和王妃蒋您过去。”
    虽然在京师住了多年,但朱榻薨逝之后,朱宁就再没有见过京师来人。此时听到这话。她不禁皱了皱眉头:“来的是谁?为何要我过
    ?”
    “来人是宫中的一位公公,至于为何请您过去。奴婢着实不知
    如今的周王朱有糊博掌善书,戏曲、书画、诗词等等无所不通,算得上一个一等一的风雅人,于是府中除长史官之外的宾客等等全都是文人雅士。见了客人更是三句不离本行。此次哪怕是面对中使。又是正在丧期。他那言谈间也是旁征博引,而最让他欣喜的是。这今年岁不的太监竟不是等闲人,竟然能够小小地和他一较词锋。于是。末了他便忍不住开了口。
    “恕本藩冒昧。王公公如此文采,屈就司礼监监承实在是有些屈就了。”
    “周王千岁真是折煞了咱家,咱家不过是略通文墨,所以如今开了内书堂,蒙皇上拔擢做些事情。皇上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上头是最上心的,总觉的宫中宦官不通文墨未免太俗,这才建了内书堂。周王千岁既然是王府之主,若是喜欢。也大可让底下人学些文墨,如此虽不可为伴。服侍起来可不是比寻常庸人舒心?”
    起初听说皇帝建了内书堂让人教宦官读书认字,朱有懒还觉得有些古怪,待到听对方如此说,他倒渐渐有些心动了。往来的宾客暂且不提,可身边伺候的人哪怕再小意恭敬,连一句话茬都接不上却不免无趣口仔细斟酌着这件事的难度,想到皇帝尚且建了内书堂。自己也不算违背祖制。他便轻轻点了点头。
    “千岁爷。郡主来了。”
    随着这句低声通传。朱有懒就看到一身麻衣的朱宁进了屋子。他正要点头,旁边的中年宦官便急忙站起施礼,他少不的解说道:“阿宁,这是宫中司礼监监承王振王公公,是太后和皇上吩咐他来的。太后说,你幼年失了生母,如今母妃和父王又先后辞世。你以云英未嫁之身住在王府难免寂寞。父王当初在京师逗留的时候就曾经对太后提过,所以王公公此来是要接你入宫。我知道你一向孝心,但既是父王遗愿,自然不可不遵。”
    朱宁此前只想着或许是太后和皇帝有所恩赏,却没料到竟然是召她上京。天下藩王数十,郡主上百,可要说在京城逗留时间最长的非她莫属。如今又是如此不合规矩的召令,她若是轻易接受了“如往日那般斟酌良久。她却看到那身穿朴素青衫的王振朝她一躬。
    “郡主。太后和皇上对郡主都很是记挂。小的来开封之前。太后曾殷殷嘱咐。说是太宗皇,帝视郡主妇女,仁宗皇帝视郡主如妹,如今郡主既失双亲。不若奉养宫中,也可安心。皇上也提过,郡主上京可住周王公馆,只常往宫中做伴就是,些微小事,别人不会有什么闲话。”
    听王振如此劝,朱宁不禁想到了灵堂吵闹的那一幕。父亲朱捕都已经去世了。她留在周王府不过是个吃闲饭的郡主。又何必在这里碍人的眼?到了京城。哪怕随便拣选一座道观寺院,也比在这是非之地浑浑噩噩来得强。如今的京师没有夺嫡之乱,没有权臣遮天,只有贤后明君忠臣。她这日子尽可过得。她既不思嫁人,还能有谁打她的主意?
    “既如此。我遵旨意便是,有劳公公回复太后和皇上。如今七七已过,却还有下土入葬,等到一切料理完之后,我整理了东西便起
    。
    “此事小的自然会命人回报,如今这段时日小的奉命随侍,郡主若有事尽管吩咐。”
    等到王振毕恭毕敬地从朱宁离去,最初开口后就始终没怎么说话的朱有懒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随即惋惜地摇了摇头。他的妹妹们都早早嫁了人,只留下了朱宁一个,偏这又是位很得圣心的,从前根本容不得他去做主提什么婚事。如今好些人纷纷婉转陈情求娶。他和王妃巩氏还没商量出一个头绪,天子就横插了这么一权子,这还真是天意。
    比:咳咳,月初几天忘了,今天涎着脸敲锣打鼓求月票”,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腆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七百二十五章 教子
    元时。市舶司的宗旨是卑暮货海舶征椎贸易之事,以 柬世出。沥远物。历代皇帝对于市舶司官员的委任更是极其谨慎,宋高宗赵构更曾经说过。市舶司官员若是委托非人,则海商不至,损失极大。到了元朝,往往动辄以高官兼任市舶司提举。
    然而。到了明朝,原本用来资国用的市舶司却变成了怀柔外夷的工具,重要性自然是不可与前代相提并论。而市舶司提举不过是区区从五品官 永乐朝开始又委派中官提督,于是隶属于布政司的市舶司更是愈发卑微。大事务不能自专。
    然而。此时此刻,市舶司提举李文昌却端端正正地坐在二堂中,面对张越如同刀子一般的目光。他却是怡然不惧,丝毫没有收回前言的意思,言辞反而更加激烈。
    “治国若单单求利,则宋元缘何灭亡?宋时一年赋税乃是我朝数倍,元朝亦然。可结果如何?富商犬贾用金钱交好朝中大臣,继而影响国政,元朝末年民不聊生,虽有朝中内斗政令失衡的原因,但究其根本还不是大商掌控了国之命脉,继而因失衡而全盘崩溃?正因为如此,太祖皇帝登基之后深恨奸商滑胥,兼且偻寇泛滥。这才施行禁海。
    如今一夕之间全盘破除禁令,岂不是重蹈宋元覆辙?国富未必国强,大人身为大臣,怎可忘了这一点?”
    看着正襟危坐的李文昌,张越不禁异常恼火。此人耿直清廉他自然是知道的。尽管市舶司提举没有多少出息,但只要过手的时候稍微揩油,仍然是远远胜过寻常知县。然而,据他所知。李文昌愣是家徒四壁。就连官服上也打着补丁。然而,真正在官场上。那些贪名图利的人反而好对付。反而是这些清廉却又固执的人最难打交道。
    “国富确实未必国强,可之前飓风水灾过后的情形你可看见了?若不是藩司从都司借粮平祟,则粮价徒然之间升高三倍五倍,寻常百姓要饿死多少,广东通省是怎样的情况?若是国富,则广东各地的农田水利能够修的更完善,粮仓储备更丰裕,百姓自可丰衣足食!”
    “民富则民渭胥,上古先民勤耕乐织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