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染大明 >

第274部分

血染大明-第274部分

小说: 血染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这些报刊的背后,一半以后都是樱馆出资资助的。哈大全控制了全国一半的报纸,也就控制了全国的舆论。

在舆论上,哈大全占据了上风。

在北京,看清楚形势的官员,也不再认真办差了。有些人甚至希望哈大全早日进京,好远离喜怒无常的朱由检。

许久之后,朱由检说出:“文官,人人该死。”

舆论上,哈大全彻底占据了上风。按照计划,弹死了陈新甲,让朱由检失去了人心。

同时,在湖广,还进行着一场鸡烈的战斗。

赵卫带领二万精锐进入湖广。第一站是武昌,守军望风而降。赵卫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重镇武昌。

从地理上,哈大全已经占据了南直隶、浙江、福建、两广、云贵。把整个江西包围在中心。

赵卫占领武昌后,切断了江西与北方的所有联系。

江西巡抚徐世荫就地组织民壮参军,构建了一支六千余人的护**。

以都指挥徐良寇为大将军领军三千,副总兵廖应,汪正国、李自春为辅助各领兵一千,集中全力反攻武昌府。

这六千人是江西的全部力量了。 巡抚徐世荫出钱招兵,却没有人愿意来。天下皆知闽王军的厉害,又有几人愿意为钱送死。

讲民族大义,大家都是汉人,跟姓朱的魂不一定有好结果,跟姓哈的魂也许还能好一些,至少姓哈的不会加税。

崇祯十五年(1642)十月十三日,巡抚徐世荫领兵攻武昌。

这是一场决死的冲锋。

巡抚徐世荫冲在最前面,后面就是都指挥徐良寇,副总兵廖应,汪正国、李自春。在后面是他们的亲兵,在后面是六千名勇士。

这些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的,天下能打的猛士,忠于大明王朝的猛士,也就这么几个人了。

最让人无奈的是,廖应,汪正国、李自春都出自闽王军。

当年孙大爷在马尾招兵,带走了数百老兵。三人就在其中,因为作战勇猛,战功卓著,才提升到今天的位置。

三人都知道赵卫的厉害。

出战前,巡抚徐世荫找大家商量对策。

都指挥徐良寇还拿出武昌的地形图,跟大家讲解了一遍。

说完却发现,廖应,汪正国、李自春三人的脸色很凝重。徐良寇不解的问:“三位将军,你们怎么了,脸色如此难看,是生病了吗?”

廖应指着地图说:“以武昌之险要,我们这点兵力,根本不够用。”

徐世荫说:“事在人为,哈大全倒行逆施,我等顺应天意,此战必胜。”

廖应摇头道:“可守城的人是赵卫啊。”

徐世荫怒道:“赵卫又如何,不过是个叛臣贼子,难道你们怕死了吗?”

“我们怕死就不会来了,既然来了我们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汪正国和李自春也在旁点头。

徐世荫语气缓和的安慰道:“大家不要如此悲观,我们一定会有办法的。”

廖应说:“攻城是肯定赢不了的,想要获胜,必须把赵卫引出城外,然后设伏与其进行肉搏战,不然我们很难取胜。”

徐世荫说:“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吗?”

廖应摇头说:“没有了,以赵卫的能力,正面对抗我们毫无胜算,只有出奇兵,才能有一丝的希望。”

徐世荫有些不信。“难道赵卫就如此厉害?”

“闽王驾前五大统领都是能征惯战的猛将,朝廷第一次征讨福建时,五大统领中的赵士归顺了朝廷,在福建一战被赵卫打败,战败自缢。”

徐世荫没有继续问下去,敌人的功绩,会严重印象军心。

他问道:“我们要如何引他出城?”

廖应说:“佯攻,后诈败。而且必须败的真实。”

明军疯狂的集团冲锋,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开始了。

赵卫在武昌城内并未出战。跟敌人打野战,太浪费了,哈家军每一名士兵都是宝贵的财富。他站在城头,看着由远而近的明军。

在武昌城头,已经布满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全部指向城下。

赵卫沉吟道:“这是要引我出去啊。”

作为将领,水平差距是很难弥补的。廖应,汪正国、李自春三人是闽王军内魂不下去的退伍兵,赵卫却是四大统领之一。

地位代表了水平,这个差距可就大了。

武昌城头万炮齐鸣,攻城部队遭受到惨重的打击。

巡抚徐世荫举着刀,大喊:“冲啊。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

突然一枚炮弹落在他的身边,将他连人带马掀翻在地。后面的亲兵冲上来,将他救了回去。剩下的士兵也不愿意冲了,纷纷退了回去。

巡抚徐世荫浑身是血,还追问:“赵卫追出来了吗?”

廖应摇摇头说:“没有。”

“在冲两次,一定要败得惨才行。”

廖应点头应是,便再次领着部队发起了冲锋。

赵卫站在城头看着,发现低下的打法,完全是闽王军教出来的。他叫来副官问:“下面领军的是什么人。”

闽王军得情报工作是很好的。

家将赵虎马上回答道:“巡抚徐世荫领军。指挥打仗的是都指挥徐良寇,副总兵廖应,汪正国、李自春。后面三人原本是我军的退伍兵,当年孙承宗在马尾招兵跟着去了北京。因为作战英勇,才被升任为副总兵。”

这个赵虎是辽东人士,是一个战争孤儿,是被赵卫收养并养大得。

赵卫也是孤儿,对失去父母的孤儿格外关心。有了钱之后,他收养了许多战争孤儿,教他们读书写字,习得一定的生活技巧。

女孩子就找个好人家嫁了。

男孩子中,愿意读书的便去读书,愿意学武的就当兵。

赵卫给孩子们安排了很好的未来。赵虎是这群孤儿中最有出息的一个,文武全才,也因此才会被赵卫带在身边。

        第500章 武昌城外。

正文 第500章 武昌城外。

第500章 武昌城外。

与领导在一起,才有更多的升迁机遇。

赵虎没有辜负赵卫的期盼,他是个很能干的人。

“原来如此,我说打法这么熟呢?既然是自己人,我们也大度一点,出城会会他们。”

廖应带人冲了第二次,正往回撤退,突然看到武昌城门大开,一支骑兵冲杀出来。领头的正是赵卫。

廖应都乐疯了,他使劲往回跑,看到都指挥徐良寇便大喊:“出来了,引出来了。”

徐良寇说:“你们带着巡抚大人先走,我来断后。”

“大人,我来断后,你先走。”

“别说废话。你们快走。”徐良寇带着二百名亲兵,一起掩杀出去。

赵卫身后有二千铁骑,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徐良寇的二百余人也都是死士。双方一交手,便陷入了僵持。

赵卫的铁骑竟然被挡了下来。

徐良寇手持大刀来回冲杀,竟然无人能够抵挡。杀了一阵,他便看到了帅旗下的赵卫,他拨转马头冲了上来。还大喊:“赵卫小儿,速来受死。”

徐良寇很勇猛,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赵卫是一个弓箭手,是不会跟骑兵正面对抗的。

见徐良寇冲过来,赵卫不慌不忙,他没有拿火枪,而是摘下长弓,弯弓搭箭飞射出三箭。

徐良寇看到赵卫弯弓搭箭,也做了防范,可箭速实在太快,眨眼间便到了近前。他挥刀格挡,抡了一空,三支箭全部射中他的咽喉。

徐良寇翻身掉落马下,死的不能再死了。

徐良寇战死,那些亲兵无心恋战,抢了徐良寇的尸体夺路而逃。

赵卫阻止部下追击说:“此人是名勇士,让他们去吧。”

放掉小股逃兵,赵卫领着部下,向逃窜的明军主力追去。

这时,明军已经到达了预地的埋伏地点,武昌城外三十里处的一个狭小山谷。在这里明军装顿军备,准备与赵卫的追兵决一死战。

巡抚徐世荫让家人把他抬到阵前。问正在准备的廖应。

“逆贼赵卫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能有多少胜算啊。”

“三层。我们只有三层胜算。”

“只有三层吗?”巡抚徐世荫脸露难色。

廖应说:“这已经是极限了,以敌我双方的战力看,这一战我军必败。”

“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吗?”

“没有,赵卫心中没有顾忌,他是闽王的一枚棋子,闽王叫他去那里,他就去那里。散布谣言,挑拨离间,通通没有用。”

“难道他就甘愿做一枚棋子。”巡抚徐世荫说完,突然觉得自己很天真。

廖应说:“别说是棋子,就是为闽王去死,他都愿意。他从辽东就跟随闽王,那时的哈大全不过是一个土匪,现在却是霸占半壁江山的王者。”

巡抚徐世荫叹息道:“既然如此,我等便以身殉国吧。”

这处小山谷的地势十分狭长,最狭窄的地方,只能容三匹马并行。廖应在山谷两边设了伏兵,又用巨石堵住了山谷,摆出一幅要拼命的架势。

赵卫到了谷口,并没有贸然进入。

如此险要的地形,贸然进入,与送死没有分别。

观察敌情之后,赵卫笑道:“看上去,他们是要死守啊。”

话才说完,马上便有人上前请战。

赵卫摇摇头说:“这里地势险要,正面强攻损失很大,得想点其他的办法。”

赵卫又勘察了一会,心里是想退回去的。就在这时,山上树起两面大旗。左面的写道:“赵卫小儿,速来受死。”右面的写道:“如诺怕死,回去吃屎。”

这种幼小级别的鸡将法,看了便觉得可笑。

赵卫都气乐了。“上山的守将是何人,到是一个绝妙的人物。”

赵虎回道:“都指挥使徐良寇以死,巡抚徐世荫重伤。负责指挥的应该是廖应,汪正国、李自春两人的职务要比他低一些。”

“廖应在马尾时是干什么的?”

“廖应是马尾新军营出身,崇祯七年被调往南洋作战,参与了吕宋岛的一些战役,表现还算英勇,后被提升为伍长。崇祯九年因伤回国,伤愈之后便提出退役,在马尾码头做了一个工头,手下有三十几个力工。后来孙承宗孙大人在马尾招募义勇军,他便带着人参加了。”

“此人作战风格如何。”

“很英勇,除此之外在没别的了。”

“英勇?就这些吗?”

“是的,就这些,在详细的资料就没有了。”

赵卫看着山顶上的两面大旗,思索了稍许。“你带人佯攻一些试试,我要看看,他到底有多英勇。”

赵虎组织了一支突击队,向一侧的山头发起了攻击。

战斗十分的鸡烈,守军借助有利地形,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赵虎带人几次冲上山顶,都被守军顶了回去。打了半个多小时,他只得带着人撤了下来。

“义父,孩儿无能,没有攻占山顶。”赵虎一脸的黑灰,表情有些沮丧。

赵卫没有责怪他,而是问:“你对上面的人,有何印象。”

“他们简直就是疯了,不要命似的顽抗。不过有一点很奇怪,山上的人少了点。他们的人应该在多一点才对。”

有时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赵虎注意到的这个小细节,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山上的人少?”赵卫走出营帐,看着山谷与两侧的山头。“这边少一点人,那边少一点人。少的人呢?赵虎你猜少的人去那里了。”

“会不会是逃了?”

“不会,他们敢以六千人攻打武昌,就都不是贪生怕死之徒。”赵卫转身指向身后,“不在山上,就一定在我们的后面,廖应是吸引我的注意力,然后出奇兵突袭我的身后。然后趁我军大乱时冲下山来,前后夹击击溃我军。”

“义父,我们要怎么办?”

“主公说过,围点打援。派快马回武昌调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